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307节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307节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没有这个世界?有,《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华藏世界,净土经论里面告诉我们的极乐世界,就是这种情形。那一边的居民,个个把这十大愿王都做到了,你看看“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说明什么?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大士之德的世界。凡是往生西方世界的人,普贤大士之德他们都修得圆满了,没有修圆满他怎么去?所以我们现在很想去,发愿求生净土,你看《无量寿经》,这还是在序品,证信序经文长,把它分成两大段,长在哪里?长在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这一品经完全讲普贤大士之德,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一品所讲的个个都修得圆满了。我们真正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不干,不干去不了,干少分都行。把普贤大士之德,这满分是一百分,我们能够有一分就能往生,那边品位高下不一样,我们只有一分,往生极乐世界品位低一点。如果真正做圆满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那我们只有一分、二分,我们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行!能往生就不错了。所以普贤大士之德要修,尽心尽力去修,不能不修。头一个要学礼敬,对任何人都要有恭敬心、都要有礼貌,别人对我没有,我对别人有,这就对了。一定要真干才行,光念阿弥陀佛不修德不行,阿弥陀佛解行相应。只念不修,没有办法,念了真修,才成就无量功德,这个不能不知道。头一个学礼敬。

  “二者,称赞如来”。你看他这里没有说称赞诸佛,这马上就换了,他换这个名称用意我们要清楚。经上凡是讲诸佛是从相上讲的,讲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讲诸佛是从事上讲的,讲如来是从理上讲的,这诸位就更清楚了。称赞是什么?称赞不能随便称赞,他没有真正的德行不能称赞,他有德行一定要称赞。也就是说,这个人行善要称赞,这个人作恶不能称赞,他搞的是贪瞋痴慢,那怎么可以称赞?如果他修的是戒定智慧,这个可以称赞,舍己为人是可以称赞,自私自利就不能称赞,这个要晓得。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里面表演给我们看了,你看礼敬诸佛,他参访的善知识,出家在家、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恭敬的。社会上行善的善人,对他恭敬;那个造恶的恶人,见到也恭敬,没有分别,从相上讲没有分别。但是称赞,就有不称赞的,他有礼敬、有供养,没有称赞。最明显的有三位善知识,胜热婆罗门,他去参访,有礼敬、有供养,没有称赞,为什么?这个婆罗门愚痴,贪瞋痴他代表痴,愚痴,对他不称赞;甘露火王没有称赞,他代表是瞋恨,脾气很大;伐苏蜜多女,善财童子参访没有称赞,为什么?她是妓女,代表贪爱。你看这三个人代表贪瞋痴,善财童子对他们有礼敬、有供养,没有称赞,这我们要懂。这个人他的心行符合,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称赞;如果这个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我们对他礼敬、供养,没有称赞,善财教给我们的。这就是此地用的名词,诸佛跟如来不一样。在佛法里面,这个人的心行跟十善业道相应,称赞;他要跟十恶相应,不称赞,十恶是杀盗淫妄、贪瞋痴慢,这个不称赞,一定要礼敬,一定要供养,这个我们要学会。

