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金刚经六祖口诀 >

第2节

金刚经六祖口诀-第2节

小说: 金刚经六祖口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菩萨行施。无所希求。其所获福德。如十方虚空。不可较量。言复次者。连前起后之辞。一说布者普也。施者散也。能普散尽心中妄念习气烦恼。四相泯绝。无所蕴积。是真布施。又说布施者。由不住六尘境界。又不有漏分别。惟当返归清净。了万法空寂。若不了此意。惟增诸业。故须内除贪爱。外行布施。内外相应。获福无量。见人作恶。不见其过。自性不生分别。是名离相。依教修行。心无能所。即是善法。修行人心有能所。不名善法。能所心不灭。终未得解脱。念念常行般若智。其福无量无边。依如是修行。感得一切人天恭敬供养。是名为福德。常行不住相布施。普敬一切苍生。其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计。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缘不住相布施。所得功德。不可称量。佛以东方虚空为譬喻。故问须菩提。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者。须菩提言。东方虚空不可思量也。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佛言虚空无有边际。不可度量。菩萨无住相布施。所得功德亦如虚空。不可度量。无边际也。世界中大者莫过虚空。一切性中大者莫过佛性。何以故。凡有形相者。不得名为大。虚空无形相。故得名为大。一切诸性。皆有限量。不得名为大。佛性无有限量。故名为大。此虚空中无东西南北。若见东西南北。亦是住相。不得解脱。佛性本无我人众生寿者。若有此四相可见。即是众生性。不名佛性。亦所谓住相布施也。虽于妄心中说有东西南北。在理则何有。所谓东西不真。南北曷异。自性本来空寂混融。无所分别。故如来深赞不生分别也。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应者唯也。但唯如上所说之教。住无相布施。即是菩萨也。


  【如理实见分第五】
  (行行皆如。谓之实见。故受之以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色身即有相。法身即无相。色身者。四大和合。父母所生。肉眼所见。法身者。无有形段。非有青黄赤白。无一切相貌。非肉眼能见。慧眼乃能见之。凡夫但见色身如来。不见法身如来。法身身等虚空。是故佛问须菩提。可以身相见如来不。须菩提知凡夫但见色身如来。不见法身如来。故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色身是相。法身是性。一切善恶。尽由色身。不由法身。色若作恶。法身不生善处。色身作善。法身不堕恶处。凡夫唯见色身。不见法身。不能行无住相布施。不能于一切处行平等行。不能普敬一切众生。见法身者。即能行无住相布施。即能普敬一切众生。即能修般若波罗蜜行。方信一切众生。同一真性。本来清净。无有垢秽。具足恒沙妙用。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如来欲显法身。故说一切诸相皆虚妄。若见一切诸相虚妄不实。即见如来无相之理也。


  【正信希有分第六】
  (见而信之。善根深固。故受之以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须菩提问。此法其深难信难解。未世凡夫智慧微劣。云何信入。佛答在次下。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于我灭后。后五百岁。若复有人。能持大乘无相戒。不妄取诸相。不造生死业。一切时中。心常空寂。不被诸相所缚。即是无所住心。于如来深法。心能信入。此人所有言说。真实可信。何以故。此人不于一劫二劫三四五劫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亿劫。种诸善根。是故如来说。我灭后。后五百岁。有能离相修行者。当知是人。不于一二三四五佛种诸善根。  何名种诸善根。略述次下。所谓于诸佛所。一心供养。随顺教法。于诸菩萨善知识师僧父母。耆年宿德尊长之前处。常行恭敬。承顺教命。不违其意。是名种诸善根。于一切贪苦众生。起慈悲心,不生轻厌。有所需求。随力惠施。是名种诸善根。于一切恶类。自行和柔忍辱。欢喜逢迎。不逆其意。令彼发欢喜心。息刚戾心。是名种诸善根。于六道众生。不加杀害。不欺不贱。不毁不辱。不骑不棰。不食其肉。常行饶益。是名种诸善根。信心者。信般若波罗蜜能除一切烦恼。信般若波罗蜜能成就一切出世功德。信般若波罗蜜能出生一切诸佛。信自身中佛性本来清净。无有染污。与诸佛佛性平等无二。信六道众生本来无相。信一切众生尽能成佛。是名清净信心也。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若有人于如来灭后。发般若波罗蜜心。行般若波罗蜜行。修习悟解。得佛深意者。诸佛无不知之。若有人闻上乘法。一心受持。即能行般若波罗蜜无相无著之行。了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无我者。无色受想行识也。无人者。了四大不实。终归地水火风也。无众生者。无生灭心也。无寿者。我身本无。宁有寿者。四相既亡。即法眼明澈。不著有无。远离二边。自心如来。自悟自觉。永离尘劳妄念。自然得福无边。无法相者。离名绝相。不拘文字也。亦无非法相者。不得言无般若般罗蜜法。若言无般若波罗法。即是谤法。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取此三相,并著邪见。尽是迷人。不悟经意。故修行人不得爱著如来三十二相。不得言我解般若波罗蜜法。亦不得言不得般若波罗蜜行。而得成佛。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者。是般若波罗蜜法。非法者。生天等法。般若波罗蜜法。能令一切众生过生死大海。既得过已。尚不应住。何况生天等法。而得乐著。

