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伽梵歌原义-第6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鹊取U庋前颜鑫镏适澜绶殖啥逯衷亍H绻既惆⒙晔且磺姓故镜闹行模敲矗飧鑫镏适澜缡窃残牡囊话侔耸日故荆硗獾囊话侔耸刃纬闪肆樾允澜纾镏适澜缰皇桥で说牡褂埃虼耍樾允澜缫欢ㄍ卸嘌徊还钦媸档陌樟恕T适侵磷鹬鞯耐庠谀芰Γ砝终撸╬urusa),则是至尊主本人。《博伽梵歌》解释了一切。因为这展示是物质的,所以短暂。倒影是短暂的,因为它有时可以看见,有时看不见。然而,倒影的始源却是永恒的。真树的物质倒影一定要摆脱。若说一个人认识《韦达经》,就可假定他知道如何摆脱对物质世界的依恋。人如果认识这个方法,实际上就认识《韦达经》了。一个耽于《韦达经》的仪式规条的人只是为绿色的树叶吸引,并没有真正认识《韦达经》的目的。正如人格神本人所揭示,《韦达经》的目的在于砍倒这棵倒影的树,攀上灵性世界的真树。
2.这棵树的枝杈受物质自然三形态滋养,上下伸展。细枝就是感官对象。这棵树也有向下生长的根,受人类社会的功利性活动的捆绑。
要旨:这里进一步描述了榕树。它的枝杈向各方伸展。在较低的部分展示各式各样的生物,例如人类、动物、马、牛、狗、猫。这些在枝杈的较低部分。在较高部分是有高等形体的生物:半神人、甘达尔瓦(Gandarvas,歌仙)和其他高等种类的生命。正如水滋养树,这株物质树由自然三形态滋养。有时我们会发现某片土地寸草不生,因为缺乏足够的水份;有时,另一片土地绿茵满布。同样,在物质自然各形态数量上相对地较多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生物就按着该比例展示。
嫩枝被认为是感官对象。通过发展不同的自然形态,我们发展了不同的感官,而通过不同的感官,我们享受各种各类的感官对象。枝梢就是感官——眼耳鼻等——都执迷于不同的感官对象。
细枝是声音、形体、触觉,也就是感官对象。那些旁根都是些喜爱和厌憎之物,是不同的痛苦和感官享受的副产品。虔诚和不虔诚的倾向被认为是从这些次要的根发展而来的,朝各方伸展。真正的根是从布茹阿玛楼卡来的,而其他的根则在人类星宿之中。当人在高等星宿享受过功德活动的结果之后,他便来到这个地球,重新进行功利性活动,以求提升。这个人类星体被认为是活动的场地。
3…4.这棵树的真正形体在这个世界无法知觉。谁也不知道这棵树终于哪里,始于哪里,根基在哪里。然而,人必须意志坚定地以不执著为武器,砍倒这棵根深蒂固的树。然后你要寻找一处,到达后永不回返,而且在那里皈依至尊人格神。至尊人格神是万物之始源,而且自太初以来,就是万物延展之源。
要旨:现在说得很清楚了,这棵榕树的真正形体无法在这个物质世界中了解。因为树根朝上,真正的树伸向另一端。当人们为树的物质伸展所缠扰,他们看不到树的伸展有多远,也看不到这棵树的始点。然而,一个人仍须找寻原因。“我是父亲的儿子;父亲是某某人的儿子,等等。”通过这套方法找寻,就会找到由嘎尔博达卡沙伊维施努产生的布茹阿玛。最后,当人这样到达至尊人格神那里,那就是研究工作的尽头了。人须通过跟认识至尊人格神的人在一起去找出这棵树的始源——至尊人格神。然而,通过理解,他就逐渐不依附这个从真实而来的虚假倒影,就可以以知识割断跟倒影的关系,而且实际处于真树之上。
在这里,“不依附”(asanga)一词十分重要,因为对感官享受和主宰物质自然的迷恋都十分强烈。因此,一个人须通过讨论以权威圣典为基础的灵性科学,学习不迷恋。他须聆听真正有知识的人所说的话。跟奉献者一起进行这样讨论的结果是,他会到达至尊人格神。然后他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皈依他。这里说明了一旦到达那个地方,就无需重返这棵树的虚假倒影。至尊人格神奎师那是原初的根部,万物都从他流生。一个人只需皈依,就能得到人格神的宠爱。要皈依就要进行例如聆听、唱颂等奉献服务。他是这个物质世界扩展的原因。这一点主已亲自说明:“我是万物的始源。”因此,一个人要想摆脱这个物质生命的大榕树,要不受它束缚,必须皈依主奎师那。一旦皈依奎师那,就自然而然变得不依附这个物质扩展的范围。
