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

第1节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1节

小说: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光大师撰
李净通居士所编

目录

重刊序
圆瑛大师序
一、赞净土超胜
二、诫信愿真切
三、示修持方法
四、论生死事大
五、勉居心诚敬
六、劝注重因果
七、分禅净界限
八、释普通疑惑
九、谕在家善信
十、标应读典籍
编者之言


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

    贝经流通分中,辄赞书写;厥后镌铸术兴,援义以之而代。顾其义非一,而
世知每拘于福德也。今观穷乡僻壤,何莫不有贝经?斯非正法之畅流,乃镌铸福
德之普行也。诚以诸经玄邃,发心宏宣者,不观所机,惟明求己福德,药与病违,
遂致受者茫然;上者徒存敬而供养,下者或束置于高阁,利生云乎哉?流通云乎
哉?且闻之,正法律契,象法禅契,末法仅契于净。既净矣,律也、禅也,岂不
一如也?惟是法体一如,而相用万殊。不有一如之实,无以阐法体不变;不有万
殊之权,何以成相用随缘?是净尚大权而导实,有开显废存之善巧焉。导实惟佛
究尽,故当信;善巧三根普被,故易行也。其时其机,可忽之哉?

    净宗十三叶祖印公,以今文时言,宏此当信易行之道;被化者广,得度者众。
人集其言,曰文钞,篇短简要,已风乎海内外;而钝根犹畏其繁,不能受之,宁
非憾事耶?有先进净通开士,摘其简者之简,撷其要者之要,汇而刊之,曰菁华
录。契机矣,利生矣!而流通之量,又有感乎不足者矣。古吴赵居士茂林者,亦
祖之高足也,净业专一,愿切宏扬;偶得是录善本,喜之,集同好而模刊,以期
绍述祖德,而普济乎末世也。此其愿,此其缘,而不系乎福德,深有助于利生流
通矣。原录有序,备言其旨,仍存之,可窥而详焉。予与居士,为同门友,嘱为
新序,虽不敢辞,避剿说,不再及前义;谨就重刊因缘而述,聊复随喜云尔。

一九六八年戊申重阳日弟子李炳南谨识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念佛
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智若愚通行之法;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
超越常途教道也。惟净土法门,最不易使人起信。如无生而生,无念而念诸语,
非深解心作心是之旨,安能无惑?故我世尊于本无言说中,而炽然常说者,无他,
盖欲一切众生自明其本具觉性,进趋佛果也。知自性即弥陀,方可与论唯心净土;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果能谛信、切愿、力行,则感应道交,已握往生之券。顾
世之狂慧者,动辄以浅易而轻之,欲别求其所谓玄妙者,而期有所悟证;讵知净
土一门,实为默契佛心,至顿至圆之教乎。夫佛心无为,不堕诸数。念佛,则能
念之心,历历分明,而了不可得;非即有为而契无为者乎?了不可得,而历历分
明;非暗合道妙者乎?是则念佛者,念念佛也。故知: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
普门;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
不离,直趋觉路;十万亿程,去此不远;九品可阶,一生成办;至平常,至玄妙;
岂彼暗证盲参者,所可望其项背哉!印光大师乘愿再来,单提正令,不高谈心性,
而全显妙心。弘一大师谓为三百年来一人者,岂过誉哉。机薪既尽,应火须亡,
而微言大旨,嘉惠后学,固无时无地然也。师之文钞,虽处处指归,而人事倥偬,
欲求一目全豹,涵泳有得者,则以李净通居士所编文钞菁华录尚矣。是书都三百
三十三则,理显真常,语无重见,至精极粹,世鲜其俦。而居士重道尊师之心,
尤所难能。吾知一卷风行,万流蒙益。正人心而辅郅治,其在斯乎!圆瑛拜读之
馀,欢喜踊跃,难喻于词;谨略述数言,陈诸篇首,所以告同心,志盛缘,非敢
序也。

壬辰冬日七五老衲圆瑛识于上海圆明讲堂


一、赞净土超胜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
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
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
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
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华
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
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
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导上圣下凡,同
登彼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
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
(正)印施极乐图序

