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关于这颗心3 >

第3节

关于这颗心3-第3节

小说: 关于这颗心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下不是什么都不做 

  当我还是个年轻比丘,刚开始修行时,坐禅会受到声音的干扰,我自问:〃该怎么做才能让心平静下来?〃于是我拿了一些蜜蜡将耳朵塞起来,如此就听不到任何声音,只剩下嗡嗡嗡的残响。我以为那样会比较平静,但并非如此,所有的思考与迷妄根本不是从耳朵生起,而是从心生起,那才是找寻平静的地方。 

  换句话说,无论待在哪里,你都不想做任何事,因为那会妨碍修行。你不想扫地或做任何工作,只想坐着不动来寻找平静。老师要求你帮忙做些杂务或日常执事,你并不用心,因为觉得那些都只是外在的事。 

  我有个弟子,他真的很努力放下以追求平静。我曾教导要放下,他认为只要放下一切事物,便可获得平静。从来这里的那天起,他就不想做任何事,即使大风吹走他茅棚的半边屋顶,他也丝毫不在意。他认为那只是外在的事,因此不想费心去修理,当阳光或雨滴从一边洒进来时,他就挪到另一边去。他唯一关心的是让心平静,其他的事都只会让他分心。 

  有天我经过那里,看见倾颓的屋顶。〃咦?这是谁的茅棚?〃我问。有人告诉我是他的,我心想:〃嗯。奇怪。〃因此便找他谈话,对他解释许多事,如〃屋舍仪法〃(sensanavatta)比丘对住处的相关义务。〃我们必须有个住处,且必须照顾它。放下并非如此,它不是要逃避我们的责任,那是愚蠢的行为。雨从这边下来,你就移到另一边,阳光照进来时,你又再移回这边,为什么要这样?你为什么不干脆连那里也放下?〃我在这上面为他上了颇长的一课。 

  当我结束时,他说:〃哦!隆波!有时你教我执著,有时又教我放下,不晓得你到底要我怎么做。甚至当屋顶塌了,我都能放下到这种程度,你还是说这样不对。可是你教我们要放下啊!我不知道你还指望我怎么做。〃 

  有些人就是可以如此愚蠢!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都是生起智慧可用的素材。若我们无法如实觉知它们,就会否定它们,宣称不想见色或闻声,因为我们会受到干扰。若切断了这些因缘,我们要凭借什么进行思维呢?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防护,防护即是戒。有防护感官的戒眼、耳、鼻、舌、身、意这些都是我们的戒和定。 

  想想舍利弗的故事。在他成为比丘之前,有次看见马胜(Assaji,音译为阿说示,五比丘之一)长老正在托钵,心想:〃这出家人如此不凡,走路不疾不徐,衣着整洁,威仪庄严。〃舍利弗受到鼓舞,趋上前去致敬并问道:〃抱歉,长者!请问你是谁?〃 

  〃我是一位沙门。〃 

  〃你的老师是谁?〃 

  〃我的老师是乔达摩尊者。〃 

  〃乔达摩尊者教导什么?〃 

  〃他教导一切事物都从因缘生,当因缘灭时,就随之息灭。〃 

  当舍利弗问法时,马胜比丘给了他这简短的关于因果的解释。〃诸法因缘生,有因才有果;若是果息灭,必是因先灭。〃他虽然只说了这些,但对舍利弗而言已经足够。 

  这是一个佛法生起的因,那时舍利弗六根具足,拥有眼、耳、鼻、舌、身、意,若无感官,他会有足够的因以生起智慧吗?他能觉知任何事吗?但多数人都害怕感官接触,无论害怕或喜欢,我们都未从中发展出智慧,反而通过这六根放纵自己,贪图感官享受并迷失于其中。这六根可能诱使我们享乐与放纵,也可能引导我们获得知识与智慧。 

  因此,我们应该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即使是不好的事。当谈到修行时,我们不只针对美好或令人愉悦的事,修行并非如此。在这个世上,有些事物我们喜欢,有些则否,通常我们想要和喜欢的,即使对同修的比丘与沙弥也一样。我们不想和不喜欢的比丘或沙弥交往,只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你了解吗,这是依自己的喜好在做选择。通常只要是不喜欢的,我们就不想看见或了解。但佛陀希望我们去体验这些事,世间解看着这世间并清楚地觉知它。 

  若无法清楚觉知世间的实相,我们将无处可去。活在这世上,就必须了解这世间。包括佛陀在内的过去的圣者,都与这些事物一起生活。他们活在这个世上,在凡夫之中,就在这里达到实相,而不在他处。但他们有智慧,能防护六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