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前行念诵仪轨+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第3节

前行念诵仪轨+益西彭措堪布讲授-第3节

小说: 前行念诵仪轨+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闻佛法的行为分为二种:所应断除的过失与所应取的行为。
  所应断除的过失是指器之三过、六种垢染及五种不取。其中器之三过是指:听法时身在法席,心却不专注在法上,好象倒扣或覆口的容器,不能倒进东西一样;听法时不次第忆持,只记个大概,或只是听过而已,根本心不存法义,闻和不闻并无差别,好象容器破漏一样,无法存住东西;或者仅仅为了名利等,以不清净的发心而听法,则是依靠正法而造罪,无有益处,如同有毒容器中倒入甘露,皆变成毒汁,不能食用。
  六种垢染是指:听闻时对上师生起贡高我慢心;对善知识及教言不生正信;于正法不精进希求;意识散乱于六种外境;分别心过于内收或仅仅受持佛法的个别词义;对于讲法的时间过长、遭受饥渴或风吹日晒等心不堪忍而不愿听法。
  五种不取是指:仅为词句美妙动听而持文不持义;偏重受持甚深义、轻视词句而持义不持文;不能领会密意而误解了义不了义及具有密意的各种说法;意义上下错乱,把内外道自他宗的观点颠倒而持,该取的不取,该舍的不舍;颠倒而取,经常充满邪分别念而毁坏自相续,领会的意义与佛法本义相违,且易造成谤法,成为佛法的败类及自堕之因。
  以上大概讲了听闻佛法时所应断除的过失,若想广泛了解,可从《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了知。
  所应取的行为是指依止四想、具足六度、依师威仪三种。
  依止四想者,如《华严经》云:“善男子,汝应于自己生起病人想,于法生起妙药想,于善知识生起明医想,认真修持生起医病想。”1、自己生起病人想:了知自己无始以来被因三毒、果三苦逼迫而堕入轮回大苦海中,我现在不是无病,而是被无明大病紧紧缠绕的病人;2、于善知识生起明医想:由于上师了知弟子的种种根机,好比明医明了病人的病情,他赐予我们种种殊胜教言,开示我们何者应取、何者应舍,我们依照言教行持,饮服正法妙药后,即能消业疗病;3、于法生起妙药想:遣除病苦的方法就是吃药,同样祛除无明大病的方法就是吃上师开的正法妙药;
  4、于修持生起医病想:如果自己依明医开的药如法服用,病肯定会好的,同样依上师传的正法,好好修行,也肯定能解脱轮回的痛苦。
  具足六度:听闻时奉献鲜花敷设法座等为布施度;随处行持威仪为持戒度;不伤害含生及忍受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热等为忍辱度;于上师生起正信为精进度;心不散乱听闻上师教言为静虑度;听法后遣除疑难为智慧度。
  依师威仪:如戒经云:“不敬勿说法,无病而覆头,持伞杖兵器,缠头者勿说。”又如《本生传》云:“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
  具足了以上所讲闻法之发心与行为,则仅听一次法,也能得到无量功德,这是佛在经上亲口宣说的。如是按照以上要求去做,未生起的定解可令生起,已生起的可令增长稳固,而且一切佛法不可思议的加持在自己的相续中也会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是故在听闻此仪轨的法要时,若能如理如应地具足发心与行为,则能无误掌握及修持仪轨中真实的修法要义。
  前行念诵仪轨·开显解脱道分二: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其中共同外前行分四种引导修法: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不共内前行分五种引导修法:皈依、发心、供曼茶罗、念修金刚萨埵、上师瑜伽。
