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博伽梵歌原义 >

第14节

博伽梵歌原义-第14节

小说: 博伽梵歌原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varas)的地位,即那些实际能控制日月历程的高能者的地位。没有这样的力量,岂可去模仿那些能力超卓的控制者呢?希瓦神一下饮尽了一汪洋毒汁,而普通人若沾上一点这种毒汁,即可毙命。许多希瓦神的冒牌奉献者,沉溺于吸大麻和服用类似的兴奋剂,殊不知这样去模仿希瓦神的行径,只会把死亡招近。同样也有些主奎师那的奉献者,只顾模仿主跳起欢爱情悦的舞蹈(rasa…lila),却忘记了他们不能学主那样举起哥瓦尔丹山。因此,最好不要去模仿大能者,而是紧紧跟从他们的指示;也不要不够资格便占有他们的位置。没有至尊人格神首的力量却自称为神的“化身”,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25.愚昧的人履行责任时依附结果,智者做同样的活动,却并不依附,为的是引导人们走上正确的道途。
  要旨:在奎师那知觉中与不在奎师那知觉中的区别在于欲望不同。奎师那知觉者不会去从事那些不利于发展奎师那知觉的事。他的行动甚至可能与愚昧者完全相同,但愚昧的人过于依附物质活动,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感官享乐才从事这些活动的,而智者的投入却是要满足奎师那。因此,具有奎师那知觉的人需向人们示范如何活动,并如何将活动的成果用于奎师那知觉。
  26.愚味的人依附于赋定责任带来的成果,智者不可迷乱他们的心意,诱导他们不去工作;揽乱他们的心,而是要鼓励他们以奉献的精神投入各种活动之中(以逐步发展奎师那知觉)。
  要旨:Vedaiscasarvairahamevavedyah.这是一切韦达仪式的终结。所有的仪式,所有的献祭,《韦达经》中的一切,包括一切对物质活动的指示,都是为了理解生命的终极目标——奎师那。但由于受条件限制了的灵魂除了感官享乐事宜以外便一无所知,因而为了这个目标而研习《韦达经》。通过从事由韦达仪式所规范的功利性活动、感官满足等等,可以逐步把人提升到奎师那知觉。因此,在奎师那知觉中自觉了的灵魂,不可搅乱他们的理解或活动,而应躬行实践,示范如何将工作的结果奉献给对奎师那的服务。一个有学识处于奎师那知觉中的人应行动起来,以让那些为感官满足而工作的愚昧之人,学会如何行事,如何做人。虽然不应去扰乱愚昧人的活动,但稍有点奎师那知觉的人都可直接从事于为主服务,而无需等待其他的韦达仪式。如此有幸的人就无需再去遵行韦达仪式了,因为履行赋定责任得到的所有结果,都可以在直接的奎师那知觉中得到。
  27.假我的影响使困惑了的灵魂以为自己是活动的作为者,殊不知活动实际上是由物质自然三形态履行的。
  要旨:在同一档次工作的两个人,一个在奎师那知觉之中,一个在物质知觉之中,看上去似乎在同一层面工作,其实两人的境界,却有天壤之别。在物质知觉中的人,为假我所骗,以为自己就是一切的施行者。殊不知躯体的活动机制原来是物质自然所生,而物质自然作用又受着至尊主监管。物质主义者不了解他最终受着奎师那的主宰。在假我中的人以为一切均可自作主张,并为此洋洋自得,然而这正是他无知的表现。他不明白这粗糙躯体和精微躯体,是在至尊人格神首的指示下由物质自然所造,因此,他的躯体和心智活动应该从事于对奎师那的服务,即在奎师那知觉之中。无知的人忘记了至尊人格神首又称为瑞希开释,即物质躯体感官的主人。由于他长期误用感官追求感官上的享乐,所以实在受假我困惑,以致遗忘了自己与奎师那的永恒关系。
  28.臂力强大的人哪!认识了绝对真理,深明奉献工作与获利性工作的分别的人,不会放纵自己去追求感官满足。
  要旨:认识绝对真理的人确信自己在物质联系中所处的艰难地位。他明白到自己是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的所属部分,地位不应在物质创造之中。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是永恒“快乐”全知的至尊主的所属部分,可是不知怎地沉陷于物质化的生命概念之中。在纯粹的存在状态下,他该以自己的活动契合对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的奉献服务。因此,他从事奎师那知觉活动,自然而然地不再依附偶然而短暂的物质感官活动。他意识到自己的物质生命受着主至高无上的主宰,因此各种物质报应都不会干扰他,他明白这一切其实都是主的恩慈。根据《圣典博伽瓦谭》,认识绝对真理的三个不同特色——即梵 
