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国盗墓 >

第14节

中国盗墓-第14节

小说: 中国盗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则故事略有不同,一个是说王伯阳的妻子占用了鲁肃的墓穴,一个是说王伯阳自己占用了鲁肃的墓穴。但王家的活人都因此遭到了鲁肃的报复。在第一则故事中,王伯阳被鲁肃的鬼魂击打了数百下,结果发疽溃烂而死;在第二则故事中,王伯阳的儿子梦见鲁肃之魂恶狠狠地说要杀了他的父亲。又梦见他的父亲之魂说在阴间被鲁肃闹的不得安生。醒来后就看见他父亲的灵座褥上有鲜血。
  同样出于《太平广记》:“范阳粉水口有一墓,石虎石柱,号文将军冢。晋安帝隆安中,闾丘南阳将葬妇于墓侧,是夕从者数十人,皆梦云:‘何故危人以自安?’觉说之,人皆梦同。虽心恶之,耻为梦回。及葬,但鸣鼓角为势。闻墓上亦有鼓角及铠甲声,转近,及至墓,死于墓门者三人。既葬之后,闾丘为杨全期所诛族。人皆为以文将军之祟。”
  这里是说晋安帝隆安年间,闾丘南阳要把他的妻子葬在“文将军”的墓旁。晚上他的随从都梦见这个文将军向他们发出了警告。但闾丘南阳没有在意,还是把妻子葬在那里。下葬的时候,只要音乐一响,就能听到鼓号和铠甲的声音。送棺入墓室的时候,又有三个人死在了墓门旁。不久,闾丘南阳被杨全期灭了九族,人们都说这都是那个“文将军”作祟的结果。
  荒诞离奇的盗墓传说
  因为当时盗墓的盛行,而有些盗墓活动又由于其特殊、曲折甚至离奇的经历,被人们通过文字的形式记载了下来,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盗墓传说。
  《西京杂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哀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有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初至一户,无扁钥。石床方四尺,床上有石几,左右各三石人立侍,皆武冠带剑。复入一户,石扉有管钥,叩开,见棺椁,黑光照人。刀斫不入,烧据截之,乃漆杂兕革为棺,厚数寸,累积十余重,力不能开,乃止。复入一户,亦石扉,开钥,得石床方七尺。石屏风、铜帐钧一具,或在床上,或在地下,似是帐糜朽而钢钩堕落床上。石枕一枚,甚高,似是衣服。床左右石妇人各二十,悉皆立传,或有执巾栉镜镊之象,或有执盘奉食之形。无余异物,但有铁镜数百枚。
  这段说的是战国魏哀王墓被盗的情况。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墓的规模很大,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墓室。但非常奇怪的是当陵墓被打开时竟然有一股呛人的黄色气体散发出来,让人不寒而栗。无独有偶,在《栾城史志》中同样有一则因盗墓而获祸的故事:
  栾书冢,棺椁明器,朽烂无余。有一白狐,见人惊走,左右连击之,不能得,伤其左脚。其夕,王梦一丈夫,须眉尽白,来谓王曰:“何故伤吾左脚?”乃以枝叩王左脚。王觉,脚肿痛生疮,至死不差。
  另一则就有些可怕:晋义熙九年,盗发故骡骑将军卞壶墓,剖棺掠之,壶面尸如生,两手悉拳,爪生达背。
  据记载,卞壶被杀于晋成帝咸和三年,也就是公元328年。坟墓被盗是在晋安帝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其间相隔85年。“面尸如生”还是很好理解的。但“爪生达背”,就很离奇,甚至有点可怕了:就是说尸体在入葬之后,指甲居然还能不断生长,都长到后背了。
  《太平寰宇记》记载:虔州雩都县有柴侯墓,西晋末年,有盗墓贼发墓,忽然有大风雨,棺木及墓上松柏悉飞渡水。
  虔州大庾县青花岗有汉太傅陈蕃子孙墓,曾有盗墓者发冢见大蛇缠墓,顿时天色昏暗,风雨大作,盗墓者只得罢手而去。
  《录异记》记载:钟传初入洪州,命修一城;军吏四处掘墓取砖。完工后,钟传梦见一个人身材颀长,身着古服,对他说:将军怎可暴我居处,令我不安?赶快替我修好!钟传醒来后,便向军吏及宾客询问,但都弄不清这是谁。后来还是一位老人告诉他说,城东南角有孔子弟子澹台灭明的墓,相传甚灵,可能是军士掘墓取砖,有所触犯。钟传立即派人去查看,果然如此。便命军士重新将墓修好,并在上面建造一座亭子,以表明这是古迹。后又梦见此人来向他致谢。
  这些荒诞离奇的传说,虽然大多出自古人的杜撰或附会,但其劝诫的目的也很明显,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盗墓的盛行以及人们对盗墓行为的心态。


