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25节

俱舍论疏-第25节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羅漢果。如依初靜懀б赖诙さ谌o懀б酄枴J鲈弧6罃嗾摺V^命捨根。六根永斷滅起。謂信等五及意根。一根起滅者。若初·二靜懀哺5谌o懀犯R粶绮黄稹VR黄鸩粶纭V^具知根。
    論。今應思擇。下有三行頌。第四明隨成就一根定成根多少也。於中有定成三·四·五·七·八·十一·十三。無定成一·二·六·九·十·十二·十四。論曰命意捨中至皆定成就者。釋定成三也。於中有二。初明三根定成。後明餘根非定。言。命意捨中至所餘根者。此明三定成。此三於一切處時位等皆定成也。一切眾生必有命故。及通大地故。定有於受。五受之中捨遍一切故言。除此三根至或不成就。已下釋餘根不定。先總後別。此總釋也。言。此中眼耳鼻舌四根。已下別釋。總有十九根不定。類同即合釋也。眼等四根類同故合釋。有二處不成。一生無色界。二未得已失。身根唯一處不成。謂生無色界。男·女二根二處不成。謂上二界及未得已失。喜樂根一處定不成就。謂異生生三定已上。言異生者。簡於拢恕B}人生上成下無漏喜樂根故。苦根一處定不成就。謂生上二界。憂根一種不定不成。謂一切離欲貪者。此二根唯有漏故不簡凡拢N文可解。言。於非遮位至皆定成就者。一切處非遮者。即是前三命意捨根。論。若成就樂至及此身根。第二釋定成四。若成就樂及身根定成意命捨故。拢鸁o色成就樂不成身根。異生生第四定成就身根不成樂根。此身樂二根不互定成。論。若成眼根至捨樂喜根。釋定成五。成眼等必依。身故。成喜必成樂故。所以定成五根。
    論。第二靜懀е链顺珊螛犯M怆y。未得第三靜懀斡绯醵犯N吹玫谌o懀Фǔ珊螛犯U摗.斞猿删椭琉N未得故。答。餘淨無漏樂猶未得故。若成樂根喜即不定。謂異生生第三定成就樂根不成喜故。若成喜根即定成樂。拢松铣蔁o漏必成無漏樂。異生生第二定。必成染污樂故。論。若成苦根至四受除憂。釋定成七。成苦根定身在欲界。身及四受必定成就。憂離欲捨。所以有。苦之者容得無憂。論。若成女根至信等五根。此釋定成八根。若成就女·男·憂·根定身在欲界。所以七如苦說。第八即是女男憂根。有女男根容離欲。憂非定成。有憂根容無形故。女男二根非定成就。若成信等五根定成八根。意命捨三一切有故定成三根。異生生無色界無七色根及四受故。是異生故不成三無漏根。由此唯八根定。十四不定。論。若成就具知根至及已知根。若那含生無色界得羅漢果。即不成就七色憂苦。三無漏根不並成故。眼等十一不定成也。若成就已知根義亦如上。論。若成就未知根至及未知根。釋定成十三根。以見道定依欲界故。如前有身苦。已離欲者容入見道。憂非定成。無眼等四根容入見道。眼等不定。女男二根漸捨命者容不成就。故非定成。正理論云。若成未知根定成就十三。謂身·命·意·苦·樂·喜·捨·信等五根·及未知根。漸命終位傳說深心厭生死故能入見道。漸捨命無男女根亦容入拢省2豢舍屧埔阅信コ刹欢ü什徽f。則男女互無數終十四。因何論文但說十三。若言男女互無以不定不說十四。即是西方師義。迦濕彌羅國師云。此中說數不說名也。故婆沙一百五十云。若成就女男二根定成就過去未來九。三世二。現在四。過·未九者。謂四受信等五根。三世二者。謂意一受。現在四者。謂男女身命。餘不定如前說。西方師云。應過未定成十。謂五受信等五。三世定成一。謂意。受名不定。故迦濕彌羅國諸師云。名雖不定而數即定。必有一受現在前故。此中說數不說名也。又云。若成就未知當知根定成就三世七。過去·未來三。未來現在一。現在二。三世七者。謂意一受信等五根。過未三者。謂三受。未現一者。謂未知當知根。現二者。謂身命。此二說如前。准上論文。故知女男二根非互有不定故不說也。問若爾何故正理九云。言一形者。無有二形及與無形得拢ü省4鸫苏f本性無形。及除去無形。不能得拢7鞘菨u捨命者。准婆沙文。不容異解。既無形以志性不定不得入拢u捨命者以深厭生死。能入拢柿x不同也。問漸命終者無形得戒以不。答亦得戒無失。無形不得戒不據漸命終者。無形不得戒據本性損壞。以多煩惱等。漸命終者性猶未轉。何不得戒又漸捨命眾同分本男·女根依漸捨故無。非是無根所依眾同分。如何即令不得戒耶。漸命終者如入無心亦得於戒。受緣具故非不律儀有漸捨命得。漸捨命時無作及受事故。不同律儀。
    論。諸極少者。下一行頌第五明成根極少。論曰至及身命意者。釋頌初二句。極少成八無八者。唯於二位極少成八。謂一斷善根定成五受及身意命。定不成八信等五及三無漏根。六根不定。謂眼等四根·及女·男根。容有不成。論。受謂至立圓滿名便釋受。論。如斷善根至愚生無色界故。釋頌後二句。言成八根。信等五·及命·意·捨。十四定不定。謂七色根及苦憂喜樂三無漏根。斷善者極少成八。極多十四。愚生無色唯成八根。更無增理。婆沙一百五十隨信行極多十九。極少十三。十九者除一形二無漏根。即未離欲染住見道者。十三者身命意四受信等五一無漏根。即已離欲染漸命終位入見道者。問何故此位能入見道。答是愛行者一期生中恒厭生死。臨命終時苦受所樱鼌捫霓D增能入見道。如隨信行。隨法行亦爾。
  論。諸極多者。下一行頌第六明極多門。極多成就十九根。有其二位。一是凡位。二拢弧7仓^二形。唯除三無漏。拢^未離欲貪。除二無漏及除一形。此論釋頌第四句。云除二無漏及除一形。乃至女男二根隨除一種。以諸拢邿o二形故。此文既是明極多。文言一形但遮其有二。不是遮無形。若有無者非極多故。此論此釋不摺ǔ墒病U磲尩谒木湓啤3䶮o漏及除一形。乃至。言一形者。無有二形及與無形得拢ü省J鲈弧4藷o形者。謂是本性除去者非漸命終。與前意別。

