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男人四十 >

第5节

男人四十-第5节

小说: 男人四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那个时候,你并不会那么觉    

    

得。    

  像坂井先生这样五六十岁的时候开始自冒风险投资创业的人不在少数。只不过那些创业取得了成功的人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在实际开始创业之前就早已着手准备了。    

  坂井先生早在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筹划退休后创业的事。因为他们家的人都很长寿,如果五十五岁退休的话,那么差不多还有三十年好活。三十年,那跟大学毕业到退休为止的时间一样长。这么长的时间,你不可能一直含饴弄孙吧,你总不能指望孙子到了三十岁都一直陪在你的身边。那么剩下来可做的事情也无非就是修剪一下花木,散散步什么的了。可三十年的时间,长路漫漫,总不能一直这样度过啊。想到这儿,坂井先生从四十岁的时候开始便积极地为退休后的人生奠定基础,他开始搜集关于钓鱼的各类信息,分类进行整理和分析。正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充足,因此他头一天退休,第二天自己的公司就挂牌开张了。    

  坂井先生除了自己公司的生意以外,还主持一个支援创业的研究会。从研究会成员的经历来看,起步早不早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们创业的成败。那些进行过多次尝试的人即便到了七十岁才开始创业也取得了成功,而那些五十岁退休以后才突然想到转型的人往往思路僵硬,拿不出好的创意来。    

  我对创业趁早这一点颇为信服,因为在医学方面它也是有据可查的。人的大脑是从前半部分开始老化,当它萎缩之后,人的情感机能、自控机能还有想像力都会开始衰退,而且情感方面的老化尤为严重。人的衰老不仅仅表现在智力的衰退和体力的下降,最明显的就是情感方面的衰老。    

  实际上,智力的衰退和体力的下降根本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比如智力,东京都老人综合研究所曾就老人在七十三岁至八十三岁这十年间的IQ值变化情况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行动的IQ值(动作的灵敏性和正确性)虽然有所降低,但是语言表达的IQ值(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反而是八十三岁人群的平均值偏高。    

  而且,身体机能方面的衰退也比我们预想的要轻微得多。比如说“心功能储备”,即剧烈运动后心脏的跳动速度与正常状态时的比值,二十五岁人的“心功能储备”的平均值是四点六倍,七十岁的平均值是三点三倍,相比之下,的确有所衰退,但差别并不很大。肺活量也是,二十五岁和七十岁的肺活量平均相差不过百分之十七,而且平时我们正常呼吸的时候只需用六分之一的力量,所以这百分之十七的差值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相差较大的当属肌肉的力量了,七十岁的人比二十五岁的人的平均值差了百分之三十,但这其实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肌肉的使用程度不够,时间一久,肌肉中储存的“预备能量”消失了的缘故,老年人的体力要应付日常生活已经足够了。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过了四十也完全有可能当上律师或医生

  只不过智力也好,体力也好,要持续不断地使用才能保持不衰竭。而要使用自己的头脑和身体,就需要有一定的干劲。如果大脑的前半球开始萎缩,情感机能发生老化,自控能力逐渐丧失的话,人就会失去干劲。渐渐地,恶性循环,本来还能够使用的大脑开始生锈,各项指数均为正常的身体也开始变得愚钝不堪。    

  所以,如果有志于退休后开始创业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自己的情感机能发生老化     

    

。它通常开始于四十五六岁,如果不在此之前开始有意识地持续刺激大脑的前半球的话,人的头脑就会一天比一天迟钝,身体的各项功能也会衰退。这样一来,即便到了五六十岁时想做点事,由于情感机能早已老化,干什么都会提不起劲来,中途放弃的几率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其实,不光创业是如此,就算你是想考取某种专业资格,也不能完全等到退休以后再开始学习,那样到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已是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如果你从四十多岁的时候就逐渐开始准备,养成学习的好习惯的话,那么即便到了五六十岁,脑力和体力都可以保持得很好。    

  “准备”工作存在多种形式,并不是说你退休以后想做什么事,现在就只能做什么事。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教训,培养能力。当然,有坂井先生这样计划性强,目标始终如一而取得成功的,但综观全局也不乏做遍所有行业,经历无数失败,直到七十多岁才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功的例子。重要的不是你具体做了些什么,而是你挑战新事物的过程。你在考取一种专业资格时所获得的经验在你考其他资格时同样派得上用场。    

  当然,有些专业资格如果退了休以后才去考的话,即便考到了也没什么用。比如律师资格和医生执照。但如果你是从四十多岁的时候起步就不一样了,也许有人会觉得根本不可能考取,但实际上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到了三十五六才开始学习法律知识,而最近大学医学部里也经常能看到四十多岁的学生的身影。    

  总而言之,如果你希望自己老有所为的话,那么切记要在情感机能发生老化之前就采取行动。你没必要现在就辞职创业或是跳槽,能在公司里待下去的话还是尽量留在公司里,你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为今后的人生积蓄资金,培养专业技能。四十岁可以说是人生最后的一个转折点。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十年磨一剑成功方有可能

  此外,也有些人等不及退休(或者因为被裁员),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创业。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员,那我奉劝你不要急于求成。我在上一章就提到过,所有的挑战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尝试”,自然结果有成有败,因此眼光必须放得长远一些。    

  当然,有的人才能卓绝,首战便能告捷,但那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都要经历多次的失败才能取得成功。换个角度来说,即便你没有才华,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反复尝试,不断地积累经验,终有一天能够取得成功。    

