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碧螺春 >

第4节

碧螺春-第4节

小说: 碧螺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详尽地描述了茶叶加工中捣茶和造型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碧螺春的原产地——苏州宋代茶人叶清臣进士与茶(图)

  叶清臣(1000…1049),字道卿,苏州长洲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签书苏州观察判官事。天圣六年(1028年),授光禄寺丞,充集贤校理,又通判太平州、知秀州。累擢龙图阁学士、权三同使公事。庆历六年(1046年)出知澶州,寻改青州。七年为永兴军路都部署兼本路安抚使、知永兴军。八年复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皇元年(1049年),罢为侍读学士,知河阳,未几卒。赠左谏议大夫。叶清臣嗜茶,好学善属文,有文集160卷,已佚,事迹见《宋史》卷295本传。其所著《述煮茶泉品》,是一篇500字的短文,原附张又新《煎茶水记》后,清陶重新编印宛委山堂《说郛》时当作一书收入,清陆廷灿《续茶经》中有引用。


第二部分:碧螺春的原产地——苏州南宋文学家叶梦得与茶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不林居士。苏州吴县人,后移居乌程(今浙江湖州市)。绍圣进士,高宗绍兴时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市)行宫留守。博洽多闻,精熟掌帮。能诗,其词接近苏轼风格。有《建康集》、《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尚茶也精于茶事。其《避暑录话》卷下书称:“裴晋公诗云:‘饱食缓行初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悦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公为此诗,必自以为得志。然吾山居七年,享此多矣。今岁新茶适佳,夏初作水池,导安乐泉注之,得常熟破山重台白莲,植其间,此晋公之所诵咏,而吾得之,可不为幸乎。”其笔记对宋代贡茶,茶事心得,记录很多,无愧为一茶叶鉴赏者和茶叶史家。


第二部分:碧螺春的原产地——苏州明初诗人高启与茶

  高启(1336…1374),字季迪,苏州长洲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不受。尝赋诗有所讽刺,后被太祖借故腰斩。其诗爽朗清逸,诗集有《高太史大全集》,另有文集《凫藻集》等。现存《采茶词》、《陆羽石井》、《石井泉》、《烹茶》等茶诗数十首。


第二部分:碧螺春的原产地——苏州明代“吴门画派”与茶(1)

