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

第12节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12节

小说: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
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三班相续,佛
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
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
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
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
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
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
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
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
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
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
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
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
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
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
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
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
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扌列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
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
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
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
万无有一矣。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
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果大家至
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
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
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
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
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
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
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
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续)临终三大要


五、勉居心诚敬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
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
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
(正)致弘一大师书一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印大师示寂之
晚,语真达师等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
往生。见永思集。〗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
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
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
(正)复邓伯诚书一

◎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
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
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
恶业,其将来之苦,何有了期。
(正)复高邵麟书二

◎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
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
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夫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
烦惑,证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
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则其过弥天矣。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
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如是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
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见,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
乃道听途说之能事也。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
口尚不肯谈一屈字,况实行乎。
(正)复尤惜阴书

◎礼佛仪式,极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诚恳切,口称佛号,身礼佛足,必致其
如在之诚则可矣。
(正)复张云雷书二

◎舍利不能礼拜,丛林不能亲炙,有何所欠。但能见佛像,即作真佛想。见佛经
祖语,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必恭必敬,无怠无忽。则终日见佛,终日亲炙诸佛
菩萨祖师善知识,舍利丛林云乎哉。
(正)与谢融脱书

◎大觉世尊,所说一切大乘显密尊经,悉皆理本唯心,道符实相。历三世而不易,
举十界以咸遵。归元复本,为诸佛之导师。拔苦与乐,作众生之慈父。若能竭诚
尽敬,礼诵受持。则自他俱蒙胜益,幽显同沐恩光。犹如意珠,似无尽藏。取之
不匮,用之无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
(正)持经利益随心论

◎欲得佛法实益,须办十分诚心。持经念佛之事虽同,心之诚有浅深泛切之不同,
则其利益便大相悬殊矣。世间事事,均须以诚而成。况持经念佛,欲以凡夫身,
了生脱死,超登佛国,不诚而能得乎。
(续)复理听涛书一

◎持诵经咒,贵在乎诚。纵绝不知义,若能竭诚尽敬,虔恳受持,久而久之,自
然业消智朗,障尽心明,尚能直达佛意,何况文字训诂与其意致。否则纵能了知,
由不至诚,只成凡夫情见,卜度思量而已。经之真利益,真感应,皆无由得。以
完全是识心分别计度,何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一超直入,顿获胜益也。
(三)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序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
读诵,修因证果者乎。然如来所说,实依众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无一
法可得。但以众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妄想执着。由兹起贪
瞋痴,造杀盗淫。迷智慧以成烦恼,即常住而为生灭。经尘点劫,莫之能反。幸
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贱人,原是长者
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回思从无始来,未
闻佛说。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片片裂,
肠寸寸断矣。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
(正)竭诚方获实益论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云:在在处处,若
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
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
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
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
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
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固将依之以长揖三
界,永出生死牢狱。亲证三身,直达涅槃家乡。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
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黩。
(正)同上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
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
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
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
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
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
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
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
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
福慧增崇乎。智者诵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
写法华经,一心专注,遂得念极情亡。至天黑定,尚依旧写。侍者入来,言天黑
定了,只么还写。随即伸手不见掌矣。如此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同
一专心致志,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耳。明雪峤信禅师,宁波府
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
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
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
中来。阅经者亦当以此为法。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袴。以心常如在佛前也。吃饭不可过度。
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
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放屁一事,最为下
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若烧香,不过表心。究无什香。若吃多了
放的屁,极其臭秽。以此臭气,熏及三宝,将来必作粪坑中蛆。不吃过度,则无
有屁。若或受凉,觉得不好,无事,则出至空地放之。待其气消,再回屋中。如
有事不能出外,常用力提之。不一刻,即在腹中散开矣。有谓不放则成病,此语
比放屁还罪过,万不可听。吾人业力凡夫,在圣中圣、天中天之佛殿中,三宝具
足之地,竟敢不加束敛,任意放屁。此之罪过,极大无比。许多人因不多看古德
著述,当做古德不说。不知古德说的巧,云泄下气。他也不理会是什么话,仍不
介意。光三四十年前,常说此事。后试问之,人不知是何事,以故只好直说放屁
耳。唱戏骂人说放肆,就是说你说的话是放屁。凡有所畏惧,气都不敢大出,从
何会放屁。由其肆无忌惮,故才有屁。你勿谓说放屁话,为不雅听。我实在要救
人于作粪坑之蛆之前耳。
(续)诫初发心学佛者书

◎晨起,及大小解,必须洗手。凡在身上抠,脚上摸,都要洗手。夏月袴腿不可
敞开,要扎到。随便吐痰鼻希〖音喜〗鼻,是一大折福之事。清净佛地,不但殿
堂里不可吐鼻希,即殿堂外净地上,也不可吐鼻希。净地上一吐,便现出污相。
有些人肆无忌惮,房里地上墙上乱吐。好好的一个屋子,遍地满墙都是痰。他以
吐痰当架子摆,久久成病。天天常吐,饮食精华,皆变成痰了。
(续)同上

◎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其旨趣。后生
稍聪明,得一部经书,废寝忘餐的看。一遍看过,第二遍便无兴看。即看,亦若
丧气失魂之相。此种人,均无成就,当力戒之。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
读深思子自知。孔子乃生知之圣,读易尚至韦编三绝。以孔子之资格,当过目成
诵,何必又要看文而读。故知看文,有大好处。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