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 >

第26节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第26节

小说: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讨论方法问题:
〃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
首由毛润之(引者注:毛泽东字润之)报告巴黎方面蔡和森君的提议。并云:世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大概有下列几种:
1社会政策;
2社会民主主义;
3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的主义);
4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的主义);
5无政府主义。
我们可以拿来参考;以决定自己的方法。
于是依次发言(此时陈启民到会):
何叔衡:主张过激主义。一次的扰乱;抵得二十年的教育;我深信这些话。
毛润之:我的意见与何君大体相同。社会政策;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社会民主主义;借议会为改造工具;但事实上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有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这种主义;恐怕永世都做不到。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如罗素所主张极端的自由;放任资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由以上记录可见毛、蔡、何见解的统一。在他们三人影响下;新民学会十二人〃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即布尔什维克主义)〃。〃未决定者〃及赞成其他主义的六人。
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之后;陈独秀曾致函毛泽东;建议在湖南也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毛泽东把新民学会中主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会员;组织成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小组成员最初六人;后来发展到十人。内中骨干为毛泽东、何叔衡、彭璜。此外;据回忆;还有贺民荡、萧铮、陈子博、夏曦、彭平之等。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如此回忆道:〃苏联共产党是由小组到联邦的;就是说由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发展到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由小组经根据地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这次大会发给我一张表;其中一项要填何人介绍入党。我说;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不多。〃
一九五六年九月;在中国共产党〃八大〃召开时;毛泽东在代表证的入党时间一栏内;写上〃一九二○年〃。这清楚表明;毛泽东把加入长沙共产主义小组;认定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时。何叔衡确实成了毛泽东最得力的助手。毛泽东不在长沙时;小组领导事务委托何叔衡主持。毛泽东对何叔衡作过如下评语:〃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
据何叔衡自己说;则有一句如此之言:〃润之说我不能谋而能断;这话是道着了。〃谢觉哉:《忆叔衡同志》;延安《解放日报》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另外;毛泽东还说过:〃叔翁办事;可当大局。非学问之人;乃做事之人。〃《不屈的共产党人》;八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毛泽东以上三句评语;大体上描画出何叔衡的特色。
第五部分:响应湖北出了个董必武
洞庭湖之南的湖南在筹建共产主义小组的时候;洞庭湖之北的湖北也在筹建之中——他们称作〃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湖北的共产党领袖人物是董必武。他是中国共产党〃四老〃之一。这〃四老〃是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不过;董必武比何叔衡小十岁;只是何叔衡去世早;不然当称中国共产党〃五老〃。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畬;号璧伍。必武是他后来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时的化名;他竟以此名传世。董必武出生在中国一个不平凡的县——湖北黄安县。那儿本是大别山东段的穷地方。然而;〃穷则思变〃;那里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本营〃:不仅出了两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董必武和李先念;而且出了二百三十三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这样;黄安县后来也就改名为〃红安县〃。