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部经 >

第70节

中部经-第70节

小说: 中部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删陀迦!其时,智者作如是深虑:“此尊师实如是说、如是见者:“有情之杂染为无因无缘……乃至……感受乐苦。”若此尊师之语是真实,则以予之未曾作,于此而论为已作也;以予之未曾完成,于此而论为已完成也。于此予等两者得同等沙门位也。然予不说:“予等两者由无因无缘而清净之。又,此尊师实是过度之……乃至……修梵行耶?”彼已知:“此是非梵行住也。”因此彼厌恶此梵行而离去。
  删陀迦!此是依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所说之第三非梵行住也;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不住(错误之)梵行。或虽住之,亦不得正理、善法也。复次,删陀迦!于此,有一类师,为如是说、如是见者:“4此等七身是非所作者,非属所作者之类,非所化作者,非使化作者,如石女,如山顶不动,如石柱住立不动也。彼等不动、不变易、互相无害、无互相之为乐、为苦、或为乐苦也。何等为七(身)耶?地身、水身、火身、风身、乐、苦、命,此等!为七身也。此等七身是非作者,非属所作者之类,非所化作者,非使化作者,如石女,如山顶不动,如石柱住立不动也;彼等不动、不变易、相互无害、无相互之为荣,为苦或为乐苦也。此处无杀者、或令杀者、或闻者、或令闻者、或识者、或令识者。凡以利剑断头,任何人无夺取任何人之生命;只是在七身之间隙挥过刀剑而已。此等成见经过百四十万六千六百之胎(生)、有五百(种)业、五业、三业、一业、半业。六十二道迹,有六十二中劫,六阶级,八人地,经历四千九百之生活(职业)法、四千九百之普行法,四千九百之龙住处,二千根。有三千地狱,有三十六尘界,有七有想胎、七无想胎、七(节)系胎,十天、七人、七鬼、七湖、七山、七百山、七崖、七百崖,七梦、七百梦、有八百四十万大劫;其间愚者、智者轮回已、流转已、将至苦之边际。然其处无有:“予依此戒、或誓戒、或苦行、或梵行、对未熟之业,予将使偏熟之;对已熟业,次第受报而予将结束有漏业。”实无如是之事情。乐与苦是以斗定量也,轮回亦有定量之限制,于此无增减,亦无盛衰。犹如系毯持线头于高处投下,裂开而线脱之至解完为止;如是,愚者及智者轮回已、流转已,而将至作苦之边际也。” 
  删陀迦!此智者作如是深虑:“此尊师实为如是说、如是见者:此等七身……乃至……将至作苦之边际也。若此尊师之语为真实,则以予之未曾作,于此而论为已作也;以予之未曾完成,于此而论为已完成也。于此予等两者得同等沙门位也。然予不说:“予等两者流转已、轮回已、将至苦之边际也。”又,此尊师实是过度之裸形、秃头、蹲踞行、拔须发(出家修梵行者),而予忍住于多子之床(在家)、受用迦尸国产之栴檀、持用华鬘涂香、脂粉、受用金银,而予与此尊师死后将是同趣者也。彼时予何知、何见、而欲于此师处修梵行耶?彼已知:“此是非梵行住也。因此厌恶此梵行而离去。”删陀迦!此是依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所说之第四非梵行住也;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不住(错误之)梵行。或虽住之,亦不得正理、善法也。
  删陀迦!此等是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所说之四种非梵行住也。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不住(错误之)梵行。或虽住之,亦不得正理、善法也。”删陀迦曰:“希有哉!卿阿难!未曾有哉!卿阿难!依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所说:四种非梵行住,正是非梵行住也。”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不住(错误之)梵行,。或虽住之,亦不得正理、善法也。卿阿难!又,何等是依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所说四种非安息之梵行;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不住(错误之)梵行。或虽住之,亦不得正理、善法耶?”
