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52节

俱舍论疏-第52节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鞫壪啻龥Q定。已上並是論主釋也。論。有餘師釋至諸行得生。此述經部異釋。即正理論牒破云上坐也。此師意者此有故彼有。破無因也。此生故彼生。破常因也。生非常故也。
    論。若爾至無因常因故。論主破也。但言此生故彼生。即具顯有因及因無常。何用前句此有彼有也。論。然或有執至純大苦蘊集。論主正釋。然或有外道執。有我為依行等得有。由無明等因分生故行等得生。此執因之與果俱依於我。然由因分生故果得生也。世尊為除彼執。果分有由生因有故不依我。若此生因生故彼果生。即依此生因有後果。非謂果有別我為餘依因。謂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蘊集者。即顯十二支是純苦蘊集聚無別我雜聚集。論。軌範諸師至皆應廣說。論主述自承習經部師也。此有故彼有。顯諸行不斷。此生故彼生。顯相待生。由此不破。論。有釋為顯至果分亦生。此述經部異師。此有故彼有者。是因相續有果相續有。此顯住也。因分生故果分亦生。此顯生也。論。此欲辦生至而後說生。經主破也。有二破。一與此經意不同。經說緣生本欲辨生如何說住。二破次第失應合先說其生然後說住。如何破其次第。先說其住而後說生。故知經意不爾。
    論。復有釋言至非謂無因。此述經部室利羅多解也。正理呼為上坐。此師意由果有故因有滅無。論。經義若然至非此經義。有二破。一既由果有故因滅無者。經應言此有故彼無。何故經言此有彼有。二破云。應先言因生故果生已後乃可說此有故因滅無。如是次第方名善說。若異此者欲辨緣起依何次第先說因滅。故知所釋非此經義。論。復次至生緣老死。自下述經部十二緣義寄問生起。論。我今略顯至無明緣行。經部述。不知唯行即是無明。福非福不動行是行也。論。由引業力至名行緣識。此釋行緣識也。經部同大乘中有識支攝。論。若作此釋至通於六識。若中有識支攝中有具六識故。即順契經識支通於六識。若依有部唯一剎那結生名識支。此即唯意識不攝中有。不通五也。論。識為先故至遍一期生。此釋識緣名色。言。遍一期生者。此經部名色從初生後乃至死有皆名名色。於名色上更立餘支。論。於大因緣至如是說故。引教證也。論。如是名色至說為六處。此釋名色緣六處也。論。論。次與境合便有識生。釋六處緣樱病U摗H凸手翗返热堋a層|緣受。論。從此三受至生無色愛。此釋從受生於愛也。三界受不同故愛三界異。論。從欣受愛起欲等取。此明愛緣取也。言等者。等戒見·我語取也。經部宗不同有部。於一境上愛增為取。即以四取以為取支體也。論。此中欲者謂五妙欲。已下別釋四取。欲者即色等五妙欲境。皆能生欲故名欲也。或是所欲故名欲。於五妙境起貪名為欲取。
    論。見謂六十二見如梵網經廣說。此釋見取。亦如婆沙一百九十九二百廣釋。論。戒謂遠離惡戒。戒即是內法戒也。遠離不律儀等惡戒。論。禁謂狗牛等禁者。是外道持狗牛等禁。此不能離惡戒故不名戒。
    論。如諸離繫至無義苦行。已下指人法也。離繫者。即是露形外道。離衣等繫故名離繫。此外道受持種種露形拔髮等禁。婆羅門外道受持手執杖行披烏鹿皮等。播輸缽多外道此云牛主。謂事天主。摩醯首羅天乘牛而行故云牛主。此外道學彼天法從彼為名故名牛主。此外道持受頂上持一髻子身體塗灰。般利伐羅句伽外道此云遍出。此是出家外道。此持執三杖行擬護淨安衣服·瓶·缽等并剪鬚髮無義苦行。等。等取自餘無義五熱灸身等也。外道受此等法皆名禁也。論。我語謂內身依之說我故。釋我語取。即此內身實非我語。依之起我語故名我語。此是有財釋也。論。有餘師說至名為我語。述異釋也。此師以我見·我慢名為我語。論。云何此二至說名我語。釋二名我語所以也。但有其語無所詮故。引經證可解。
    論。於前四種至所謂欲貪。正釋取體前四取是所取。貪是能取。故引經說取是欲貪。此謂於四取上起貪欲也。非謂唯欲界貪。又此中意唯取欲貪。不同有部兼同時蘊。
    論。由取為緣至說名為有。釋取緣有。引經可解。論。有為緣故至說名為生。釋有緣生。此說生支通其五蘊亦并六識。
    論。已生為緣故至廣說如經。釋生緣老死也。辨十二支廣如經說。已上依經部釋十二支也。已下依論釋經純大苦蘊集。論。如是純言顯唯有行無我我所。大苦蘊言顯苦無初無後故名大也。集言為顯諸苦蘊生。集是生義也。此釋經中云純大苦蘊集。

