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颂+葱诚罗珠堪布-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心平定下来,没有任何杂念,专注在一个所缘境,胜观是什么呢?领悟本性的智慧叫作胜观,胜观和寂止要双运,如果没有寂止,那么智慧就不会是很圆满的,如果没有胜观,仅有寂止,这是一般的色界和无色界的众生,也就不能得到解脱,所以寂止和胜观要双运,这样禅定才能够断除一切烦恼障。要远离色界和无色界的行,否则就得不到解脱,这是第五度。
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
故具方便离三轮,修智慧是佛子行。
如果不证悟空性,没有智慧,修布施等前五度还是不可能得到佛的果位。六度里除了慧度以外其它的布施、持戒等五度叫作方便,三轮是三种执著,比如说布施的时候,布施者就是自己,有能布施的行为,布施的对象,这三个叫作三轮,对这三轮都精通如幻如梦叫作三轮清净,也即是慧,这样方便、智慧双运,才能够得到佛的果位,这是第六度。
下面讲经里面的四种学处。
若不细察己迷惑,以法形象行非法,
是故恒察己过失,断除其是佛子行。
如果不详细地观察自己的迷惑,自己的烦恼,而天天去数落别人的长短,并且“以法形象行非法”,比如说我们出家人穿了出家人的衣服,起了出家人的名字,于是就拿出家人的身份来做恶业,或者居士不修行,不发心,去做一些坏事,所以要常常观察自己的过失,不要观察别人的过失。世间上的人,看到他人的功德一般都不愿意讲,如果他看到他人有一点点过失,就会连观察都不观察,马上就散布出去,而自己的一点点功德,就会四处宣扬,自己很大的过失也不愿意跟人透露,这是凡夫的习惯,我们得到了一些殊胜的法,懂得了该做的是什么,不该做的是什么,懂了以后我们要实行,我们如果实行就一定能够做到。
管家则不同;他们不但观察自己,而且还要观察其他的人,但观察到了以后不能有瞋恨心,应在慈心和悲心的基础上来处理这些事,我们不愿他人知道自己的过失,那么推己及人,他人也不会愿意暴露他们的缺点。菩萨不能赞赏自己,不能诽谤他人,要诽谤自己要赞赏他人,如果不能赞赏他人也就不讲他人的过失就对了,如果有人在搞什么坏事,你不讲则对我们的修行、学法有影响,可以给管家和堪布讲,讲当然要有根有据,我们从佛法的慈心悲心的角度来处理就对了。因为我们到这里来没有其他的目的,就是来学法。
在这里人较多,应自己修自己的行,自己做自己的事,该做的做,该修的修,该念的念,不要管其他人的是非就对了,那么人多人少对你就不会有什么影响,这方面呢我们要强调一下,大家要记在心里,我们传法学法有三个目的,第一是自己修行,第二是自己修了以后还要给别人传,即宏扬佛法,第三是在自己修和宏扬佛法时得到一些善根、福报。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我们自己修行,为了我们修行来听法,我们听法不是来玩,我们不讲他人的过失讲自己的过失,不管他人管自己,这是最初级最起码的一种行为,如果连这一点点也做不到,那么我们得到解脱和修菩萨的行为就根本没有什么希望,其他大乘的经典里面就没有什么我们可修的法了。所以这一些原因懂得了,大家必须要抓紧时间认真地做,如果不做,从无始以来就这样的散乱这样的懒惰,现在也是这样的,那么现在我们不会无因无缘就往生净土,不会无因无缘就得到解脱,这次我们得到了佛子行,必须要有一种结果,即这里面讲的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我们要去做,这方面大家要认真,大家要记住这些话。
以惑宣说佛子过,以彼减弱自功德,
故入大乘士之过,不宜说是佛子行。
以烦恼宣说佛子、菩萨的过失,反而减少自己的功德。实际上不管菩萨有过失和无过失,都不能宣说,如果说了就犯戒,其他众生的过失也同样不能说。
贪欲财敬互争执,减弱闻思修之业,
故于亲友施主家,断除贪心佛子行。
如果对亲友或者是施主有贪心,便会为了钱财与恭敬而与他人产生争论,一产生这些争论,自己闻思修的功德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亲友;施主的家不要有贪心,这是佛子行,这里主要是对出家人讲的。
粗语伤害他之心,失误佛子之行仪,
故于他人所不悦,断恶言是佛子行。