俱舍論疏卷第三

保延三年潤九月二十三日初夜於
南新屋點了            老僧
俱舍論疏卷第四

              沙門法寶撰
         
    
       

分別根品第二之二

    論曰今應思擇至決定俱生。此品大文第二。有二十七頌明俱生法。文中有二。一問。二答。此即問也。問何故作此論耶。正理論云。何緣思擇諸法俱生。為破邪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諸行無因自然而起。或復有執由一因故諸行得生。或復有執由自性等不平等因而生諸行。為對此執故作斯論。此論問意意云。一切有為如其體相色。心等法種種不同。此法生時亦各別起。為有諸法決定俱生。論。有定俱生。答也。答中有三。一即略答。二開章門。三依章別釋。此略答也。論。謂一切法至此中不說。第二開章門也。雖標五法唯釋四章。無為不生。此中不說。
    論。今先辨色決定俱生已下第三依章別釋。此一頌第一釋色定俱生。論曰至細於此者。此釋頌微聚也。極微非聚。微是七微。聚色之中微聚最細。此文亦顯色等極微。自類聚集成其微聚。又釋。同正理。正理云。色之極少更無分故立極少名。如一剎那名時極少。更不可折為半剎那。如是眾微展轉和合。定不離者說為微聚。准此論文。微是極微。聚是八九微等。二釋之中後釋為善。論。此在欲界至色香味樱4酸層鐭o聲無根。論。無聲有根至身為第九。此釋無聲有身根也。論。有餘根聚至處各別故。釋有餘根處各別也。論。於前諸聚至大種因起。釋有聲也。婆沙九十云。身色聲樱纭S缍ǔ删汀o色界不成就者。問身色樱缈蔂枴B暯缭坪魏銜r成就。有作是說。大種離合必生聲界。有情若在欲色界中。大種恒有故常發聲。評曰。彼不應作是說。若四大種必恒生聲。此所生聲何大種造。若即此造。應多有對色一四大種生。若說餘造。餘四大種復必生聲。如是展轉有無窮過。應作是說生欲色界有情身中。多四大種在一身內。有相擊者便發生聲。不相擊者即無聲起。雖一身中必有聲起。非諸身分皆悉發聲。又此論等云無聲八等。准此等文。定成聲者據一有情。於一身中定成聲故非定遍有。有聲九等。據相鄰近。二文意別互不相摺T斨T論意有眼等根定有身根。及有餘八。有身根處亦定有八。雖根四境定不相離必定俱生。亦有內四境。有定俱生。有不定者。定者如有感眼必感身等。有唯不離根非俱生滅。如有表色聲。及造表無表大。變化色等。此等與根雖有無不定。依總處說云定不相離。雖聲不定。然聲起時必擊色等大種方生。色與香等必定俱起。由此有聲定有八事。有餘八事非定有聲。有香味境定有色樱S杏|非定有香味。有一師說。身在色界作欲界化。不化香味。此非正義。此即外境決定有八。造道定戒四大種等。雖依身等。不定俱生。若取必相依有。即無四大起而無色等。容有無聲。舊毘婆沙有二師說。第一師云。一切四大必不離色聲。一切欲界色必不離香味。第二師云。一切四大不必有色聲。一切欲色不必有香味。念法師云。兩師並非正義。各取少分方可為正。應言一切四大必不離色。不必有聲。