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论日本东亚地区主义的演变及其对地区经济合作战略的影响+ >

第3节

论日本东亚地区主义的演变及其对地区经济合作战略的影响+-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献。因此,日本政府会提出一些所谓的独自的亚洲支援政策、独自的亚洲资金合作方针等,
而其根本目的则是为了加强日本产业竞争力,在东亚国际分工中继续充当领头雁,以及在东
亚地区经济合作中占据主导权。 

然而,为了主导东亚,日本又不得不在战略上依赖美国,以图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制衡自
认为在东亚有竞争的国家,以谋求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对于日本来说,
如何既能摆脱美国,又能在东亚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境。因此,日本在东亚地区
主义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独自性有如一把双刃剑,可能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比如,日本
有试图摆脱美国的牵制而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方面做出独自的作用与贡献的意愿,这种独自


性的增强可以加强日本参与东亚经济的意识,促进其参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积极性,以及更
好地为东亚经济发展做贡献;而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掌握主导权的独
自性,甚至试图借助地区外的力量来竞争主导权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包括在
地区主义上如何平衡亚洲与太平洋之间的矛盾,“雁行思维”的固守与飞速发展的东亚经济
一体化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势必将影响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中领导作用
的发挥。因为,在东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东亚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紧密,
且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如果日本过分强调“日本中心主义”的独自性,那么
不仅可能影响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中领导作用的发挥,甚至可能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
进程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总 结 

总而言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化,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秩序、经济格
局的变化影响着日本的东亚地区主义,而日本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东
亚经济战略的演变。日本的在地区主义方面,在战后20世纪的50多年中,经历了太平洋主
义占绝对优势、亚洲太平洋主义与太平洋主义并重、东亚意识有所回归以及亚洲太平洋意识
再次升温的一个过程。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日本的东亚地区主义如何演变,但是始
终体现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独自性”,而且这种独自性的影响具有正负双重效果。本
文认为,日本惟有多一些摆脱太平洋意识的独自性,而少一些在东亚地区主义上“日本中心
主义”的独自性,才能更好地在地区经济合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
易,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背景,而且还关系到当代政治领导人的政治意志。
“日本中心主义”具有日本传统文化背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从近来日本的政治走向
来看,新保守主义占据潮流,日美同盟进一步加强。加上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以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惟恐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超过日本,因此与中国争当领导人
的意识也不断抬头,并试图借助其盟国来制肘中国,从而使其亚洲太平洋意识的再一次抬头。
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在东亚地区主义方面仍然没有完全地回归东亚,这就决定了日本在东亚
地区的经济合作方面,仍然是保守的,缺乏足够的开放意识与合作意识,这必将影响其在东
亚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释 

1 本文中所谓的日本东亚地区主义,是指日本对东亚地区的认识、态度,这种认识与态度是
日本借以采取对东亚采取的政治经济政策与战略的基础。 

2 所谓的科伦坡计划,就是指1950年1月在锡兰首都科伦坡制定的对英国的自治领地和殖
民地的开发计划。初期计划于同年9月在伦敦发布。该计划的最初参与国有澳大利亚、家难
大、锡兰、印度、新西兰、巴基斯坦、英国、马来、新加坡、北婆罗洲和沙捞越(马来西亚
州名,Sarawak)等英联邦诸国。1951年有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美国,1952年有缅甸和尼
泊尔,1953年有印度尼西亚,1954年有日本和泰国先后加盟。 见'日' 小林英夫著,《日本
企业档案》,第3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3 '日' 小林英夫著,《日本企业档案》,第5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4'日'末广昭、山影进编,《亚洲政治经济论—亚洲中的日本》,第263页, NTT出版株式会
社2001年2月编。 

5 '日' 小林英夫著,《日本企业档案》,第838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6 这里的太平洋的范围包括NIES、ASEAN,以及面向太平洋的中南美国家以及南太平洋等。 

7 王力军,《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前途坎坷》,iis。cass/files/xszl/wanglijun。html 

8 陈峰君,《东亚经济谁执牛耳?》,
zaobao/special/china/sino…jp/pages/sino…jp190202a。html 


9 '日'末广昭、山影进编,《亚洲政治经济论—亚洲中的日本》,第272286页, NTT出版株
式会社2001年2月编。 

10 《双轨运行的东亚一体化》,《瞭望》新闻周刊第51期(总第1140期),瞭望周刊社2005
年12月19日出版。 

11 《双轨运行的东亚一体化》,《瞭望》新闻周刊第51期(总第1140期),瞭望周刊社2005
年12月19日出版。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责任编辑 ) 

 


东亚经济发展与政府干预的调整 

 

周建勇 

内容提要 从“东亚奇迹”、“东亚模式”到“东亚金融危机”,是二战以来对东
亚地区发展历程的基本概括。东亚发展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欧美经济模式,也
不同于拉美的经济模式。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东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1。比
较一致的是,学界都认为东亚奇迹的取得,关键是政府的作用,政府在经济发展
中发挥了独立的主导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不能认为是政府干预
的失败,相反提醒我们,在面临全球化和新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不仅是必须的,
而且需要在干预内容、干预强度和干预方式方面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转变。 

关键词 东亚发展模式 政府干预 

 

一、 东亚经济发展与东亚发展模式 


 