谁是茂陵掘盗人:茂陵的历次劫难(1)


  作案时间:西汉末年
  作案地点:汉武帝茂陵,今在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原上,南位乡的东南部,西距兴
   平县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
  受害人:汉武帝
  作案人:官盗先后有赤眉军、董卓、吕布、黄巢;民盗疑为扶风人。
  作案后果:汉武帝茂陵受到严重破坏。
  盗墓性质:官盗+民盗
  可信程度:有史记载
  位于关中腹地的咸阳,是西汉皇陵的主要集结地。西汉王朝,历经11位皇帝,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故将其称为“五陵原”。古诗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五陵裘马自轻肥”的记述,即指当年居住在这些陵邑县中的纨绔子弟斗鸡走马、为非作歹的事情。
  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引子:修建陵墓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五十四年,执政期间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巩固并加强了我国多民族的统一,不仅对西汉王朝,而且对中国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位期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黄金时期,茂陵就是这个时候的产物。
  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缚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因此茂陵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官盗盗墓过程
  茂陵是西汉诸陵中最为突出的。所以被盗掘的次数和规模也远远多于其它皇陵。仅历史记载的被盗事件即有五次。
  汉武帝在位54年,茂陵就修建了53年,他下葬茂陵时,封土上的树木已经合抱。由于茂陵营筑时间长,所以陵中陪葬物多得放不进去,引来盗贼的频频光顾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西汉末年,琅琊人樊崇率百余人进入泰山,揭竿起义。22年,新朝皇帝王莽派大军10万人对樊崇军队进行打击。樊崇军队大举迎战,起义军用赤色涂染眉毛,作为标志,史称“赤眉军”。结果王莽的军队不堪一击,溃散而逃。
  25年,赤眉军30营(一营为一万人)攻入长安。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民,入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掳掠,将长安城抢劫一空后,赤眉军又来到咸阳原上,发掘汉帝后坟墓,收取宝货。西京长安二百年的文物,在这些农民手里几乎被破坏殆尽。而武帝的茂陵,当然也在劫难逃。
  茂陵是西汉王朝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据《长安志》卷十四引《关中记》记载:“汉诸陵高十二丈,惟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实测茂陵封土,底部和顶部均为方形,陵高46。5米,底边东西231米,南北234米,与记载相符。陵周围有方形护垣,边长431米,垣墙基宽5。8米,遗迹依稀可辨。
  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
  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日:“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据史书记载,赤眉军掘开茂陵后,成千上万的士卒搬取陵中宝物。搬了几十天,但“陵中物仍不能减半”。茂陵附近的帝后陵,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但最令人发指的是,这些起义军竟然干起了奸尸的可耻勾当。据《后汉书·刘宣子传》记载:赤眉起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兵西征,“逢大雪,坑谷皆满,上多冻死,乃复还,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26年,赤眉军再一次“光顾”了茂陵。当时他们正被刘秀领导的起义军打败,穷途末路,兵退咸阳。许多士兵都开了小差,军心十分不稳,樊崇为此一筹莫展。此时,起义军的军师给樊崇出主意说:“眼下我们东有刘秀攻打,西有隗嚣追击,两面受敌,想退是不可能了。只有设法再次打进长安,方有一线生机。只是现在雪下得这么大,军心不稳,我看主要是士兵闲来生事。这一带陵墓不少,不如叫大家去掘坟盗宝,士兵们有了财物,士气自然高昂,攻进长安就有希望了。”樊崇一听,茅塞顿开,立即下令士兵再次去盗茂陵。
  东汉末年,中国出现了一个恶霸:董卓。此人是凉州的一个下层豪强,他的部属都是些地方上的土霸和羌族胡族的豪酋。董卓为首的一群极端凶恶的豺虎盗贼是历史上最野蛮的破坏者。当时人口、文化、财物最集中的洛阳、长安,都被这群野兽毁坏殆尽。
  董卓曾下令大将吕布盗掘西汉诸皇陵。至于吕布盗掘诸陵的详细情况史无记载,不得而知。不过据说吕布盗茂陵时,董卓曾交付其一个秘密任务,那就是要其留心寻找茂陵墓中的秘方妙药。原来董卓有个孙女,名叫董白。此女长得花容月貌,且生性乖巧,甚得董卓喜爱,被视为掌上明珠。十岁时董卓就封她为渭阳君,但是可惜的是,这董白是个哑巴。此事令董卓十分忧虑,曾广延天下名医为之医治,均未见效。后来,董卓听手下大臣说,汉武帝刘彻一生敬神寻仙,熬炼仙药,其陵中也许会有专治哑巴的灵丹妙药。于是,他把这个任务交于吕布。
  吕布带领大批士兵进入茂陵,在搬运大批宝物的同时,也细心地找起了灵丹妙药。但是搜遍了整个陵墓,连汉武帝的棺木都翻了个底儿朝天,灵丹妙药还是未能找到。这个故事系民间流传,真伪难辨,但董卓曾派吕布盗掘茂陵却是不争的事实。
  唐朝末年,又一支农民起义军开进了汉武帝的茂陵,其首领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黄巢。关于黄巢起义军盗掘茂陵的细节,史无记载,不便妄加想象。
  民盗盗墓过程