  在明代中叶,苏州吴中文坛群星璀璨,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名人文士,他们才艺双全,能诗擅画。其中尤以“吴门画派”的重要人物沈周、文徵明与同时在苏州的唐寅、仇英形成“吴门四家”,或称“明四家”更为卓越,他们的绘画不仅享誉江南,成为明代画坛上的一支劲旅,而且,感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茶事活动和茶事创作乐此不疲,均以茶为题材,留下了大批珍贵画作。  明画家沈周与茶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亦作玉田翁,人称白石先生,长州人。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终生不仕。他诗宗白居易、苏轼,字仿黄庭坚,画法宗元诸家。他是明代中期的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悠闲意趣。他对茗饮也是情有独钟,曾创作有《火龙烹茶》(见(《诸家藏画簿》卷七)、《会茗图》(见《自怡悦斋书画录》卷二)等以品茶为内容的作品。另外还撰有茶著《会茶篇》、《书茶别论后》的茶书,并留有大量茶诗,如《月夕汲虎丘第三泉煮茶坐松下清啜》等。  明书画家文徵明与茶    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苏州府长州人,因祖籍在衡山,故号衡山居士,又号文林子。他多才多艺,性格倔强,因不结交官府,而九次应试都名落孙山。他是继沈周之后吴门派的领袖。他绘画,山水、人物、花卉等无一不精;于茶,煮茶论茗,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茶事、茶书、饮茶之法等探究不息。另外,他还撰有《龙茶录考》一文,是古代研究宋人蔡襄《茶录》最有价值的考证文章,对《茶录》的书法艺术、版本、写作时间等都作了深入的考证。经查,他撰写的诗中茶诗和叙及茶事的诗篇,现存有150多首。他为躲避宁王朱权之流的干扰,常沉湎于茶中,以致有些“入魔”。他对水的要求甚高,常派人进山汲取宝云寺水来烹茶,但又怕挑夫图省事,随意取水交差,于是,他就以“竹符”为信物,交给泉边寺中僧人,待接挑夫汲泉时,将竹符随水一起带回,即“竹符调水”(相传此法最先为宋代苏东坡所创)。  他现存以茶为题材的绘画,尚有《惠山茶会图》、《茶具十咏图》、《乔林煮茗图》、《品茶图》、《茶事图》等多幅,其中以《惠山茶会图》最为著名,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中内容是写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十九日清明时节,文徵明与好友在无锡惠山二泉亭下,以茶会友的一段雅事。图中有七位人物,所绘人物神形各异,有的坐于泉井边,谈兴正浓;有的正从松下曲径缓步踱来。惠泉亭边早已置有汤瓶香茗,桌边有一人双手作揖,正在迎接友人的到来。他就是此次活动的东道主或发起人。惠山泉泉水清醇甘洌,极宜烹茶,自被唐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后,就声名不绝,被历代名人所倾心。如唐武宗时丞相李德裕“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 文徵明与他的好友也经常去惠山赏泉。    明画家文学家唐寅与茶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印章,苏州吴县(今吴中区)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举人会试时,牵涉科场舞弊案,下诏狱,谪为吏,耻不就。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险峻雄伟的大山,楼阁溪桥以及四时胜景等,也有描写亭榭园林、文人佚事生活的作品。图中所画主要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庭院书斋生活。图中人物动静相宜,画面层次分明,意境悠闲,诗画相称,表现了文人雅士借瀹茗追求一种闲适隐归的生活,也多少流露出唐寅遁迹山林的志趣。其中,以茶为题创作的作品有《卢仝煎茶图》、《煎茶图》、《斗茶图》、《烹茶图》、《煮茶图》、《事茗图》等。其茶画中,以《事茗图》最为著名,现藏故宫博物院。该画有自题诗款曰:“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下押“唐居士”、“吴趋”、“唐伯虎”三印。图前有文徵明隶书“事茗”二字。右上角有乾隆皇帝的诗书并跋一段,曰:“记得惠山精舍里,竹炉瀹茗绿怀持。解元文笔闲相仿,消渴何劳玉常绿。甲戌闰四月,雨余几暇,偶展此卷,日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韵题之,并书于此。”


第二部分:碧螺春的原产地——苏州明代“吴门画派”与茶(2)