  、超灵和至尊人格神首——的人称为塔特瓦维特(Tattva…vit),因为他也知道与主的关系中自己所处的实际地位。
  29.愚昧的人受到物质自然形态的困惑,完全投身于物质活动之中,而且变得依附。但智者不该惊动扰搅他们,虽然由于施行者知识缺乏,这些职责类属低等。
  要旨:无知的人错误地认同于粗俗的物质意识,满脑子装的都是物质的称谓。躯体乃是物质自然赐予的礼物,一个太依附于躯体知觉的人叫做“mudha”,即不了解灵魂的懒惰的人。无知的人将躯体当成自我,因而他们把与他人的躯体联系看成是亲眷关系,获得躯体之地便成了受崇拜的对象,而宗教仪式的程序本身就成了目的。于是,社会工作、国家主义、利他主义就成了这些在物质称谓中的人的一部分活动:“在这些名称的蛊惑下,这些人便在物质领域忙得团团转,在他们眼里,灵性自觉不过是神话而已,因此他们对此根本就没有兴趣。然而,那些洞明灵性生活的人不应去鼓动这些沉溺于物质生活中的人,最好默默地执行自己的灵修活动。这些困惑的人或许也会从事一些基本的人生道德准则,如不用暴力及类似的物质慈善工作等。
  无知者不明白奎师那知觉活动的意义,因此主奎师那劝诫我们不要去惊动他们,以免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但主的奉献者比主更仁慈,因为他们了解主的目的。因此,冒着种种危险,甚至去接近无知的人,力图使他们也从事奎师那知觉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对于人类是绝对不可欠缺的。
  30.因此啊,阿尔诸那,你要将工作全部奉献给我,全然认识我,不求任何得益,不声称拥有什么,振作起来作战吧!
  要旨:这节诗清楚地点明了《博伽梵歌》的主旨。主教导我们要在全然的奎师那知觉中履行责任,如同军纪一样。这样的训谕也许使事情有点难做,但无论如何,得依靠奎师那去完成责任,因为这是生物的原本地位。没有主的合作,生物不会快乐,因为生物永恒的赋定地位就是要服从主的愿望。主奎师那因此命令阿尔诸那作战,主仿佛是阿尔诸那的长官似的。为了主的意旨,人该牺牲一切,同时该履行责任,不生拥有之念。阿尔诸那不必去考虑主的命令是否正确,他只要执行就是了。至尊主是一切灵魂的灵魂。因此,不加个人考虑,完全依靠至尊灵魂的人,或者说,具有全然奎师那知觉的人,堪称完全认识自我者(adbyatma…cetas)。“Nirasih”一词即必须按导师的命令而行,而不应期待获利性结果。出纳员可能要给雇主点上过万的钱,但他不把一分据为己有。同样,人必须明白世上没有一样东西属于任何一个人,一切都属于至尊主。这就是“mayi”(给我)一词的真正含义。当人有如此奎师那知觉时,他必定不会说有什么东西是属于他的。这种意识叫做尼尔玛玛“nirmama”,即“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去执行这样一道严肃的命令是不容置疑的,是用不着考虑躯体关系中的所谓亲眷族人。如果这方面有任何勉强,那么这种勉强应该抛掉。这样人才能变得,即不头脑发热也不无精打采。根据人的性质和地位,人人都有特定的工作要做,所有这些责任,都可如上面所讲的一样,在奎师那知觉中履行。这将把人引向解脱之途。
  31 
  .那些根据我的训示而履行责任的人,那些不嫉妒,忠实地追随这一教导的人,可以摆脱功利性活动的束缚。
  要旨: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的训示是一切韦达智慧的根本,因而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正如《韦达经》是永恒的,奎师那知觉这一真理也是永恒不朽的。人该不生妒意,坚信这训示。有很多哲学家对《博伽梵歌》大书特书,阐释作注,却对奎师那全无信仰。他们永不能摆脱功利性活动的束缚。而一个普通人即使不能执行这些命令,却对主的永恒训示信念坚定,则可摆脱业报定律的束缚。开始时,他也许不能完全履行主的训示,但他对这原则,毫无怨言,虔信地工作,且置失败和失望于度外,这样,一定会提升至纯粹的奎师那知觉境地。
  32.那些出于嫉妒,对这些教导不予理会、不加遵行的人,可谓毫无知识,愚昧受惑,必毁灭于妄自追寻圆满境界的徒然劳苦中。
  要旨:这里清楚地说明了没有奎师那知觉的弊端。违反最高执行长官的命令,必受惩罚,同样,不听至尊人格神首的命令,也必受惩罚。一个不服从的人,不论如何了不起,由于内心一片空白,对自我,对至尊梵,对超灵,对至尊人格神首茫然无知。因此,生命的圆满对他来说是毫无希望的。
  33.即使有知识的人也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因为人人都遵循从三形态中得到的本性。抑制又有什么用呢?
