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93节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93节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也常常讲染污,染污是什么?染污是阿赖耶,阿赖耶本身也是生灭法,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从真起妄,变成了妄,这是第一个,是一切幻化不真的源头。宗教里面常讲的造物主,谁是造物主?阿赖耶是造物主,这个大乘法里面讲得很清楚。《妄尽还源观》里面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一念不觉,从自性里面变现出一个阿赖耶。阿赖耶有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现在科学的名词讲:能量、信息、物质,跟阿赖耶是一个意思。能量就是阿赖耶的业相,信息是阿赖耶的转相,物质是阿赖耶的境界相,除这之外,遍法界虚空界无有一法可得,所有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从它那里变现出来的,叫唯识所变。它是能变,一切法是所变,能变一定要有能生,如果没有能生,它变什么?自性是能生能现,阿赖耶是能变所变,佛法讲得清楚、讲得透彻。阿赖耶在佛法还有一个名词叫神识,神识是什么?我们世间人叫它做灵魂,也有人叫它做灵性,都可以。它觉悟了就叫灵性,它迷了就叫灵魂,灵性跟灵魂是一桩事情,是一个东西,那是自己,身不是自己。佛法里面说灵魂,超度里讲亡灵,灵魂,它出不了三界,也就是出不了六道轮回。它要是能断尽见思,它就超越六道轮回,就不叫灵魂,叫灵性,为什么?它觉悟了。不觉不能出轮回,觉悟就出去,所以阿罗汉称之为正觉。世间人也有觉悟,科学家觉悟,哲学家觉悟,宗教家也觉悟,不能说没有觉悟的。虽有觉悟,佛不称他叫正觉,正是佛法的标准,依什么标准才称他为觉?见思烦恼没有了这叫正觉,如果还有见思烦恼叫邪觉,不叫正觉。见烦恼就是你见解上的错误,你还有身见,你还有边见,还有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再大的觉悟不能称为正觉;你还有贪瞋痴慢疑这是思惑,就是你想错了。佛把它归纳,无量无边的见思烦恼归纳为十条,见惑五条、思惑五条,只要有这个就不能称为正觉。正觉这十种都没有,不容易!可是这十条非断不可,为什么?它不是真的,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

  佛菩萨教导我们,自性里面有的一定要保持,永远保持;自性里没有的,赶快把它放下。真肯放下,就证果、就成正觉,成正觉是证阿罗汉果,成正等正觉那证菩萨果位,成无上正等正觉那你就成佛。这是佛在大乘经教里常常讲,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起步是从断见思二惑,你才能得漏尽通。漏尽通是什么?这个漏就是见思烦恼,漏是个比喻,譬如一个茶杯,这底下有个洞,破了,装水水就漏掉了。比喻我们的法性,或者说我们的自性、本性都可以,一个意思,有了见思烦恼,就好像你的自性出了毛病,自性里面无量无边的功德都漏掉;漏尽了,尽了就不漏,不漏就通了。这个通是六种神通里面最后的一种,阿罗汉才得漏尽通。三果的圣人阿那含,阿那含得的是前面五种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神足是飞行变化。中国小说《西游记》里面讲的,孙悟空有七十二变,那太小,太渺小;阿罗汉比他大得太多,他能有变化。所以阿罗汉才六通具足,最后得到漏尽,这是永远脱离六道。为什么?六道的因没有了,六道的现象当然就不见了。就好像六道是作梦,你从梦中醒悟过来,梦中境界完全没有了。这个境界没有了,出现什么境界?出现方便有余土,这上升了。方便有余土就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它有这四个等次不一样。

  要往上提升,还得断烦恼,你看他见思烦恼断尽,还有尘沙烦恼。尘沙烦恼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来的,这个分别心起作用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佛用尘沙来做比喻,像尘沙那么多,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这还是虚妄,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烦恼,有这些东西在,它障碍你的平等性智,有尘沙烦恼你不平等。自性是平等的,自性是真正的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一才是平等,二就不平等。所以能够把分别放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世出世法就统统回归到自性,一法界!到一法界这个时候,缘成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起心动念放下,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外面是什么境界?绝不是无知,无知那是无明,你还没觉悟。般若智慧现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智慧、德能用来干什么?用来普度众生。虽然普度众生,依旧是没有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能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个人成佛,他证得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在大乘经里常常提醒我们、教导我们,所以要依照这个顺序次第一步步向上提升。四圣法界里面,从声闻提升到辟支佛,从辟支佛提升到菩萨,从菩萨提升到佛,是相似佛,再更进一步向上提升这才是真的佛,脱离十法界了。知道十法界也不是真的,十法界还是一个梦境,这一觉悟,十法界不见了,醒过来了,由此可知,六道是梦中的梦境。

  十法界真的醒过来了,醒过来之后他那个眼前是什么境界?是诸佛菩萨实报庄严土,也叫做一真法界。实报土里面有相,因为实报土的人都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人,这个要知道。它还有阶位,这个阶位是无始无明习气,习气没法子断,每个人所带的习气有厚薄不相同,习气重的十住、十行,习气重的,习气轻的十回向、十地,再轻一点的等觉,习气没有了就妙觉位。虽然说四十一个位次,其实《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说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是一,一切是什么?四十二个位次。其他四十一个位次的智慧、功德、道力,都在这一个位次上圆满展现出来,丝毫差别都没有。所以,实报土真正是平等的世界,没有一样不平等!无始无明习气断尽,这才能回到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回到自性,自性里面圆满的智慧德相全都现前。什么时候现前?众生有感,法尔现前。因为他现前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所以这个事情,一步一步往上提升难,太难太难了。

