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伽梵歌原义-第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陀》中所述,因为至尊人格神首是万物之源,所以,这样的概念也有解释。
根据至尊人格神首——主奎师那所述,存在着两类生物。《韦达经》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毫无可疑之处。在此物质世界,众生凭藉着心意和五感官苦苦奋斗,他们物质性的躯体不断变化。只要他还受着诸种条件的局限,他的躯体就会根据与物质的接触而变化,因为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生物也就显得在不断变化。但在灵性世界里,躯体并不是由物质构成的,因而就不会变化。在物质世界,生物经历六种变化:出生、成长、存续、生殖、老弱以至消逝。但这些仅仅是物质躯体的变化。在灵性世界里,躯体并不变化,没有年老,没有出生,也没有死亡。一切都是一致的。ksarah
sarvani bhutani:上至第一位被造者布茹阿玛,下至小小蚂蚁,所有与物质接触的生物都有躯体的变化。所以说,他们都是易犯错误的。而在灵性世界里,他们都是自由自在地处于解脱之中。
17。
在此两类存在之外,还有最伟大的人物——至尊灵魂——不朽的主本人,他进入三界之中并维系它们。
要旨:这一诗节的思想在《卡塔乌帕尼沙德》(2.2.13)及《水塔刷塔尔乌帕尼沙德)(6.13)中说得十分精到。在无数众生之中,一些有局限性,一些已获解脱。在此无数众生之上的是至尊者,亦即Paramatma。
《乌帕尼沙德》的有关诗节如下:Nityo nityanamcetanas cetananam。
其意思是说,在众生之中,无论是受条件限制的还是已获解脱的,存有一位至高无上的人,他就是至尊人格神首。他维系众生,并根据他们不同的工作,给予他们各种享受的方便,至尊人格神以超灵(paramatam)的形式居于大家的心中,只有了解他的智者才能有资格获得完美的平静,其他人则不能达到。
18.我超出一般经验,在易犯错误的和不会犯错误的生物之外,我最为伟大,因此世人和《韦达经》都赞美我为至尊者。
要旨:无论是受条件限制的灵魂还是已获解脱的灵魂,都不能超越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这儿,清楚地表明,生物和至尊人格神首都是个体性的。其间的区别是,生物无论是受条件限制的还是已获解脱的,在量上,都不会超过至尊人格神首那不可思议的能力。认为至尊主和众生在所有方面都处于同样的层次或平等是不正确的。在两者的人格上,永远存在较优和较差的问题。Uttama一词是大有深义的。没有人能超过至尊人格神首。
Loke一词系指“在paurusa agama(由记忆传下的启示经典)中”。这在《尼茹克提》(Nirukti)字典中得到了证实,lokyate
vedarthonena:“由记忆传下的启示经典(smrti)解释了《韦达经》的主旨。”
至尊主作为超灵的区域化方面,也由《韦达经》本文作了描述。《韦达经》中有如下的段落:
tavad esa samprasado'smac chariratsamutthaya param jyoti…rupam sampadya svena rupenabhi
nispadyate sa uttamah purusah(《昌窦给亚乌帕尼沙德》8.12.3).“超灵冲出躯体进入非人格的梵光(brahmajyoti)之中。在他的形式中,他仍然保持他灵性本体的身份,那一至尊被称为至尊者。”这意味着至尊者展示并发散他的灵性光芒,这种灵性光芒是最高的光灿。至尊者亦有作为超灵的区域化的方面。化身为莎提亚瓦缇和帕茹阿莎茹阿的儿子,他作为维亚萨兑瓦解释了韦达知识。
19.巴茹阿特之子啊!谁知道作为至尊人格神首的我,并毫无怀疑,谁就知晓一切。他就会全心全意地为我作奉献服务。
