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33节

俱舍论疏-第33节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義已攝在初句中故者。以其片同初句義故。廣如前釋。論。壽盡位中至俱盡故死。釋伏難也。能感二種業俱盡時此死。由感壽業盡死。豈由福盡令命死耶。解云福盡於死雖無功力。以死之時二俱時盡。由斯但言俱盡故死。此俱盡言不欲說由福盡力也。論。發智論說至一起便住。又引發智釋傍論也。論。彼言何義至一起便住。論主釋發智論。或是發智自釋。正理論云若所依身可損害故壽隨損害。是名第一隨相續轉。若所依身不可損害如起而住。是名第二一起便生住。婆沙論云。有說色身名為相續。若身平和壽則無夭。若身損壞壽則中夭。論。迦濕彌羅至有非時死。引婆沙釋。隨相續轉是有障非時死也。不隨相續轉。一起便住是無障非是非時死也。論。故契經說至輪王胎時。已下引四得自體證前義也。前三句證隨相續轉。第四句證一起便住。戲忘念天由喜增忘念便死。意憤恚天由怒增故死。婆沙一百九十九問此二天云。如是諸天住在何處。有說住妙高層級。有說彼是三十三天。今詳。此天雖二說不同。皆可得與修羅相害。准此即合二害俱有。因何但言唯可自害。又應說諸佛自般涅槃。此亦同其自害句攝。婆沙論一百五十一於此句中云。復有一類或龍妙翅或鬼及人或復所餘可為自害非他害者。唯可他害及俱害者。如文可解。俱非害者中有上二界全。勝業感故。那落迦。上品惡業感故。北俱盧洲。壽分定故。見道·慈定·滅定及無想定。定力勝故。王仙。謂輪王或捨國習仙。或初受位時先習仙道名為王仙。此亦由勝業力俱非害也。佛使。謂所使人。此由佛力。如時俊却嗽苹蠲Ef云耆婆。或云耆域訛也。佛遣入火抱取殊底穡迦。此云有明。舊云樹提伽訛也。此涅槃經說。外道記女。佛記為男。母死火焚。佛令活命抱取有明。俱火不燒。活命佛使。有明佛記。俱不死也。達弭。此云有法。羅。此云取。於有法神邊乞取從所乞神為名故名有法取。嗢怛羅。此云上勝。亦是長者子。殑耆。是河神名。羅名攝受。父母憐子與子立名殑耆攝受。女聲呼名耆。男聲呼為伽。舊云恒河訛也。長者子耶舍。耶舍此云名稱。投佛出家。夜度深流安然無損。鳩摩羅時婆。鳩摩羅此云童子。時婆此云活命。名活命童子也。最後身菩薩。謂是王宮所生身也。此等皆是俱非害也。問若爾何故與上不隨相續轉不同。答廣略異耳。如婆沙四句與此不同。如上所引論師意爾。論。若爾至受生有情。外人難也。若謂上所說是俱非害。何故契經唯說非想處受生有情。論。傳說至俱非可害。論主答也。無自地拢兰八值浪拭惴呛ΑpN地為他近分地道及自地拢篮省2幻亲运ΑU摗XM不有頂至應名他害外。人重難。既為下地拢浪θ绾蔚妹亲运Α2恍徘搬尮恃詡髡f。此難無救。論。如是應說至舉後顯初。論主更引正解也。理實色無色界一切有情俱非二害。經說非想非非想。舉後顯初引例也。
    論。云何有處至第一樂生天。第一樂生天有三。梵眾是初舉其梵眾兼顯上二。
  論。云何有處至第二樂生天。第二樂生天有三天。極光淨天是最上天。舉極光淨以顯下二。論。彼經如聲至不可例彼。外人難也。前文云謂在非想非非想。不言如非非想也。後文言如梵眾天。如聲是顯譬喻義也。如梵眾天餘天亦爾。可言舉初顯後。彼無如聲。何得言舉後顯初。論。若顯喻義至亦有如聲。論主破前難也。若謂要有譬喻方得有如聲者。如人一分天是第一識住。此之如聲欲喻何法。故知無喻亦有如聲。如梵眾言亦非譬喻。但是舉其梵眾兼顯上天。
    論。已辨命根諸相者何。已下有一頌半第六明四有為相。於中有三。初半頌明相體。次半頌明小相。後半頌明四相待因緣。
