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

第10节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第10节

小说: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与人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世界人类交织成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网。
众生,似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但从无始以迄于今的长时间来看,同样有着亲属
的关系,所以“五者念众生恩故”发菩提心列为第五。

    如上所说的念五种恩,是修学佛法者所应具有的观念。但修学佛法的终极目
的,是为了脱生死的大苦,假定不是为了这个终极目的,那又何必学佛?学佛又
有何意义?所以“六者念生死苦故”发菩提心列为第六。

    了解生死是一大苦,而想解决这大苦时,必须尊重己灵,就是自己尊重自己。
假如一个人不尊重己灵,那他在世间就会造作种种罪愆,为人不善,怎么能够了
脱生死?所以“七者尊重己灵故”发菩提心列为第七。

    尊重己灵为的是出离生死,要出离生死苦,还得如法修行。在修行的过程中,
要得顺遂无碍的前进,必须忏除业障。因为业障是修行道路上的大障碍,必须予
以忏除,所以“八者忏悔业障故”发菩提心列为第八。

    在这恶浊的世间修行,障道的因缘是很多的,如欲获得理想的清净环境,顺
利的了脱生死,并且还学得很多的度生方便,这唯有求生净土。因为在净土中最
易修行的,所以“九者求生净土故”发菩提心列为第九。

    在未去到净土之前,如了解到佛法,不但对自身有利益,且对人类有利益,
甚至对三界五趣中的一切众生有利益,那就必须努力,使如来的正法,得永恒的
住在世间,所以“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发菩提心列为第十。

    以上十种因缘,看是各自独立,实则有着互相连锁的关系,不容我们改变其
前后次第的。省庵大师从经典中,取出这十种的发心因缘,亦可看出他老的悲智
深广。


二、别释

⑴念佛重恩发菩提心

      【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
        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
        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
        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
        心无暂舍。】

    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一因缘。从这段文看,可知大圣释迦牟尼,对于我们这班
一直在生死中流转的众生,其恩德是如何的深重,所以一个真正修学佛法的佛弟
子,对自己所信奉的佛陀深恩重德,如果不知思念酬报的话,那就不够资格称为
真正的佛教徒了。

    然而“云何念佛重恩”?答覆这个问题说:“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
这里说的释迦如来,是专指娑婆教主而言。如扩大说:十方诸佛,无不对我们有
大恩德,但我们现在生于娑婆世界,所以能够知道修学佛法,完全是由本师释迦
如来告诉我们的。但释迦如来对于我们有恩,不是在二千五百年前成佛后来度化
我们才有恩,早在他老人家最初发心行菩萨道时,就已度化我们而有恩了。

    释迦如来,这是圣者之名,而为诸位所常听到的。释迦是姓,为刹帝利种的
一族。本来是姓瞿昙氏,后来由于分族,才称为释迦的,义译叫做能仁。释迦佛
陀的最初发心,根据如来在经典中的自我介绍,是在古释迦佛那个时候开始发心
的。如以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说,是在三大阿僧祗劫前的那时;如以无量阿僧祗
劫的时间说,是在无量阿僧祗劫前的那时,在那时候,有佛出世,名释迦佛——
为拣别不是我们现在所信奉的释迦,所以经中称为古释迦佛。当古释迦佛出现于
世时,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还是一个做陶器的陶师。古释迦佛以天眼观察,得
知这个陶师的学佛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就去到陶师家里,并在那儿借宿一宵。陶
师见到佛陀的庄严感到非常欢喜,生起恭敬信心,很乐意的供养他。古释迦佛也
就在这个时候,为陶师说法。陶师听了佛法,就发起菩提心,而且心中这样的默
忖:“愿我未来成佛时,亦如释迦如来”。当时在陶师旁,有四个帮忙做工的工
人,见到这一情景,也心生欢喜,并作这样默祷:愿将来陶师成佛时,作为佛的
四大弟子。所以到陶师成为释迦佛时,这四个工人也就成了佛陀座下的四大弟子
——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由此可知这里说的最初发心,是约佛在
古释迦前初发菩提心说的。如依法华经的开迹显本说,佛陀早在久远劫前已经发
心,自是又当别论。

