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学史-第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杂细微的心理活动,对以后的抒情诗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E…mail:master@chinawriter TEL:010…64208453
第六节 俄国文学和普希金
十九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因素有所发展,农奴制度瓦解的征兆日渐显著。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亚历山大一世利用人民的力量,打败拿破仑,爬上欧洲霸主的宝座,对外主宰“神圣同盟”,疯狂镇压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对内实行高压政策。农民不满情绪日益强烈,起义频繁,士兵暴动也时有发生。在资本主义要求发展、农民运动此起彼伏的条件下,一些进步贵族青年军官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组织秘密团体,于1825年12月率领3000名士兵,发动反专制农奴制度的起义,即历史上所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1914年,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是与影响过运动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级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年到1895年;(3)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年到现在。”十二月党人“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他们的活动唤醒了后来的革命者。
俄国人民对拿破仑的胜利以及十二月党人运动的兴起,增强了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向往,促进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是俄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他们的作品与贵族革命运动紧密相连,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理想,对人民有一定的同情。他们重视本国历史,提倡民族文学。作为积极浪漫主义对立面的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是诗人茹科夫斯基。他的诗歌大都远离现实,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谐,宣扬神秘主义。
与二、三十年代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同时,现实主义文学也在迅速形成。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斗争要求文学揭露现实的丑恶,探求社会黑暗、腐败的根源,这促使一些作家走向了现实主义。十八世纪讽刺作家和拉吉舍夫的创作,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心理描写方面的探索,特别是十二月党作家要求表现民族独特性的主张,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尽管它这个时期带有温和的贵族倾向,反映的生活面还不够广,但已初步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如克雷洛夫的寓言、格里包耶陀夫的戏剧《智慧的痛苦》和普希金的作品。
十二月党作家包括雷列耶夫、丘赫尔别凯(1797…1846)、、奥陀耶夫斯基(1802…1839)和别斯土热夫即马尔林斯基(1797…1837)等。他们继拉吉舍夫之后,把文学当作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斗争工具,使文学同解放运动联系起来。他们认为诗人首先应当是一个热爱祖国、争取自由的公民,民歌是文学的源泉。他们的创作从民歌吸取营养,充满着英勇气概和牺牲精神,创造了爱祖国反暴政的英雄形象。他们常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情,但由于他们远离人民,而历史观又是唯心的,所以他们所选择的人物多是王公贵族,并往往加以美化。
康德拉季·费陀罗维奇·雷列耶夫(1795…1826)生于贵族家庭,参加过1812年抗法战争,后来领导秘密团体“北社”,策划了1825年起义,是被沙皇绞死的五个十二月党领袖之一。他的第一首名诗《致宠臣》(1820)所痛斥的,就是当时沙皇的亲信阿拉克切耶夫:
傲慢的宠臣,无耻又阴险,
狡猾谄媚之徒和君王卑鄙的伙伴,
祖国残暴的统治者,十足的恶棍,
你仰仗钻营而攫取了显位!
诗人相信“被暴政激怒的人民一定会无比严峻”,他鼓动人们去推翻专制政权。他起义前不久写的《公民》一诗,谴责对“祖国灾难”漠不关心,号召年轻人参加起义,不要“玷辱公民的称号”。这些诗在进步贵族青年中间流传甚广。诗集《沉思集》(1825)赞扬了一些历史人物,但由于不符合史实,当时就受到普希金批评。《沉思集》中以《伊凡·苏萨宁》一篇最有名,描写的是一个热爱祖国的民族英雄。雷列耶夫的作品一直被沙皇政府查禁,但他的热情昂扬的诗句仍然传播开去,为俄国进步作家所推崇。
伊凡·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1768…1844)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作家之一。他出身贫寒,少年时代在市议会和税务局当职员,以后任彼得堡公共图书馆馆员达三十年之久。十八世纪末,他办过讽刺杂志,写过喜剧和小品文。从1806年开始,他写了二百零五篇诗体寓言,共九卷。他的寓言反映的生活面很广,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四类:暴露专制农奴制度的罪恶(《狐狸和土拨鼠》、《村会》、《杂色羊》等);反映1812年抗法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梭鱼和猫》、《猫和厨子》等);歌颂人民的辛勤劳动(《鹰和蜜蜂》、《池沼和河流》等);批判对西欧文化的模仿和迷信(《小狮子的教育》、《蜜蜂和苍蝇》等)。
在《鱼的跳舞》里,狮王因受理子民的控告而出巡,遇到一个统管水族的“乡下佬 ”在煎鱼。狮王问“乡下佬”,鱼为什么在锅里乱蹦乱跳?“乡下佬”谄媚地回答说:“他们见到你,高兴得跳起舞来了。”于是狮王认为他的水族子民生活得很好,不会有什么不公正的审判,便满意地走开了。这则寓言直接影射亚历山大一世的昏庸,指责他纵容宠臣阿拉克切耶夫鱼肉人民,讽刺性很强。《农民与河》写小河泛滥,冲毁庄稼,淹死牲口,给农民造成巨大灾害。农民去找小河的首脑大河主持公道,但发现他们损失的东西半数都漂浮在大河上。
在《树叶和树根》里,作者更明确地肯定下层人民的作用,谴责贵族上层人物,指出树根如果枯萎,树叶一定也活不成。
克雷洛夫在寓言中抨击专制农奴制社会的腐朽,同情农民。但他的思想也有保守的一面,例如认为法国革命过激,他本人又未能摆脱封建等级观念(《青蛙要一个沙皇》、《马和骑师》、《一棵麦子》),等等。