    論曰至是無為法。總釋四相名也。正理論云。如是四種是有為相。顯彼性故得彼相名。述曰此四種相顯諸有為性是無常。從其所顯名有為相。無此相者表是無為。婆沙三十八云。何故作此論。有執諸有為相皆是無為。如分別論者。或復有執三相是有為。滅相是無為。如法密部。或復有執相與所相一切相似。如相似相續沙門。彼作是說色法生·老·住·無常。體還是色。乃至識亦爾。顯有為唯是有為唯不相應行蘊所攝。或復有執色等五蘊出胎時名生。相續時名住。衰變時名異。命終時名滅。如經部師。為遮彼計顯彼唯是眾同分相非有為相。有為相者諸有為法一一剎那皆具四相。婆沙三十九云。謂或有執三有為相非一剎那。如譬喻者。彼作是說若一剎那有三相者。則應一法一時亦生。亦老。亦滅。然無此理。互相摺省f諸法初起名生。後盡名滅。中熟名老。為遮彼執顯一剎那具有三相。問若如是者則應一法一時亦生。亦老。亦滅。答作用時異故不相摺V^法生時生有作用。滅時老時方有作用。體雖同時用有先後。一法生滅作用究竟名一剎那。故無有失。或生滅位非一剎那。然一剎那具有三體。故說三相同一剎那。由此因緣故作斯論。准上兩釋。相用皆是異時。前釋三相同一剎那。後釋生·滅異剎那也。然異滅相用。同異時文不決定。問四相為是共相。為是自相。一說自相。一說共相。評曰應作是說。此是共相。然共相有二種。一者自體共相。謂一一有為法自體各有生等四義。二者和合共相謂一一有為法各與生等四相和合。此四但是和合共相。復作是釋。剎那住相微細難知難可施設。故說不住。謂剎那量是佛所知。非諸聲聞獨覺等境。如乘神通屈申臂頃從此處洠е辽烤埂l镀渲虚g非不相續可有從此往至彼義。亦非一法移轉至彼。又無從此越至彼義。是故決定剎那剎那生滅相續從此至彼。於其中間諸剎那量最極微細唯佛能知。由此故言諸行有住。一說無住。評曰既不能通應信有住。由有住相力。諸行生已能取自果。能取所緣。由異滅力一剎那後無復作用。若無住相諸行應無因果相續。心·心所法應無所緣。故必有住。論。此中於法至能壞名滅。釋別名也。正理論云。此中生者謂有別法是行生位無障勝因。由能引攝令其生故。能引攝者。謂彼生時此法能為彼勝緣性。雖諸行起皆得名生。然此生名。但依諸行生位無障勝因而立。住謂別法是已生未壞。諸行引自果無障勝因。異謂前法是行相續後異前因。滅謂別法是俱生行滅壞勝因。論。性是體義。此釋頌中第十字也。論。豈不經說至之有為相。問也。經說有三。因何說四。答中有二。一不說住相。二住·異合說。論。於此經中至所謂住相。此初答也。應合說四。不說住故但說有三。論。然經說住異至異名住異。通伏難也。難云若經不說住相何故彼經云住異相。通云經說住異即是此中異別名也。引例可知。
    論。若法令行至有為相中。釋經不說住相所以。於中有二。一為住相不令有情怖故不說。二以住相濫無為故不說。此即初也。如文可知。論。又無為法至故經不說。第二答也。如文可知。論。有謂此經至名住異相。此下大文第二答經不說也。即是敘異說也。論。何用如是總合說為。問合說所以也。論。住是有情至與吉祥俱。答合說所以也。如文可知。論。是故定有四有為相。結也。
    論。此生等相。已下半頌第二明隨相也。此四小相立名不同。或名隨相隨本相故。或名小相對大相故。或名生生等生本生等故。論曰至四種本相。此釋頌中此字。即是此四本相也。正理釋云。此中有言兼顯定義。意顯此有唯四非餘。此謂前說四種本相。述曰。釋此同此論。釋有此論無。
    論。生生等者至滅滅。此釋本相所有隨相。正理論云。即是生之生生。乃至滅之滅滅。
    論。諸行有為至由四隨相。此釋諸行有為。有其二義。一法體生滅由四本相。二得有為名由四本相。本相有為亦准此釋。正理論云。世尊何處說隨相耶。豈不此經亦說隨相。謂生等相亦是有為故。生生等相亦起等性故。契經既說有三有為之有為相。有為之起亦可了知。盡及住異亦可了知。如何此中不攝隨相。又於諸相皆有亦言。故此經中亦說隨相。言有為之起亦可了知者。起即本相生。亦表生生義。盡及住異亦可知言。類起亦言應如理釋。若不爾者何用亦言。故契經中於無為法說尚無有起等可知。此說意言諸無為法尚無生等本相可知。況生生等隨相可得。