5.那些脱尽了虚假的名望,虚幻和虚假的联系的人;理解永恒的人;根绝了物质欲念的人;远离苦乐二境的相对性的人;以及不受迷惑,懂得怎样皈依至尊者的人;能到达永恒的国度。
要旨:这里所描述的皈依方法十分精到。第一项条件是不可为骄傲所蒙蔽。因为受条件限制了的灵魂傲慢自大,以为自己是物质自然的主宰,所以要皈依至尊人格神,十分困难。一个人须通过培养真正的知识而认识到自己并非物质自然的主宰,至尊人格神才是主宰。摆脱了由傲慢产生的错误观念,皈依的过程就可以开始了。一个经常渴望在这个物质世界获得荣耀的人,不可能皈依至尊者。骄傲源于幻觉,虽然一个人来到这里只停留一段很短的时间,然后就得离去,然而他居然也有愚蠢的观念,自以为是世界的主宰。他这样便使一切都变得复杂化了,而他自己也永在烦恼中。整个世界就在这个错误观念下运转。人们以为这个地球的土地属于人类社会,所以就在他们是拥有者的错误观念下,分割土地。一个人必须摆脱这种错误观念,不要以为人类社会拥有这个世界。当一个人摆脱了这样的错误观念时,就可摆脱由家庭、社会、国家感情产生的虚假关系。这些虚假的关系把人束缚在这个物质世界中。在这个阶段以后,人必须培养灵性知识。必须培养知识,了解他实际拥有什么,实际不拥有什么。了解事物的真相后,人就会摆脱诸如苦乐一类的双重观念。人就会有完全的知识,然后才有可能皈依至尊人格神。
6.我至高无上的居所不由日月照耀,也不用火电照明。到了那里的人就永不重返这个物质世界。
要旨:灵性世界至尊人格神奎师那的居所——称为奎师那楼卡或哥楼卡温达文(Goloka vrndavana)——在这里有详细的描述。灵性天穹无需日光、月光、火、电,因为所有星宿都是自明的。在这个宇宙,我们只有一个自明的星宿太阳,但在灵性天穹,全体星宿都是自明的。所有那些星宿(称为外琨塔星宿)的璀璨光辉构成了称为梵光(brahmajyoti)的辉煌天空。实际上,那光辉是从奎师那的星宿哥楼卡温达文(Goloka
Vrndavana)流射出来的。然而,这辉煌光灿的一部分为物质世界所笼罩。此外,这辉煌天空的大部分的地方都满布着灵性星宿,就是外琨塔星宿,其中最重要的是哥楼卡温达文。
只要生物一天仍在这个黑暗的物质世界,他就一天在受条件限制的生命中;然而,一旦割断物质世界虚假邪恶的树,便立即到达灵性天空,从而获得解脱。然后,就不会再回到这里来了。在受条件限制了的生命中,生物认为自己是这个物质世界的主宰;可是,获得解脱后,他进入灵性的国度,成为至尊主的游伴。在那里享受永恒的喜乐、永恒的生命,而且拥有完全的知识。
一个人应该为这项讯息吸引。应想着把自己升转到那个永恒的世界,摆脱从真实而来的虚假倒影。过份依恋这个物质世界的人要割断依恋,十分困难。然而,如果他培养奎师那知觉,就有机会逐渐变得超脱,他须跟在奎师那知觉中的奉献者一起。寻找一个致力于奎师那知觉的组织,学习如何进行奉献服务。这样,他就能割断物质世界的依恋。穿上橘黄袍并不等于就此摆脱了物质世界的吸引。他须变得热衷于为主作奉献服务。第十二章所描述的奉献服务,就摆脱真树的虚假表象而言,是唯一的途径;因此,对此途径须慎之又慎。第十四章描述了物质自然污染生物的各种方式。只有奉献服务才被描述为纯粹超然的。
“我至高无上的”(paramam mama)一词在这里十分重要。实际上,每一个角落都是至尊主的财产,但灵性世界是至高无上的(para…mam),满布着六种富裕。《卡塔乌帕尼沙德》(2.2.15)也说,灵性世界无需日光或月光或星星(na
tatra suryo bhati nacandratarakam),因为整个灵性世界由至尊主的内在能力照明。要到达至高无上的居所只有通过皈依,除此别无他途。