东亚,首先是个地域概念,就是亚洲的东部地区,包括中国(包括台湾省)、
日本,韩国、朝鲜。广义的东亚地区,还包括了亚洲新兴经济体(ANIES,Asian 
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cs)和东盟国家(ASEAN)。近年来,随着这一
地区经济发展和与世界其他地区日益密切的联系,东亚的概念逐步泛化。东亚各
国和地区在20世纪下半叶取得了极其辉煌的经济增长,据亚行统计,东亚地区
经济在过去的平均增长率为8%,远高于发达国家年均3%的增长水平和发展中国
家年均4。3%的增长水平。世界银行指出,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记录令人瞩
目。在1965——1990年间,东亚23个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8个经济高增长国家和地区(HPAES: High Performing Asian Economics——香
港、印尼、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台湾、泰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是
5。5%(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2003,59),正因为如此,世界银行在
1993年把东亚奇迹归为经济奇迹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各国受到

1 1993年世界银行出版的《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分析了八个高度经济增长体,提出了“东亚
奇迹”,最初主要指经济发展的奇迹。之后诸多学者强调了东亚奇迹的政治原因。 

2世界银行在1993年指出,HPAEs(实绩优良的亚洲经济实体)是唯一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均


极大影响,多数亚洲经济体在1998年经历了负增长,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
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五个危机国家的经济下降了7。8%(其中分别下降为13。7%、
5。8%、7。5%、0。5%、10。0%)。不过到1999年已经复苏,韩国的表现超过了其他
四个国家,它在1999年的增长率超过了10%(WB;2000),而且多数亚洲经济体
的增长在2000年表现强劲。 

现象递减,两者同步进行的一组经济实体。另外,东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即日本和“四小虎”
也是收入分配最公平的经济实体。这一方面表明了东亚经济增长的特点,部分也解释了原因。东亚发展模
式显然用来指称东亚近50年来持续不断的经济增长及其表现(WB;1993)。 

3 陈峰君:《论东亚经济民族主义》,载《国际政治研究》1996年第2期。 

4 Kanishka Jayasuriya; Political Economy of Democratisation in East Asia; p146; Printed in ASIAN 
PERSEPECTIVE; Vol 18; No2;Fall…Winter1994;。 

5 陈峰君:《东亚与印度:亚洲两种现代化模式》,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76、378页。 

6 李晓:《东亚模式与“强政府”——东亚模式的制度分析》第14页,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8月。 

东亚模式最初指经济发展模式,但“把东亚模式仅仅限于经济方面显然是不
全面的,对于东亚模式的分析应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广泛内容。”
3按照Kanishka Jayasuriya的说法:“东亚的发展模式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第一,
国家大量涉入关键的经济部门,充当规制者(regulator)和控制者(controller);
第二,东亚国家的经济是出口导向或外向型经济……国家在推动出口中扮演了关
键的角色,同时,限制国内进口;最后,东亚经济具有强调生产、压制消费的特
点。”4陈峰君将东亚奇迹分为两个方面,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东亚经济模式的
特征图式是:经济优先主义+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分配
收入相对均等→高经济增长率;东亚政治模式的特征图式是:传统政治体制(强
政府+强人政治+一党独大+军人干政)+现代国家体制+(专家治国+健全法制+反
腐倡廉)+渐进民主化进程→经济发展5。李晓认为,“东亚的经济起飞突显为一
种典型的政治过程。东亚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起飞和工业化进程,几乎都是在专
制政体(或一党执政)条件下实现的,即是由“发展性导向”的“强政府”以超
常规的手段发动和推行的。政治上的非民主化,使政府有条件摆脱国内外各种利
益集团的干扰,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迅速地发动经济增长,并压制或
缓解了随之产生的各种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压力。”6政治学者大都强调了
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东亚的发展中,政府在其中发挥了独立的主导性作用,这种
发展模式,既异于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同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早在1982年出
版的《通产省与日本奇迹》(Chalmers Johnson)便是探讨东亚经济发展中政府
作用的代表作。之后,《东亚的发展型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罗伯特·韦


德和戈登·怀特)、《驾驭市场:经济理论和东亚工业化中政府的作用》(罗伯特·韦
德)、《东亚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选择》(世界银行)、北京大学现代化研究中心
的《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罗荣
渠著或主编)等一系列现代化研究丛书,都从不同侧面强调了政府的作用。在东
亚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政府对东亚经济和市场领域的直
接或间接的干预成效,开始被人们看清了,“发展型的国家和地区”成为描述东
亚政府的一个新的词语。 

 

二、 东亚各国的政府干预及其表现 


 

古典自由主义提倡政府的“守夜人”角色。亚当·斯密认为国家完全不要干
预经济生活。他认为,国家的各种活动应压缩到防御外国侵、执行法律和正义,
以及维护各种公共事业与设施等的最低限度,在经济活动领域和财政领域里,应
当限制国家,使国家成为一种“自由国家”或“夜警国家”。政府的开支是必要
的,但是其从事的是“不生产的劳动”,它的增加必然会牺牲生产的劳动,将会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亚当·斯密把国家“形骸化”(把国家挖
空)了。之后,大卫·李嘉图进一步指出,国家的行为是不生产的,而是消费性
的,因而应当尽量缩小政府行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