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361节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361节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教化众生,你看无住生心,能现无量无边身,不着相,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能现一切相。现相教学,为众生做种种示现,还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才叫高明,高明到极处,这才叫法喜,这才叫极乐。所以极乐,一念觉你就证得极乐,一念迷那就苦不堪言。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教化没别的,无非是教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是放下、舍弃,苦的根源就是贪瞋痴慢疑,你得把这个东西把它拔除,这不是好东西。

  下面老居士用《智度论》的一句话来作证,“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谁没有念头?有邪念堕魔网,六道轮回是邪念,有正念、善念生三善道,恶念生三恶道,都没有出轮回。所以说善念恶念都是邪念,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好在提升一级,你有净念、你有正念,超越轮回,生四圣法界,佛菩萨说还是邪念,有念堕魔网。为什么?你有念!你有个佛念、有个菩萨念,还是堕魔网。这个魔网是什么?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出不了十法界。六道是个小魔网,四圣法界是个大魔网,小魔网出来了,大魔网没出去。这怎么办?无念,无念就出来了。我再老实告诉你,无念你也出不去,为什么?因为你有个无念,你还是有念,所以你出不去。无念是什么?有念、无念统统都没有,那才能出去。要有个无念就坏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他常常否定掉,我没讲经,你们说我讲经就谤佛。为什么?不准你有佛的念头。自性清净心里什么念头都没有,你怎么会跑个佛念?这个事可难了,有念堕落,无念还是堕落。可是我们修净土的,修净土的不怕,这个问题到净土宗就解决了,净土宗是不准你有其他的念头,只准你有阿弥陀佛的念头,这个法子妙。阿弥陀佛,我还是有念?没错,阿弥陀佛这个念头也堕网,不是魔网,堕阿弥陀佛的网,被阿弥陀佛捞去;到西方极乐世界,再把阿弥陀佛这个念头除掉,你就成佛了。这个法子真叫妙绝,真的不可思议,太好了!

  我们今天说是有念无念决定断不掉,你说我有念断掉了变成无念,无念没有了就变成有念,总是落在二边,你没有办法在二边当中生存,当中生存也错了。你看古人讲“二边不立”,中道也没有,中间也没有,“中道不存”,那才叫真的无念。无念就回归自性,自性里头没有念,真心离念,念没有了,真心就现前,也就是大乘教里常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怎么可以有念?我们没有这个本事,修这个法门的是上上根人,我们业障深重的人没法子学习,只有修念佛法门稳稳当当,这一生当中决定能出离。所以念佛法门,讲无念,无一切念头;讲有念,有阿弥陀佛这一念。你看对阿弥陀佛讲执持名号,佛家讲破执着,这个地方教你执着,你把这个名号要执着、要保持,不能失掉,念兹在兹,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净宗确实能保证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得出六道十法界,全就超越了。

  后头念老这一句总结说得好,“可见起心动念皆堕魔网,惟有净念相继,无念而念,方得出离也”。这一句阿弥陀佛,魔界没有,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有。净念相继,无念而念,无一切妄念,一切念都是妄念,只念阿弥陀佛。无念是没有其他的念头,其他的念头全放下了;而念是有念,专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念佛,八个字,你看“三辈往生”这一品你就知道,佛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菩提心一定要发,不是菩提心,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菩提心是什么心?经论里面所说的不好懂,我在二十多年前,至少是二十五年以前,我在美国,讲《弥陀经》的时候,我就《无量寿经》经题上这五个字,菩提心,上面加上真诚,下面加上慈悲,这就好讲了,大家就好懂。