  仪轨中讲述的九个实修引导法,其中前前的引导可以引生后后的修法,后后的引导必须依靠前前的修法为基础。在具体实修此仪轨时,不能一开始就整篇的观修念诵,而是应该一个修法一个修法次第井然地逐个修持。前面的引导没有修到位,暂时不能着急修后面的引导,待前面的修法达到界限时,再修下面一个引导,直至九个引导全部圆满修完,整个仪轨甚深的加持,就会明显入于修法者的相续之中。在修每一个单独引导时,如果有时间专门修习,于修法前应先念诵加倍咒、八吉祥颂、供养偈、普贤行愿七支供、皈依发心仪轨、摄受自在祈祷文、莲师七句祈祷文等集聚众多福善及修法顺缘,引生善法加持之祈祷文。如果没时间,只念加倍咒、普贤行愿七支供、皈依发心仪轨等也可以。继之进入仪轨修法,以猛厉渴慕的祈祷求上师加持生起善法之心,忆念诵持“上师知”三遍,接下来按照仪轨词句的次第进行念修。
  关于仪轨的修持方法,这里依次第作具体的说明。比如最初应修暇满难得,首先按仪轨词句念诵一遍这个引导的金刚句,然后再依靠观察修、轮番修、安置修而入座修持,等这一座修完时,如果时间充足,应该把第二、三、……九引导文的金刚文句简单地串修一遍,最后回向时,根据自己的见解,有缘或无缘地念诵《普贤行愿品》的偈颂部分,或者《入行论·回向品》及《极乐愿文》、《大圆满愿词》等回向文。倘若时间无多,只念诵回向文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不过无论如何,修法之后不能不作回向,特别是结束了一天的修法,在晚上临睡前,或最后一座法圆满时,一定要尽力作个总回向,这样对修行有绝大的利益。
  如是当第一个引导已经如法修到位,接着就应当着重修持第二个引导,即:开始还是念诵加倍咒等然后进入仪轨,念“上师知”三次及第一、第二引导文的全部金刚句,接下来就应着重地依靠观察修、轮番修、安置修而入座修第二引导的法义,待此座修完时,如上串修后面的引导文,最后回向等。
  当第二引导之修法已经修到位时,就应着重修持第三个引导,即:开始时念诵如上,进入仪轨时,把前面引导文的意义串修一遍,接下来念诵本引导文的金刚句,然后正行观修,后行串修后后引导及回向等。
  如是这样次第推进,逐一着重修持每一个引导,待前一个引导在一段时间(数日)中已经修习到位时,便可引生后一个引导的着重修习,待此引导在数天中着重修习到位时,又可引生它下面的一个引导而来着重修习,就这样由前前而引生后后,犹如上阶梯一样,可以圆满地修完一部具有实义的仪轨。
  不过,在单独修每一个引导时,不能仅注重口头上的念诵及数量的庞大,而应当使引导文中佛法内涵之总相于自相续中如理生起,其质量与数量应成正比,并不能为了赶数量图快捷而随便修持。又,再为了令前前修持所引生的善法能力不断,在每次着重修后后引导之前,前前引导文的金刚句要念诵,内涵意义要忆持,这样反复串修,前前引导的意义不会忘失,又可以依靠前前引导引发后后的修行,直至九种引导圆满修竟,整个仪轨所摄持的大小、显密乘的精要,三士道次第的要诀,三藏十二部的一切修道要点,最后可以摄持在一座中而进行修持。如能在此前行修圆满的基础上修持正行,岂有不快速成就的道理?
  此时,若有人问:“修前行法应着重质量与数量,如果仅有质量没有数量,前行就会修得不稳固,若仅是注重数量而不着重质量,这种修行容易变成形象修行而无实际内涵。请问:怎样才能无偏地依靠质量与数量,令每一个引导乃至整个仪轨之佛法总相无误地生起,从而达到净化相续、速得加持的效果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初时的观察修、中间的观察安置轮番交替修、最后的安置修来讲。一般在此所讲的质量就是指通过听闻、依靠各种方便进行观察取得的佛法定解,于凡夫的相续中能无误生起佛法内涵的总相,即是心中生起了正法要义。而至于讲求数量的道理,是因为对于佛法的要义只有反复反复地串修,好比车轮一样周而复始地旋转,这样才能使见解增上、稳固、以至于最后获得所修佛法总相之果。如是初学者在刚接触佛法时,不可着急修行,而是应该先掌握修行的要点,再进行修行。即:刚步入佛门之人,在不太懂佛法、于所修佛法未生起定解之时,应以各种方便进行观察,闻思相应的法要,从而产生出相应的定解,在定解产生之后再安住于其中。如以本仪轨为例,首先先修暇满难得,此时自己就应对仪轨中的字、词、句义等进行观察,懂得它的内涵,相似生起一些定解,然后入座修习,反反复复忆持法的意义,等定解产生后,不忆持也能生起所修之义时,就应无缘安住在此中,不加观察而入定。当然初学者的心并不是很堪能调顺的,一会儿就会忘失正念,生起种种分别心,此时应出定忆念定解,又复入定,观察修与安置入定修交替而修持,直至此修法到位为止。其他引导也是依此类推,特别是后面不共加行的修法,里面有五十万的修念数量,它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质量,然后通过反复数数而修,才能达到如期的修法效果。