  阿难曰:“删陀迦!于此,有一类师,为一切知者、一切见者,自认智见无余而言:“予之行、住、眠、寤、智见时常继续现起。”彼入空屋,又不得食物,又被狗咬,又遇恶象,又遇恶马,又遇恶牛;又彼问女及男之名及姓,又彼询问村里乡镇之名及道路。彼正是:“此为何耶?”之问者:“予应入空屋,故予入之也。予不应得食物,故予不得也;有人应被狗咬,故予被咬也;有人应遇恶象,故予遇也;有人应遇恶马,故予遇也;有人应遇恶牛,故予遇之也;有人应问女及男之名及姓,故予问之也;有人应问村里、乡镇之名及道路;故予问之也。”删陀迦!于此智者作如是深虑:“此尊师实为一切知者,一切见者……乃至……故予问之也。”彼已知:“此是非安息之梵行也。“因此,厌恶此梵行而离去。删陀迦!此是依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所说之第一非安息之梵行也。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不住(错误之)梵行。或虽住之,亦不得正理、善法也。”
  复次,删陀迦!于此,有一类师为传闻者,以传闻为真者也,彼依传闻依辗转相传,依圣藏之教而说法。删陀迦!为传闻者,以传闻为真者之师,亦有善忆念、亦有恶忆念;亦有如者、亦有异者也。删陀迦!其时,智者作如是深虑:“此尊师实为传闻者、以传闻为真者;彼依传闻,依辗转相传,依圣藏之教而说法。依传闻者,为真者之师,亦有善忆念、亦有恶忆念:亦有如者、亦有异者也。”彼已知:“此是非安息之梵行也。”因此厌恶此梵行而离去。删陀迦!此是依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所说之第二非安息之梵行也。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不住(错误之)梵行。或虽住之,亦不得正理、善法也。
  复次,删陀迦!于此,有一类师是理论家、审察家,彼被理论所锤敲、随顺审察而行,依自己辩才说法。删陀迦!理论家、审察家之师,亦有善理论、亦有恶理论;亦有如者、亦有异者也。删陀迦!其时,智者作如是深虑:“此尊师实是理论家、审察家,彼被理论所锤敲、随顺审察而行、依自己辩才说法;理论家、审察家者,亦有善理论、亦有恶理论:亦有如者、亦有异者也。”彼已知“此是非安息之梵行也。”因此,厌恶此梵行而离去。删陀迦!此是依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所说之第三非安息之梵行也。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不住(错误之)梵行。或虽住之,亦不得正理、善法也。
  复次,删陀迦!于此,有一类师是迟钝者、极愚者也;彼因迟钝、因极愚,处处以问题寻问之,以致言语混乱,(回答)如14鳗乱窜(难捉):“对予非如是;对予亦非如是;对予亦非异是:对予亦非:“无也。”对予亦非:“非无也。”删陀迦!其时,智者作如是深虑:“此尊师实是迟钝者,极愚者也……乃至……对予,亦非“非无也。”彼已知:“此是非安息之梵行也。”因此,厌恶此梵行而离去。删陀迦!此是依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所说之第四非安息之梵行也。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不住(错误之)梵行。或虽住之,亦不得正理、善法也。删陀迦!此等是依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所说之四种非安息之梵行也。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不住(错误之)梵行。或虽住之,亦不得正理、善法也。删陀迦曰:“希有哉!卿阿难!未曾有哉!卿阿难!依彼世尊、知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所说之四种非安息之梵行,正是非安息之梵行也。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不住(错误之)梵行。或虽住之,亦不得正理、善法也。卿阿难!于其处,智者宜尽可能住(正确之)梵行,住之,可得正理。善法者;彼师是何说者?何论者耶?”
