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资治通鉴 全译 >

第434节

资治通鉴 全译-第434节

小说: 资治通鉴 全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傲,广博而能把握要领,威猛而能宽容。圣人认为清正难以做到,而徐公很容易就做到了。”有人问卢钦:“徐公在武帝时,人们认为他很通达;自从当了凉州刺史,又回到京师后,人们则认为他孤傲,这是为什么?”卢钦回答说:“以前毛、崔琰当政,崇尚清高朴素,当时的人们都改变平常的装束,因此人们认为通达。近来天下奢侈,人们都相互仿效,而徐公却保持平素的风尚自得其乐,不与世俗相同。所以从前的通达,就成了今日的孤傲;这是因为世人变化无常而徐公始终如一。”卢钦是卢毓之子。 

  二年(庚午、250)

  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1'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1'夏季,五月,任命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2'初,会稽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亮,吴主爱之。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豫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子尚女妻之。吴主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乎!”遂有废和立亮之意,然犹沈吟者历年。峻,静之曾孙也。

   '2'当初,会稽郡的潘夫人受到呈王的宠幸,生下少子孙亮,吴王十分喜爱他。全公主既已与太子孙和有矛盾,就想预先奉承结交孙亮,于是常常称赞孙亮之美,并把她丈夫之侄全尚的女儿嫁与孙亮为妻。吴王因鲁王孙霸结交朋党来陷害自己的兄长,所以心中十分厌恶他,就对侍中孙峻说:“子弟之间不和睦,臣下就会分党分派,这样就将出现像袁绍兄弟那样的失败,而被天下之人耻笑。假若只立一人的话,怎能不乱呢?”从此就有了废孙和立孙亮的意思,但在数年间仍然未拿定主意。孙峻是孙静的曾孙。

  秋,吴主遂幽太子和。骠骑将军朱据谏曰:“太子,国之本根;加以雅性仁孝,天下归心。昔晋献用骊姬而申生不存,汉武信江充而戾太子冤死,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子之宫,无所复及矣!”吴主不听。据与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阙请和;吴主登白爵观,见,甚恶之,敕据、晃等“无事匆匆!”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各上书切谏,据、晃亦固谏不已;吴主大怒,族诛正、象。牵据、晃入殿,据、晃犹口谏,叩头流血,辞气不挠;吴主杖之各一百,左迁据为新都郡丞,晃斥归田里,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遂废太子和为庶人,徙故鄣,赐鲁王霸死。杀杨竺,流其尸于江,又诛全寄、吴安、孙奇,皆以其党霸谮和故也。初,杨竺少获声名,而陆逊谓之终败,劝竺兄穆令与之别族。及竺败,穆以数谏戒竺得免死。朱据未至官,中书令孙弘以诏书追赐死。

  秋季,吴王终于幽禁了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朱据进谏说:“太子是国家的根基;加之平素性情仁和孝敬父母,所以天下之人都爱戴他。从前晋献公宠幸骊姬而太子申生不能存活,汉武帝听信江充之言而戾太子蒙冤死去,我害怕太子不堪忍受其忧郁,到那时您即使象汉武帝那样建立思子之宫,恐怕也无可挽回了!”吴王不听。朱据与尚书仆射屈晃,率领各个文官武将用泥涂头自行绑缚,连日到宫门跪求放了孙和;吴王登上白爵观,见到他们,十分厌恶,就命令朱据、屈晃等人“不许这样急匆匆的”。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各自上书直切进谏,朱据、屈晃也仍然坚持进谏不止;吴王勃然大怒,诛杀了陈正、陈象及其家族。又把朱据、屈晃带入殿中,二人仍然口谏不止,叩头流血,言辞声调毫不软弱,吴王下令各责打他们一百杖,又把朱据降职为新都郡丞,把屈晃罢官退居乡里,各个官吏因进谏获罪被诛杀流放的数以十计。吴王终究还是把太子孙和废为平民,迁居到故鄣县,又赐鲁王孙霸自杀。杀了杨竺,把尸体扔到江中,又诛杀了全寄、吴安、孙奇,都是因为他们与孙霸勾结并诬陷孙和的缘故。当初,杨竺年轻时很有名气,而陆逊认为他终究会毁了自己,并劝说杨竺之兄杨穆与他分家。杨竺出事,杨穆因多次劝阻告诫杨竺而得以免死。朱据还没有到达任所,中书令孙弘就奉诏书追上他赐罪。

