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俱舍论疏 >

第15节

俱舍论疏-第15节

小说: 俱舍论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聲。成十處也。故發智說。誰成就身。謂欲。色界有情。如身色·聲·樱酄枴9手寺暫愠删鸵病U軣o想異熟果時雖無有心。初生將死時必有心故。故亦言意。又成彼地法必有心故。又婆沙一百三十七云。問世尊。何故。於無想天及有頂天。多說為處。答有諸外道。執此二處以為解脫。佛為遮彼說為生處。廣彼如釋。論又多界經至十八界攝。第三攝異名界。多界經明六十二界。謂三種六六種三一種四兩種二。更加十八界故。成六十二。隨其所應十八界攝。出體相攝如次別明。
    論。且彼經中所說六界已下第四。一頌明六界也。頌前問答。如文可解。此下第四別明。如文可知。論曰至名為空界。出空界體。論。如是福对坪螒獑栆病
    論。傳說福吨撩鏖湠轶w以有部宗答也。
    不信空界實有故言傳說。正理論云。所言傳說。表不信敬。彼說意言何有此理。故彼上座。及餘一切譬喻部師。咸作是說。虛空界者不離虛空。然彼虛空體非實有。故虛空界體亦非實。此有虛言而無實義。虛空實有後當廣明。今因空界。且略成立離虛空界實有虛空。故世尊言。虛空無色無見無對。當何所依。然藉光明虛空顯了此經意說。虛空無為。雖無所依而有所作。謂能容受一切光明。以果顯因有實體相。虛空無者應無光明。既有光明眼識所取是色差別。故有虛空以能容受光明等故。實有虛空理極成立。由此所說契經文句。顯二。分明各別實有。又於色界得離染時。亦說斷此虛空界故。如世尊說。離色染時。心於五界解脫離染唯除識界。不應說斷虛空無為。諸漏於中曾未轉故(已上論文)。然空界色。理實通其光·影·明·闇·光與明類。闇與影類。於二類中各舉其一。義亦兼餘。故正理云。傳說。福丁<词枪忾湣V^窗牖等光闇福丁U摗梭w不離晝夜者。晝以明為體。夜以闇為體。此空界色以明闇為體。晝夜為位。
    論。即此說名鄰阿伽色。述本論空界色異名也。
    論。傳說阿伽至鄰阿伽色。述婆沙異釋。此第一云。阿伽是極礙也。
    論。有說阿伽至鄰阿伽色。第二釋也。此阿伽名為無礙。梵語阿伽通其二義。各據一釋。
    論。諸有漏識名為識界。前出空界體。此出識界體。唯取有漏不取無漏。
    論。云何不說至為識界耶。問也。
    論。由許六界至則不如是答也。由許六界。是諸有情生所依故。又恒持生。諸無漏法則不如是。故正理云。由無漏法。於有情生。斷害壞等差別轉故非生所依。如是六界。於有情生。生養長因差別轉故是生所依。生因謂識界續生種故。養因謂大種生依止故。長因謂空界容受生故。尊者世友。作如是言。界是施設有情因故。非無漏法。如契經說。六界為緣入母胎故。
    又婆沙七十五云。若法能長養諸有。攝益諸有。任持諸有者。立六界中。無漏意識。能損減諸有散壞諸有破滅諸有。是故不立在六界中。廣如彼釋。問三無心位闕六識界。四無色中後闕前五。如何得說識等六界恒持生也。答此總說諸界從續生位至命終心。隨其所有皆能持生。無有現起不持生者。及無一有情總無六界而得有生。非如無漏法現起在身。而不持。總無無漏而其生亦有。不欲說一切有情恒具六界。故作是說。所以論云。由許六界是諸有情生所依故。如是諸界從續生心至命終心。恒持生故。諸無漏法則不如是。
    論。彼六界中至七心界攝。相攝可知。
    論。彼經餘界至十八界攝。類說餘界皆此十八界攝。略依法蘊足論第十。第十一多界品。出六十二界體。攝入十八界中者。法蘊頌云。界有六十二。十八界為初。三六一四種。六三後二二十八界謂六根六境六識。如自名攝。言三六者。謂三種六第一六。謂地水火風空識界。前四界樱鐢z。空界以光影明闇為體。色界攝。識界以有漏識為體。七心界攝。第二六。謂欲恚害無欲無恚為害界。欲以欲貪為性恚以瞋為性。害以害為性。無欲以無貪為性。無恚以無瞋為性。無害以不害為性。此六是心所法。皆是法界攝。第三六謂樂苦喜憂捨無明界。前五界以受為性。後一以癡為性。是心所法故。皆法界攝。一四種。謂受想行識界受想行法界攝。謂界七心界攝六三者。第一三。謂欲·色·無色界。欲界十八界攝。色界十四界攝。除香味二。及鼻·舌識。無色界意·法·意識界攝第二三界。謂色無色滅界。色界謂欲·色界。以有色故總名色界。十八界攝。無色界後三界攝。滅界以擇滅。非擇滅為性。法界攝。第三三界。謂過去。未來。現在界。皆以五蘊為性。十八界攝。第四三界。謂劣中妙界。劣界以不善·有覆無記法為性。七心界色聲法界攝。中界以有漏善及無覆無記法為性。十八界攝。妙界以無漏善法為性。意·法·意識界攝第五三界。謂善不善無記界。善界以一切善法為性。不善界以諸不善法為性。此二七心界色聲法界攝。無記界以一切無記法為性。十八界攝。第六三界。謂學無學非學非無學界。學界以學無漏五蘊為性。無學界以無學無漏五蘊為性。此二意·法·意識界攝。非學處非無學界。以有漏五蘊及三無為為性。十八界攝。後二二者。第一二界。謂有漏無漏界。有漏界以有漏五蘊為性。十八界攝。無漏界謂無漏五蘊。及三無為為性意·法·意識界攝。第二二界。謂有為無為界。有為界以五蘊為性。十八界攝。無為界以三無為為性。法界攝。阿含經中亦列六十二界名。名多界經。