  要旨:除非一个人处于奎师那知觉的超然境界中,否则,他不能幸免于物质自然形态的影响,主在第七章第十四节中确认了这点。因此,就算是世俗层面上最有教养的人,也不能光凭理论知识,或将灵魂和躯体加以分别,就可摆脱麻亚的桎梏。有很多所谓的“灵性主义者”,表面上摆出一副对这门科学很有研究的架式,而内在地或私底下却完全受制于他们无法超越的某种自然形态。在学术上,一个人可能很有学问,见地深透,但因为长期与物质绞在一起,反受其束缚,奎师那知觉助人摆脱物质的桎梏,即使他可能为了物质的生存而要履行其规定的责任也无妨。因此,人若不是全然地处于奎师那知觉中,就不要放弃自己的职责。谁也不应该突然放弃自己的赋定责任而人为地扮成一名所谓的“瑜伽师”或“超然主义者”的角色。人最好保持原位,接受高等的训练,以臻达奎师那知觉。如此,人便可脱离奎师那的麻亚(maya)的钳制。
  34.对感官及其对象的依附和厌恶均有控制的原则。人不应该受制于这些依附和厌恶,因为它们是自觉之途上的绊脚石。
  要旨: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自然不愿意追求物质上的感官享乐。而那些不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则必须遵循启示经典的规范守则。无节制的感官享乐是陷身物质牢笼的原因,但人若跟随启示经典的规范守则,就不致为感官对象绊倒。例如,性享乐对受条件限制的灵魂来说是必需的,因此婚姻内的性享乐是允许的。根据经典的训示,男人不许跟妻子以外的女人发生性关系,而要将其他所有女性看作自己的母亲一般。然而,尽管有这样的训示,还是有人要与婚外女人发生性关系。人一定要遏制这些倾向,不然,这些倾向会成为自觉途上的严重障碍。只要还有物质躯体存在,物质躯体的需求是容许的,但应受到规范守则的制约。然而,我们不应依靠这些特许的控制。而是要在遵循规范守则的同时,不依附于规范守则,因为即使是在规范控制下的感官满足也会把人引向迷途:就象行进在康庄大道上,也总有意外事故的可能。尽管你可能处处小心,但即使是走在最安全的路上,又有谁能保证绝对没有危险呢?由于与物质的接触,追求感官享乐的歪风由来已久。所以,尽管感官享乐受到制约,仍有可能堕落,因此也要尽一切可能避免受制约的感官享乐。然而,依附于奎师那知觉,恒常为奎师那作爱心服务,则可使人超越所有的感官活动。因此,无论在生命的任何阶段,谁也不应离弃奎师那知觉。摆脱种种感官依附的全部目的,就在于最终能处于奎师那的境界。
  35.履行自己的赋定职责,即使有差错,也比尽善尽美地履行别人的职责要好得多。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即使遭到毁灭,也强过从事别人的职责,因为跟着别人走是很危险的。
  要旨:所以,人在全然的奎师那知觉中要履行的是赋定给他的职责,而不是赋定给别人的职责。从物质层面上来说,赋定职责是根据人在物质自然形态影响下的心理状态而赋予的,灵性的职责则是灵性导师指令的对奎师那的超然服务。但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灵性上的赋定职责,人应该一直到死都要坚持,而不要去模仿别人的赋定职责。灵性层面的职责与物质层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