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走出华为-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篇 误读的《华为的冬天》《华为的冬天》:雪上加霜
3。《华为的冬天》:雪上加霜
·《华为的冬天》已经无法避免失误的发生。接下来的几年,华为不得不消化这个自酿的苦果
· 人们不是不能清醒地面对冬天,而是有点把握不住公司的形势与目的了
· 那么《华为的冬天》不仅是自相矛盾的,而且它也对华为公司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本来不想再把这个话题讨论下去了,揭开这个所谓的“误会”并没有给我带来一丝的快意。相反,我为华为在错误的时间里做了件错误的事情而深感沉重。2000年,几乎所有人都对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扩张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但在人们对华为发展魔力的错觉下,理智屈服于膨胀的热情,失误就这样在集体无意识中悄然发生了。
华为开始紧急刹车。我宁愿相信是这样的,起码华为开始意识到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前,自己制造了一个不太好收拾的局面,此刻想通过文章的方式来降降温,试图亡羊补牢。
只是,《华为的冬天》已经无法避免失误的发生。接下来的几年,华为不得不消化这个自酿的苦果。
当2001年学生才俊们开始向华为涌来的时候,华为不得已刹了一下车,加上学生自己的原因,实际报到的学生有6500名左右。把6500名大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纳入华为自己的体系,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更主要的是,2001年后,成千上万的陌生面孔突然出现在华为的市场、研发、用户服务中心,16000多人的庞大队伍本来就略显臃肿,又要培训、安置这么多带着对社会五彩的幻想、实际经验一穷二白、20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大学生,一个再强大的组织也难免不会受到冲击。
华为在2000年底无疑是犯了个错误。但请允许我的坦率,把《华为的冬天》以这种形式发表又是个不小的错误,无异于雪上加霜。
《华为的冬天》发表后,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我没太留心,这篇文章的语言似曾相识,我以为又是一篇例行的危机教育文章(实际上,它整理于任正非对华为例行的“2001年十大管理要点”的阐释,而“十大管理要点”中核心的东西近几年基本没变)。如果不把这篇文章在业界的影响力算进去,《华为的冬天》中所说的大多数内容和基调对华为的员工并不陌生,“短木板”理论、“变革与创新”、“自我批判”、“对事不对人”被华为经常提起,几乎每个华为人进公司前和进公司后都要受到这些名词的教育,比如文章中所称的“预计我们大量裁掉干部的时间大约在2003年或2004年”,除了时间不一样外,在公司几乎每年的“十大管理要点”中都要提到,只不过有时候说法更温馨一些,叫做“减员增效”。
《华为的冬天》除了题目的确振聋发聩之外,它的危言级别并不比过去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华为成立的第一天起,华为人就已经接受了“下岗”、“淘汰”、“失败”、“煮青蛙”、“老虎与两个人”、“狭路相逢勇者胜”等概念和名词。员工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等到了华为大张旗鼓要求员工学习,特别是《华为的冬天》以与华为低调完全不相同的路径被社会上争相传阅的时候,我有些茫然,华为的员工们也开始迷惑。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华为去年进了这么多新员工,老板开始赶我们这些人走了。进而人心惶惶:华为的意图到底是什么?人们在由华为一手制造的热情中兴奋着,又被华为亲自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人们不是不能清醒地面对冬天,而是有点把握不住公司的形势与目的了!
刚刚还在大批招兵买马,销售计划再攀新高,过年前还身处“盛世”,怎么过完年回来就成“冬天”啦?
在“冬天”来临的时候告诉员工“冬天”的开始是很必要的,但是一个人浑身还热气腾腾时,你只能慢慢地给他降温,而不能突然把他往冰窟里一扔。更何况,“夏天”、“冬天”都是华为自己制造出来的。前文说了,实际上员工始终都在疑惑华为2000年底的“狂热”。作为在一线工作的员工,虽然和高层不在同一个战略层面,但是对华为是在“冬天”还是在“夏天”,大家可能比高层看得更清楚,或者说,作为弱小的个体,他们对未来更担心。所以,华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失误发生就发生了,危机意识的渗透可以长抓不懈,让人们慢慢适应未来,但是不能用“华为的冬天”这样“耸人听闻”的词汇,不能用如此暴风骤雨般的方式宣传。业界、外界不问华为的实际拿来就学,并推波助澜,是不是和这样“鲜明的定性”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不过,《华为的冬天》以这种方式传播或许不是华为的本意,如果放下华为的实际情况不谈,《华为的冬天》的的确确是一篇极好的文章。《华为的冬天》无论从“预言”还是管理角度都是领风气之先、令人深思的。任正非虽然算不上真正在做“预言”,但是他有这个勇气,以及用这样形象的方式说出来,通信界的其他企业家们却不愿意、不敢承认这些现实。从管理角度而言,这篇文章的确是一篇非常精彩的管理文献,这也许就是它为什么会超越通信界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人们不去关注华为到底发生了什么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所以,《华为的冬天》是不是预言并不是我想驳倒的。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知晓了华为实际的所做所为,那么《华为的冬天》不仅是自相矛盾的,而且它也对华为公司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文选链接:华为的冬天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下去。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目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公司从上到下,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危机,那么当危机来临的时刻,我们可能措手不及。