一切欲界色必不離香味。故雜心云極微在四根十種。應當知身根九。餘八。謂是有香地。泰法師云。念法師意。以雜心論不說有聲。明知此聲非恒成就泰法師云。念法師若作斯釋。此大謬也。發智論云誰成就聲持。答曰欲色界。又雜心云。無想眾生十入性。聲既恒成。故知婆沙初師一切四大必不離色聲一切欲界色必不離香味。是其正義。然雜心俱舍頌不說聲者。以聲因大種相擊故生。非如香等恒時有故。其聲此論別加。雜心略而不說。泰法師意說聲既恒成。明知一切四大必不離聲。
    今詳。念法師釋深得論意。一切四大不必有聲。與婆沙評家義同。一切欲色界定成就聲者。據一身說。一切欲界色必不離香味。同婆沙一百四十五評家。身在色界作欲界化。亦化香味而不成就。泰法師解。若言定成就聲。此說即是。若言一切四大必不離色聲者。此即非也。只可言不離色。何得必不離聲。准婆沙評家義。有四大種不離聲。有四大種離聲。何得說言一切四大必不離聲。若言大種皆遍發聲。還同婆沙評家所破。故亦非理。又言。一切欲界以界不離香·味。還同念法師。准念法師一切四大必不離色不必有聲者。此同婆沙評家所說。擊發四大方名有聲。自餘四大不名有聲。非是一身不必有聲名為不定。若說同在一身即合必有聲也。應定九十等。今詳婆沙二說。前師欲界必不離香味者。是色界亦化香味。如莊嚴具而不成就。後師一切欲界色不必有香味者。是身在色界唯化欲界色樱场L⿴煿鈳熗饽罘◣熞狻R噪s心不說有聲。明知此聲非恒成就。此即謬釋法師意也。念法師既講迦延。豈不知發智云誰成就聲持。答曰欲·色界。又豈不知無想十入。念法師以非是一切四大恒有聲故不必有聲。非謂一身全無聲也。如此論等云無聲八九十。有聲九十十一等。此同雜心。此言無聲。豈說不成就聲耶。法師既取此文意亦如是。
    泰法師復引發智等論。破念法師為大謬也。又自釋云故知婆沙初師一切四大必不離色聲。一切欲界色必不離香味是正義也。此更大謬。即摺派秤兴拇鬅o聲。此論雜心無聲八等。念法師義既順論文。泰光二師即謬破耳。論。若四大種至可得非餘。此明四大體用增減。此是問也。
    論。於彼聚中至與□合味。此以用增答也。婆沙一百三十一有其兩說。一云體增。二云用增。此論是後師。正理是前師。正理救前師云。豈不色法亦見用增。如酢和水。良藥和毒。退取km兩數同。而用有異。如何言色就體說增。此不相摺R怎∨c水樱㈦m等而味不同。酢味微多。水味微少。故酢味勝還是體增。於諸聚中有味等物體增強故。謂是用增。良藥毒等緣起理門有差別故體類如是。由此雖少而能伏多。非異體類有別用生。故執用增是為邪計。或如類別。品別亦爾。故唯心等就用說增。就體說增。謂諸色法。譬如依多依一成故。釋曰。色·心依一依多不同。用增體增亦非一例。詳其兩說。並是婆沙之文。正理論師此中不合彈斥論主為非。然詳體增·用增。未為盡理。如若干水具有六味。如有六人同食此水。先覺不同。何者體增。何者用增。故知法性隨緣不定非體用。論。云何於彼知亦有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