  论云:“此复初修,若时长久,易随掉沉自在而转。此若串习,极难医改,故应时短,次数增多。”在很多论典及修法仪轨中讲,初修者入座修习时,其一座时间不应过长,因为这样很容易被昏沉掉举所转,一旦这种坏习惯养成了,就很难医改,所以初学者在一座的时间上应安排得短一点,所修的次数增多一点,犹如岩洞中的水滴,一滴滴掉下,看似水滴很少,但是通过多次的积累也可盈满洼地,同样我们每次都如法地持久修行,看似很慢,但它所结的果一定会很成熟的。
  通过上面座上的修法,我们相续中便会产生较稳固的定解,这样于修仪轨时会有很大利益。但又并非仅仅局限于入座时才修,应于起座后都摄六根、正知而行、饮食知量、精勤觉寤瑜伽,时时忆念定解,逐渐把相似定解变为不退真正定解。一旦真正实解生起,那时不论身处何种环境,(诸如商场、饭店、繁华大街等,或寂静山林、岩洞,或者吃饭、打坐、睡觉等),心中的正念正知都不会被外境转变,此时虽然不在关房,也能得到正法的加持。掌握了以上方法后,你在座前、座上或座后,都能被正法摄持,全天二十四小时,皆在感受佛法,彼时的你一定会感到禅悦与法喜!
  共同外前行
  此共同外前行的四种厌世修法,能够引生无伪的出离心,即:通过思维暇满难得可以了知人身是多么的珍贵,然而人身是不是恒常的呢?通过思维寿命无常,方知人身并不恒常,只有通过精进修法,才能使人身变得具有实义,于是对于今生的世间八法会愿意发心舍弃;明了众生一定会死亡,人死之后将会如何?通过分析因果的体性,知道善恶决定有报,其果报是生在六道之中的善恶趣,然而善趣恶趣全以痛苦为其本性,于是对于来生安乐的执著也愿意彻底抛弃。经过四种厌世心的修习,可断除对今生与来生的贪执,希求解脱的出离心自然一引而带发,其对佛果亦能生起欢喜心,对三宝总集上师的意乐行亦能真实随学,这就是依修法次第前前能引生后后的善巧所在。
  下面正式讲授仪轨正文。
  “上师知”(三次)
  在念诵仪轨之前,应猛厉急呼祈祷上师,忆念恩德与功德,从而祈求赐予与上师无二无别之清净意乐。如莎哈尊者云:“师言入于何人心,犹如现见手中宝”。如是祈祷,上师传授的善说教言也极易融入于修行者的相续中。又如续部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由于上师是三世一切佛的本体,身为僧众,语为正法,意为佛陀;又身为上师,语为本尊,意为空行;又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总集了一切三宝、三根本、三身的体性,所以仅仅祈祷上师一遍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于是为求得上师三宝、三根本、三身的加持,能够使我们生生世世恒时不离总集上师,令其智慧之身安住于我等心中,圆满积累一切资粮,忏悔一切业障,遣除一切修法障碍,速得一切成就,则必须诚心向上师猛厉祈祷。此时自己就象一个正迷失于旷野之中、时时会有生命危险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急切、至诚地呼唤大恩慈母的救护,要这样至诚地祈祷呼唤大恩上师,这样的呼唤表示事情重大与意义深刻。当第一声迫切的呼唤发出时,在自己的心中明念上师为全知的佛陀、空行与法身;当第二声至诚的急呼发出时,于自己的心中忆知上师为全知的本尊、正法及报身;当第三声殷重的呼唤发出时,在自己的心中忆知上师为全知上师、僧众及化身。因为在此浊恶的世间中,我人自无主权,全凭业力支配,一日之中三门悉被三毒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