董必武十七岁那年;中了秀才。二十八岁时;东渡日本;在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攻读法律。在那里;他见到了孙中山;并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一九一九年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他曾回忆见到孙中山时的情景:〃先生……指示中国的出路;惟有实行三民主义的革命;特别鼓励我们在失败后;不要灰心气短;要再接再厉地努力去干;革命不是侥幸可以成功的;只是我们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错误;提出好的办法来;继续革命;胜利的前途是有把握的。〃董必武:《回忆第一次谒见孙中山先生》;《新华日报》(武汉版)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日。
董必武从孙中山麾下转到马克思麾下;那最初是受了李汉俊的影响。
董、李本不相识。那是一九一八年三月;董必武担任鄂西靖国军总司令蔡济民的秘书;参与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战争。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七日夜;蔡济民突遭靖国军唐克明部队枪杀。董必武赶往上海;向正在上海的孙中山报告事件经过。董必武在上海住了下来。正巧;湖北省善后公会在上海成立;租了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五六七弄)路南的一处房子作为会址;并请董必武和张国恩主持会务。这样;董必武便在霞飞路渔阳里住了下来。
张国恩也是湖北黄安人;跟董必武一起赴日留学;一起加入中华革命党;是董必武的好友。他们一起住在善后公会。斜对面路北住的也是一位湖北人;名叫詹大悲。詹大悲与董必武早就相熟。他曾在一九一二年任国民党汉口交通部部长。后来亡命日本;加入了中华革命党。经詹大悲介绍;董必武结识了詹家的邻居。那位邻居也是湖北人;刚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归来;跟董必武一见如故。此人便是李汉俊。
李汉俊跟董必武谈苏俄;谈列宁;谈马克思主义;借给他日本版的《资本论入门》以及考茨基的著作。李汉俊使董必武从三民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诚如董必武自己所说:〃当时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日本的合作运动等等;各种主义在头脑里打仗。李汉俊来了;把头绪理出来了;说要搞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董必武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湖北共产主义小组》;《〃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三六九至三七○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
董必武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之路。回到武汉;他和张国恩等人商议办学;培养人才。他们设法筹集资金。董必武还把身上的皮袍脱下典当;以作办学经费。经过四方奔走;终于在湖北省教育会西北角、涵三宫街南面小巷里;办起了私立武汉中学校。这所中学后来成为湖北的红色据点。该校英语教员;名唤陈潭秋;成了董必武的密友。
第五部分:响应陈潭秋包惠僧加入武汉小组
董必武如此回忆他跟陈潭秋的交往:〃我第一次见到潭秋是一九一九年夏天。……刚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英语部毕业的潭秋来上海参观;经他同班同学倪则天的介绍;我们见了面;由于志同道合;我们一见如故;在上海期间;相互交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畅谈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抱负;同时商定用办报纸、办学校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董老忆潭秋》;《楚晖》第一期;六至七页;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
陈潭秋的原名叫陈澄;据云是〃要澄清这混浊世界〃之意。潭秋是他的字。不过;如今人们都习惯于称他陈潭秋。陈潭秋比董必武整整小十岁;湖北黄冈县陈宅楼人。他的祖父曾是清朝举人;但他的父亲是个农民。他兄弟姐妹十个;他排行第七。陈潭秋起初在黄冈上小学。十六岁时考入湖北省立第一中学;来到武昌。二十岁时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介绍他和董必武认识的倪则天;便是他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而倪则天是湖北黄安人;跟董必武同乡。