俱舍論疏卷第一(之餘)

保延三年潤九月六日於南新房
奉點了加久壽
(交了)
俱舍論疏卷第二

                 沙門法寶撰
             
      
         

分別界品第一之二

    論。復次至幾無記。此下大文第二有一十九行頌。義門分別十八界也。正理論云。界中具顯根境識故。諸門義類易可了知故。今且約十八界辨。由斯蘊處義類已成。此一行頌三門分別。先問。次頌答。此文問也。
    頌中上句有見。第二句有對。後二句三性。
    如文可解。論曰至說餘無見。長行釋。頌三門則為三段。此第一釋有見也。婆沙正理皆有二釋。正理第四云。云何說此名有見耶。由二義故。一者。此色定與見俱故名有見。由色與眼俱時起故。如有伴侶。二者。此色可有示現故名有見。可示在此在彼別故。如有所緣。有說。此色於鏡等中有像可現故名有見可示如彼此亦爾故。不可說聲有谷嚮等應成有見。不俱生故。婆沙同也。此論但取第二。以可示現此彼差別。由此義准餘無見者。除色餘十七不可示現彼此差別名無見也。
    如正理。即無上三義名無見也。此論略故唯一釋也。論。如是已說至所緣異故。第二釋有對也。先結引標障。後依章牒釋。此文初也。論。障礙有對至或二相礙。第二釋也。釋中有八。此文第一釋障礙有對也。五根。五境。自於他處被礙不生。是障礙有對義。如手至或二相礙。指事釋也。准其手·石。餘一切十色法。亦復如是。如瓦·木等。
    論。境界有對至於色等境。第二釋境界有對也。文中有二。一示體。二引證結成。此文初也。十二界者。謂六根六識。法界一分諸有境法者。是心所法。於色等境者。謂六根六識等。於色等境之中有功能故。名為境界。即於此有礙名為有對。論。故施設論至除前相。第二引證也。施設論者。是六足論中一論也。大迦多衍尼子造也。四句可知。此礙者。是見色義。礙是對之別名。即是於所見色名之有對。畢舍遮。唐言食血肉鬼。舊名毘舍闍鬼。室獸摩羅。是傍生類。形如壁宮。小者長二丈。大者乃至長一百尺。此等名為境界有對者。結也。論。所緣有對至於自所緣。第三釋所緣有對也。心·心所法。於自所緣和會被礙。名所緣有對。論。境界所緣復有何別。第四辨異也。一問。二答。此文問也。論。若於彼法至名為所緣。答也。
    若於彼法此有功能者。正理論云。如人於彼有勝功能。便說彼為我之境界。釋曰。有境之法於自境上。有見聞等撸墓δ苊麨榫辰纭P摹ば乃ā叹扯鹈麨樗墶<葱摹ば姆ǘ顒e者。執境而起心心所同名為所緣。越彼彼境或餘境中。此不轉故名為有對。取像印持功能差別。心·心法異名為境界。越彼於餘境此不轉故名為有對。此謂差別。有人有四解。一云。境界有對此約有能非要起用。如彼同分眼名有對。所緣有對執所緣境方起至現。謂起彼取果用有緣即起無緣不起皆名有對。第二解。礙取境用名境界有對。礙取果用名所緣有對。第三解。礙體義邊名所緣有對。礙用義邊名境界有對。第四解礙取境用名境界有對。礙緣境用名所緣有對。詳此四解並非論意。論。云何眼等至說名有礙。第五釋有對名也。先問。後答。此文問也。論越彼於餘此不轉故。答也。答有二。此前答也。謂明若是境界。若是所緣。色等之中若於此名為有對。即礙眼等心等於餘不起。是有對義。