要旨:关于生物以及绝对真理的原本地位,有许多哲理思辨。在这一诗节中,至尊人格神首清楚地解释了,谁知道主奎师那是至尊者就是真正通晓万物的人。一些知识不完美的人继续臆测什么是绝对真理,,而一个有着完美知识的人,则不会浪费他的时间,而是直接献身于奎师那知觉,为主作奉献服务。《博伽梵歌》一书从头到尾,每一章节都强调这一点。但是,还是有一些《博伽梵歌》的释论者顽固不化,认为绝对真理和生物是完全一致的。韦达知识被称为训示经典,它是由耳闻学来的。人们确实应当从象奎师那及其代表这样的权威那儿接受韦达知识。在这里,奎师那把一切都区分得清清楚楚,人们应该通过这一来源聆听知识。仅仅象动物一样聆听是不够的,人们必须理解听自权威的知识。这不是说人们应当仅仅作一些学术上的思辨,而是说人应当以皈依的态度聆听《博伽梵歌》,认识所有生物都是从属于至尊人格神首的。依据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所说,明白这一点的人才真正知道《韦达经》的目的,而其他任何人则不晓得。
这里梵文“bhajati”一词很有意义:在很多地方“bhajati”一词都是用来表达与对主作奉献服务有关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全心全意地从事奎师那知觉,为主作奉献服务,就可以说他已经理解了所有的韦达知识。外士那瓦使徒传系认为,如果一个人献身为奎师那作奉献服务,就没有必要为了理解绝对真理而从事其他形式的灵性修习。因为他为主作奉献服务,就已经实现了目的:他已经结束了理解绝对真理的初级方法。但是,如果一个人虽然已经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生命的思辨,仍然没有认识到奎师那是至尊人格神首,仍然没有认识到应当皈依奎师那,那么,他这些年,这些世的思辨都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20。
无罪的人哪,这是韦达圣典最为机密的部分,现在由我揭示了。谁了解就会变得有智慧,他的努力也将使他能够知晓完美是什么。
要旨:主在这儿清楚地说明了,这是所有启示经典的精华。一个人须根据至尊人格神首的说法予以理解,这样就能在超然知识方面变得聪慧完美。换言之,理解了至尊人格神首的这一哲学,并且从事侍奉神的超然服务,就能解除物质自然诸种形态造成的所有污染。奉献服务就是灵性理解的过程。哪里有奉献服务,哪里就不会有物质污染与之共存。因为奉献服务和主本人都是灵性的,所以两者完全一致;奉献服务发生在至尊主的内在能量之内。主是太阳,而无知则是黑暗,有太阳照耀的地方,黑暗就荡然无存。所以说,只要在真正的灵性导师的正确指导下从事奉献服务,就没有无知存在的可能。
大家都应当参与奎师那知觉,从事奉献服务,从而使自己变得聪慧,得到纯化。一个人无论在某些泛泛大众看来如何聪明,除非到达理解奎师那的境界,并从事奉献服务,否则,就没有完美的智慧。用“无罪的人”称呼阿尔诸那很有深义,“无罪的人”,意思是说,一个人除非解脱了恶报,否则,很难理解奎师那。一个人应当除掉所有的物质污染,所有的恶行,这样,他才能够理解。但是,奉献服务如此纯洁有力,人一旦从事奉献服务,就能自动到达无罪的境地。
当一个人在彻底的奎师那知觉中,在纯洁的奉献者的联谊中,执行奉献服务时,需要铲除某些特定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克服内心的软弱性。最初的堕落就是由想主宰物质世界的欲望导致的,如此就放弃了对至尊主的超然爱心服务。内心的第二项弱点是:当人主宰物质世界的倾向增强时,他就变得贪恋物质的所有,依附物质。物质存在的问题就是由这些内心的弱点造成的。本章的前五诗节描述了如何使自己摆脱掉内心弱点的方法,其余的诗节,从第六诗节到本章末则讨论了至尊者的瑜伽(Purusottama…yoga)。
巴克提维丹塔阐释《圣典博伽梵歌》第十五章“至尊者的瑜伽”之终。
第016章_神圣与邪恶两品性
第十六章 神圣与邪恶两品性
1…3.至尊人格神首说:无所畏惧;净化身心;培养灵性知识;乐善好施;自控自律;奉行祭祀;研习《韦达经》;修持苦行;简朴坦率;不用暴力;说真话;远离嗔怒,怡然弃绝;清静平和;不求全责备,不吹毛求疵,怜悯众生;不贪婪;儒雅持重;谦逊和蔼;坚定不移;生气勃勃;宽恕大度;坚忍不拔;洁净不污;远离嫉妒;不慕虚荣——巴茹阿特之子呀,这些超然的品质属于秉赋神圣本性的圣者。
