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正说开朝十四帝 >

第11节

正说开朝十四帝-第11节

小说: 正说开朝十四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当政时,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一位大臣见她经常杀人,就向她提建议说:“你这样杀人,谁还敢当官呀?”武则天听后不急不恼,只是让那大臣晚上再来一次,那位大臣吓得不知所措,天威莫测呀。当天晚上,武则天让人在殿台上点了一把大火,黑暗中的飞蛾扑来。武则天笑着对那大臣说:“这叫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本性难移吧。”大臣立即明白了武则天的用意。看来高爵厚禄诱人,要当官的人会源源不断,哪里会杀得尽呢?    
    武则天登极问鼎,自有她不同凡人之处。她的刚毅、果敢和权力欲,不让须眉。传说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养了一匹暴烈强悍的马,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自荐能驯服。但她要3件东西,第一是鞭子,第二是铁锤,第三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她说,烈马发性,先用鞭子抽,仍不驯服,就用铁锤敲它的脑袋;还不训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无论故事真假,它都反映了武则天的刚毅狠毒。    
    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做了皇后,就是一国之母,已到最高顶位。但对武则天来说,这只是她另一个新征途的起点。她要临朝称制,更要登上皇帝之位,让堂堂须眉男子顶礼膜拜,三呼万岁,抖一抖女人颐指气使的威风。武则天最后也终于达到了饱尝坐龙椅的滋味,成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封建专制政体,是以男性的一家一姓为代表的,所以干政不是女人应做的事。女人不传代,女人当皇帝岂不与家天下的政体大相径庭。武则天最后不得不回到李氏的宗祠来享受李姓子孙的血食香火。这就是说,在封建专制政体下女人干政是非法的。正由于此,女人要把非法变成合法,她就要比男人付出更大的代价,玩弄权术也比男人更要十倍、百倍地狡诈、凶残!而且女人凭借的资本也有限,无不借用本人的天生丽质,自然在其成功的道路上不能不付出损身损德的代价。所以在干政的女强人观念中不知道德信义为何物。这是客观使然,历史使然。早在周武王伐纣时,周军在牧野誓师,就列举殷纣王罪恶,其中一条大罪就是“惟妇言是用”,当时就有“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的格言。母鸡叫鸣,这个家就要离散。推而广之,女人干政,这个王朝就要完蛋。周武王牧野誓师,就是这个逻辑。所以在旧史中充斥着女孽祸国的记载,什么殷纣以妲己亡,周幽以褒姒乱!把男人为中心的国家政体,将其衰败责任推给女人来承担,这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是颠倒历史。但是以今日男女平等观念去看古代,认为男人能做皇帝,女人照样可做,男人三宫六院,女人为何不可以有面首,那就是同样的荒唐。在以往的历史实际中,女人干政就意味着外戚专权,或男宠乱政,而这实质就是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和斗争,从而造成社会动乱。西汉的诸吕之变,北魏末年的河阴之役,继武则天之后的韦后之乱,西太后扼杀维新的戊戌政变,都是如此。惟一的则天皇帝竟被五王政变推下台,得了现世报,更具典型意义。这样看来,“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也是一种历史经验。所以汉武帝立太子刘弗陵,将其母赐死;北魏皇后生太子,最后都要被赐死,就是为了防止女人干政,避免导致外戚专横或男宠擅权,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常识。    
    随着封建制度被推翻,妇女从社会底层翻了身,现在男女平等,妇女的杰出才干得到了解放,她们从政也不需要特殊代价。从世界范围看,妇女成为国家元首也不值得惊怪。但在封建社会却是另一回事,武则天之残忍就是她从政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代价实质也是历史的悲剧!我们不应当洗刷这悲剧,而要如实反映,使人们透过这折光反射去认识专制封建社会的本质。    
    武则天处事果敢,是个颇有作为,手段干练的女皇帝。武则天有她的智慧和自知之明之处,她不让在她的墓碑上刻字。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其实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事非,不应自己吹嘘,还是由后人去评论。    
    武则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三点:    
    第一,武则天之所以是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不仅因为她善于利用她的美貌和机智,把自己从一个被放逐到寺庙的卑贱宫女逐步提升到昭仪、皇后、天后,最后敢于冒封建社会的大不韪,宣布自己为中国的皇帝;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一生的政治活动,基本上符合于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作用。她是中国封建社会男性皇权的一个叛逆,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历史阶段的功臣。    
    第二,武则天最重要的事业是无情地打击了当时最大的贵族世家,或者说打击了具有政治特权的大地主阶级,开创殿试制度,亲自主持贡士考试;令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可自行举荐;修《姓氏录》,规定五品官都可以入士流,提升了非门阀士族出身的知识分子、平民百姓参与政治的机会和地位。这些具有政治特权的大地主,有些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些是隋唐之际新发迹的,不论是新的或者是旧的,他们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当然,武则天打击大地主在主观上是为了消灭她政治上的反对派,但在客观上却替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替后来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的另一个功劳是从大唐帝国的边疆排除了游牧民族的威胁。她从天山南北击败了强劲的吐蕃人和突厥人,再一次建立了大唐帝国的声威和影响,恢复了对天山南北的重新统治,重新打通曾经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细亚的商路,使大唐帝国的声威重振西域。这是震撼当时中国乃至东方世界的大事。    
    在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的这2132年间,在中华大地上总共出现过约400位皇帝。在这约400位皇帝当中,只有武周皇帝则天是女性,而且是惟一的女性,其余全部是男性。虽然武则天是惟一的女皇,她的政绩和作为却丝毫不逊于那些建立帝业,颇有作为的男皇,比那些庸碌无为的“男性昏君”更是强之又甚。武则天是中国云云帝族中一颗耀眼夺目的另类明星,中国历史因为有她变得更加炫目多彩。