  '3'冬,十月,庐江太守文钦伪叛,以诱吴偏将军朱异,欲使异自将兵迎己。异知其诈,表吴主,以为钦不可迎。吴主曰:“方今北土未一,钦欲归命,宜且迎之。若嫌其有谲者,但当设计网以罗之,盛重兵以防之耳。”乃遣偏将军吕据督二万人与异并力至北界,钦果不降。异,桓之子;据,范之子也。

   '3'冬季,十月,庐江太守、谯郡人文钦佯装背叛,用以诱惑吴国偏将军朱异,想要让朱异亲自领兵来迎接他。朱异知道他是诈降,就给吴王上奏表章,认为不能迎接文钦。吴王说:“如今北方领土尚未统一,文钦想要归降我国,应该去迎接他。如果怀疑他是诈降的话,只要设计网罗他,发重兵加以防备就行了。”于是就派遣偏将军吕据据率领二万人与朱异一起到达北部边界,文钦果真不来投降了。朱异是朱桓之子,吕据是吕范之子。

  '4'十一月,大利景侯孙礼卒。

   '4'十一月,大利景侯孙礼去世。

  '5'吴主立子亮为太子。

   '5'吴王立其子孙亮为太子。

  '6'吴主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

   '6'吴王派遣十万大军进驻堂邑、涂塘二县,以占领通往北部的道路。 

  '7'十二月,甲辰,东海定王霖卒。

   '7'十二月,甲辰(二十七日),东海定王曹霖去世。 

  '8'征南将军王昶上言:“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击吴。”朝廷从之,遣新城太守南阳州泰袭巫、秭归,荆州刺史王基向夷陵。昶向江陵,引竹为桥,渡水击之。吴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昶欲引致平地与战,乃先遣五军按大道发还,使吴望见而喜,又以所获铠马甲首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来追,昶与战,大破之,斩其将钟离茂、许。

   '8'征南将军王昶上书说:“孙权流放良臣,嫡子与庶子争权夺利,我们可乘其内部分裂之机进攻吴国。”朝廷采纳了这个意见,派遣新城太守南阳人州泰袭击巫县、秭归,荆州刺史王基发兵夷陵。王昶发兵江陵,以竹索为桥,渡河进攻。吴国大将施绩,夜里逃入江陵城,王昶想把他引入平地再与之战,于是先派遣五军人马从大道返回,使吴军望见而高兴,又把缴获的铠甲马具等物丢弃在城的四周以激怒吴军,然后埋伏下兵力以等待敌人出击。施绩果然中计率军来追击,王昶与他交战,大破敌军,并杀了吴国的将领钟离茂、许。

  '9'汉姜维复寇西平,不克。

   '9'蜀汉的姜维再次进犯西平,未能获胜。 

  三年(辛未、251)

  三年(辛未,公元251年)

  '1'春,正月,王基、州泰击吴兵,皆破之,降者数千口。

   '1'春季,正月,王基、州泰进击吴国军队,都获得胜利,投降者有数千人。

  '2'三月,以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2'三月,任命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3'夏,四月,甲申,以王昶为征南大将军。

   '3'夏季,四月,甲申(初九),任命王昶为征南大将军。

  '4'壬辰,大赦。

   '4'壬辰(十七日),实行大赦。

  '5'太尉王凌闻吴人塞涂水,欲因此发兵,大严诸军,表求讨贼;诏报不听。凌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司马懿,懿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为书谕凌,已而大军掩至百尺。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懿,遣掾王谢罪,送印绶、节钺。懿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懿承诏遣主簿解其缚。

   '5'太尉王凌听说吴人占据了涂水地区,想要因此发兵进攻,于是加紧整顿各路军队,并上表请求讨伐吴军,但朝廷不采纳他的意见。王凌派遣将军杨弘把废立君主的打算告诉兖州刺史黄华,但黄华、杨弘却连名把此事报告了司马懿,于是司马懿率领中军乘船从水路去讨伐王凌,先下达赦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后又写信晓谕王凌,不久大军突然到达百尺堰。王凌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就乘船独自一人出去迎接司马懿,派佐官王前去谢罪,送去官印和符节、斧钺。司马懿的军队到达丘头,王凌把双手绑在背后,面向司马懿,跪在水边,司马懿按诏书旨意让主簿给他松了绑。 