俱舍論疏卷第九

霜四日夜半於南屋點了
此卷有不懀碌茸纸缱志壍纫
前權少僧都傳燈少法師覺受
以黃園本一交了端嚴僧理真
俱舍論疏卷第十

                沙門法寶撰
            
    
       

分別世品第三之三

    論。無明何義。自此已下大門第二釋十二支名義。就中有四。一釋無明。二釋名色。三釋樱АK尼屖苤АW责N八支指餘文釋。就初有二。一正釋其名。二別證有體。就前文中先問後答此則問也。論。謂體非明。此則答也。答中有三。前二不正答。後一舉頌正答。就不正中有二。一以非明故名曰無明。二以明無故名曰無明。此是前答。所以名無明者。以非明故。論若爾無明應是眼等。難也。若體非明名曰無明。眼等六根。色等六境。除無漏明並體非眼應名無明。論。既爾此義應謂明無。第二轉釋。以明無故名曰無明。論。若爾無明體應非有。破也。若明無故名曰無明。無明即應明無為性。無明若以明無為性。無明即應體非有也。論。為顯有體義不濫餘。已下第三頌正釋也。為顯有體。異明無也。義不濫餘。異非明也。論曰至非親友無。舉喻顯也就中有三。一舉親·非親喻。二舉實非實喻。三舉等言等餘非法等喻。此即是初親非親也。此非親友唯取所對怨敵名非親友。非是體非親友。異親友故名非親友。不是親友無故名非親友。論。諦語名實至亦非實無。舉第二也。論。等言為顯至非異非無。舉第三也。非法。謂不善法。非義。謂不善義。非事。謂不善事等。是彼法義事敵對故不是異法等法無等也。論。如是無明至非異非無。此合釋無明也。
    論。云何知然。問也。自此已下第二別證有體。所以知體非異於明。及是明無。
    論。說行緣故。答也。答中有二。一略答。二廣答。此略答也。說行緣故既是行緣。明知非是異明餘一切法。亦非無體是明無也。
    論。復有兆C。此下一行頌廣釋也。論曰至說名無明。釋頌文也。就中有三。一證非是異明無。二證非是惡慧攝。三證不是非見慧。此文初也。無明既是九結中一結。三俊幸豢‘。十隨眠中一隨眠攝。三漏中一漏。四軛四瀑流等中是一軛·一瀑流。故知非是異明眼等餘法。亦非全無猶如菟角。而可說為結等事故。故有別法說名無明。論。如惡妻子至應名無明。此第二證非惡慧也。先問後答。此則問也。
    論。彼非無明至故非無明。答也。惡慧之中有一分慧是五見故。既非九結等有見結無明結等別。故知是見不是無明。
    論。若爾非見慧應許是無明。此第三也。就中。先問後答。此即問也。論。不爾無明至共相應故。答也。答中有二。一以無明見相應故。二以無明能染慧故。此是初也。
    論。又說無明至異慧能染。此第二也。貪能染心貪既非心。故知無明染慧非即慧也。論。如何不許至何理相摺=洸烤纫病=浹詿o明染慧非定相應。諸染污慧間雜善慧令不清淨名之為染。何理相摺H缲澣拘牧畈荒芙饷摗XM必現起與心相應方說能染。貪既不定。故知無明亦非相應間雜善慧故名染慧也。論。雖復能遮至此說為善。論主評取有部義也。准此。論主不定執一宗。理長即取。論。又執煩惱皆是無明。述異計也。此師意說。一切煩惱皆不了境並是無明。論。此亦應同至無明染心。准前遮遣者。若諸煩惱皆是無明者。一結·俊るS眠·漏·軛等中不應別說無明結等。二亦不應與見·貪嗔等相應。見等即是無明。不應自相應故。三或亦應說無明染心。論。若謂此中就差別說。牒外救也。外救一切煩惱總名無明。別名為貪嗔慢等。經說貪染心不說無明能染心者。說差別名不說總也。論。應於染慧不說總名。反難也。難云。若貪染心說差別名云貪染心。因何染慧即說總名云無明染慧。論。既許無明至其相云何。外人問也。論。謂不了知諦寶業果。論主答也。論。未測何相至如無明說。外人出過。論。此謂了知所治別法。