第二部分 武周皇帝武则天第31节 从普通士兵到大宋皇帝

    赵匡胤(927—976年),即宋太祖,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公元960—976年在位,共16年。    
    从普通士兵到大宋皇帝    
    赵匡胤乳名叫“香孩儿”。传说他出生时,正值明宗皇帝在宫中焚香祷告。孩子生下来以后,体有异香,三日不散,故名香孩儿。    
    几年后,香孩儿到读书的年龄,其父赵弘殷正式给他取名叫赵匡胤。匡者,匡扶、保佑也,胤者,胤嗣、后代也。父亲对儿子确实是寄有厚望的。小匡胤也没有让父亲失望,少年时代,他不但书读得不错,而且同父亲一样,在习武方面也表现出天赋,“学骑射,辄出人上”,几年下来,已是一个弓马娴熟,小有名气的骑手了。    
    不过,赵家在赵匡胤长大的这十几年中却很不景气。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爱的战将,自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他也就开始受到冷落。这期间,赵家又添了二男二女,家境也日益艰难。开运二年(945),赵匡胤结婚成家,当时19岁。成家应当立业,但家中窘迫潦倒的现状告诉赵匡胤,依靠家庭的帮助干一番事业的路子是走不通的。21岁那年,他毅然离家外出,决心在事业上闯荡一番。    
    他先是去投奔几位从前的好友。但世态炎凉,他不但没有从这些有权有势的前辈那里得到关怀和帮助,反而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两年的流浪生活是艰苦的,但赵匡胤并没有被压倒,相反,他的意志和性格磨炼得更为坚强,眼界也变得开阔了。一天,他来到汉水边的重镇襄阳,住进了一家寺院。寺院的主持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僧,饱经沧桑,阅世知人颇深。他见赵匡胤紫面丰颐,豹头环耳,虽满面风尘却掩不住英俊之气,一身破衣,却不带寒酸之态,心中暗暗称奇,待一交谈,更觉得其气度不凡。他告诉赵匡胤,汉水以南的各个政权比较稳定,而北方却战乱不止,乱世出英雄,所以应该北上,而不应南下。这位老者不但向赵匡胤“厚赠”了金钱,而且还将寺院中惟一的一匹驴送给他,让其骑驴北上。    
    乾祐三年(950),赵匡胤来到河北邺都,投靠在后汉枢密使郭威的手下,作了一名士兵。次年,郭威发动兵变,灭亡了后汉,建立起后周王朝。赵匡胤因战功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负责宫廷禁卫。    
    显德元年(954),周太祖郭威病逝,柴荣即位称帝,是为周世宗。周世宗的即位,为赵匡胤施展才华和抱负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这一方面因为赵匡胤是周世宗称帝前的亲信将领,自然会受到重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因为周世宗是一个顺应历史趋势的英明君主,他后来所积极从事的统一中国的事业,为赵匡胤一类有才华的文武大臣提供了用武之地。    
    周世宗即位后,赵匡胤随之被调到中央禁军任职。同年二月,北汉对后周发动进攻,赵匡胤随周世宗前往迎敌。双方部队在高平(今山西晋城东北)相遇,展开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北汉军队就占了上风,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徵畏敌如虎,一见阵势不好,竟临阵逃脱,一时间后周军队阵脚大乱,情形十分危急。此时的赵匡胤却很冷静,在他的建议下,周世宗将身边的禁军分为二部,一部由张永德指挥,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箭矢压住敌人的进攻;另一支由赵匡胤率领,从左翼直扑敌阵。北汉军队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冲击,纷纷败退,后周军队终于转败为胜。    
    赵匡胤以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周世宗的进一步赏识。战后,他不但被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侯,成为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而且还被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在赵匡胤亲自主持下,后周禁军完成了汰除老弱、调选精壮和组建殿前司诸军3项工作。    
    也正是在这次整顿禁军的过程中,赵匡胤开始在军队中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他利用主持整顿的机会,将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自己麾下的“委心”之人安排在殿前司诸军任中基层将领,同时又以自己高级将领的身份,主动与其他中高级将领交结,并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结拜为义社十兄弟,形成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势力圈子。    
    从显德三年(956)到显德五年(958),周世宗对南唐前后发起过3次进攻,逼迫南唐将江北15州的土地割让给后周。在整个战役中,赵匡胤表现得最为突出,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自南唐战役以后,赵匡胤处事待物上与以前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他只注重在军队中交结武将,现在对文人也比较重视了。赵普、王仁瞻、楚昭辅、李处耘等人都是在这前后被他罗致在麾下成为心腹幕僚。除此之外,他自己也开始留意研读经史,一改从前那种不喜读书的草莽作风。    
    显德六年(959)三月,后周宰相王朴突发脑溢血而死。赵匡胤平生最怕王朴,几天前,他还被王朴训斥得“唯唯而退”,现在,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同年六月,周世宗去世。这一下,所有可能阻挡赵匡胤称帝作天子的障碍都没有了。形势变化之快,机遇得来之易,连赵匡胤自己也没有料到。    
    周世宗死后,其7岁的独生子柴宗训即位。后周王朝随即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一时间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时人咸谓天下无主”。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    
    赵匡胤及其幕下心腹文武也在加紧活动。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先看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慕容是赵匡胤“素所兄事”的少年邦交,情洽款好,关系非同一般;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既为赵匡胤的“布衣故交”,又是义社十兄弟之一,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