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部经 >

第29节

中部经-第29节

小说: 中部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出家行者,而得利养、恭敬、名声。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为欢喜,不为满足其志望,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自赞毁他,而且从此利赛、恭敬、名声,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如是彼得成就戒,彼以成就其戒而欢喜,以满足其志望,彼以成就其戒而自赞毁他:“予持戒、持善法、彼等其他之比丘是破戒者、持恶法者。”而且由成就戒,不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不努力、耽溺而缓慢。婆罗门!恰如欲心材、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过肤材、过皮,以截取薄皮为“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其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应不成就。婆罗门!予谓彼人是此类者。婆罗门!于此又有一人以信由在家而为出家行者:“我为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沉溺,沉溺于苦,为苦所征服。然者,实知作此全苦蕴之终。”彼如是为出家行者而得利养、恭敬、名声。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欢喜,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自赞毁他。由利养、恭敬、名声、更发起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而不耽溺,不怠慢。彼得成就其戒,彼以成就其戒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成就其戒而自赞毁他,而且由戒成就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如是彼得定成就,彼以成就其定而欢喜,而满足其志望,彼以成就其定而自赞毁他:“予有等持、心寂静、彼等其他之比丘无等持,心不成寂静。”而且不由定成就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不努力、耽溺而怠慢。婆罗门!恰如欲、材、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过肤材截取皮,以为“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其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应不成就,婆罗门!予谓彼人是此类者也。
  婆罗门!于此又有一人以信由在家而为出家行者:“我为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困扰,沉溺于苦,为苦所征服。然者,实知作此全苦蕴之终。”彼如是为出家行者而得利养、恭敬、名声,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欢喜,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其利养、名声而自赞毁他。而且从利赛、恭敬、名声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得戒,彼以成就其戒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成就其成而自赞毁他,而且从戎成就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得定成就,彼以成就其定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成就其定而自赞毁他,而且从定成就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如是得知见,彼以其知见而欢喜,以满足志望,彼以其知见而自赞毁他:“予住于知见,彼等其他之比丘不住知见。”而且由知见而不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不努力、耽溺、缓慢。婆罗门!恰如欲心材、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截取肤材以为“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其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应不成就。婆罗门!予谓彼人是此类者也。
  婆罗门!于此又有一人以信由在家而为出家行者:“我为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困扰,沉溺于苦,为苦所征服,然者,实知作此全苦蕴之终。”彼如是为出家行者而得利养、恭敬、名声。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欢喜,不以满足其志望,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自赞毁他。而且从利养、恭敬、名声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得戒成就,彼以成就其戒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成就其戒而自赞毁他,而且从戎成就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得定成就、彼以成就其定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成就其定而自赞毁他,而且从定成就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以得知见,彼以其知见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其知见而自赞毁他,而且从知见更发起为志望上妙他法之作证,努力,不耽溺、不怠慢。 
  婆罗门!云何从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于此比丘以离欲、以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以成就初禅而住。婆罗门!此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寻伺已息,内清净,心向一处,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以成就第二禅而住。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不染于喜而住于舍,正念、正智而以身正受乐,圣者之所谓成“舍、念、乐住”以成就第三禅而住。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舍乐、舍苦,先已灭喜忧,不苦、不乐,成舍念清净,以成就第四禅而住。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以出离一切色想。消灭有对想,以不作意种种想,故成“虚空无边,”成就虚空无边处。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
  婆罗门!复次,比丘以出离一切虚空无边处,成“识无边,”以成就识无边处。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以出离一切识无边处,“任何亦无存在,”以成就无所有处。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出离一切无所有处,以成就非想非非想处。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
  婆罗门!复次,比丘出离!切非想非非想处,以成就想受灭,而且依彼智而见知漏灭尽。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此等为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
  婆罗门!恰如欲心材、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截取心材,如是“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其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应成就,婆罗门!予谓彼人是此类者也。
  婆罗门!如是此梵行不以利养、恭敬、名声为功德,不以戒成就为功德,不以定成就为功德,不以知见为功德。婆罗门!此乃彼不动之心解脱,婆罗门!此为此梵行之目的,此为心材,此为究竟。”
  如是说时,婆罗门滨加罗库奢白世尊曰:“善哉!卿!瞿昙!伟哉!卿!瞿昙!恰如倒者起,如被盖覆者露现,或如迷途者得教以道,或如闇中持灯,使有眼者见诸色,如是卿瞿昙以种种方便示法。此我归依卿瞿昙及其法、归依比丘僧伽。卿!
  瞿昙!容受我从今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第二十一
※品名Opamadhamma…vagga原文缺,以暹罗本补之
1 沙拉沙拉,吧拉吧拉Sarasara bharabhara

第二十二
1 对于以下七喻,请看中部第五十四经
2 解说(veyyakarapa)此乃师与弟子之返复问答,解说意义不明处的经。后世,佛记说他者之命运, 成为特殊之事,而让为授记。
3 有明(vedalla),谓持明(智),有明(智)之语义,此为弟子互相(有时师和弟子)问答,谓以达明 (智)之经,以前之解说几乎同样,后来属此者,多为广长,而至vepulla(Sk。vaipulya)译为方广。
4 羊趾形杖(ajapada…danda)如羊蹄之变叉的杖。
5 焦劳paritassati之译,想是由pari…tarsyati来的。北汉译有恐怖,原语是paritrasati吧。
6 拔柴篱者,是abbulhesika之译,abbilha是拔esika或isika是柱、杙之意,应译为“拔杙”,于此处汉 译有“破郭”由前后之关系译拔柴篱。

