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为将之道:成为领导者的9种性格 >

第4节

为将之道:成为领导者的9种性格-第4节

小说: 为将之道:成为领导者的9种性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认为美国希望与苏联举行高官会晤。这就引起了盟国的愤怒,他们为美国事先未与盟国协调就这么干感到不安,认为美国在偷偷地与苏联谈判,因而要求美国对此做出解释。    
    出了盟国要求美国做出解释这件事后,凯南对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感到心里没底。一连两个晚上,他都在狐狸窝村的街道上散步,边走边回想这件事的整个经过,试图弄清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第三天他去见马歇尔,向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当时马歇尔在埋头看一大堆文件。    
    “将军,”凯南说,“我知道一个人应该努力去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为犯了错误而悲伤。这两天我一直在想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错。我想破了头,还是找不到错在哪儿。我认为我们是对的,对我们的批评是错的。但现在出现了这么多的批评,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马歇尔将军放下手里的文件,慢慢地转过椅子,他的目光透过眼镜犀利地望着他,令他不禁颤抖起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凯南,”他说,“1942年我们进军非洲,登陆行动最初十分成功,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报纸都说我们是天才。后来发生了多兰事件,在接下来的三周里报纸都说我们是大笨蛋。    
    “你刚才说的那个决策得到了我的同意,经过了内阁讨论,并得到了总统的批准。你惟一的麻烦是不具备一个专栏作家东拉西址的本事。现在出去吧。”    
    一个重大决策出台后,“无所不知”的媒体可能会对此大肆攻击,领导人往往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尴尬局面中。他因为要做出非凡的决断而经历着内心的严峻考验,而一旦他做出决断,他又将不可避免地遭到种种责难和猜疑。面对责难和猜疑,领导人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毅力来坚持自己的意见,排除各种难题,毫不动摇地贯彻实施既定的决议。这也是肩负责任的领导者分内的事务。    
    对艾森豪威尔来说他很清楚,一旦形成决策,就要坚持这一决策。1943年6月11日,在评议阿诺德•;亚历山大将军作为盟军指挥官的优缺点时,艾克说:“他生性随和,战争经验丰富,具备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和良好的战术观念。他很谦虚、精力充沛。有关他是否称职的惟一疑问是他在与下属打交道时总是信心不足。有时,他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计划似乎是出于迎合某个下属的反对或建议,以避直接指挥之嫌。”    
    在关系到众人利益的根本问题上,人们自然会有不同的意见,并且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采纳。然而,领导人所要做的是综合考虑全局,以全局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在他遭受种种责难和非议时,明智的领导人会注意倾听不同意见,但是,决定既然已经做出,他只有坚持到底。因为,半途而废是领导者的大忌。    
    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明白,所有的疑虑只能出现在决策的过程中,一旦决议做出,剩下的只能是坚决执行和贯彻。    
    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的心里具有典型性。“在海湾战争期间,我总是睡不好,即使已经敲定了作战计划的所有细节。每天夜里我都会躺在床上想,我是否忘了什么事?我们忽略了哪些事呢?我们是否还可以做得更多一些?然后我会起身看地图。我认为一个爱护部属的指挥官就应该这样,用心良苦、计划慎密。”    
    但是,当总的方向定下来之后,一切犹疑(虽然不可避免)都是多余的。    
    施瓦茨科普夫解释了自己对忠诚的看法:“在讨论问题时,忠诚意味着拿出最诚实的意见,不论你认为我是否会喜欢这些意见。那个光着身子的皇帝需要有人告诉他没穿衣服,他不愿因不知真相而被冻死。在此阶段的不同意见会刺激我的思维。但一旦决策已经做出,讨论就结束了。从此以后,忠诚意味着坚决地执行决策,就当决策是你定的。    
    “如果你觉得某件事不对头,讲出来。我宁愿早些而不是迟些听到坏消息。坏消息不是酒,不会越陈越香。    
    “我会明确地告诉部属我想要什么,如果他们没听清楚,那么可以来问我。如果我说了两三遍后他们还是没搞懂,那肯定是我的表达有问题,而不是他们的理解有问题。我不会认为他们是聋子或很愚蠢。最糟糕的情况是部下为掩盖他们的无知糊里糊涂地忙起来,最终把事搞砸。我对他们说,‘如果在离开我的办公室时还没有理解我想要什么,那么转过身再问我一遍。’我告诉他们只要是他们完成任务所必须的东西,我会尽全力去争取。‘如果在法兰克福没有,我会去美国陆军欧洲总部找。如果欧洲总部也没有,我会去华盛顿。你们别管我怎么弄,反正我会一直支持你们。’”