如果口出粗语伤害他人的心,他人当然不高兴,这样就失去了佛子的行为,因为菩萨的行为不是害他,而是利他,所以,让其他人不高兴的恶语要断除,这是佛子行。
烦恼串习则难治,念知士持对治剑,
贪等烦恼初生时,铲除其是佛子行。
串习就是习惯,烦恼习惯了以后,对治就很难,变得很难控制,很难断除,该做不该做的这些分别智慧叫作正知正念是常常要观察自己的身、口、意的作业,如果在做恶业,当下就要断除,如果没有做恶业,做的是善业,就应该继续作,这叫作正知正念,正知就好象是军队或者是兵一样,正念好象是宝剑一样,正知正念的人手里持着宝剑,贪等烦恼刚刚萌生时,就要当下铲除,这是佛子行。
最后是归纳。
总之何处行何事,当察自心何行相,
恒以正知及正念,修利他是佛子行。
总而言之,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都应当观察自己的发心、有没有利他心,有没有贪心,有没有瞋心,恒常以正知正念,作利他的事,前面所讲的一切菩萨的行为,都可以归纳到这一条。
如是勤修所生善,为除无边众生苦,
以净三轮之智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为断除无边众生的痛苦,将前面修行所生起的这些善根,以三轮清净的智慧,回向给一切众生,善根无论大小,修完了以后,必须要有回向,否则会因瞋恨心等而在途中空耗、浪费,而不一定能够成熟善根的异熟果如果回向众生及菩提,他的善根就永远也不会穷尽,以前讲过,无论是行大的善事,行小的善事,必须要具备三生,三生是什么呢?初期行善之前要发菩提心,中期行善之时心不散乱,一心一意做善业,后期就是回向,那么怎么回向呢?最殊胜的,也是佛亲口宣说的回向文是《普贤行愿品》,更简单的,可以观想往昔的佛和菩萨怎样回向功德,我也如是回向。另外龙树菩萨说过一切回向中最殊胜的回向,即是生生世世中信法、宏法,因为其它的回向已包括在这两个回向里面,在造善根之前,也可以这样发愿。
比如我们每次听经之前,要发菩提心,上师法王仁波切说,最好是一出房门就发菩提心:我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要成佛,所以今天要去听法。或者一听到讲法前吹海螺声音的时候发愿,最上等的修法者是这样的。其次我们开始听法的时候,再发愿也不迟。
在讲法期间我们一心一意听法,听完了以后以念诵《普贤行愿品》回向,这样我们每天都造了很好的善业,每天都得到不可思议的福报。《普贤行愿品》最后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每天的听课一方面成为成佛之因,一方面也成为往生极乐世界之因。
以上是全论的正义,下面是终义。
为利欲学佛子道,显续论典所言义,
跟随圣贤之口决,著述佛子行卅七。
为了利益想学佛子道的这些众生,根据显续的菩萨们所造的论典里面所讲的意义,以及以前的这些圣贤的口诀来著述了佛子行。
吾浅智慧少学故,虽无智者所喜诗,
然依经典教言故,佛子行颂应无误。
我智慧很浅,所学很少,所以就没有智者们喜欢的诗,(著论典的规律,包括在声明内)但是从内容方面来讲,这不是随便写出来的,是依靠很多经典的教言,所以所讲的菩萨行为应该没有错误。
然诸广阔佛子行,愚钝如我难测故,
违理无关等过失,祈请诸圣贤宽恕。
但是菩萨的行为非常深广,再说我本人根基也很愚钝,我一样的钝根的人要去测菩萨的行为,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论典里面也许有不合理的地方,还有上下无关的地方,不通顺的地方等这些过失,祈请一切圣贤者宽恕,而在这里忏悔。
最后回向善根。
以此善业诸有情,依胜二谛菩提心,
无住有寂之边际,愿成怙主观世音。
依靠我著佛子行的善业,祈愿一切众生的心里生起二谛菩提心,即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这两种菩提心生起了以后,就无住有寂,有就是轮回,寂就是涅槃。如果有胜义菩提心不会堕轮回,如果有世俗菩提心不会堕涅槃边际,以两谛菩提心不让众生堕二际,一切众生得到观世音的果位,这是回向善根。
此文为利自他,讲教理之土美尊者于恩曲仁钦铺造也。讲教理是讲说释迦牟尼佛的教义、教理,指教证和理证。
三宝弟子愿以此法布施
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