  就拿前面介绍过的坂井先生的例子来说,他退休后立即创业就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固然是因为他有才华,但也与他多年的积累是分不开的。虽然他创办公司是在退休以后,但从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为此做准备。他利用工作上的机会进行各种排练,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管理技巧。所以,虽然他看起来是一夜成名,但实际上其中蕴含着长达十五年的努力。    

  我刚开始从事网络教育事业的时候年仅三十一岁,经过了十年的苦苦挣扎,到今天才生源剧增,小有所成。我会取得成功也许是因为我一直用心摸索教学方法,也许是因为我著书立说,取得了大家的信任。但不管怎么说,做到今天这种局面,也花了十年多的时间。    

  四十一岁时,我竞评大学教授落败后,随即开办了一家心理咨询公司,这家公司要完全地上轨道至少也需要十年的时间,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如果创业能够很快看到成果的话,那么即便五十岁再开始也不算太迟,但实际上这中间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五十岁开始创业的话,一般要到六十岁才能看到成果。就算你有意识地防止自己的情感机能发生老化,四十多岁时的工作状态也是五十多岁时的状态所不能比的。因此,那次竞评的失败促使我下定了决心,毅然辞职下岗,这样到我五十多岁的时候,说不定就可以把这家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了。    

  话虽如此,当年开办公司时我也曾有过天真的想法,心想“像我这样的专家还会没有人请吗?”,以为前景一片光明。这种心理当然也很正常,因为如果一点赚钱的希望都没有的话,谁也不会去做的,但问题难就难在你既要对自己有信心,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当然,在开办公司以前,我对它的可行性是细加斟酌过的。我打算从向公司职员提供心理咨询起步。在心理学方面我具有专业知识和技巧,经常有企业邀请我前去演讲,而我的《成年人该如何学习》一书也非常畅销,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在日本是有着很广阔的市场的。当然,我们公司的收费比我的演讲收费要高一些,但别忘了我们提供的是一天八小时,一对一的咨询服务,绝对物有所值。所以,开办这样的公司应该是能够赚到钱的,对这一点,我至今都深信不疑。    

  但等到实际开始操作时,我才发现事实并不乐观。因为我们这次是把心理咨询当“职员培训”来做的,而在一家大公司里,“职员培训”和“组织演讲”的性质不同,审批的程序自然也不同,与后者相比,前者的手续繁琐,不容易启动。这一点我也是在跟公司具体交涉的时候才了解到。    

  但了解到了障碍所在本身就是一种前进,接下来要做的只是想办法去超越这个障碍而已。目前,我已经联系到几家小规模的,程序上相对简单的私营企业做客户,他们对我们公司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我相信只要抱着必胜的信念,反复试验下去,十年后一定能有小成。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学习不离手,生存不用愁

  归根结底,在这个看不到一丝光明的经济不景气的时代,不管你是打算创业也好,打算考取专业资格也好,都必须坚持学习,不断地提升自我价值。这也是我一贯的做人方针。    

  我在《成年人该如何学习》一书里曾经提过,以前的人只要在学生时期好好积累,大学毕业以后在实际工作中再掌握一些技巧就足够应付了,因为人的一生不过五六十年。但是今时不同于往日,就像坂井先生所说的,如今日本人的平均寿命高达八九十岁,退休以后的岁    

    

月甚至有可能比实际工作的时间还要漫长。这样一来,光靠在学校和工作中积累的那点东西根本不够用。要想拥有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学习新的技能,为退休后的漫长生活做准备。    

  我前面曾数次提到过,我的天赋不足以让我享用一生,为此,我时刻提醒自己,只有时刻不忘充实自己,掌握各种武器,才能在这个社会里生存下去。    

  我比不了那些泰斗级的作家和导演,他们才华横溢,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愁没有饭吃。我没有他们那样的才华,所以只能通过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因此我时刻思考着如何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不断地为自己开拓新的工作领域。    

  其实不光我是这样,几乎所有从事文化工作的人都在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命力而不断求变。比如作家,虽然也有专心写作的模范人物,但也有很多人在写作的同时也进军其他的领域,多方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有的人还参政,成为政府审议会的专职评论员。    

  从表面来看,他们只是机缘巧合才有了那样的发展,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是预先筹划好的。他们对于自己能不能一直写下去深感不安,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才会积极地参与市民活动,或者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容易引起审议会注意的题目来写,这样才为自己后来的成功转型创造了机会。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比起那些自命不凡,从不努力充实自己以至于最后一直都郁郁不得志的人来,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刻不忘充实自己的做法要显得聪明得多了。    

  其实,评论家的工作并不轻松。老百姓们只看到表面的风光,所以容易产生“评论家的工作真轻松,只要在电视和杂志上发表些自己的见解就行了”的误解,实际上他们说每一句话,写每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周详的思考,花费不少的心血。    

  比如,我认识一位年过七十,但还活跃在新闻界的评论家,他成名于三十五六岁,并从那时起就建立了自己的拥护者俱乐部,如今该俱乐部的会员企业已经多达三千家,俱乐部的会费是每年三十万元,所以光是会费一项,他每年的收入都高达九亿日元。算起来,这才是他的本职工作,在电视和杂志上抛头露面只不过是为进一步扩展他的事业做宣传而已。    

  当然,他的俱乐部不同于那些歌星的歌友会,只有获得没有付出。他每年可要向会员们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务和信息,这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其业务推广过程的艰辛也可想而知。正是因为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拼搏,所以虽然年过七十了,却仍然感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