◎窃闻净土者,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略
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括无馀;广说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
五宗诸祖师之妙义,亦诠不尽。纵饶尽大地众生,同成正觉,出广长舌,以神通
力、智慧力,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又岂能尽?良以净土本不思议故也。
试观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
生,位齐等觉。则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者,有由来也。文殊发愿,普贤劝进。如
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
则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者,岂徒然哉?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
不但此也,举凡六根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
味等,何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耶?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
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耶?广说其可尽乎?言一言统摄者,所谓净也。
净极则光通,非至妙觉,此一言岂易承当?于六即佛颂研之可知也。一句者,信
愿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一偈者,赞佛偈也。举正报以摄依果,言化主以
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尽举也。一书者,净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
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虽拯
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舍此则正信无由生,邪见无由殄也。
(正)与悟开师书

◎众生一念心性,与佛无二。虽在迷不觉,起惑造业,备作众罪,其本具佛性,
原无损失。譬如摩尼宝珠,堕于圊厕,直与粪秽,了无有异。愚人不知是宝,便
与粪秽一目视之。智者知是无价妙宝,不以污秽为嫌,必于厕中取出,用种种法,
洗涤令洁,然后悬之高幢,即得放大光明,随人所求,普雨众宝。愚人由是,始
知宝贵。大觉世尊,视诸众生,亦复如是。纵昏迷倒惑,备作五逆十恶,永堕三
途恶道之人,佛无一念弃舍之心;必伺其机缘,冥显加被,与之说法,俾了幻妄
之惑业,悟真常之佛性,以至于圆证无上菩提而后已。于罪大恶极之人尚如是,
其罪业小者,其戒善具修、禅定力深者,亦无一不如是也。以凡在三界之中,虽
有执身摄心、伏诸烦惑之人,而情种尚在,福报一尽,降生下界,遇境逢缘,犹
复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轮回六道,了无已时。故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
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非业尽情空,断惑证真,则无出此三界之望。此则
唯有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
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
门也。时当末法,舍此无术矣!
(正)傅大士传录序

◎念佛法门,其来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变,而
复念念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
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由其缘之染净不同,致其报之苦乐迥异;虽于本体,
了无改变,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譬如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虽虚
空之本体,不因云日而为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语也。如来
以是义故,普令众生缘念于佛。故曰: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
佛,去佛不远。又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
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
从心想生。夫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随众生各界之缘,则是
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念佛一法,乃以如来万
德洪名为缘。即此万德洪名,乃如来果地所证之无上觉道。由其以果地觉,为因
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则
化之。即生作佛,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以一切
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得了生脱死。念佛法门,自力、佛力,二皆具足,
故得已断惑业者,速证法身;具足惑业者,带业往生。其法极其平常,虽愚夫愚
妇,亦能得其利益;而复极其玄妙,纵等觉菩萨,不能出其范围。故无一人不堪
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
之特别法门,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为论判也。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
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
(正)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背自心,轮回六道,久经长劫,莫之能出;由是兴无
缘慈,运同体悲,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顺机宜,广说诸法。括举大纲,凡有
五宗。五宗维何?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
佛心。佛之所以为佛,唯此三法;佛之所以度生,亦唯此三法。众生果能依佛之
律教禅以修持,则即众生之三业,转而为诸佛之三业;三业既转,则烦恼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矣。又恐宿业障重,或不易转,则用陀罗尼三密加持之力,以熏陶之;
若蜾蠃之祝螟蛉,曰似我似我,七日而变成蜾蠃矣。又恐根器或劣,未得解脱,
而再一受生,难免迷失,于是特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俾若圣若凡,同于
现生,往生西方;圣则速证无上菩提,凡则永出生死系缚。以其仗佛慈力,故其
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也。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
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如
百川万流,悉归大海;以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
成终之法门也。
(正)青莲寺念佛宣言书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
馀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而华严一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
士,称性直谈一乘妙法;末后善财遍参知识,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为说十
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观
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
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
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
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
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昔人谓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
扬于顺水。可谓最善形容者矣。
(正)与徐福贤书

◎夫释迦、弥陀,于往劫中,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一则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
伏而发遣;一则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均陶。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
遂至藐视净土,何不观华严入法界品,善财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教以
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乎?
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悉能
乘本愿轮,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
极乐世界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