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324-悲壮的历程 >

第11节

5324-悲壮的历程-第11节

小说: 5324-悲壮的历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转告〔司机班〕老温,他的墨镜到目前为止配不到同样颜色的,若两个〔镜片〕都换要花5块多钱,我再给他跑跑吧!    
    姜的妈妈来了吗?老张〔姜的爱人〕走了吗?    
    地球所缺震预报〔方法〕实践太少,还谈不上经验。我倒觉得从大同向东一直到昌黎这一线的折合〔地震〕频度应该搞一下,现在是应该再看看它们的时候了。    
    小老二全好了吗?不烧了吧?余再谈。    
    祝    
    好!    
    想你也想工作的    
    云年    
    73。6。5    
    1973。6。22    
    来信·北京    
    非比:你好!


奋进河北鸿雁传书(3)

    今天听了朱传镇的一个有关“b值变化与单台预报”的学术报告。之所以听,目的是为了你们。他们的预报效果似乎可以,除一次漏报外,其他的4级以上地震,均基本报准〔对应〕,具体做法也没什么,可简述如下:    
    〔内容略,详见下页图〕    
    我现在过的是战斗生活。每天早上6    
    ∶    
    50以前出发,到地质所7    
    ∶    
    40吃早饭;晚上乘21    
    ∶    
    20的“专”车22    
    ∶    
    00返回招待所,收获不小,身体也胖起来了。但不知你怎样?上封信谈到你工作也有进展,我也很高兴,望你继续努力。小谌就先放在大嫂那儿吧,这样负担还轻些。    
    。。    
         
    1973。6。22来信    
     咱们的自留地长得怎么样了?丝瓜要把开花的摘掉一部分,向日葵要把下面的叶子及时去掉。那棵西瓜你要引导它沿着四周转圈才行,晚上别忘了浇水。    
    其他无事。再谈吧!    
    祝    
    进步!    
    云年    
    73。6。22    
    几天后,我给你回了一封信,谈了我对工作的一些想法。    
    云年:你好!    
    。。    
    今天钦祖介绍了你们的工作情况,看来是很有意思,你一定也收获不小吧!    
    我对红山单台〔地震〕频度的结果是这样想的(不知你看没看老廖那里的那份材料)。根据岩石的破碎实验结果,主破裂之前:①小破裂的频度、能量有突增现象;②小破裂从随机分布变成集中于两处或多处。。未来主破裂并不一定在小破裂密集区。因此,当整个华北地区的应力场有所加强时,它应当使某些脆弱部分地震频度升高。    
    〔邢台的〕红山台地区作为近年来强烈地震的震源区,又是这样一个〔强〕震群型、衰减特慢的震源区,可以想象它的介质是比较破碎的,一旦整个华北地区的应力场有所加强时,这个地区似乎最敏感,首先发生小破裂,而后,经过一段时间,它周围其他相对强度较大的介质破裂,发生较大地震。因此,红山地区就像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晴雨表”一样,它的活动,给我们带来较大地震的信息。与这个想法不矛盾,对京津地区所做的结果,就不像红山表现得那么好。还有沙城、太原、代县等〔的小震活动〕都不如红山那么“敏感”。至于发震地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工作。。。    
    上述解释不知能否说得通?    
    关于〔你信上所说的〕“b值变化与单台预报”,尤其是“单台预报”,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也想立足于单台,搞出一套方法来,有助于发挥台站人员的积极性。。。    
     关于b值变化的问题,Mmin如何选取,希望来信告之。还有,它〔这种方法〕是否只预报当地地震,是多大范围?。。另外,它预报多大的地震,经常活动的是多大的地震,望有个概念。。    
    寄来的山西底图很有用,交〔绘〕山西、河北交界的地震正好用得上,立即用于本月〔地震〕目录处理,望尽量多要些。    
    。。    
    祝    
    好!    
    非比    
    6。26    
    岁月在鸿雁传书的情愫中匆匆流淌,我们各自的业务工作也在相互的支撑与交流中,逐渐取得了成效。    
    唐山地震十周年时,我以《运用测震学方法监视华北地震的回顾与展望》为题,系统总结了我和姜秀娥在河北关于建立特定地区测震学预报方法的研究成果;后发表在《华北地震科学》1987年第5期上。    
    这篇文章记录了我和姜秀娥从事测震学预报的一段历程,然而,只有我最清楚,它也凝聚着你的辛劳,你的甘苦,你的付出!    
    令人难过的是,“姜”——你在来信中多次提到的姜秀娥同志(她后来也调到北京,在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工作),已于2003年春因病去世。由于我当时患病刚刚出院,竟没能去为她送行。。    
    毗邻而居——姜秀娥与我未满周岁的儿子贾谌    
    (1973年冬摄于石家庄青园街平房前)