  第三,“广修供养”,这条重要!你看摆在第三条,非常非常重要。世间人不管他是哪一国人,是哪一个种族,尽管文化不相同,信仰不相同,但是求财的心相同,求智慧的心相同,求健康长寿的人相同,你看至少这三个是相同的。无论走到哪里,你去问人,这三样东西要不要?要。我早年住在美国,美国大城市差不多都去过,我遇到人我都问他,不同的宗教,我们这些邻居都很熟,在一起我问他,这三样东西要不要?要。他也不是佛教徒,问他,他要。不管信什么教,他都要。这三样东西从哪里来?都是从广修供养来的,他们不知道。十年前,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有这么一个缘分跟新加坡九大宗教往来,以后我们很熟了,都变成老朋友了,什么都谈。就有很多人问我,他说你们很有钱,你们钱从哪里来的?这是真的,宗教里面佛教确实是最有钱的,钱从哪里来的?布施来的,愈施愈多。不要去问人要钱,尽管修布施,它就来了。我们中国民间有拜财神的,那个财神是谁?是春秋时候越国的大夫范蠡,也许一般人知道范蠡的人不多,知道西施的人很多,西施就是范蠡的妻子。年轻的时候被国王勾践派到吴国去,在吴王夫差面前做间谍,搜集情报。所以吴怎么能不亡国?吴国亡了之后,她回到她自己丈夫的怀抱,也离开了勾践,去做生意去了。这个人聪明,有智慧,爱国家!做出了牺牲奉献。做生意几年之后就发了财,发财之后把这些财物救济给贫苦的人民,散财,到处结缘,布施、供养。布施完了,从小本生意再做起,过了二、三年又发了,你看这历史上写他“三聚三散”,他命里有财。布施完了,几年之后又发达,发得比前面还要多,发了之后再散,三聚三散,这是商人的典型,模范商人。所以中国人把他当作财神,供财神过去供范蠡。我看到台湾也拜财神,一看是谁?关公,关公与发财不相干。关公是代表义,我们十二个德目里头,礼义廉耻,他代表义,他并没有代表财富。这个范蠡供养他为财神有道理,要向他学习,你就会发财。所以这布施就太重要了。想发财的人,修财布施,财不要为自己,财要为广大群众,你就真的发财了。

  我们要聪明智慧,就要修法布施,法布施的果报是聪明智慧。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得健康长寿。什么叫无畏?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有恐怖的时候,有畏惧的时候,你能够帮助他化解,让他身心得到平安,这叫无畏布施,这个果报得健康长寿。修无畏布施最方便的、最简单的,采取素食,不吃众生肉。你看众生被杀的时候多可怜,它没有能力抵抗,被你杀了,被你吃了,它的怨恨永远不会化解。所以佛在经上有两句名言告诉我们,“欲知世间刀兵劫”,刀兵劫是战争,你要想真正知道这个世间战争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战争?如果要想这个世间永远没有战争,佛有一句话说,“除非众生不吃肉”,众生要不吃肉了,这个世间战争就没有了。换句话说,战争是与我们吃肉,这是真正的第一个因素,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不杀生、不吃肉,这是无畏布施。更积极的,我们看到众生被捕的时候、被杀的时候,能够救它一命,用钱买过来放生,这好事情,救它一命,它会对你感恩戴德,这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范围也非常广大,我们要懂得怎样去修这个功德,也就是修健康长寿的功德。小动物要爱护,树木花草要爱护,为什么?它都有灵性。佛门出家人戒律里,“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草长得很好,你从它上面走过去,它会高兴吗?它不是没有知觉的,它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不但树木花草有受想行识,连山河大地泥沙石头都会看、都会听、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要一切恭敬,就这个道理,它不是无知,它不是死的。所以我们对一切物都要恭敬,因为物质跟精神永远连在一起,永远不能够分割。一粒尘沙里头,这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现在量子力学家也发现了,这里面有整个宇宙圆满的信息,在一微尘里头。所以贤首大师讲,一微尘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微尘尚且如此,何况树木花草,这一切动物?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广修供养才是真正供养自己,让自己拥有无尽的财富、智慧、相好,都从这个地方来的。诸佛菩萨真干。