    論。或復礙者至和會轉故。第二釋也。此是能緣所緣。有境與境。和會起時名為有對。並非是礙體礙取果等。論應知此中至說餘無對第六會頌文。明無上有對名無對也。論。若法境界有對至是第四句。第七句數分別也。文中有二。一境界對障礙四句。二境界對所緣順後句此第一也。第一句是境界有對非障礙。第二句是障礙非境界。第三俱句。第四俱非並可解。論。若法境界有對至眼等五根。第二順後句。以寬同狹順後句答。若是所緣有對定是境有對故。所緣障礙體不相關。所以不合作句。論。此中大德至此是所許。第八述經部計也。鳩摩羅多。此云豪童。是經部祖師。於經部中造喻鬘論癡鬘論等。中有此頌。明有對。與有部不同。此處心欲生者。謂心於青色等上生。他礙令不起者。謂被餘障。心不得於青色上起。應知是有對者。結。無對此相摺弦病S胁坑嫛<挫肚嗌仙袑σ病4耸撬S者。經主印許經部義也。論。如是已說至故名無記。第三三性分別。文中有二。一釋八界。二釋十界。此文初也。謂十色界中。除色聲二界餘八·不可記為善不善。故名無記。釋無記有兩說。此第一也。論。又說至應唯無記。敘異說破如文可解。論。其餘十界至餘名無記。第二釋十界也。文中三段。一釋七心界。二釋法界。三釋色聲二界。此文初也。七心界與無貪等善相應名善。貪等三不善根相應名不善。非二相應名無記也。
    論。法界若是至餘名無記。第二釋法界也。
    若是無貪等。是自性善。想受等與自性善相應名相應善。無表色。法上四相。并得。是二善等起。亦名為善。擇滅無為。是勝義善故亦名為善。即法界中。具自性相應等起勝義四種善也。此四種善等。後當廣釋。論。色界聲界至餘是無記。第三釋色聲。此二之中。唯有等起善不善也。
    論。已說善等至無色界繫。第二一行頌明三界繫。文有三。先結引。次頌。後釋。此文初也。頌中初句明欲界。次兩句色界。後一句無色界。論曰至具足十八第二長行釋也。釋三界即為三段。此第一釋欲界繫也。繫謂繫屬。即被俊x。將辨法多少先釋繫義。欲界繫法被欲界貪等繫俊缋M。即鼻·舌·香·味四界全。餘十四界一分。是欲界繫。由此欲界具十八。論。色界所繫至無所緣故。第二釋色界也。文中有二。一辨法多少。二問答分別。此文初也。無段食故無香·味境。以無境故無鼻舌識。論。若爾至段食性故。第二問答分別也。香·味是段食性。上界無段食故無香·味境。樱缫喽问承陨鐟獰o。論彼所有樱嵌问承浴4鹨病I缬杏|非是段食。論。若爾香·味類亦應然難也。樱缍问承浴I辖缬杏|非段食。香·味段食性。上界有香·味非段食性。論。香·味離食至故樱菬o答。香·味離食更無有用。上無段食香·味亦無。樱x段食有用。別有能持諸根及衣服等用。故於色界雖無段食有樱缫病U摗S叙N師。說至故在彼無。迷異說也。住此者謂住欲界。依彼靜懀У戎烈娚劼曒p安俱起者。謂身在欲界。得天眼耳通見色聞聲。入定之時有輕安俱起。殊勝樱硵z益於身。因中三事俱故。果處亦相隨逐。香·味不爾。故在彼無。論。若爾至彼無用故。難也。在彼無段食。香·味二境無用故無在彼。無二境鼻舌無用。在彼應無。論。不爾至及莊嚴身。答也。言無用者不爾。舌起言說。鼻莊嚴身。是有用故彼皆有也。論。若為嚴身至何用二根。難也。二根依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