奋进河北情有独钟

    情有独钟    
    云年,你还记得1973年元旦那一幕吗?    
    1972年岁末。随着我们初战河北的累累收获,我腹中的小生命也一天天长大,他(她)在希冀着、躁动着,急切地想来到这个世界上。也许,上帝真的会赐予我们一个盼望已久的女儿?我们企盼着那幸福的时刻。    
    离预产期还有半个多月,又快过年了。于是,你请好探亲假,从保定来到石家庄接我一同北上。我们高高兴兴地踏上北去的列车,准备先到北京,与爸、妈一起过元旦,然后元月2日再去天津,在那里等待我们的老二降生,并与家人共度春节。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我们的“老二”竟然在元旦晚上就急不可耐地要来到这个世界。眼看着就要临产了,你急急忙忙出去找车;待你赶到协和医院时,孩子已经出世了——与贾军一样,两个儿子生命中的第一声啼哭,你这个做父亲的都不曾听到!    
    第二天,你只好一个人赶赴天津。当家人惊诧地看着你只身跳下火车时,你既无奈又得意地告诉他们:第二个“桌面”已经在北京降生了。    
    “桌面”与“桌腿”——贾军和他的四位姐姐    
    (自右至左:贾梦、贾宁、贾楠、贾彤;1971年摄于天津)    
     “桌面”,是对贾家的孙辈中贾姓男孩的戏称,因为大哥、二哥两家先于我们有了4个女儿,仅我们这一房是儿子,于是贾军就成了第一个“桌面”。至于这第二个“桌面”,后来也成了事实。    
    贾谌的提前出生令我们措手不及,你只好把你妈从天津接到北京来照顾我,产假就只得在北京度过了。    
    时间飞快地过去,转眼孩子已经满月。    
    2月6日,是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晚上,你从国家地震局办事归来,匆匆破门而入的你,来不及脱去外衣就激动地问我:    
    “你猜哪儿地震了?”你神秘而期待地望着我。    
    从你说话的口气中,我揣想这个地震可能与我们两人有某种联系,于是我试探地说:“甘孜?”    
    “炉霍,7。9级!”你说:“离1967年甘孜地震非常近。。”    
    此时,我已猜到了你的心思:作为“跑宏观”出身的你,总是对地震现场,特别是大地震的现场工作情有独钟。    
    “怎么,你想去现场?”我问。    
    “我真想去!刘蒲雄(我们的同班学友,当时在国家地震局工作)说了,只要我愿意去,他负责给河北队打招呼,明天就上飞机出发。”    
    你两眼目不转睛地紧盯着我,我知道那是在期待我的应允。    
    “明天就出发?!”我沉吟着,不知该如何作答。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然而,孩子刚满月,你就忍心。。    
    “算了吧,以后还有机会。。”我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也知道此话言不由衷:这么大的地震,又不在本省,到现场去考察的机会谈何容易!    
    “那好吧!”迟疑了许久,你才不情愿地轻轻吐出这三个字。    
    我看得出你的无奈,但我当时真的没有勇气让你离开我,何况在这么寒冷的季节,到那么艰苦的地方去。。    
    这次“出征”因为我拖后腿,你未能成行。    
    云年,你知道吗,对于这件事,直到今天我都十分后悔。    
    大地震的现场考察机会本来就不多,而这两次地震关系又十分密切:    
    它们相继发生于同一条鲜水河断裂带上,震中位置仅相差几十公里,而时间间隔还不到5年半。    
    它们两者是什么关系?震源力学过程一样吗?其前震活动、前兆现象等又有什么异同?在1967年地震中获得的认识,例如有感地震向 未来大震附近的丛集,在1973年的地震中能否得到验证?等等。    
    这一定都是你关心的问题。    
    如果说,早在1967年的甘孜6。7级地震(事实上许多文献都称其为炉霍地震)现场,你就那么注重前震及其他宏观前兆的收集;那么,5年半后,在1973年炉霍7。7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后修订为7。7级)现场,你一定会做得更多、更好;或许,你受益于炉霍的预测预防经验,日后还能在唐山得到应用?!    
    人的生命多么短暂,一个人能在有生之年对近乎同一地点多次发生的强震活动进行考察、对比、分析,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然而,由于我的软弱,由于我的短视,使你失去了一次多么宝贵的机会!    
    事实上,在你的生命历程中,这样的机会再也没有出现过!我真恨自己当时为什么不能理解你、支持你呢?!    
    云年,你能原谅我吗?你还在责怪我吗?