  “今此往生法门,乃舍同居秽,而生同居净,得生极乐,即断生死,故名横出三界”。净土妙,妙在此地,你看我们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同居土,前面说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是净土,我们这个地方同居土是秽土,都是同居,里面真的有不同。这是什么原因?教育,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这教育办成功了。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没办成功吗?是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出在佛,经教里常说佛佛道同,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同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众生根性不相同,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去的人,真的是如同经典里面所说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那是无量劫中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圆满,这才能得生。圆满会不会不生?不可能,因为只要你圆满,那个圆满就是感,佛菩萨知道,自然就来应,这种感叫冥感。你没有动念头去求他,他自己就来,因为你缘成熟了,佛来一帮助你,你就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哪个品位,也是自己感得的,不是阿弥陀佛给你安排的,这个要知道。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知道应该怎么修法。我到极乐世界提升自己的品位,学阿罗汉的不执着,学菩萨的不分别,尽心尽力去学习。在哪里学习?生活当中学习,工作里面学习,处事待人接物统统是学习,无论是顺境、逆境,一定要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什么境界可以接近、可以接触,问题就是你要会,会什么?我在境界里面去练,这就是修行,真修行。学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真修!没有仪式,大用无方。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断生死,六道轮回生死就没有了,这是同居净土的殊胜,所以叫横出三界。

  “而往生之人,不待断此见思二惑,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便蒙佛愿冥加,决得往生净土,其事至易,故名易行道”。得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你决定得生。念公说“如是方便直截”,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说最适合的方法帮助你一生成就,直捷,这当中没有丝毫委曲相。“殊胜希有”,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找不到的,容易,这个方便也可以说容易、稳当、直捷,直入,这什么原因?都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乃十方世界之所无。故知极乐同居,胜于十方佛土”。不但超越我们现在居住的释迦牟尼佛的同居土、十方诸佛如来的凡圣同居土,这里头净秽差别很大很大,可以说唯独西方极乐世界纯净没有秽土。再看下文“又带业往生,仍属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也”。这条非常重要,我们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还是凡夫。但是怎么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转,不但位不退,同时证得行不退、念不退,在同居土,就这一点,就等同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生凡圣同居土,什么地位?下下品往生。你是不是证得菩萨果位?没有,没有证得而等同。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受到实报庄严土的待遇。因为实报庄严土最低的是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所以往生同居就等于圆满生得四土,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它的方便土、同居土、实报土、常寂光土都融在一起,它那里没有分的,一生一切生,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他们住在实报土。在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的四土,实报土的菩萨我们见不到,方便土的那些菩萨、声闻我们也见不到。可是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不一样,它当中没有障碍,我们今天讲空间维次,它那边没有,没有空间维次,所以这些大菩萨天天见面,诸佛如来常常到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你都天天接触到。这些大圣大贤跟你做朋友,帮助你、提升你,这种殊胜的法缘到哪去找?真清楚、真明白,你对西方净土就死心塌地,你不会有第二个念头,我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去,非去不可。信愿坚定!

  再看下面一段,“方便有余土,若人念佛功深”,功夫,念佛的功夫深。“以离杂乱之心,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这个地方到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这是功夫成片,这是往生同居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再往下看,“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这就是见思烦恼断了。下面讲“若达此境界”,你到这个境界,“虽不求断惑,而见思烦恼自然断落”。所以见思烦恼是麻烦,是要断,愈是要断愈断不了,为什么?你要断的那个念头是坚固的执着,而见思烦恼就是执着,执着不能够断执着。那怎么办?不理会它就好了,只要真正抓住经上教我们修学的纲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成功。其他的什么都不要想,见思烦恼自然就断。不要想着我怎么样把我执断掉,把身见破掉,边见破掉,不去想这些。念念只想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这里面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我们把注意力改变,专注在一心,专注在清净平等觉,专注在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就对了,你就一点都不错。其他的都不要想,不想不就是放下了吗?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不忘清净平等觉,真修!生活当中不要被生活染污,工作当中不要被工作染污,处事待人接物不被人事染污,也不被物质环境染污,真修行。这才能契入《华严经》上“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你往生净土不是在方便有余土,而是在实报庄严土。祖师大德常常勘验学人,你会么!真的问题在自己会不会,这个会就是觉悟,时时觉、处处觉。

  再看下面这一段,“实报庄严土。若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这几句话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能往生,我们实在讲就希望这一生当中做到这一步,生哪里?生同居土。下面说“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这就是见思烦恼放下,前面讲心里不再有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没有了,贪瞋痴慢疑也没有了,这是事一心,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事上即得,理上未彻,属定门摄,未有慧故”。这里用戒定慧来讲,由此可知,生同居土是属于戒门摄,佛教给我们持戒念佛,那个戒很清净,戒都做到,这点要紧。我们今天讲的扎三个根,这三个根就是戒,这三个根扎好了,为什么?你就是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