論主答也。論。此復難測其相是何。外人未了問也。論。此類法爾至唯可辨用。論主重釋。論。大德法救至恃我類性。述異說也。此大德說無明既即是餘經所說。恃我類性。論。異於我慢類體是何。論主問大德也。恃我慢類即是九慢類。此即我慢之差別也。異於我慢類性是何。論。經言我今至異於我慢。引經例釋。如是知已如是見已。此是佛自說言如是知四諦已。如是見四諦已。即是三無漏中已知根也。或具知根。諸所有愛(謂一切貪也)諸所有見(謂五見也)諸所有類性。(謂無明也)諸我我所執(正理論云)。(以過重故故重說也)。我慢執。(正理論云。攝一切慢)。隨眠(正理論云。此攝疑嗔二隨眠)。斷遍知故(得一切結盡遍知)。無影(謂無煩惱得也。如空行影故)。寂滅(得有餘涅槃也。佛未無餘涅槃故也)。故知類性異於我慢(已與我慢別說故也)。論。寧知類性即是無明。論主徵也。雖知別說不是我慢。寧知類性即是無明也。論。不可說為餘煩惱故。貪慢見等經雖已別說·疑·恚惑等復非是類。已說在彼隨眠之中。十隨眠中唯有無明未說只可說為無明。不可說為餘煩惱故。論。豈不可說至故應且止。論主難也。貪·見·我慢以經別說。不可說為貪見我慢。餘慢·疑·恚經既不說。寧知不是餘慢等也。等謂等取·疑·恚二惑。此是異師意也。論主敘而為難。所以得知。正理論云。有說餘慢是類性攝。彼說不然。諸言流至我慢中故。我慢執言攝諸慢盡(此意諸言流至我慢。即言諸慢。既言諸慢故知攝盡)。應如愛等各盡無遺。(諸言流至愛等中故)然於此中勝者別說。我我所執。是諸見根。故於見中別顯二種(此諸言流至見中。理合攝一切見盡。以我我所見諸見根本勝故重說之)為攝·疑·恚說隨眠言(·疑·恚雖不名顯隨眠中攝)勝煩惱中無明未說。為別顯彼說類性言。遍與惑俱(隨種種惑相不同故名之為類)遍往諸趣故名類性。類是行義。是類之體得類性名。今評正理此釋自是一家之別無決定證。如說隨眠如何即知定攝·疑·恚不攝無明。言諸遍流即謂我慢攝餘六慢。若謂我慢攝餘慢者應但言慢。經不應以我慢標別。如說其愛。若謂以我慢勝利標別我名。故知說我不攝餘慢。如我我所見此見言下不攝四見。進退推尋不能通釋論主之難。
    論。名色何義至今應辨名。已下一句。第二釋名。行識二支如別處說。故今越次釋名色也。論曰至何故稱名。問也。何故四蘊實非是名而稱名也。論。隨所立名至故說為名。答也。答中有二。先總答。後別釋。此總答也。隨所立名於義轉變故說為名者。正舉名也。隨根境勢力於義轉變故說為名者。四蘊似名故稱名也。正理論云。佛說無色四蘊名名。何故名名。能表召故。謂能表召種種所緣。若爾不應全攝無色。不相應法無所緣故。不爾表召唯在無色。如釋色名所說無過。佛說變礙故名為色。去來無表及諸極微。雖無變礙而得名色。以無色中無變礙故變礙名色非不極成。准正理論亦以四蘊表召同名故標名稱。此論以四蘊轉變而緣。同名轉變詮表故標名稱。論。云何隨名至色味等名。別釋名也。論。此復何緣至轉變而緣。此釋無色四蘊轉變同故標名稱也。論。又類似名。與名同無色聚故。婆沙十五云。所以四蘊名名。答佛於有為總分二分。謂色·非色。色是色蘊。非色即是受等四蘊。非色聚中有能顯了一切法名。故非色聚總說為名。論。隨名顯故。四蘊微細難知。隨名顯也。婆沙云。色法粗顯即說名色。非色微耄в擅@故說之為名。
    論。有餘師說至故標名稱。述異釋也。正理論云。又於一切界地趣生能遍趣求故立名稱。非無漏無色不得名名。雖非此所明而似此故。又於無色隨說者情總說為名。不勞徵詰。
    論。樱螢榱x。此下第三明樱б病A幦缜耙颜f故此不明。越次明樱4酥杏腥R幻髁|。二明二樱H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