克雷洛夫的寓言(包括他所译的伊索寓言和根据伊索寓言等改写的作品)力图反映现实,针砭时弊。他进一步使寓言这种体裁成为具有巨大概括意义的讽刺艺术。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气息,戏剧性强,角色的社会属性鲜明,而又有个性特点,语言熟练,诗句流畅。他大量采用谚语和俗语,在俄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使书本语言和民间口语融合起来。克雷洛夫对后来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很有影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格里包耶陀夫(1794…1829)出身于贵族家庭,1806至1812年在莫斯科大学学习,开始接近未来的十二月党人,思想上与他们有很多共同之处。他在1812年参加卫国战争,战后在外交部工作。
1818年格里包耶陀夫任俄国驻波斯大使秘书。1822年调到梯弗里斯,任高加索总司令叶尔莫洛夫的外事秘书,那里的军官中间有很多十二月党人。他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成了《智慧的痛苦》。剧本立刻以手抄本流传开来,对反农奴制思想起了宣传鼓动作用。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格里包耶陀夫因受牵连而被捕,但是查无实据,于1826年获释,接着便被任命为俄国驻波斯大使。但正如作家本人认为的那样,这是一次“政治流放”。
1829年,波斯人民不满沙皇对外政策,袭击俄国大使馆。格里包耶陀夫就是死在这次事件中。
《智慧的痛苦》描写进步贵族青年恰茨基从国外回到莫斯科,发现俄国社会仍旧是一潭腐臭的死水,儿时的女伴也已堕落。他向这个社会发出猛烈抨击,结果被上流社会污蔑为疯子,他一怒之下再次出走。作者通过恰茨基的遭遇,说明了有才智的人在俄国所遭受的痛苦。
《智慧的痛苦》写于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前夕,反映了俄国贵族革命开始阶段的上层社会中的尖锐冲突。一方以法穆索夫为首,是代表“过去的世纪”并顽固地维护封建农奴制度的反动势力;另一方是以恰茨基为首的,代表“当今的世纪”的进步贵族知识分子,他们向往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强烈地反对农奴制度。这正是俄国贵族革命阶段的中心问题。
剧本对法穆索夫集团作了鲜明的刻画。这是心中没有祖国和人民的反动的一帮,他们的人生目的全在功名利禄。最反动的农奴主法穆索夫仇视一切文明与进步,随时准备将农奴发配到西伯利亚;武夫斯卡洛茹布是典型的阿拉克切耶夫式的军阀,他要让所有的学校不教科学,只教军事操练;小官僚莫尔恰林为了升官发财,极尽逢迎拍马之能事。这些形象历史地、真实地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俄国反动官僚社会的面貌。
恰茨基则与这一切反动势力恰恰相反。他仇视农奴制度,愤怒谴责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蹂躏;他痛恨俄国大官僚贵族毫无民族气节、匍匐在西欧脚下的丑态;他反对愚民政策,推崇文化教育。恰茨基具有十二月党人的某些特征,但是没有达到后者的高度。他在遭到上流社会的诋毁后,所想的是:“我要走遍全世界!去找一角地方,让这被侮辱的感情得到安歇。”可以说,恰茨基是一个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形象。
《智慧的痛苦》虽然仍有古典主义三一律的痕迹,但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之一。剧本语言准确、生动、口语化,其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谚语。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出身于古老的贵族家庭。青年时代就学于沙皇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和一些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很接近,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卫国战争更激起他的民族意识与爱国心。1817年皇村学校毕业后在外交部供职,参加过十二月党人团体的活动,形成了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进步思想。1820年因所写政治诗被政府流放南俄。1824年与上级发生冲突,被遣回他父母的领地米海洛夫斯克村,由当地长官监督。次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发生后,普希金被召回莫斯科,此后便定居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出入于上流社会,同时受到密探的监视。1837年,政府纵容一名逃亡的法国保皇党人在决斗中杀害了他。
普希金从皇村学校毕业后不久,连续写了一些反对暴政、歌颂自由的政治诗,如《自由颂》(1817)、《童话》(1818)、《致恰达耶夫》(1818)、《乡村》(1819)等,在当时进步贵族青年中间广泛传诵。其中最著名的是《致恰达耶夫》。这首诗抒发了贵族先进分子的共同感受,充满反抗专制暴政的思想和必胜的信心。诗的结尾是:
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升起,射出光芒,
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
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写上我们的名字。
当然,普希金并没有达到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制度的结论,他只主张君主立宪。他抽象地把“法”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没有看到“法”不过是统治阶级手中的一种工具(《自由颂》)。
普希金的政治诗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和明朗清新的抒情风格,体现了十二月党人那种追求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政治热情,语言通俗活泼。有的政治诗还以现实主义笔触,展示了农奴制度下俄国农村的悲惨图景,充满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普希金流放南俄后在总督公署供职,和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当时欧洲民族解放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他在1821年所写的《短剑》一诗,称颂历史上暴力谋反的人;《希腊的女儿》歌颂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英雄。但不久,意大利、西班牙革命相继遭到挫折,俄国政治生活也日益黑暗,他对贵族革命运动的前途发生怀疑。南俄时期,他写过不少浪漫主义抒情诗,如《囚徒》(1822)、《致大海》(1824)。此外又写了一组长诗,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强盗兄弟》(1822)、《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1824)和《茨冈》(1827)等四篇,反映了二十年代进步贵族青年探求社会出路的不安情绪。
《茨冈》描叙贵族青年阿乐哥不见容于政府,跟茨冈人一起流浪,并成为茨冈姑娘真妃儿的丈夫。两年后,他发觉妻子另有新欢,怀着嫉妒和复仇的心理杀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遭到茨冈人的唾弃。在这首长诗的前半部,作者采用浪漫主义所常用的“返回自然”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