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 >

第1节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第1节

小说: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群法师
96年秋讲于河北柏林禅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序分
第三章  礼敬诸佛愿
第四章  称赞如来愿
第五章  广修供养愿
第六章  忏悔业障愿
第七章  随喜功德愿
第八章  请转法轮愿
第九章  请佛住世愿
第十章  常随佛学愿
第十一章 恒顺众生愿
第十二章 普皆回向愿
第十三章 受持利益第
十四章 略说前七愿
第十五章 广颂第八、九愿
第十六章 本经的殊胜
第十七章 结归



第一章 导论

尊敬的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净慧大和尚慈悲,让我给大家讲《普贤行愿品》,我本人对这部经典没有什
么研究,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普贤行愿品》是佛教界流传非常
广泛的一部经典。很多出家人、在家居士都以此为日常修持的功课。在我们早晚
的课诵文中,也有关于《普贤行愿品》的内容。普贤的十大愿,在很多丛林的早
晚课中都会念到,主要是因为这部经典的修行法门,在我们修学佛法中太重要了。

信仰、见地、行愿

  不论在家学佛,还是出家修行,我认为在修学佛法上有三大要领是值得我们
重视的,这就是信仰、见地、行愿。

1。信仰

  佛法以信仰为基础。信是无上菩提本,要想成就菩提,首先要有信仰。《大
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这两句话概括了修学佛法的
要领。佛法深奥广大,不具信心,则不得其门而入;法门无量,众生烦恼无边,
没有智慧,则不能超越生死大海。又说“信如手”。我们因为拥有双手,才能够
创造很多的财富;学习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成就功德法财,就不能离开
信仰。所以,整个佛法的修学有四个次第,即信、解、行、证。就是说佛法的修
行,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有了信仰,方能生解、起行、证果。但佛法的修学
又不是只停留在信仰上,如果一味地强调信仰,以为信仰便是一切,不重视经教
的闻思,那么,佛法与其它宗教就很难分别出有什么不同了。

2。见地

  见地,指知见、认识。在八正道的修学中,第一是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认
识。在学习佛法时正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取决于自己的
认识。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产生正确的行为;而错误的认识,就会导致错误的行
为。错误的认识会使我们造下很多的罪业。众生无始以来为什么会流转生死呢?
就是因为无明。无明,就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每天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却
对宇宙人生感到茫然无知。由于我们对宇宙人生的无知,使得我们不知道生从何
处来,死往何处去。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教呢?原因就是通过学习佛法,使我们
树立正确的认识,把佛法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把佛陀的认识变成自己的认识。
佛法的修行要从闻、思、修下手。闻就是听闻经教,把经教的思想,变成我们自
己的思想和认识,由闻慧而思慧,由思慧而修慧。在整个佛法的修学中,见地也
是非常的重要,缺乏见地的信仰,往往会流于迷信。

  拿因果来说,修学佛法以深信因果为前提,而深信因果就是要我们止恶行善。
因为,只有深信因果,才能改变我们自己未来的生命和命运。一个人做了坏事,
就会给他的人生带来不如意的结果;一个人要想拥有什么样的未来,什么样的命
运,那么,现在就要种什么样的因。《三世因果经》说:“若问前世因,今生受
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深信、明了人生的因果,我们才有能力
开创美好的未来人生。深信因果是修学佛法的基本见地,而整个佛法的修行始终
都离不开因果。

3。行愿

  我们现在先说“愿”,然后再讲“行”。愿,是内心深处发出的愿望和决心。
行,就是按照自己的发心,朝着愿望所指的目标,努力地去实践。如果没有伟大
而正确的愿望,行动就会失去指导,就会迷失方向;但没有刻苦踏实的具体行动,
“愿”就会成为空谈。所以,愿与行犹如鸟的双翅,车的两轮,缺一不可。俗话
说:“志当存高远。”你的志向立得越高、越远,你将来的成就也就越大。

  如果没有愿力的话,你做的好事将来只能得到人天福报。也许,来生你会生
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你不愁穿,不愁吃,名利地位样样都有,事事如意顺心。但
是因为你没有愿力,你所修的功德,所做的好事,只能招感人天福报,不能成为
成佛的资粮。因此,愿力在我们修学佛法中同样非常的重要。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愿力的大小。如果我
们学佛仅仅是为了现生平安,求佛菩萨保佑家庭、事业、财富……那么,你学佛
的成就,最多只能得到这些;有的人学佛,修功德,做好事,是为来世服务,希
望来世比现在活得好一些,一句话是希望下辈子享福。那么,你所修的功德,所
种的因,只能为来生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条件,却不能摆脱六道轮回的命运。