  凌既蒙赦,加恃旧好,不复自疑,径乘小船欲趋懿。懿使人逆止之,住船淮中,相去十余丈。凌知见外,乃遥谓懿曰:“卿直以折简召我,我当敢不至邪,而乃引军来乎!”懿曰:“以卿非肯逐折简者故也。”凌曰:“卿负我!”懿曰:“我宁负卿,不负国家!”遂遣步骑六百送凌西诣京师,凌试索棺钉以观懿意,懿命给之。五月,甲寅,凌行到项,遂饮药死。

  王凌既已得到赦免,再加上仗着与司马懿有旧交,也就不再疑惑,径直乘小船想要靠近司马懿。司马懿派人迎上去挡住他,把船停在淮河中间,与司马懿的船相隔十余丈。王凌知道这是因自己有罪而见外,就远远地对司马懿说:“你就是随随便便直接写封书信召我,我又怎敢不来?没想到你竟率军前来!”司马懿说:“那是因为你不肯追随写信人的缘故。”王凌说:“你辜负了我!”司马懿说:“我宁肯辜负你,也不能辜负国家!”于是就派步骑兵六百人送王凌由西路回京师洛阳。王凌试着向司马懿索要棺钉,以观察司马懿的意思,结果司马懿果真命人给了他棺钉。五月,甲寅(初十),王凌走到项县,终于服毒而死。

  懿进至寿春,张式等皆自首。懿穷治其事,诸相连者悉夷三族。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章服,亲土埋之。

  司马懿到达寿春,张式等人都自首了。司马懿十分严酷绝决地处理此事,把各个有关连的人都杀灭三族。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劈开棺材在附近的城镇暴尸三日,烧了他们的官印、章服,把他们裸埋于地下。 

  初,令狐愚为白衣时,常有高志,众人谓愚必兴令狐氏。族父弘农太守邵独以为:“愚性倜傥,不修德而愿大,必灭我宗。”愚闻之,心甚不平。及邵为虎贲中郎将,而愚仕进已多所更历,所在有名称。愚从容谓邵曰:“先时闻大人谓愚为不继,今竟云何邪?”邵熟视而不答,私谓妻子曰:“公治性度,犹如故也。以吾观之,终当败灭,但不知我久当坐之不邪,将逮汝曹耳。”邵没后十余年而愚族灭。

  当初,令狐愚还是普通百姓时,常常胸怀高远之志,众人都说令狐愚必能兴盛令狐氏家族。只有同族的父辈弘农太守令狐邵却认为:“令狐愚性情豪爽不受拘束,不修养道德而志愿极大,必定会灭我宗族。”令狐愚听了,心中忿忿不平。等到令狐邵担任虎贲中郎将时,令狐愚官职已经多次提升,到处都很有名望。这时令狐愚从容地对令狐邵说:“以前曾听您说我不能承继光大宗族,今天您还说什么呢?”令狐邵只是久久地看着他而不回答,然后却私下里对妻子说:“令狐愚的性情器量仍跟以前一样。以我来看,他终究会败灭家族,但不知我能否活到受牵连的那一天,不过你们将会赶上的。”果然令狐邵死后十余年,令狐愚家族被诛灭。 

  愚在兖州,辟山阳单固为别驾,与治中杨康并为愚腹心。及愚卒,康应司徒辟,至洛阳,露愚阴事,愚由是败。懿至寿春,见单固,问曰:“令狐反乎?”曰:“无有。”杨康白事,事与固连,遂收捕固及家属皆系廷尉,考实数十,固固云无有。懿录杨康,与固对相诘,固辞穷,乃骂康曰:“老佣!既负使君,又灭我族,顾汝当活邪!”康初自冀封侯,后以辞颇参错,亦并斩之。临刑,俱出狱,固又骂康曰:“老奴!汝死自分耳。若令死者有知,汝何面目以行地下乎!”

  令狐愚在兖州时,召聘山阳人单固任别驾,单固与治中杨康同为令狐愚的心腹。等令狐愚死后,杨康应司徒的召聘到洛阳。泄露了令狐愚暗地里的行事,令狐愚因此而败露。司马懿到寿春,见到单固,问他说:“令狐愚谋反了吗?”回答说:“没有。”杨康告发的事情,与单固有牵连,于是收捕了单固及其家属,都绑送廷尉处,拷问数址次,单固都坚持说没有。司马懿收捕了杨康,让他与单固对质,单固辞穷,就大骂杨康:“你这老奴!既背叛使君,又灭我家族,看你还能活多久!”杨康起初还希望自己能封侯,后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