若不爾者應但說無起等可知。不應言尚。又薄伽梵於契經中說諸有為相復有相。故契經說色有起盡此復應知亦有起盡。乃至廣說。又契經說老死生等。由此故知相復有相。論。豈不本相至展轉無窮。此釋有無窮·過。先問。後答。此即問也。論。無斯過失至功能別故。答也。論。何謂功能至或謂士用。釋功能也。作用是業用名。士用就喻以顯。正理論云。為親緣用名曰功能。論。四種本相至一法有用。此釋功能別也。論。其義云何。問也。論。謂法生時至唯生本生。此廣答也。論。謂如雌雞至其力亦爾。此顯喻也。正理論云。生性既無異。功能何有別。如受領迹噪m無異。而有差別損益功能。又本相隨相境有多少。如五識意識境有少多。論。本相中住至隨應亦爾。此後三相准前釋也。論。是故生等至無無窮失。此總結也。論。經中師說至如所分別。經部宗四相無體。與大乘同。故作此商略也。論。所以者何。有部徵也。論。無定量故至證體實有。經部也。所以也。既無三量何得言有。正理論云。又此諸相豈如瓶等有定現比或至教量證體假有。既遮實有。故彼定應許生等相體是假有。第三計有理必無故。論。若爾何故至亦可了知。有部救也。既經言有三有為之有為相。即是屬主之名。前是本法。後是其相。故知法外別有四相。論。天愛至義是所依。經部答也。論。何謂此經所說實義。有部問也。論。謂愚夫類至之有為相。自下經部釋也。於中有五。一明經說意。二明經不說剎那四相。三釋經重說有為相言。四敘經部所立。五引教證。此文初也。論。非顯諸行至亦可了知。第二明經所說非剎那也。凡言相者表其體性令人了知。經言亦可了知。明非不可知也。一剎那中生等四相既不可知。定是非經所說。論。然經重說至表善非善。第三明經重說有為意也。經言有為之有為相。前言示三相體。後言表前三相是有為也。非是如有白鷺鳥處知其水有。亦非欲表有為善惡。如童女有髮細且長兩臂過膝等是其善相。髮粗臂煩等是惡相。論。諸行相續至名為住異。此即第四述經部宗。此說一期三相是假非實。非一剎那是實非假。論。世尊依此至衰異壞滅。已下第五引教證也。於中有五。一引佛為難陀說經。二引三頌。三引本論。四會本論。五即別立剎那四相是假非實。此即初也。佛弟難陀性重欲染。欲染之本為貪其受。佛令難陀觀受生住異滅。難陀得道。佛於眾中說難陀言。是善男子善知受生。善知受住。及善知受衰異壞滅。准此經文。一類樂受初起名生。終盡名滅。非一剎那觀受之法通自他身。亦不得言現在之心不得觀現在受。論。故說頌言至相續說住。第二引三頌證經部義也。前二頌證一期四相非一剎那。後一頌破有住想也。論。由斯對法至名剎那法性。此即第三引本論證。論。雖發智論至非一剎那。此第四會本論文也。言。一心者。非一剎那名一心也。依眾同分一相續心說一心也。論。又一一剎那至四相亦成。第五別立剎那四相是假非實。於中有二。一標宗。二問答。此即初也。論。云何得成。問也。論。謂一一念至非無差別。答也。謂一一念本無今有生。准此生在現世同大乘也。即是法有名生有唯現故。有已還無名滅。准此亦同大乘。法無名滅。至滅相時法已過去。後後剎那嗣前前起名之為住。此與大乘不同。成唯識云。住表此法暫有用。嗣前前起者。以相續不斷義名為住也。即彼前後有差別故名為住異。於前後念相似生時。前後相望非無差別。此亦與大乘不同。成唯識云。異表此法非凝然故。論。彼差別相云何應知。有部問也。如金剛等前後異相云何得知。論。謂金剛等至而見相似。經部答也。如金剛等極堅之物。前後相同而有擲·未擲異。及強力擲去速墮遲。弱力擲去遲墮速。時不同也。雖有不同金剛本相前後相似。大種雖復前後相似。轉變差別其義亦成。亦餘諸行例亦如是。相雖相似轉變義成。論。若爾至應不遍有為。有部難也。最後聲光。及涅槃時最後六處。既無後可異。應無住異。有部師難住異相也。既無住·異。即汝所住異二相不遍有為。論。此不說住為有為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