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299节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299节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学多少,对自己决定有好处。

  头一个要学的,“礼敬诸佛”,对待任何人要礼敬。为什么?一切众生是未来佛,怎么可以不礼敬?我们拜佛,要拜三世十方诸佛,三世,过去世、现在世,经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了,未来世,佛说了,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我们对一个人不恭敬,对一个小动物不恭敬,就是对未来佛不恭敬。从这里能看到普贤菩萨的大德、大愿。不但对一切有情众生,我们要有真诚的敬意、要有圆满的礼敬,《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我们只说动物是有情的,那无情呢?植物、矿物、山河大地,无情。无情众生同圆种智,这个话不可思议,也就是说这些无情众生也要成佛。现在我们明白了,以前这句话解不开,多少年我们都被这句经文困惑,怎么讲法?我亲近很多大德,请教他这句话都说不清楚。讲得比较好一点的,我们有情众生成佛了,山河大地也都成就了,这讲法没讲错,但是不能叫我们心服口服。一直到我们学习《华严》,学习贤首国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才恍然大悟,这讲到宇宙的源起,讲清楚了、讲明白了。没有读这些经论之前,经上是讲得很清楚、讲明白,我们的根性不行,粗心大意,体会不到。经上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又说,“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唯识经论上说的,我们也会说,总是讲不清楚,对这些经文始终是模糊不清。在《华严》、在《还源观》上才搞明白,才晓得什么?原来所有物质现象,里面都有精神的现象,心跟物不能分开,永远分不开的,一微尘里面有圆满的信息,当然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了解这个事情真相,不但对人有恭敬心,对一块石头、对一粒尘沙都具足恭敬心,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你才能做到,你才能做得圆满。我对一切人恭敬,对天地鬼神恭敬,我对泥沙、对这些自然现象没有恭敬心,你的礼敬诸佛还欠缺一大块,自己不知道。礼敬这个范围那么大,其他九条每一条它的范围都是遍法界虚空界,这是我们修学大乘、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能不知道。知道,真干,将来往生品位高,大幅度的把自己品位提升了。

  现在我们看经文,这一段经文十六正士,是补足前面菩萨众的。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这是把十六位上首菩萨的德号介绍出来了,这十六个人。表法意思很深,特别的含义,前面出家的菩萨只说了三位,在家的菩萨说了十六位,这什么意思?我们要清楚。这个法门特别是在家同学修的,说这个意思,最适合于在家修行。这十六个菩萨,他们的地位跟文殊、普贤、弥勒是平等的,等觉菩萨,在家能成就,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看老居士的注解。“正士者”,这是先解释什么叫正士,“《度世经》曰:开士、大士、圣士、力士、正士等,皆菩萨之异称”。佛经里面有这么多称呼,你看到的全是菩萨的别号。《度世经》里面说,开士,开是开悟,不是普通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人称之为开士,菩萨,法身菩萨。大士,你看我们称观音大士、普贤大士,也就是梵语里面称摩诃萨,大菩萨,都是法身菩萨的称号。圣士,这圣人,不是凡人,这个圣是大圣,不是小圣,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算是小圣,这是大圣。力士,密宗里常用,像金刚力士,密宗上常用。正士,正是无上正等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称正士。法身菩萨皆是无上正等正觉,只差一点,无明习气还在,有厚薄不同,所以他还有四十一个阶级。他们对于一切境缘,确实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我们都要晓得。

  下面我们再看。“《甄解》云”,这前面跟诸位介绍过,这是日本祖师大德的注解,“正谓正道,士谓士夫”,这是士大夫,“在家之称。此等大士,外现凡形,内深达正道故,居家名为正士”。这是在家菩萨,我们中国,在家修行称为居士,居士是居家修道,称为居士。这些名称,大概大士对法身菩萨称得多,对在家菩萨,开士、正士也用得很多,常常可以看见。“外现凡形”,凡形就是在家的身分,实际上“深达正道”,达是通达,不是浅尝,他深达,深的意思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唐朝六祖在世的时候,他的会下,明心见性的人有四十三位,里面有在家居士,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

  “又《会疏》曰:十六正士者,《文殊师利严净经》言”,这是一部经的名称,叫《文殊师利严净经》,这个经上说,“菩萨八万四千及十六正士”。可见得这十六个人,在世尊讲经教学当中常常举他们为例子、为榜样、为模范。“则明知正士之名,云居家菩萨”,这说明这十六位都是在家的大菩萨,不是普通人。“正谓正道,士谓居士”,黄老居士这样说,我们就更容易懂得了。“此等大士,虽葆光和尘”,我们中国也有个跟这个性质完全相同的成语,叫“和光同尘”,和光同尘跟这句话意思完全相同。“久出于邪道,深达于正法,故云正士也”,这古大德为我们解释这个名词。“准上可知,正士者,即在家菩萨”,这做个总结,上面十六位全是在家菩萨。“又十六者,密宗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所以这十六个人,十六这个数字也是表法,用他们来代表圆满的在家众。“《出生义》云”,《出生义》是一本书的名称,这是论,我们也可以说在这篇论文里面又说,“厥有河沙尘海数量,举十六位焉,亦尘沙之数不出于此矣”。这都是说明十六是表法的,我们不可以把它看作数目字,看成表法,意思就更圆满。为什么?在这个大会当中,在家学佛证得明心见性的人肯定不止十六个,所以十六是表圆满,这个意思好,把所有在家众修行达到这个层次的统统包括到了。