第一部分第2章 提出最好的而不是最受欢迎的意见(1)

    说“不”比说“好”更受欢迎    
    比顺从权威更重要的是坚持原则    
    做一个真正会说“不”的人    
    让持“不同政见”者畅所欲言    
    不要暗示上司很愚蠢    
    说“不”比说“好”更受欢迎    
    一个组织里为什么需要有人说“不”?答案是:为了在决策形成之前能有人提出疑问。但一切疑问必须在产生决策之前。我认为这就是成功的领导者与失败的领导者之间的区别。如果在形成决策之前没人提出疑问,但决策形成之后问题出来了,这就叫糟糕的决策,这种决策可能会以灾难结束。    
    在担任陆军参谋长期间,马歇尔将军坚持一个做法,在审阅某个报告时,对该报告负责的军官要到场。他要确保所有在场的军官都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不管他们的直接上司是否在场。这是为了杜绝“好好先生”的祸害。    
    为了把事情做好,人们必须全力以赴,而不是左顾右盼推诿扯皮。因此,马歇尔将军极其厌恶“好好先生”,认为他们会把事情搞糟。他不喜欢唯唯诺诺的人,也不会使用这种人。一个人如果在第一次打交道时就对马歇尔将军的意见表示赞同,他多多少少都会用怀疑的目光打量这个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有个惯例,在师长们率部出发参战前,都要先到总部听取情报介绍,其中一个内容是与马歇尔将军谈话。一位师长写道:“我以为马歇尔将军会对战备提出要求和建议,相反,马歇尔将军一直在批评那种弄虚作假的指挥官,指责他们只报告他们以为他想听的,而不是报告事情的真相。在与马歇尔将军的交谈中,我们获得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不论真实情况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作为一名军人,一定要有向上司报告真实情况的道德和勇气,绝不能只讲好听的。”    
    作为指挥官,马歇尔不允许手下有“好好先生”,他希望部属坦率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首先是因为他本人不是“好好先生”,拒绝当唯唯诺诺的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马歇尔在欧洲战场的最初岗位是任第1师师长威廉•;西伯特将军的参谋。    
    在几个师同时进行训练时,潘兴将军经常到部队视察。1917年7月,在几乎没有提前打招呼的情况下,潘兴将军通知他将陪同法国总统莱蒙德•;普安卡雷视察美军第1师。实际上,潘兴将军的命令在当天下午很晚的时候才到达第1师,因而正在方圆30英里的范围内分散进行训练的第1师部队不得不连夜赶往法国乌德库特接受检阅。马歇尔上尉负责安排这次视察,但因接到命令过晚,他在夜里很晚的时候才确定下检阅场地。在夜里,他没看清场地,结果把检阅地点选在了半山腰上。由于部队经常在此训练,这里地面翻浆,泥浆没过脚面。由于第1师的大部分成员都是新兵,只接受过5个月的训练,因而不可避免地,这次检阅结果很糟。    
    马歇尔回忆说“潘兴将军训斥了所有人”,声称这个师没有表现出任何受过训练的迹象,一直在浪费时间,根本无法执行作战命令。马歇尔认为,潘兴将军的这些看法是极不公正的,特别是“潘兴将军当着这么多军官的面斥责西伯特师长”。潘兴将军就部队训练情况质问西伯特师长,而这些事情一直由马歇尔负责,西伯特将军两周前才上任,根本不了解情况。潘兴将军草率地解除了西伯特的职务,让他离开。此时,马歇尔终于看不下去了。    
    他的传记作者弗里斯特•;波格写道:    
    马歇尔对这个明显的不公正行为感到震惊。他抛开了在这种场合一个低级军官所应有的谨慎。马歇尔决定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做出辩解。他开始对着潘兴讲话,潘兴则根本没兴趣听,耸耸肩膀转身走了。没料到马歇尔竟“丧心病狂”地伸出手拉住了潘兴的胳膊。    