  删陀迦!关于此,如来、应供者、等正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者、世间解者、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觉者、世尊。彼于此天之世界……乃至……自知、自证而教导……乃至……示梵行。或为居士、或为居士子、或为其他族姓之再生者、以听闻其法……(中部经典第五十一经如游行者经如是所广说)……彼由于舍此等五盖心秽,慧羸,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成就初禅而住之。删陀迦!于彼师、弟子证得如是优异殊胜;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住于(正确之)梵行。住之,则得正理、善法也。复次,删陀迦!比丘由寻伺之止息……乃至……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具足而住之。删陀迦!于彼师、弟子……得正理、善法也。
  彼如是,于心得定、偏净、清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适(合作)业、住立、已得不动,彼心向于宿住随念智。彼对种种宿住能忆念之。即如:一生、二生……乃至……如是,共行相、共境遇,种种宿住而忆念之。删陀迦!于彼师、弟子……得正理、善法。彼如是于心得定、偏净、清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适业、住立、已得不动,彼心向放诸有情之死生智。彼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观诸有情之正在死、生者。贵贱者、美丑者、幸福及不幸者……乃至……知诸有情各随其业而受报。删陀迦!于彼师之弟子……乃至……得正理、善法。彼如是于心得定、偏净、清白、无秽、离随烦恼、柔软、适业、住立、已得不动,彼心向于诸漏尽智。彼如实知:“此是苦也。”……乃至……如实知:“此是漏尽之道也。”彼由如是知、如是见故,由欲漏而心解脱,由有漏而心解脱,由无明漏而心解脱;于解脱有“已解脱”之智;彼知“(予)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办,不更受此轮回状态也。删陀迦!于彼师、弟子证得如是优异、殊胜;于其处,智者尽可能住于(正确之)梵行。住之,则得正理、善法也。
  删陀迦曰:“卿阿难!彼比丘为阿罗汉、诸漏已尽者、修行成满者、所应作已作者、弃诸重担者、逮得己利者、有结灭尽者、正智解脱者,彼受用诸欲否?”阿难曰:“删陀迦!凡彼比丘为阿罗汉、诸漏已尽者、修行成满者、所应作已作者、弃诸重担者、逮得已利者、有结灭尽者、正智解脱者,彼不可能是此五种状况之实践者:即漏尽比丘不可能故意夺取生类之生命,漏尽比丘不可能取不与者而被称偷盗,漏尽比丘不可能从事淫法,漏尽比丘不可能故意说妄语,漏尽比丘不可能于欲受用贮藏物,如以前为在家者。删陀迦!凡彼比丘为阿罗汉、诸漏已尽者、修行成满者、所应作已作者、弃诸重担者、逮得已利者、有结灭尽者、正智解脱者,彼不可能是此等五种状况之实践者也。”
  删陀迦曰:“又,卿阿难!凡彼比丘为阿罗汉、诸漏已尽者、修行成满者、所应作已作者、弃诸重担者、逮得已利者、有结灭尽者、正智解脱者、彼于行、住、眠、寤时,皆见时常继续现起:“对予,诸漏已尽耶?””阿难曰:“为此,删陀迦!为汝说喻;有关此,依喻有一类智者,善知所说之意义也。删陀迦!犹如人之手足截断者,彼于行、住、眠、寤时,时常继续呈现知见手足已截断”;并且于省察时知。”“予之手足是已截断也。”删陀迦!如是,凡彼比丘为阿罗汉、诸漏已尽者、修行成满者、所应作已作者、弃诸重担者、逮得已利者、有结灭尽者、正智解脱者,彼于行、住、眠、寤时、时常继续现起智见诸漏已尽,并于省察时知:对予,诸漏是已尽也。”
   删陀迦曰:“卿阿难!于此法、律之先导者,其数为更多耶?”阿难曰:
  “删陀迦!且说于此法、律之先导者,不只百、不只二百、不只二百、不只四百、不只五百、乃至有更多。”删陀迦曰:“希有哉!卿阿难!未曾有哉!卿阿难!实不举赞自教法,又不轻视他教法;又于处(契机)说法,又有为数更多之先导者被认知。然而,此等邪命外道是无子女人之诸子,只称扬自己等,轻视他人等;只告知三位先导者,即:难陀越阇,基沙山吉阇,末伽梨瞿舍罗。
  是时普行者删陀迦呼自己之会众曰:“诸贤!去矣!梵行住是在沙门瞿昙处;今我等不易于利养、恭敬、名声偏舍之!”实如是,此普行者删陀迦遣散自己之会众,于世尊处行梵行。 

第七十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二O七,箭毛经(大正藏一、七八三页。)
  本经乃普行者善生优陀夷,对六师外道,不受其弟子之尊敬,其弟子叛离而尊敬、信顺世尊,对其理由,举少食、衣食住之少欲知足、远离之五种,世尊谓非此五种,以示其次之五项,即:最上戒蕴之成就,自证自知,最上慧蕴之成就,沈于苦者,即说苦、集、灭、道之圣谛,及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八解脱、八胜处、十偏处、四禅、知身是色所成、四大所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