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情报局档案-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策是骇人听闻的,白宫对中央情报局随意向公众透露情报的行为必须坚决予以控制。
第二部分:从战略情报局到中央情报局一个最特别的邻居(4)
中央情报局的新闻发言人令很多同行望而兴叹,对一个秘密的情报机构来说,这是不可想像的。就像艾森豪威尔总统所说的,“基于根本的性质,在中央情报局……你们的成功不能够张扬,你们的失败不能够解释!在情报这一行里,英雄得不到表彰,得不到歌颂,经常甚至在他们自己的伙伴中间也是这样。”
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虽然早在1951年,中央情报局就设立了对外发言人,不过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可奉告”。对所有的问题,哪怕是极其严重的怀疑和指控,他们也只能回答“无可奉告”。因为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需要理由,而任何理由背后都会牵扯出很多机密,所以只好表示沉默。这种守口如瓶的做法使它难免遭到误解,而在历史上,中央情报局也习惯了当“替罪羊”。
最让中央情报局头疼的还是那帮“无冕之王”。发言人对新闻界说的东西总是很简单,严格局限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内,而且是经过局长批准和指示的。记者们对此很不满意,他们打电话请中央情报局就某条消息发表评论,也遭遇沉默。不过厉害的记者绝不就此罢休,他们揪住一点线索就不放,深挖下去,往往能把中情局最不想透露的事情掏出来,公之于众。中情局一位官员曾经不讳言地说,记者们添了不少乱。不过新闻界是不能得罪的,有时候还得借助这些神通广大的记者们的宣传力量。麦科恩和赫尔姆斯就喜欢通过一些倾向于中情局的记者和专栏作家吹风,有时候中情局也借助新闻界获取和分析情报。总的来说,中央情报局在很长时间内把新闻界当做一个可利用的工具而并不信任它。
出于这种心态,中央情报局并不重视对新闻界的联系。有一位官员就曾经抱怨,他以前在总部负责联系新闻界,那是一个完全公开的职务,谁都知道他是中情局的人。没想到很快又把他派驻国外,从事秘密行动,而这个岗位又非常重要,绝对不能暴露中央情报局的身份。他无可奈何,在工作中不得不时时提防,时刻准备撒谎,并保持低调。
特纳上任以后,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他认为,与新闻媒介交换意见的做法对中情局是有益的,并且有利于纠正很多错误的或被夸张了的关于中情局的报道,因此,应该改善与新闻界的关系。1977年5月,他设立了第一个公众事务办公室,不定期地向新闻界做情况介绍。负责办公室事务的是一位很有经验的公共关系专家——赫布·赫特。赫特雄心勃勃又谨慎从事,他头一次把电视节目“60分钟”和“早上好!美国”带进总部,他广泛分发非机密的中央情报局研究成果,安排新闻记者参加中情局礼堂的例会,听取情况介绍和答复询问。赫特尤其强调,在回答新闻界和公众提问时,永远不能说“无可奉告”。
情况介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央情报局和新闻界的关系。但是中情局别的部门对此很不理解,尤其是行动部的人。从事秘密行动的行动部特工认为公众事务办公室完全是中情局的另类,它所做的一切都背离了中情局的宗旨。他们抱怨说,有很多代理人就是因为知道中情局出了个公众事务办公室才不干的。因为他们觉得这会泄密,从而导致自己送命。
秉持类似观点的凯西一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就要求公众事务办公室停止对记者做情况介绍,不过他的做法遭到了激烈的反对。于是他退而求其次,把情况介绍的内容范围大大压缩了。1981年,凯西将公众事务办公室改组,并入了别的办公室。不久,出现了“常春藤花冠”和“丹尼洛夫”事件,中情局与新闻界的关系大大恶化了。
“常春藤花冠”是国家安全局主持的一个项目,后被用作窃听苏联的海底电缆,但是被苏联人识破了,装置也被搬到莫斯科的一个军事博物馆里。本来这一事情只限于极少的知情人,但是后来成为指控克格勃“鼹鼠”佩尔顿的证据,媒体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凯西认为这种公开的追逐和评论会危害类似正在执行的项目,而且等于承认美国的非法行为。他考虑以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控告详细报道“常春藤花冠”行动的几份报纸。媒体认为他只是要掩盖美国的情报丑闻,对他的威胁更为生气。双方互相指责和诟难,不可收拾。之后发生的“丹尼洛夫”事件,中央情报局利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驻莫斯科的记者尼古拉斯·丹尼洛夫传递情报,造成后者被捕。这是严重违反“中情局禁止利用记者进行间谍活动”的规定的。中情局和新闻界的关系一时降到最低点。以至于后来“伊朗门事件”发生后,媒体无不发难,对中央情报局落井下石。
第二部分:从战略情报局到中央情报局一个最特别的邻居(5)
韦伯斯特当局长后,着手扭转这一对立局面。他批评手下人拒绝跟新闻界打交道的做法,因为媒体是对中情局前途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因素之一。他恢复了公众事务办公室,并重视和新闻界的定期联系。罗伯特·盖茨担任局长后,对媒体更为开放,他允许中情局副局长以下的官员接受录音采访,并下令对陈旧的档案逐步解密。
公众事务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为中情局作正面宣传,因此和很多记者,尤其是大报的记者,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它会安排有关的分析人员为记者做专门的情况介绍。它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中情局的功绩是不能宣扬的,因为要保护信息来源和运作机密。因此,它为新闻界提供的情况多是一些笼统说法,或者相关的侧面介绍。记者们在写关于中情局的东西时,也比较注意。1982年,国会通过《情报工作人员身份保密法》,明确规定公开秘密特工的身份是犯罪行为。这使得记者在写此类东西时更加谨慎小心。
在美国民主体制的约束和推动下,中情局工作的公开性一直在日益增加中,公众事务办公室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弄清中情局组织的内部运作与机制,但它确实可以称做“世界上最公开的秘密情报组织”。