  第四,“忏悔业障”。前面三种都是修德,积功累德,如果业障不忏除,你所修积的功德就漏掉。好像我们拿一个杯子盛水一样,上面把水灌进去,它底下破了、漏了,就漏掉了。你功德盛不住,你必须把这个漏洞补起来,业障就是漏洞,这个东西是损耗功德的,要把这个补好。用什么方法补?忏悔。用什么方法忏悔?我们凡夫在六道里搞轮回,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修善的好处,造作许许多多的恶业,杀盗淫妄、贪瞋痴慢,谁不造?自己也不例外。学佛之后这才明了,做错了!错了,已经错了,没关系,希望从今之后再不要做错了,那就对了。章嘉大师教我忏悔的方法,“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忏除业障,跟孔门,孔夫子有一个学生,修忏除业障修得最好,也是他最得意的一个学生,颜回。你看夫子赞叹颜回“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知道了之后,绝对不会犯从前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叫真忏悔。佛法里面教我们“发露忏悔”,自己做错的事情不要掩饰,要有勇气把自己犯的这个过失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这个用意很深!你向大家公布说出来了,还好意思再犯吗?再犯的时候人家说,“你前几天犯,你怎么又犯了?”所以这个对自己约束的力量产生很大的作用,发露忏悔真正的利益是在此地,一方面是鼓励别人,一方面是发露自己的过失,决定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忏悔纵然发露,后来还造,那不是真忏悔。这个名词,“忏”是梵语,印度话音译的,叫忏摩,我们中国人把它的尾音省掉,用一个忏字;悔是中国,跟中国这个悔的意思很接近,把梵跟中华这两个字结合起来,这种叫梵华合译,合起来翻译的。所以忏悔真正的意义就是后不再造,不贰过,这叫真忏悔。罪业不能够覆藏,就是不能够隐瞒。隐瞒,小罪变成大罪,大罪变成重罪,那个麻烦就大了。真正悔过,改过自新,后不再造,这业障就消除了。业障消除,你的功德才能够累积;业障不消除,自己造的罪业隐瞒,不愿意给别人说,怕人知道,你做再多的好事,你都没有办法补偿你的罪孽。在佛法里面讲,死了以后还是得要堕地狱,这是多么可怕。解决问题一定要在这一生,这一生不能解决,说死了以后再解决,没那么简单。为什么?人死了之后,比现在更糊涂,神智没有现在这么样的敏锐,饿鬼、畜生、地狱跟人相比差太远了。所以我们得人身的好处就是能够忏悔业障,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都得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不能等来生。这一生当中遇到净土法门,听到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摆在这部经的证信序里头,你说这个意义多深!这是佛菩萨的真实智慧,善巧方便,提醒我们。忏悔通一切佛法,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是忏悔法门。

  第五,“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破除嫉妒傲慢,嫉妒傲慢是大烦恼,人为什么造业?主要都是在这个地方,看到别人有好事,自己不如他,嫉妒傲慢就起来了,想尽方法去障碍他、去破坏他。那我们要问,这个修随喜功德的人,修普贤行愿的人,是不是真的被他障碍,真的被他破坏?没有。无论用什么手段,毁谤他也好、侮辱他也好、陷害他也好,他真的没有受害,不但没有受害,还成就了他。读《金刚经》的朋友很多,《金刚经》上有个故事,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那个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歌利王有没有伤害到他?我们看到是伤害了,把忍辱仙人凌迟处死,这很残酷的手段,杀了忍辱仙人;对忍辱仙人那边去看,成就了他,忍辱波罗蜜圆满了。受这样的灾难,没有一点点怨恨心,这个不容易!一点怨恨心都没有,不但没有怨恨心,还生起报恩心。报什么恩?成就他圆满忍辱波罗蜜,就好像考试一样,这一关通过了,这一通过他就成佛,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当时歌利王问他:你有没有怨恨?“没有,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就是当年的歌利王。真正修道人,你怎么能害得了他,不可能。你害他有没有罪?有罪。罪从哪里结的?不是从忍辱仙人那里结的。忍辱仙人修六波罗蜜,忍辱是主修的,其他五种是助修的,一个主,五个伴。他住在世间教化很多很多众生,你把他杀掉,这些接受他教化的人,老师没有了,功夫不够的退转了,这个罪你要承当,歌利王要承当。歌利王杀忍辱仙人,歌利王有罪;把一切众生得度的缘分毁掉,这个罪过是阿鼻地狱,所以歌利王堕阿鼻地狱。只有佛法把这个业因果报讲得清楚、讲得明了。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也有类似这样的故事。有两个出家人讲经说法讲得很好,信众很多,我们现在讲的是皈依的多,供养也多,对于老师生恭敬心。另外有几个出家人看到,起了嫉妒心,心里难过,在信徒里面散布谣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