如果四面出现危机时,那我们可能真没有办法了。只能说“你们别罢工了,我们本来就准备不上班了,快关机器,还能省点电”。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研究出危机时的应对方法和措施来,我们就不可能持续存活下去。
■ 均衡发展,抓短木板
我们怎样才能活下来?同志们,你们想一想,如果每一年你们的人均产量增加百分之十五,你可能仅仅保持住工资不变或者还可能略略下降,如果我们不多干一点,可能保不住今天,更别说涨工资。不能靠没完没了的加班,所以一定要改进我们的管理。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要坚持均衡发展,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符合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条件下,不断优化你的工作,提高贡献率。
为什么要解决短木板呢?公司从上到下都重视研发、营销,但不重视理货系统、中央收发系统、出纳系统、订单系统……等很多系统,这些不被重视的系统就是短木板,前面干得再好,后面发不出货,还是等于没干。因此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成为可能。比如有人说我搞研发创新很厉害,但创新的价值如何体现,创新必须通过转化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因此要建立起一个均衡的考核体系,才能使全公司短木板变成长木板,桶装水才会更多。
■ 对事负责与对人负责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体系呢?现在流程上运作的干部,他们还习惯于事事都请示上级。这是错的。
已经有规定,或者成为惯例的东西,不必请示,应快速让它通过去;执行流程的人,是对事情负责,这就是对事负责制。事事请示,就是对人负责制,它是收敛的。我们一定要在监控有效的条件下,尽力精简机关。例行越多,经理就越少,成本就越低。
在去年的一年里,如果没有改进行为的,甚至一次错误也没犯过,工作也没有改进的,是不是可以就地免除他的职务。他的部门的人均效益没提高,他这个科长就不能当了。他说他也没有犯错啊,没犯错就可以当干部吗?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都没做。而有些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管理的部门人均效益提升很大,我认为这种干部就要用。对既没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 自我批判
我们一定要推行以自我批判为中心的组织改造和优化活动。自我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也不是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总的目标是要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为什么要强调自我批判?我们倡导自我批判,但不提倡相互批评,因为批评不好把握适度,如果批判火药味很浓,就容易造成队伍之间的矛盾。而自己批判自己呢,人们不会对自己下猛力,对自己都会手下留情。即使用鸡毛掸子轻轻打一下,也比不打好,多打几年,你就会百炼成钢了。自我批判不光是个人进行自我批判,组织也要对自己进行批判。
公司认为自我批判是个人进步的好方法,还不能掌握这个武器的员工,希望各级部门不要对他们再提拔了。两年后,还不能掌握和使用这个武器的干部要降低使用。在职在位的干部要奋斗不息、进取不止。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使命感。自我批判从高级干部开始,高级干部每年都有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提的问题是非常尖锐的。有人听了以后认为公司内部斗争真激烈,你看他们说起问题来很尖锐,但是说完他们不又握着手打仗去了吗?我希望这种精神一直能往下传,下面也要有民主生活会,一定要相互提意见,相互提意见时一定要和风细雨。我认为,批评别人应该是请客吃饭,应该是绘画、绣花,一定不要把内部的民主生活会变成了有火药味的会议,高级干部尖锐一些,是他们素质高,越到基层越温和。事情不能指望一次说完,一年不行,二年也可以,三年进步也不迟。
我希望各级干部在组织自我批判的民主生活会议上,千万要把握尺度。我认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象绘画、绣花一样,细细致致地帮人家分析他的缺点,提出改进措施来,和风细雨式最好。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下去,这比那种暴风急雨式的革命更有效果。
■ 任职资格及虚拟利润法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过去的评价模糊状态。才会使有贡献、有责任心的人尽快成长起来。激励机制要有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全面展开,也要有利于近期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长。
如何掌握任职资格的应用,是对各级干部的考验。我们公司在推行激励机制时,不要有短期行为,我们要强调可持续发展。既要看到他的短期贡献,也要看到组织的长期需求。不要对立起来,不要完全短期化,也不要完全长期化。
同时,我们要推行以正向考核为主,但要抓住关键事件逆向查事。对每一件错误要逆向去查,找出根本原因,以待改进。并从中发现优良干部。我认为正向考核很重要,逆向的考事也很重要。要从目标决策管理的成功,特别是成功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在失败的项目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其中有不少好干部也应得到重视。要避免考核绝对化,形而上学。特别是要从有实践经验、有责任心、有技能,且本职工作做得十分优秀的员工中选拔和培养骨干。
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区别一个干部是不是一个好干部,是不是忠诚,标准有四个:
第一,你有没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是否认真,改进了,还能改进吗?还能再改进吗?这就是你的工作敬业精神。第二,你有没有献身精神,不要斤斤计较,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如果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进行任职资格评价的话,那肯定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