    释迦牟尼在古释迦佛前发心,是为他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开始。菩萨发
心无非为的度化众生,所以说:“为我等故”。为了使诸众生,也能走向佛道,
菩萨不辞艰苦、不厌疲惫的“行菩萨道”。一个初发心的菩萨行者,仍然是在生
死之中,于生死往来中,度化各类众生,“经”过“无量劫”这么长的时间,真
可说是“备受诸苦”。初心菩萨所受的诸苦,与现实人生所受的诸苦,是同样的。
除了现实人生所难避免的痛苦外,菩萨在度化众生时,还得备受众生所给予的种
种痛苦。

    以入深山潜修与入社会度众比较来说,前者较后者为易。因为前者只为解决
个己的问题,没有人事上的纷扰,而后者要入社会荷负度化工作,不得不与人群
发生联系接触。可是人与人间,一旦发生接触,那人事上的磨擦,必然是免不了
的。由于人事的磨擦,挫折与打击,自然跟着而来。在现实中,我们就常见闻到:
居于深山专做自修工作的行者,因环境单纯,不与人接触,所以就不会受到他人
的嫉妒与排挤。不唯如此,而且还博得各方的同声赞美。相反的,一个菩萨行者,
当他行菩萨道弘法度生时,不但难博得他人的赞誉,甚且还招来别人的嫉妒与不
正确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常使志愿不坚的菩萨行者,因经不起肉体与精神的
双重痛苦,而退失菩提心。但一个志愿坚毅的菩萨,是不以痛苦为痛苦的,仍精
进勇猛的去完成度化的行愿。菩萨度生所以要备受诸苦,我们还可这样的说:度
生,在时间方面不应有所拣别,就是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众生可度,冷热也好,
风雨也好,都得去做你应做的救生事业,不可怕苦而不前的。度生,在空间方面
不应有所拣别,就是不论什么地方,而且越是苦的地方,越要去度苦的众生,不
可怕苦而不去的。总之,只要你是菩萨行者,你就得不怕吃苦的去度生。所以菩
萨在菩萨道的过程中,确是要受无量无边的痛苦的。

    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见到“我”们作恶“造业”的“时”候,“佛则”生
起“哀”痛“怜”愍心来,觉得我们众生实在太可哀怜了!因佛深悉因果不泯,
造了恶业的因,一定难逃恶报的果。是以佛为大悲心之所驱使,不得不运用种种
善巧“方便”,以“教化”愚痴的众生,希望制止众生不要去造后果堪虞的恶业。
可是刚强难调难伏的众生是不易教化的,佛虽苦口婆心施以种种教化,“而我”
们这班“愚痴”的众生,根本“不知信受”如来的教诫,以为这是蒙蔽人群的迷
信——如现有很多受时代洗礼的新人物,听了佛法的理论,不但不肯信受,反而
讥为传播迷信,或者评为阻碍时代的前进。像这样冥顽不灵的人群,你说不是愚
痴颠倒是什么?

    众生既在现实世间造了恶业,自然是有如是因而感如是果,将来必定会要堕
入地狱等的三恶趣中去的。当“我”们“堕”入“地狱”去受苦报时,“佛”又
“复悲痛”不已,希“欲”来“代我”们受“苦”。如八大人觉经说:“愿代众
生受无量苦”,这差不多是每个菩萨行者共有的愿心。可是佛在因中行菩萨道时,
虽以不可思议的威德神通之力,想要来代我们受苦,但因众生的业力也是不可思
议的,佛陀虽很大慈大悲的要这样做,“而”因“我”们众生的“业”障太过深
“重”,自己作业必须自己受果,所以不能代替我们受苦,“不能救拔”我们出
离地狱。如要出离地狱,不受地狱之苦,必要等你业报受尽。一天业报未尽,一
天不能离苦,一天不得出于地狱。