要旨:在十五章一开始,就针对物质世界这棵榕树给予了解释。树的旁根错节被比作生物的活动,有些吉祥,有些不吉祥。第九章也解释了deva(神性的)和asura(非神性的或恶魔的)。根据韦达仪式,善良形态中的活动,对在解脱之途的进取来说,是吉祥有益的。这样的活动叫做daivi
prakrti,本性超然。本性超然的人能在解脱之途上不断进取。相反,处在情欲和愚昧形态中的人,是断无解脱的可能的。他们或在这物质世界继续为人,或沦为动物,甚或降到更低的生命形式。在这一章,主将解释超然本性及其相关品质以及邪恶本性与其品质。主还将解释这些品质的优点和缺点。
梵文abhijatasya指的是生而具有超然品质的人,或有虔诚倾向的人,在这里非常重要。在神圣的环境中孕生子女,在韦达经典中叫做Garbhadhana
samskara(孕诞净化程序),如果父母想得到具有神圣品质的孩子,他们就应遵循人类社会生活的十项原则。在《博伽梵歌》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为了生下好孩子而进行的性生活就是奎师那本人。只要是行在奎师那知觉中,性生活本身是不受谴责的。那些具有奎师那知觉的人,不应该象猫狗一般生孩子,而应该生育出生后就要有可能具有奎师那知觉的孩子。这应该是父母都沉浸于奎师那知觉中所生的孩子的过人之处。
称为瓦尔那刷摩达尔摩(四社会阶层和四灵性阶段)的制度——将社会分成四种社会生活和四种职责性划分——目的不在于以出生来划分人类社会。这样的划分是依据教育性质而定,为的是要保持社会的和平和繁荣。这里所提到的品质就是助人增进灵性领悟力,以从物质世界中获得救赎的超然品质。在瓦尔那刷摩制度中,萨尼亚西(sannyasi),即在生命的弃绝阶段的人,被认为是所有社会地位和阶段之首,即灵性导师。布茹阿摩那(brahmana)被认为是其他社会阶层,即查锤亚(ksatriya)、外夏(vaisya)和舒都茹阿(sudra)的灵性导师;而在这种制度之顶的萨尼亚西,也被当作布茹阿摩那的灵性导师。作为萨尼亚西,首要的品质应该是无畏无惧。因为萨尼亚西应在没有任何支持或任何保障的情况下悠然独处,所依仗的必须仅仅是至尊人格神首的恩慈。如果人想到:“我切断联系之后,谁来保护我呢?”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应接受生命的弃绝阶段。个人要对奎师那或至尊人格神有完全的信心。确信他就是以超灵寓居于一己之内,主会看透一切,永远知道人想做的事情。一个人应因此而确信,作为超灵的奎师那会关照皈依他的灵魂。他应该这样来想:“我永远不是孤独无伴的,即使我住到森林的最黑暗的地段,奎师那仍将与我为伴,而且会给我一切保护。”这种信念称为abhayam,无所畏惧。这种心境对过弃绝生活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就得净化自己身心了。在弃绝的生命阶段中,有许多规范要遵循。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萨尼亚西是严格禁止与女性有任何亲密的关系的。甚至禁止与女性在幽僻的地方交谈。主柴坦尼亚是理想的萨尼亚西,当他在普瑞时他的女性奉献者们甚至不能接近他向他顶拜。她们被建议在远处顶拜。这并不意味着仇恨妇女,但萨尼亚西必须严格遵守不能与妇女有亲密交往的规定。为了净化身心,人必须遵循某一特定生命阶段的各项规范。对于一名萨尼亚西,接近女色和为感官享乐而累积财富是受到严格禁止的。理想的萨尼亚西是主柴坦尼亚本人。从他的生平中我们可以获悉,他在女色方面是极为严格的。虽然他接受最为堕落的受条件限制的灵魂,被认为是最不拘泥的神的化身,但就与女性的交往方面而言,他仍严格地遵守萨尼亚西阶段的规范。他的一个贴身游伴稠塔哈瑞达斯(Chota
Haridasa)和主的其他贴身游伴一起与主柴坦尼亚同度共处。但不知怎地,这个稠塔哈瑞达斯色迷迷地向一个年轻的女子看了一眼。对这件事主柴坦尼亚非常严肃,立即将他逐出了自己的随行团。主柴坦尼亚说:“对一个萨尼亚西,或任何渴望摆脱物质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