谁是茂陵掘盗人:茂陵的历次劫难(2)


  公元前84年,汉武帝葬后刚刚四年,可谓尸骨未寒,但其陵已被人盗掘,陵中物品已经“上市”。
  汉武帝梓宫中有一玉箱和玉杖,是西胡康渠国国王所献,汉武帝生前十分喜爱。但是在汉武帝死后刚过四年,一个扶风人在市场上看到一个商人正在出卖玉箱和玉杖,要价为青布30匹,钱9万。扶风人见这两件东西十分精致,绝非寻常之物,于是未加讨价就买下了。买来之后,扶风人爱不释手,常与宾客共赏。
  恰巧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此人看到这两件东西后,转身就走。原来,此人乃汉武帝生前的一个小奴,认识玉箱、玉杖,所以他急忙将此事报告当地的官吏:有司。有司一听此事,这还了得,赶忙派人去拿扶风人。询问玉箱玉杖的来历。扶风人得知此乃先帝之物,十分惊恐,不敢隐瞒,将整个经过和盘托出。只说自己买时不知此乃茂陵之物,更不知卖主姓什名谁。有司派人缉拿商人,那商人早已不知去向。有司无奈之下,只好将玉箱、玉杖入官,盗墓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但茂陵被盗却是确凿的事情。
  茂陵所遭受的种种劫难,是一代英主汉武帝生前绝难想象的。当初他费尽心机营造的宏伟陵墓,成了后世争相抢夺的宝地。伴随他的财宝器物,被盗贼肆意抢掠;就连他口含宝珠,身着“珠襦玉匣”的尸体,也曾被扬之于外,曝之于野。若有在天之灵,不知汉武帝将作何感想?
  茂陵文物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