7.在这个受诸种条件限制的世界里,众生都是我永恒所属的碎片部分。由于生存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以包括心意在内的六种感官苦苦挣扎。
要旨:这节诗清楚说明了生命的身份。生物是至尊主所属的碎片部分——而且永远如此。事实上,他并非当生命受条件限制时才具有个体性,而在解脱后则跟至尊主合而为一。生物永远是碎片的状态。这里已清楚说明了,sanatanah是“永恒地”。根据《韦达经》的说法,至尊主把自己展示和扩展为无数的扩展,其中最首要的是维施努范畴(visnu…tattva),其次就是生物。换句话说,维施努范畴(visnu…tattva)是个人扩展,而生物则是分离的扩展。通过个人扩展,他展示为不同的形体,例如主茹阿摩(Rama)、尼星哈兑瓦(Nrsimhadeva)、维施努穆尔提(Visnumurti)及所有外琨塔星宿上的赫赫神祗。分离的扩展,也就是生物,永远是侍奉者。至尊人格神的个人扩展,也就是神的个别个体,永远存在。同样,生物这些分离的扩展也有自己的个体性。作为至尊主所属的碎片部分,生物也具有主个别品质的碎片部分。独立性便是其中之一。每一生物作为个体灵魂,均有个体性,也有微小的独立性。误用了独立性,就变为受条件限制的灵魂;正确地运用独立性,就总在解脱之中。这两种情况中,他与至尊主相同,在品质上是永恒的。在解脱的状态中,他脱离了物质条件,为主作超然的服务;在生命受条件限制的状态中,他受自然的物质形态支配,忘记了为主作超然的奉献服务。结果是,他须苦苦挣扎,以求存于物质世界。
生物,不仅人类或猫狗,甚至如布茹阿玛、希瓦、维施努等物质世界的更为伟大的控制者也全是至尊主的所属部分。他们全是永恒而非短暂的展示。梵文karsati“苦苦挣扎”一词十分重要。受条件限制的灵魂被束缚起来,好象被铁链锁上一般。他被虚假的自我绑缚,而心意则是驱策他在物质存在中驰骋的主要因素。当心意在善良形态之中,他的活动就是善良的;当心意在情欲形态之中,他的活动就带来烦恼;当他的心意在愚昧形态之中,他就会沦入低等生命种属之中。然而,这节诗中很明显地指出,受条件限制的灵魂由于心意和感官为物质躯体遮蔽,当他们获得解脱时,这种物质就会消失,而灵性躯体就会展示他的个别身份,据《玛典迪那亚那书瑞提》(Madhyandinayana…sruti,旧译《中盲目训经》)说:sa va esa brahma…nistha idam sariram martyam atisrjya brahmabhisampadyabrahmana pasyati
brahmana srnoti brahmanaivedam sarvam anubhavati.生物放弃这个物质的躯壳,进入灵性世界的时候,他就重获灵性躯体;而在灵性躯体中,他可以面对面地看到至尊人格神。他可以面对面地听他讲话和对他说话。他可以按其本样去了解至尊神,据《斯密瑞提》说:vasanti yatra purusah sarve vaikuntha…murtayah。
在灵性世界,每一个人的躯体、特性与至尊人格神的无异,至于躯体构造,主所属的个体生物与维施努穆尔提的扩展,并无分别。换言之,在解脱的状态中,由于至尊人格神的恩典,生物获得灵性躯体。
梵文mamaivamsah(至尊主的所属碎片部分)一词也十分重要。至尊主的所属碎片部分与物质的碎片部分不同。在第二章,我们已经知道,灵魂不可能被切成碎片。这碎片部分不可以以物质概念来了解。它不似物质,切成碎片后可再度结合起来。这个概念是不适合的,因为在这里使用了sanatana(永恒)这一梵文词。碎片部分是永恒的。第二章的开始也说,至尊主的碎片部分存在于每一个别躯体之中(dehino
smin yatha dehe)。这碎片部分,在摆脱了躯体的束缚后,在灵性天空的灵性星宿上恢复了原来的灵性躯体,畅享与至尊主的相聚。我们从这里可以明白,生物作为至尊主所属的碎片部分,在品质上,与至尊主是一致的,正如金子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