  明画家仇英与茶   仇英(1493…1560),字实父(甫),号十洲。苏州府太仓人,后移居苏州,以卖画为生。擅长人物,尤长仕女,又善山水、花鸟,以工笔重彩为主。创作与茶有关的画有《烹茶洗砚图》、《试茶图》、《松间煮茗图》、《陆羽烹茶图》等。他的《煮茶论·画图轴》,画中远山若隐若现,近水岸边树阴下,有两位评画者坐着正展卷观画,侃侃而谈。一旁有两童子,一个在河边汲水,一个在煽火煮茶。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到炉旁放置的木炭以及童子不停地摇动手中蒲扇煽火的情景。对水、炭及火的讲究跃然纸上,可见仇英亦深知茶中三味。另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英国博物馆中,还存有一幅仇英作的《为皇煮茗图》。图上绘一宫殿中之花园,地点可能为当时之南京,展轴可见皇帝高坐于皇宫之花园中。  “吴门四家”虽然才气过人,但都仕途不达,从他们留传下来的许多诗中,我们得知于惠山试泉是他们经常的雅集活动。其中的雅趣和茶中之味,从蔡羽为此画撰的序中品到,他们的雅集和茶会不是对山水泉石有情与否,而是以游山卧水之举,表示对世俗之人喜红粉佳丽、奔走于权贵之门、斤斤计较于屑小之事的不齿,视一切世俗之物为不屑,以品茗消志虑、开聪明,居漏屋以养德,群居以谈艺为人生之追求,人生之致味。  明代著名茶人张源与茶    张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长州包山(今江苏吴中区洞庭西山)人。隆庆进士顾大典在其《茶录·引》介绍张源:“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张源撰《茶录》一卷,全书约一千五百字,分为采茶、造茶、辨茶、藏茶、火候、汤辨和茶道共二十三则。此书中内容简明扼要,有许多作者自己对茶艺、烹饮的体会和心得。如首先提出了绿茶冲泡“三投法”:“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日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因此,实非泛泛转抄转录之书。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懋与茶  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号麟洲。苏州府太仓人。王世贞弟,嘉靖三十八年进士,累官至太常少卿,他在《二酋委谭》一书记载了自己在江西为官时的一件茶事。在三月中旬的一个暑天,日出如火,热浪扑面,宴完宾客回府后,天色已晚,烦闷不已,这时,好友张右伯为他送来西山云雾新茶。细观其茶,又白又大,更有一种豆子香,随即命侍儿汲新水烹茶以尝。这时,风清月白,夜深人静,几盏入口;但觉一股清香甘饴之味慢慢润泽于肺腑,渗透至四肢,于是,习习然如两腋生风,飘飘欲仙。就在似醉非醉之际,忽然悟到:此境此味,非仕途之人所有,繁文缛节,冗事虚礼,决然不会让人心入此境,而仕途中的尔虞我诈,乃至腥风血雨,更与此境风马牛不相及。著有《王奉常集》、《艺圃撷馀》、《窥天外乘》等。  清代画家陆鸿与茶   陆鸿,苏州太仓人,字仪吉,号雪舟。工写生,曾作《桐荫醉茗图扇面》(扬州博物馆藏),绘桐树下,两位老者相对而坐,一位双手捧茶碗,正大口喝茶,似饮酒般豪爽;一个正举杯待饮。其身后站立一童子,手持茶壶,随时准备为其上茶,一童子蹲在炉前望火欲扇,另一童子在泉边汲水。图中桐树参天,人物背景无重峦叠嶂,两位老者似坐在高山之巅,俯视广袤人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什么人生烦恼、喧嚣,什么鸡鸣狗叫、飞短流长,什么痛苦、绝望,都将抛掷山下,唯余在此天地之间,宁静的山脉之间,以茶代酒,享受人生忘形这一乐。有意思的是,我们观此画后才知,不仅酒会醉人,茶亦醉人,有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此画越看越让人遐想联翩……古代文人独特潇洒的情致,真可谓尽在此画中。


第三部分:碧螺春的饮用碧螺春的鉴赏与品饮(1)…(图)

  碧螺春茶自问世以来,就以采摘细嫩,加工精湛,造形特别,香高味醇,而被许多名人赞许。龚自珍曾称赞说:“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碧螺春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防辐射等一般茶都具有的药理功效;而且更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通过品饮,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因此,对碧螺春茶的鉴赏与品饮就成为茶人们崇尚的主要茶事活动之一。当然,正如近代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讲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喝茶》已收入《准风月谈》)。也就是说要想熟练地品尝碧螺春这样的好茶,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即享“清福”),首先,必须要有“工夫”。而且这“工夫”两字,笔者认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具有熟练地鉴赏和品饮好茶的本领,即掌握碧螺春茶的鉴别及其冲泡、品饮技术要领;二是要有充分的空闲时间。其次,就是要经常参加包括碧螺春茶在内各种名茶的品尝实践,练出一种特别敏锐的“感觉”。  碧螺春茶的冲泡技术要领,主要包括选茶、择水、选具和正确地把握冲泡方法等。  选茶,就是对碧螺春茶的选择与鉴别。首先,要分清碧螺春茶的产地,由于江苏土地资源有限,目前全省茶园面积只有2。3万公顷,原产地洞庭东西山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