奋进河北请缨出征(1)

    炉霍地震不久后,又一次强震袭击了川滇大地——1974年5月11日,滇东北昭通地区的大关—永善一带,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    
    这一次,你是决心要请缨出征了!铺在我面前的那两张已经泛黄的手稿,就是大关地震发生后,你代表李钦祖和你,向党委请缨的战书。    
    这份请战书,不仅详细阐述了你们对地震现场宏观考察工作之于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珍贵价值的理性思考,而且表达了你们内心诚挚而热切的情感:珍惜短暂的生命,抓紧不可多得的大地震现场考察机会,去认识地震发生的规律,向地震预报的目标前进。    
    申    
    请    
    队党委、刘长垣同志:    
    云南7。1级地震发生后,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970年通海地震等的情景又浮现在我们眼前。作为地震工作者,特别是曾经在云南战斗过的我们,深感自己的失职与责任的重大。    
    周总理说过,我们不能只给后代留下记录。我们在监视预报的基础上,必须努力开展研究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工作,以便揭示地震发生的内在规律。地震机制、模拟实验以及与此有关的理论研究(包括地震成因、孕震过程、弹性波的释放与传播等等),都是目前为达此目的而正在进行的工作。强烈地震的发生所造成的现场,给上述工作特别是地震机制工作提供了直接的现实的证据,这是因为地震工作者所苦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地震过程,通过大地震直接表露于地面。地震成因的弹性回跳理论就是国外的地震工作者基于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所带来的感性认识提出来的,至今仍为多数人所公认。我们通过1970年通海地震的现场考察提出双侧破裂的可能性(即破裂由某点开始向两侧发展),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震源机制会战中得到验证。事实证明,这项工作对研究地震前的前兆反应的空间分布以及幅度大小是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的。遗憾的是这样的大地震实践机会是太少了。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 命的确又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觉得,抓住每一次宝贵的大地震实践机会,对于推动地震机制等有关地震成因的工作向前发展,力争尽快地掌握地震的内在规律,从而达到预测及预防地震,避免或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二人希望领导支持我们的要求,准许我们到这次云南7。1级地震现场去进行宏观考察并接受教育。    
    我们以考察集中于极震区的地表破坏现象为主,而不是全面的宏观调查,根据以往宏观考察的经验,这样的工作量约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即可(指野外工作部分)。由于各方面都较熟悉,估计完成任务将是比较顺利的。    
    当否?请批示。    
    贾云年    
    李钦祖    
    74。5。18    
    当时,河北队领导没有批准你们的申请。但是一个月后,你们终于如愿以偿。国家地震局应广大地震工作者的要求,于6月份组建了有9个单位、58人参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