  当然也有很多人,他们的修行是为了往生西方净土。那么这种人所修的一切
功德,就能成为将来往生净土的资粮。净土宗里非常强调信、愿、行,认为这是
往生净土缺一不可的资粮。信,就是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存在,相信
念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愿有两个方面:一是愿意离开这个娑婆世界;二是
愿意往生西方净土。这种愿力非常的重要!有些人念佛,他们愿意往生西方,但
又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像这样的人能往生吗?阿弥陀佛来接你的时候,你说:
唉呀!这个世界这么好,你看我的家庭多幸福美满,我们夫妻恩爱、儿女又孝顺;
或者有的人会说:我这一生,辛苦了一辈子,眼看儿女刚刚长大成人,积累下一
点财产,还没来得及享福就要走了,实在划不来;或许还有人会说:我的事业有
成,我的公司、企业刚有成效,这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使人非常地留恋。要是
我走了,我的企业、公司交给谁呢?我还舍不得离开这一切。请佛、菩萨保佑我
再多活几年吧!让我过一段时间再走吧!假如存有这样的心态,你说,这个西方
极乐世界你能往生吗?我看你是不能往生的。愿,就是要愿生西方,同时还要愿
离娑婆。愿力在修念佛法门中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修学佛法来讲,如果你想成佛,就要发愿。大乘佛法修菩萨道,有四种
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
成。”这是多么宏伟的誓愿!这四种大愿叫做四宏誓愿。你想成佛,就要发这样
的四种大愿;然后按你所发的大愿去修行、实践,你才能成佛。一个合格的佛子,
他应该有以上四种宏愿。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他们之所以能成佛、成菩萨,原因就是他们都有非
常宏伟的大愿。比如地藏王菩萨的大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魄!我们每个人都十
分熟悉的阿弥陀佛,他曾是一个国王,后来他遇到世自在王佛,就跟随出家修行
了,法名叫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在他老师面前发了四十八大愿,然后按自己誓愿
去修行,随着他的功德圆满,创建了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修净土宗,通过念阿
弥陀佛的圣号,甚至每日十念,就是五逆十恶的人也能往生西方呢?原因是跟阿
弥陀佛的誓愿有关。念佛往生西方,主要还是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假如没有阿
弥陀佛的悲心与愿力,那么念佛往生西方这个超越生死的捷径,也就不存在了。
再如药师佛的佛土——东方琉璃世界,这也是一个净土,它跟西方净土一样庄严。
药师佛为什么能够成佛呢?原因是他在因地上发了十二大愿。所以,发愿在修学
佛法中非常的重要。

  《普贤行愿品》,它是普贤菩萨的修行法门。普贤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大菩
萨呢?原因是他初发心时,发了十个大愿。这十种大愿,作为修行菩萨道的人来
说,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法门。我们学佛行菩萨道,不是一天到晚求佛、菩萨
保佑,有了一点点小事就要去找佛、菩萨帮忙,这种人能成为佛、菩萨吗?我看
永远都成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是整天老是想着自己的痛
苦和利益,而是应该担负着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使命,以一种极大的力量,忍受
人世间的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怎么能为一点点不如意的事,就去求佛、
菩萨帮忙呢!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和不顺心的事,就去找佛、菩萨,这种人永远都
是佛、菩萨保佑的对象,永远都是可怜的众生。这种人永远也成不了佛。为什么
呢?因为他只想着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没有想到要去帮助别人。

  《普贤行愿品》中第八大愿:“常随佛学”,就是要向佛、菩萨学习。佛怎
样修行度众生,我们也怎样去修行、去度众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成佛的
资粮,我们才有可能成佛,才有可能成为菩萨。

本经在佛教中的地位及来历

  《普贤行愿品》属于《华严经》中的一品。《华严经》是佛教中一部非常重
要的经典,被称为经中之王。《华严经》的境界是非常高深的,对于我们凡夫来
讲,这种境界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所谓不可思议,就是说不可以用我们的思
维想象得到的。为什么不可以想象呢?原因就是它是佛的境界。佛陀把自己证得
成佛的境界和盘托出,我们凡人要去理解它,自然就比较困难了。

  我们现在学的《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入法界品》的一品。在这部经
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般人不知是否注
意到,观音菩萨身边有两个小孩,一个是善财童子,另一个是龙女。《普贤行愿
品》跟善财童子的关系非常密切。据《华严经》记载:在印度福德城里有一位长
者,他是福德城里的大企业家,家财万贯,平时乐善好施。可是有一件令他很苦
恼的事,他已经四十几岁了,还没有孩子。后来终于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出世之
后,他家里的财物与日俱增,生意很红火。福德长者感到这个孩子的来历不凡。
印度人非常迷信看相,他就请了一个看相先生,来给孩子看看。看相先生告诉福
德长者:你家财宝的来源与这个孩子的出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个孩子的福报
非常大!随着他的出世,你们家的福报也将会越来越大。所以就给这个小孩取名
为善财(即能生财的意思)。

  善财童子眼看一天天长大了,虽然家里很有钱,但他对钱一点也不感兴趣。
他考虑的是寻找人生的归宿,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摆脱生老病死这些问
题。他想虽然自己很富有,但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很穷,很痛苦,应该怎样去帮助
这些人,把他们从痛苦的深渊里解脱出来呢?光有钱财,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
题的。比如说你看见一个穷人,你给他二百块钱,但是用完之后,又怎样呢?明
天再给他一千块,但一千块也会很快用完的,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现在社会上有
很多人,他们虽然很有钱,但他们生活得并不幸福。所以,善财童子想探求彻底
解决人生困惑和痛苦的真理。

  就在这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到福德城里来弘扬佛法。善财童子听闻佛法后,
找到了解决人生问题的最好途径。当文殊菩萨讲完法后,他就对文殊师利菩萨说:
“我现在要发菩提心,要解脱生死,想帮助世界上的人们摆脱痛苦,但我不懂得
应该怎样修?”文殊师利告诉他:“如果你要想修行,那就要参访善知识。”善
知识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修学佛法中参访善知识非常重要。参访善知识的好处
是什么呢?因为只有亲近善知识,我们才能听闻正法,才能走入修学佛法的正道。
假如你遇不到善知识指导,便有可能误入歧途的。善财童子听了文殊菩萨的话以
后,他参访了很多的善知识,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
子的修学过程,便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典范。

  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最早参访的一位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最后参
访的一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他参访普贤菩萨后,普贤菩萨告诉他:“我修行成
佛的法门就是十大行愿。”普贤菩萨的十大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