  什么叫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本体,真诚心,真则不假,诚就不虚,不是虚伪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用真诚心去生活,你就会活得很自在。别人用虚伪的心对我,我用真诚心对他,用心不一样。虚伪的心对人,造不善业,他将来果报在三恶道,我用真诚心对他,我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欢迎我,不一样。真诚心自受用,也就是真诚心是怎样对待自己,就是我们经题上的五个字,“清净、平等”,我加上一个字叫“正觉”,对自己。真诚心对自己就是清净,清净就是不染污。什么东西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五欲六尘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染污统统要把它去掉,不要去接近它,你的心就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从清净心向上提升就是平等心,平等比清净高,平等心里面不分别,傲慢没有了、嫉妒没有了,傲慢、嫉妒都是心不平,没有了,心平等了。平等心是大彻大悟的关键,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正觉。一个佛门弟子,做佛的学生,常常用这个对待自己,你看你自己多快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那用什么心对别人?对自己是清净平等觉,对别人是大慈大悲。换句话说,用真诚的爱心、清净平等的爱心、觉而不迷的爱心待人接物,这叫发菩提心。

  你要问我怎样才能做到?我就告诉你,你学习《弟子规》、学习《感应篇》、学习《十善业道》,把这三样东西百分之百的落实,你就做到了,你的菩提心真发出来了。然后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专求西方净土,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这一生决定生极乐世界,决定亲近阿弥陀佛,你的功德就圆满。贪瞋痴叫三毒,加上傲慢、怀疑叫五毒,要放下,要不放下,你的麻烦可大了。里面有五毒,病毒,这五种严重的病毒,外面有感染,你没有不得病的道理。里面把这三毒、五毒拔除,外面这些疾病你遇到不会感染,现在医学所说的,你有很高、很强的免疫能力,什么样的传染病你都不会感染。菩提心好!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解诸缠缚”,缠是缠绕;缚是什么?缚是捆绑,像绳索把你缠绕起来,把你绑得紧紧的,你就不能动了,这是形容词。“依憬兴师意”,憬兴是日本的一位法师,他说缠缚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八缠三缚”,有八样东西缠绕着你。我们看看这八样东西我们有没有?八根绳子捆绑你,你动弹不得。念老在此地有个小注,他说“余诸家多谓十缠四缚”,他取憬兴法师所说的八缠三缚。十缠四缚,佛学字典可以查到。八缠第一个,“无惭”。惭我们有没有?惭愧这两个字是善心所,无惭无愧这就是烦恼。什么叫惭?我们中国人常讲这人有良心,做错事情良心责备,心里感到会很难过,这叫有惭。无惭的人怎么样?做种种坏事,他没有觉得他做错事,我们一般人讲没良心,这人良知没有了,叫无惭。愧是什么?愧是怕别人指责。我们做了恶事,别人批评我们,我们感觉到很恐怖。因为怕社会大众对我们的批评,不敢做坏事,这叫愧心所,就是怕舆论指责。如果我们做坏事,不怕别人笑话,不在乎别人批评,这就“无愧”。你看做的恶事,没有良心责备,也不怕别人的批评,他什么坏事都敢做。把这两桩放在第一、第二,有惭有愧不敢做坏事。如果要懂得因果,我动了恶念,天地鬼神会批评我,他连不善的念头都不敢动。你看看这两个心所产生多大力量。

  第三,“嫉妒”。我们要冷静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嫉妒心?看到别人好,我们有什么感触?要是感触他超过我,我心里不高兴,我也想超过他;或者做得更过分一点,把他那些长处抹黑,把他的好事破坏,这都是出于嫉妒。障碍别人的好事,我们有没有这个念头?纵然我们烦恼轻一点,心里不舒服,没有做出破坏人的事情,还是有嫉妒心。菩萨没有,菩萨看到别人好处心里生欢喜。修什么?修随喜功德,他做好事,我尽心尽力帮助他一把,让他好事做得更好,这是菩萨。绝对不会障碍别人的,障碍别人这是恶业,都是堕三途的。你随喜功德,他有多大功德,随喜人所得的功德跟他一样大;没有能力随喜,欢喜赞叹,到处给他宣扬也是随喜,功德也一样。没有力量帮助你的时候,我就用言语、用文字来宣扬你的功德,这都属于随喜。你看看,是福还是祸都在你一念之间,只有迷惑的人才嫉妒障碍,聪明有智慧的人不干这个傻事。遇到人家做好事,这是我们自己机会来了,我们自己积功累德的机会来了,他牵头,他带头,我们跟着后头帮助他,成就是一样的,不增不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当中有一愿“随喜功德”,第五愿,紧紧接着“忏除业障”,下面就随喜功德,这个要学会。