  下面一位一位的介绍,先介绍贤护。“贤护等十六正士,常见经论”,佛在讲经教学常常举他们做例子。“《胜思惟梵天经》及《思益经》,列十六名。《智度论》标十六,但仅列六名”,标了十六,它列名只列了六个人。“论曰”,这个论是《大智度论》,“善守”,善守就是贤护,贤善护守,是这个意思,“等十六菩萨是居家菩萨。下列五名,兹不俱引”,这省略掉了,证明这些人都是世尊所说的在家学佛,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大菩萨。“《思益经》云:若众生闻名者,毕竟得三菩提,故云善守”,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可见得这些菩萨的智慧、神通、道力,能令一切众生听到他们的名号,都能够得三菩提。所以他的名号,法名的德号称为贤护,善守就是贤护的意思。“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这是世尊特别为大家介绍贤护正士,把他做为一堂课来学习,这里面说,“王舍大城有优婆塞,名曰贤护,为众上首”,居士众里面的上首。“又《大宝积经贤护长者会》”,宝积是世尊三百余会当中的一会,这一会规模很大,这一会当中佛说了很多经典,说了几十部。这是个大的法会,时间也很长,在这一会里面,宝积会里也说了《无量寿经》。“佛说贤护长者众乐事”,这个乐是爱好、快乐的事情,“其受于快乐果报,虽复忉利帝释天王,犹不能及,况复人间”。这个是有因必有果,佛法确实给人带来真实的受用。

  我学佛,当年,因为年轻的时候在学校念书,受老师的影响,老师偶尔也给我们谈到宗教,都说宗教是迷信,所以我们对这个误会就很深,不愿意接触宗教,都认为这是迷信。我学佛的因缘是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方老师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我很好奇,问老师说宗教是迷信,佛教是泛神教、是多神教,是迷信当中最迷信的,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他说:你年轻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学哲学,从来没有听说过释迦牟尼佛是哲学家。又告诉我,“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经上讲的,贤护菩萨学佛得到法喜充满,换句话说,得到世间最高的享受。这个话跟我当年方老师教给我的是同一个意趣,我读这句话感触就很深。这最高的享受得到了吗?我学了五十九年,明年就一甲子,就六十年了,真得到了,天天得到,无比的欢喜,证实了古大德的一句话,“世味哪有法味浓”!世味是人间天上,要跟法味相比,那无法相比的。

  人间天上是什么?是讲的人间的富贵。我们中国人讲的五福,“富”是拥有财富,“贵”是崇高的地位,在古代这是爵位,帝王公侯,这爵位,那属于贵。还有三个,多男女,就是多子孙,“多子多孙”。“好德好善”,不能没有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纵然过去生中修的大富大贵,他很快就享尽,享尽的时候他就败了,富贵享尽了。他要是好善好德,你看享富贵又修富贵,那他的福报就享不尽,生生世世绵绵不绝。最后一条,走的时候走得好,“善终”,中国人讲善终,走的时候头脑清楚,明明白白,没有痛苦。这样的人离开世间,他来生不是到人间享受富贵,比这一生更高,那就他到天上去了,享天福去了。这叫五福。五福里最重要是最后这一条,因为什么?它决定你来生果报。如果走得不好,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的老人痴呆症,这个很麻烦,这个不是好事情。老人痴呆症,我们念佛助念他都得不到,这个利益他得不到,他决定随业流转。如果这个人一生积德、行善,我们相信他年老不可能得这种病,为什么?他有福报,他有这些善行、善德保护他。我们学佛更要注意这一点,学佛临走的时候如果是痴呆症的话,也是随业受报;不要说是你修学,修禅、修密,到那个时候完全用不上力,就是念佛也没有办法。

  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知道这个真相,就知道现在我们在健康的时候我们应该要修什么,怎么个修法。这是这些年来我们常常讲的,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个东西不能忽略,不能不认真学习。你真正想累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不能把福德当作功德,你行好、帮助别人,那是福德。你看看,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来,梁武帝接见他,梁武帝是中国佛教史上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位护法,对于护持佛法真的是尽心尽力。他以帝王的身分,为佛教建了四百八十座道场,寺院庵堂,护持出家人几十万人,照顾他们。他自己很得意,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了,他们见了面,梁武帝就夸耀自己替佛门做这么多好事,向他请教,实际上是夸耀:我在佛门做这么多好事,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回他一句话:并无功德。梁武帝听了这句话就受不了,很不高兴,把他赶走了,送都不送他。达摩祖师讲的话没错,他是个老实人。如果赞叹他几句,很大很大,那他就很高兴,就护持他,这么就闹翻了。这说明梁武帝做的这些事情是什么?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什么?功德是修行。持戒有功,有功夫了,得什么?得定,得定是德;修定有功,开智慧了,因定开慧,开智慧是德。所以这个东西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与你修布施供养不相干,布施供养是修福,这个一定要知道。如果,当年梁武帝要问:我的福德大不大?那一定达摩竖大拇指:很大很大,你的福德太大了!

  福德跟功德不一样,福德果报在三善道,功德不是的,功德是超越六道轮回,成佛作祖,那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一定要分清楚,要搞明白。我们常常看到寺庙里,装钱的箱子让人家去放钱进去,都写个“功德箱”,错误了,那哪有功德?懂得的人他写的叫“福田箱”。那个对,你是来种福的,福田,那个没有功德,你在寺庙里布施再多,没功德,福德。这个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够搞错。我们学佛,要福慧双修,功德、福德都应该要修,你只修功德不修福德,没福!佛经上有个故事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那是功德,但是没有福报,到外面去托钵没人供养他,没福!反过来,“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古时候交通工具没有车辆,在印度、南洋都是用象来代替,国王出去坐在象的背上。这个象过去是修行人,修福不修慧,这一生投胎堕到畜生道,是国王骑的个座骑,满身挂的璎珞,叫“大象挂璎珞”。这是佛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