关于本节开头提到的神通广大的马凯蒂的那本书《中央情报局及情报迷信》,故事还没结束。书中留下了168个天窗,随着中央情报局公开性的增加,一些秘密材料逐步公开,使一些空白处可以填补起来。出版社每一次发行新的版本,就用不同的字体把新补充进去的内容突出出来,因此,出版商玩的这个鬼把戏使得这本书畅销至今。
中央情报局的机构组织
提到中央情报局,人们很快会想到詹姆斯·邦德那样的特工。事实上,秘密的谍报活动只是中情局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从事这一任务的是行动部。中央情报局不是铁板一块,它由不同的部门组成,每个部门有特定的任务、性质、操作方式和秘密。它们互相配合,协调运作,彼此也竞争和对抗,都坚信自己的工作最为崇高和有意义,时刻防备别的部门抢走自己的秘密。
一、 行动部
行动部是中央情报局资格最老,最秘密也最骄傲的部门。它为中情局干了不少挣脸的事,也惹来了最多麻烦。行动部的人干的都是007的活儿,风险最大,他们认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情报工作。行动部因此坚信自己是中情局里最重要的部门,看不起其他部门,并且动辄抗议,某个部门又干涉了他们的行动,或者泄露了他们的秘密什么的。
行动部的骄傲是有理由的。任何时候,人力情报和间谍工作的重要性是技术手段无法替代的。中央情报局在很长时间内都重视秘密活动,轻视分析。行动部的部长和副部长都是相当重要级别的人,往往得要多年的资历和经验,才能坐上这个位子。他们很有可能成为更高层的领导(杜勒斯和凯西就都曾当过行动部的副部长)。这样一来,行动部更加有恃无恐了。
行动部在1973年9月以前叫计划部,发展到今天,它有11个重要的组成部门,大约5000多名全职雇员。另外,它在全世界分布有130多个工作站。
1、 军事行动办公室
原名特殊行动办公室,负责评审准军事行动计划的可行性,与军方协调和联络,在军事行动期间为军方及时提供情报。有时代表中央情报局参加全球性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2、 反间谍中心
1988年成立,负责协调情报界打击外国情报组织在世界各地破坏和渗透美国情报机构的活动。
3、 反恐怖活动中心
中央情报局第一个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单位,统一追踪对美国公民暴力犯罪的外国恐怖主义,并协助把他们押回美国受审。为实现这一目标,它有权最有效地集中各部的有关人员和资源,并与国内其他情报机构合作。它自身有200多名工作人员,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也都有派驻人员。
反恐怖活动中心有一个世界知名的资料库,储存着世界上所有已知恐怖主义组织的完备资料,包括它们的基地、主要成员、经费来源、以及与一些特殊国家和情报机构之间的关系。
由于联邦调查局也被授权调查所有反美恐怖主义活动,反恐怖活动中心的任务和它难免有重合之处。两者在很多时候必须合作,但有时也难免闹矛盾。联邦调查局有好几次把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令中央情报局非常不满。
4、 间谍训练中心
负责对行动部特工进行专门培训,包括在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郊外的皮尔里营训练中心,以及在北卡罗来纳州和亚利桑那州山区里的准军事行动训练营地。行动部所有特工在正式执行任务前都必须接受一年的间谍训练,学习各种间谍技巧,并在相关部门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实习,以保证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
5、 国内资源处
又分国家信息收集科和外国资源科。前者的活动是公开的,主要搜集从国外回来的美国人的见闻。后者负责招募来访美国的外国人,说服他们为中央情报局工作。招募对象包括外交官、留学生、专家学者等等。它在美国各大城市都有设有办事处,但不公开自己的身份,而是打着商业公司的牌子。搞招募工作的外国资源科人员每人都有好几个假名字和身份。
6、 地区部门
按地域范围划分的11个部门,包括俄国及欧亚处、欧洲处、近东及南亚处、东亚处、非洲处、拉丁美洲处等,每个部门分别负责各自辖内区域的情报工作。
除这6个主要部门,行动部的人还遍布中情局在全世界的130多个工作站中。他们负责物色和招募代理人、搜集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情报,以及策划和执行秘密行动。他们由兰利总部统一领导,但在一些具体或紧急问题上,由本地站长直接负责。
第二部分:从战略情报局到中央情报局一个最特别的邻居(6)
二、 科技部
詹姆斯·邦德的能耐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复杂的设备。科技部的任务就是提供这样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服务。在这一点上,它做得很成功。从1992年起,科技部每年组织一次地区性中学生科技竞赛,向在物理、工程、计算机等领域表现优秀、有创新特质的学生颁发“中央情报局特别奖”。
1、研究开发办公室
科技部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研制各种大型复杂的设备,涉及通讯、卫星、人工智能、高效计算机等多个尖端领域。轰动一时的U—2飞机就是这个办公室发明的。
2、工程开发办公室
研制相对小型的项目,例如无人驾驶飞机、特制的汽车、船只等。1974年打捞苏联潜艇的格洛玛号船就是它研制的。
3、外国广播信息服务处
监听全世界所有的广播,包括近50个国家的电视节目,记录并翻译其内容。部分内容可以公开向外界提供。
4、技术服务办公室
为从事秘密行动的特工提供各种必需的间谍小设备,包括化装用具、监听工具、密码发射机、外形巧妙的手枪、摄像机等等。它有好几百名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几乎什么样的小东西都能制造出来。它伪造的假文件和证件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5、技术情报办公室
又叫信号监听行动办公室,主要负责对世界重要战略性信息的截获,但不从事对一般通信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