第二十三
1 胀上蛙(uddhummayika)注为蛙(manduka)汉译相当于此者,有水母虫。

第二十四
1 传车(rathavnita)接传之车,于一站站的换车而驶。
2 龙(naga),对高德比丘之尊称语,故译为龙象。

第二十五
1 译为猎师原语nevapika,语义是撒饵以捕之之意。汉译为猎师。 
2 对以下之食物,见第十二经狮子吼大经中之同文。
3 达达伽达(Tathagata),普通译为如来(Tatha…agata)或如去(Tatha…gata)不论那个译法皆是佛陀之意。然于此佛陀亦含于其中(尤唯后世佛之意义而已。)一般“如是来,如是来者,”即指人间之有情为适当。特以音译而不为意译。

第二十六
1 牡马(Valava)(SK。vadava)此语荻原氏之梵汉辞典作骡今一般辞典皆译为牡马。
2 伽尸城(kasinam pura)意为伽尸族城。波罗奈西即今之Benares(恒河中流之宗教都市,谓最圣地。)

第二十八
1 “以筋革”(naharu…daddukna)依注释为“搔皮革”(camma nillekhanena)

第二十九
1 心材,见第十八注
2 一时之解脱(samaya…vimokkha)非永远解脱,故亦有堕的可能。若依佛音注,此指达四色界者和 四无色界者。对此,其次之“非一时之解脱asamaya…vimokkha,是永远解脱而没有堕,依佛音注,为四圣道,四沙门果及涅槃。

第三十
1 僧伽sahgha是教团,次之伽那gana亦是同义语,谓团队、工会,用于一般种种职之工会,同时于宗 派上的会,为宗派之团体。

第三十一  牛角林小经

  北传 中阿一八五、牛角林经(大正藏一、七三九页。)
  本经最初是阿那律陀(Anuruddha),难提(Nandiya)金毗罗(kimbila)三长老,于牛角林很和好的修行,叙皆得漏尽。次,诣访佛陀,知其实状,被称赞,鬼夜叉及诸天亦皆赞叹,佛陀教鬼夜叉喜此三人,宣述以明心忆持者,皆得利益幸福。

第四品   双大品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那帝伽之砖瓦造精舍。尔时尊者阿菟楼驮、尊者难提及尊者金毗罗住牛角娑罗林。于此世尊!暮从宴默而起,行往牛角娑罗林。守林人遥见世尊来临。见而白世尊曰:“沙门!勿入此林,此有三善男子,为爱自我者所住,勿与彼等不愉快。”尊者阿菟楼驮闻守林人与世尊相问答。闻而言守林人曰:“汝守林人,勿阻止世尊,是我等尊师世尊来也。”于是尊者阿菟楼驮往尊者难提及尊者金毗罗之处,往而阿菟楼驮言尊者难提及尊者金毗罗曰:“尊者!来!尊者!来!我等尊师世尊来也!”于是尊者阿菟楼驮,尊者难提及尊者金毗罗出迎世尊,一人接持世尊之衣钵,一人设座,一人准备洗足水。世尊坐于所设之座而洗足。彼等尊者稽首世尊,坐于一面,世尊问坐于一面之尊者阿菟楼驮曰:
  “阿菟楼驮!汝等起居适宜否?资生之供给适宜否?施食无缺乏否?”阿菟楼驮曰:“世尊!起居善!供给善!施食无缺乏。”世尊曰:“阿菟楼驮!汝等和顺、友谊、无诤而如乳水善融和,相互以爱敬之眼相见而住否?”阿菟楼驮曰:“世尊!我等实和顺、友谊、无诤而如乳水善融和、相互以爱敬之眼相见而住。”世尊曰:“阿菟楼驮!汝等如何和顺、友谊、无诤而如乳水善融和、相互以爱敬之眼相见而住耶?”阿菟楼驮曰:“世尊!于此我作是念:“我与如是同行者俱共住,实是荣幸!诚是幸福也!”世尊!我于此等尊者于正于负,以起慈身业,于正于负以起慈口业,于正于负以起慈意业。世尊!我作是念:“于我舍已心,而从于此等尊者之心。世尊!如是我以舍已心,从于此等尊者之心。世尊!是故我等之身虽然各别,而心实是一也。””
  尊者难提……乃至……尊者金毗罗亦白世尊曰:“世尊…我作是念:“我与如是同行者俱住,实是荣幸,诚是幸福也。”世尊!我于此等尊者于正于负以起慈身业,于正于负以起慈口业、于正于负以起慈意业。世尊!我作是念:“于我以舍己心而从此等尊者之心。”世尊!如是,我以舍己心,以从此等尊者之心。世尊!是故我等之身虽然各别,而心实是一也。世尊!如是,我等和顺、友谊、无诤而如乳水善融和、相互以爱敬之眼相见而住。””
  世尊曰:“善哉!阿菟楼驮!善哉!阿菟楼驮!复次,汝等不放逸、热心、精进而住否?”阿菟楼驮曰:“世尊!我等实是不放逸、热心、精进而住。”世尊曰:“阿菟楼驮!汝等如何不放逸、热心、精进而住耶?”阿菟楼驮曰:“世尊!于是,凡我等之中由村里行乞先归来者,以设座,准备饮用水、洗净水,及准备容器以入残食2。由村里行乞后归来者,若有食残,彼若须要者即食之,若不须要时,或弃于无草之地,或投于无虫之水中。彼收座、收饮用水、洗净水,收纳残食,打扫斋堂。凡见饮用水瓶或洗净水瓶或见浴缸,空虚无水之时者,即准备之。若彼不能独自为者,以二次招手以示求助,我知以手之指示而帮助之。世尊!我等以其缘由而免多语。世尊!我等于每五日终夜为法谈而集座。世尊!如是,我等不放逸、热心、精进而住。”
  世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