    到我们在地狱的苦报受尽,由于过去生中的戒善因缘,而“我”们再次“生”
到“人道”中来,“佛”又大慈大悲的,“以”种种的善巧“方便”,来开导教
化我们,使“令”我们再度“种”下“善根”。这里说的善根,是很广泛的,或
是人天善根,或是解脱善根,或是成佛善根。为了要使我们种下深厚的善根,恐
怕我们有的时候忘记,佛又特别“世世生生”的“随逐于我”们,其“心无”有
一时一刻的“暂舍”。真的,佛陀自从发心以来,生生世世的都随逐在我们的前
后,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感化教导,希望我们出离生死苦海。从不因为我们的
难以教化,就弃舍我们而不加以过问。相反的,越是最顽劣的众生,越是最苦恼
的众生,越为菩萨所要度化的对象。因在佛菩萨的观念中,认为这些众生,才是
真正需要济度的。假定因为众生的顽劣而就放弃教化,这是不合慈悲精神的。当
知一个知道向上的众生,暂时不去度化他,他还不致于堕落,一个不知向上的众
生,而且在妄造罪恶,如不去度化他,那他未来的前途,是很悲惨的!所以佛菩
萨特别度化罪业深重的众生,希望这些众生改转过来向上向善向解脱。由此,亦
可看出佛菩萨对于我们的恩德是怎样重大了。如世间的父母对于子女也是这样,
聪敏而能自立的子女,父母固然同样的疼爱他,但对顽劣不上进的子女,父母尤
其对他们关心,时刻的将心放在他们身上,予以种种的照顾,给与种种的指导,
希望他们得以成人。父母之爱子女如此,佛菩萨慈爱众生亦然。


      【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
        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

    关于这段文的前四句,古德曾有这样的四句话说:“佛出世时我沉沦,我得
人身佛灭度,懊恼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这是几句痛心疾首的话,我
们如果真能体会其中意义,必然会要痛哭流涕的。站在一个修学佛法的佛弟子立
场说,如能亲见佛陀,是最理想不过的。从大小乘的经典中,可以明白的看到:
佛在世时,多少人得到解脱,多少人证得阿罗汉果,多少人发广大心行菩萨道。
是以做个佛弟子,总希望生在有佛出世的时代,不愿意生在佛前佛后。因佛前佛
后,是八难之一,修学佛法是很不容易的。大乘经中常常说到亲近诸佛,亦即是
表示与佛同在一处,最为圆满。可是不幸的是:当“佛”最“初出”现于“世”
时,“我”们“尚沉沦”在三途中,根本没有机会见佛闻法;到了“今”天,我
们虽“得人身”,而“佛”却“已”老早“灭度”,又没有因缘见佛闻法。试想
想看,我们的业障,是多么深重?说实在的,假定我们生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出
世的时代,我们恐怕早已获得解脱,哪里还会在生死中沉沦?当知佛的威德神通
之力,是不可思议的,只要我们一见佛的相好庄严,一闻佛的微妙音声,不期然
的就为佛陀之所感化,跟随佛陀如法修行以证果。所以为佛子者,要常常的发愿
生在佛前,要发愿到十方世界去亲近诸佛。弥陀经说:“彼佛国土众生,常于清
旦,各以衣绒,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是即显示,
要常在佛前,要多得见佛。现在我们是生在末法时代,不特没有生在佛住世的时
候好,亦没有生在正法及像法的时代理想。然而这能怪谁?只怪自己业障深重,
其他还有什么话说?究是“何”种深厚的“罪”障“而”使我们“生”于“末法”
时代?这当然由于没有种下见佛的善根,而反造了很多的罪恶,才生在这个末法
时代的。生在末法时代,不论从哪方面说,都是不理想的。不特业障重,相对的
福德亦薄,智慧亦浅,困难亦多,要做什么,都很难得到成就,修行自更是障碍
重重。所以佛法行者,一旦想到这里,不免自谴自责,责问自己以什么罪障而生
在末法时代的?这句话可说是对自己严格的谴责。

    不错,末法时代是不理想的,但同样生在末法时代的人群,有的迷醉于欲乐
的生活,不知佛法为何物,更不知道什么叫做学佛修行?我们现在不但能够学佛,
而且还能从佛出家依法修行,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