    “潘兴将军,”他说,“有些事得向你报告一下,由于我在这儿的时间最长,因此我认为我应该向你报告。”    
    潘兴停下来:“你有什么好说的?”    
    这个恼火的上尉到底说了些什么弗里斯特•;波格没有留下记录,马歇尔本人也忘了。当时在场的一个人说,马歇尔看上去很生气,讲得飞快,“用大量的事实”把潘兴将军说得哑口无言。马歇尔自己回忆说,他当时好像“着了魔”一样,站在旁边的军官们都吓得“目瞪口呆”。当他说完后,潘兴将军很平静。他离开时对马歇尔说:“你要对这些麻烦负责。”    
    明白已经把“绳拴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马歇尔也就彻底放开了,他回答说:“是,长官。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这些麻烦,我也希望尽快解决这些麻烦。”    
    潘兴将军走了,马歇尔的火气也消了。西伯特将军感到很内疚,认为马歇尔替他搅了这趟浑水。马歇尔的几位朋友都认为他完蛋了,“会被马上解职”。马歇尔自己却并不后悔,他对那些表示同情的人说:“大不了我不再当参谋,到野战部队去,我肯定能干得更好。”    
    幸运的是,马歇尔没有遭到惩罚。相反,潘兴将军再到第1师来视察时,常要求马歇尔陪同,询问马歇尔一些情况。几个月下来,潘兴将军对马歇尔的喜爱和尊重与日俱增。马歇尔后来发现,潘兴将军乐意倾听诚实的批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不把自己的利益与公务搅合在一起。“跟他交谈的感觉就像在与一位外国人交谈。他从不辩解和反驳,我还没发现其他哪个指挥官能做到这一点……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是潘兴将军的一个伟大之处。”因此,马歇尔不仅没被惩罚,反而在一年之内晋升为上校,最后在战争结束前调任为潘兴将军的作战参谋。一战结束后,潘兴将军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在他身边干了4年,任助理和副官。而在正常情况下,助理的任期只有两年。    
    当马歇尔将军任陆军参谋长马林•;克雷格将军的副参谋长时,曾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情。1938年11月14日,罗斯福总统召集内阁成员和军事顾问开会,在会议上罗斯福总统提出生产1万架战斗机的计划。刚开始马歇尔将军以为这些飞机是为美国军队制造的,后来才搞明白这些飞机是为英国和法国生产的,用来帮助英、法对德国作战。出席会议的军方人员对这个计划都不以为然,但让马歇尔将军吃惊的是没有人站出来对罗斯福总统的计划表示异议。罗斯福总统征求大家的意见,问到马歇尔将军:“乔治,你有不同看法吗?”    
    马歇尔将军看着罗斯福总统的眼睛说:“对不起,总统先生,我根本不同意你的计划。”    
    出席会议的一位人士回忆说:“罗斯福总统的脸上立即出现惊讶的神情。他想问为什么,但又忍住了。会议闹得不欢而散……后来大家都过来跟马歇尔将军握手。”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特地对马歇尔说:“认识你还是很高兴的。”像其他人一样,摩根索也认为马歇尔将军由于直言不讳而毁了自己的前程,他在华盛顿的日子结束了。


第一部分第2章 提出最好的而不是最受欢迎的意见(2)

    不过,事情并不像大家所想像的那样。1939年,罗斯福总统决定挑选马歇尔为陆军参谋长,并破格晋升为四星上将。马歇尔接受了这项任命,但同时表示他不当“好好先生”。马歇尔回忆说:“总统在书房里告诉我这个决定。这次谈话很有意思。我告诉他希望得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权利,而我想说的东西往往并不那么令人愉快。我问他‘行吗’,他说‘行’。我说,‘你答应得很痛快,但真这样做的时候可不会那么令人愉快。’”    
    罗斯福总统并没有因马歇尔将军的坦白直言而解除他的职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