  第四“悭”。悭跟贪常常连起来的,贪是贪求,悭是什么?自己有,舍不得帮助别人,心量很小,只求自利,不知道利他。这样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富贵?给诸位说,不能,决定保不住,而且让自己的富贵大幅度的损耗。富贵从哪里来?富贵是从大心量来的。中国古谚语说得好,量大福大。量小福不大,不可能有大福报;量大,肯施舍,看到别人有困难,自己全心全力的帮助,这是大福报。帮助别人自己还留一手,这就是悭贪,这折福,这不是修福。一定要像菩萨一样全心全力去做,福报就大了。佛告诉我们,财富从哪里来的?从财布施来的;聪明智慧从哪里来的?从法布施来的;健康长寿从哪里来的?从无畏布施来的。真干,拼命去干,愈干愈殊胜。有人说我这么大年岁还在讲经,这干,讲经,三种布施具足,身体、精神、体力这是内财布施,得财富;修行、教学,法布施,长聪明智慧;听经的人听明白、听清楚了,依教奉行,他离苦得乐,这就是我的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不讲经,不讲经寿命就完了,你不起作用了,愈讲愈有精神、愈讲寿愈长,就这么个道理。你肯舍,寿命就长;不肯舍,寿命就短,就这么回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修学、讲经比什么都快乐,健康长寿,永远不会衰老,都在其中,真正衰老就讲不动了。你要想吝啬一点,我年岁大了少讲一点吧,多让身体休息休息吧,愈休息就愈老,愈休息病就来了,就这么个道理。哪一天不讲,不讲就往生了,到极乐世界去了,也不可能在这一天受老苦,老很苦,不受这个罪,不讲,不讲就到极乐世界去了。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给我们做的榜样。

  第五“恶作”,这里头范围包括非常广泛,包括所有一切不善的行为,就在这条里头。你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违背《弟子规》所说的,违背《感应篇》、《十善业》里面所说的,那就叫恶作,与性德相违背。第六个是“睡眠”,睡眠不能没有,不能贪睡。一般睡眠,睡得很好,大概六个小时就够了,醒过来的时候就得要工作。学佛的人工作,醒过来换洗干净了,诵经、念佛、拜佛,或者是读经。中年以上拜佛很重要,拜佛是运动,做这个运动不浪费时间,跟念佛相应。经行也是好运动,适合于年岁大的人。经行、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睡眠不能太多,太多把自己宝贵的时间都浪费了,一定要把精神提起来。第七“掉举”,掉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浮气躁,心定不下来,妄念太多。特别是想静下来,我静坐几分钟,这一静坐,妄想太多太多了,这个状况叫掉举,对于修学是很大的妨碍。心不在焉,学什么东西都困难。第八跟掉举是相反的,掉举是心浮气躁,“昏沉”是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你叫他念佛,念上几分钟他睡着了。我们在佛七里面常常看到,打佛七在那念佛,昏沉的人有时候绕佛,绕佛跟着走他打瞌睡、他打呼,他不是在念佛,他在打呼。这八种是烦恼,缠绕着你,让你功夫不得力,让你修学不能成就,这是八缠。三缚是什么?就是三毒烦恼,贪瞋痴。里面有贪瞋痴,外面有这八个现象,这样的人作恶很容易,行善非常困难。那我们就晓得,八缠三缚他将来到哪里去?肯定是三途,来生人天无分,就别想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我们念佛的同学,有真信切愿,要常常想到这八种现象有没有?如果有,要痛改前非,要认真的努力精进,特别我们说的三毒、五毒,要把它化解。

  “《净影疏》曰:亦可一切诸烦恼结,通名缠缚。菩萨教人断离,名解”,就是化解缠缚。《净影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这里面说得也很好,它这个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