陈潭秋是一九一九年夏天去的上海;那是因为在五四运动中;他是武汉的活跃分子。当武汉派出学生参观团前往上海时;他是参观团的成员之一。回到武汉后;董必武筹办武汉中学;陈潭秋跟他志同道合;而且刚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就参加了筹办工作;并担任英语教师;兼任第一届乙班班主任。一九二○年夏;董必武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的信。一看那熟悉的笔迹;就知道是李汉俊写来的。李汉俊告诉他;上海已经成立了〃小组〃;希望武汉也建立起〃小组〃来。董必武看罢信;便找陈潭秋商议。陈潭秋当即赞成;愿与董必武一起着手建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两个人建立一个小组;当然太小。董必武建议把张国恩吸收进来;陈潭秋则提及了包惠僧。张国恩跟董必武同乡、同学;同去日本、同入中华革命党;在上海也同与李汉俊谈过;理所当然;他是很合适的可供考虑的对象。当时;张国恩担任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监、律师;与董必武过从甚密。经董必武一说;马上答应参加〃小组〃。陈潭秋提及的包惠僧;是他的同乡——湖北黄冈包家畈人。包惠僧原名包道亨;又名包晦生、包一德、包一宇;曾化名鲍怀琛;用过笔名栖梧老人、亦愚。包惠僧又是陈潭秋的校友——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只是比陈潭秋高几班。他在一九一七年毕业之后;在武昌教了半年书;便失业了。爱好活动的他;索性摆脱了课堂的束缚;去当自由自在的新闻记者。他担任了《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公论日报》、《中西日报》的外勤记者;四处活动。他到了上海;到了广州;到了北京;使他开了眼界;了解了中国的社会现状。
一九二○年二月上旬;陈独秀光临武汉之际;这位初出茅庐的新闻记者跑去采访。这次采访;深刻地影响了包惠僧。包惠僧是这么回忆的:〃我以记者的身份专程到文华书院访问了陈独秀;我是抱着崇敬的心情去见他的。见面后我告诉他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毕业后因找不到工作当了记者。他说当记者也好;能为社会服务。后来我们谈了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反封建;婚姻自由(当时有许多女学生同我谈论婚姻自由问题)等问题。陈独秀是汉学专家;他的汉学不在章太炎之下。我还向陈独秀请教学汉学的门路。他指导我读书;讲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次我们谈了个把钟头;分手时我表示惜别;不知以后什么时候能再见面。他说以后还有再见面的机会。他来去匆匆;在武汉时间不长就到上海去了(引者注:陈独秀回北京后经天津再去上海)。走之前我又去见了他一次。
我是为了采访新闻去找他的;没想到后来我和他交往这么多。他关照我不要写文章向外发表我们的谈话。……〃包惠僧:《我所知道的陈独秀》;载《包惠僧回忆录》;三六五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
跟陈独秀两次匆忙的谈话;使包惠僧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兴趣。这样;他在跟陈潭秋见面时;也常常谈论这些问题。当陈潭秋邀他加入〃小组〃时;他一口答应下来。就在李汉俊来信不久;有客自上海来。来者名唤刘伯垂;又名刘芬。他是湖北鄂城县人氏。他在清朝末年时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科。他在日本时便与陈独秀结识;友情颇笃。刘伯垂是同盟会的老会员;曾在孙中山的广东军政府担任高等审判厅厅长。一九二○年秋;他从广州途经上海回湖北。在上海;刘伯垂拜访了老朋友陈独秀。陈独秀吸收刘伯垂参加了共产党。陈独秀交给刘伯垂任务:回湖北时;找董必武联系;在那里建立共产党组织。〃对了;你还可以吸收郑凯卿加入共产党。〃陈独秀特别关照刘伯垂道。
郑凯卿;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此人既没有留过洋;也没有读过多少书。他原是失业工人。后来;在武汉昙花林文华书院当校工。一九二○年二月上旬;陈独秀到武汉时;住在文华书院;便由郑凯卿照料他的生活。短短四天相处;陈独秀跟郑凯卿相处甚为融洽。陈独秀把革命的道理讲给郑凯卿听;郑凯卿很快就明白了。
刘伯垂坐船从上海来到了武汉;约董必武在武汉关附近的一家小茶馆见面;转达了陈独秀的意见。几天之后;吃过晚饭;陈潭秋、包惠僧、郑凯卿应约来到了武昌抚院街张国恩律师事务所;那里也是董必武借寓之处。刘伯垂来了。他带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文件;传达了陈独秀的关于在武汉建立〃小组〃的意见。这是一次秘密会议;由刘伯垂主持。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叫武汉共产主义研究小组;后来叫中国共产党武汉支部)就在这天建立。大家推举包惠僧为书记;陈潭秋负责组织工作。
刘伯垂在〃老虎〃身边——湖北省警察厅背后的武汉多公祠五号;挂起了〃刘伯垂律师事务所〃的牌子。那里;成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们经常聚会之处;而〃老虎〃居然没有发觉这眼皮底下的红色目标。一个多月;这个〃小组〃增加了两名成员:一位叫越子健;又名云诩;董必武的同乡;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据云是董必武介绍的。另一位叫赵子骏;是武汉的青年工人。由郑凯卿介绍加入小组。张国恩由于律师事务忙碌;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多大兴趣;在小组成立三个月后申明退出。在一九二一年春;又有刘子通、黄负生加入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两人都是湖北黄冈人——陈潭秋的同乡。他俩曾创办《武汉星期评论》。李汉俊在一九二○年冬;曾由上海回鄂探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