  【无得无说分第七】
  (无得之得。是名真得。无说之说。是名真说。故受之以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阿耨多罗。非从外得。但心无能所即是也。只缘对病设药。随机宜为说。何有定法乎。如来说无上正法。心本无得。亦不言不得。但为众生所见不同。如来应彼根性。种种方便。开诱化导。俾其离诸执著。指示一切众生。妄心生灭不停。逐境界动。于前念瞥起。后念应觉。觉既不住。见亦不存。若尔。岂有定法为如来可说也。阿者。心无妄念。耨多罗者。心无骄慢。三者。心常在正定。藐者。心常在正慧。三菩提者。心常空寂。一念凡心顿除。即见佛性。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恐人执著如来所说文字章句。不悟无相之理。妄生知解。故言不可取。如来为化种种众生。应机随量。所有言说,亦何有定乎。学人不解如来深意。但诵如来所说教法。不了本心。终不成佛。故言不可说。口诵心不行即非法。口诵心行。了无所得。即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三乘根性。所解不同。见有深浅。故言差别。佛说无为法者。却是无住。无住即是无相。无相即无起。无起即无灭。荡然空寂。照用齐皎。鉴觉无碍。乃真是解脱佛性。佛即是觉。觉即是观照。观照即是智慧。智慧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又本云圣贤说法。具一切智。万法在性。随问差别。令人心开。各自见性。


  【依法出生分第八】
  (无得无说。怖于沈空。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故受之以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福德虽多。于性上一无利益。依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修行。令自性不堕诸有。是名福德性。心有能所。即非福德性。能所心灭。是名福德性。心依佛教。行同佛行。是名福德性。不依佛教。不能践履佛行。即非福德性。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十二部教。大意尽在四句中。何以知其然。以诸经中赞叹。四句偈即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以摩诃般若为诸佛母。三世诸佛。皆依此经修行。方得成佛。般若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师所学曰受。解义修行曰持。自解自行是自利。为人演说是利他。功德广大。无有边际。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此经者。非指此一卷之文也。要显佛性。从体起用。妙利无穷。般若者。即智也。慧以方便为功。智以决断为用。即一切时中觉照心。是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觉照生。故云此经出也。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所说一切文字章句。如标如指。标指者。影响之义。依标取物。依指观月。月不是指。指不是物。但依经取法。经不是法。经文则肉眼可见。法则慧眼能见。若无慧眼者。但见其文。不见其法。若不见其法。即不解佛意。不解佛意。则诵经不成佛道。

  【一相无相分第九】
  (果虽有四。相本无二。故受之以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须陀洹者梵语。唐言逆流。逆生死流。不染六尘。一向修无漏业。得粗重烦恼不生。决定不受地狱畜生修罗异类之身。名须陀洹果。若了无相法。即无得果之心。微有得果之心。即不名须陀洹。故言不也。

  〖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流者。圣流也。须陀恒人也。离粗重烦恼。故得入圣流。而无所入。无得果之心也。须陀洹者。乃修行初果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斯陀含者梵语。唐言一往来。舍三界结缚。三界结尽。故名斯陀含。斯陀含名一往来。往来从天上却到人间生。从人间却生天上竟。遂出生死。三界业尽。名斯陀含果。大乘斯陀含者。目观诸境。心有一生灭。无第二生灭。故名一往来。前念起妄。后念即止。前念有著。后念即离。故实无往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
  阿那含梵语。唐言不还。亦名出欲。出欲者外不见可欲之境。内无欲心可得。定不向欲界受生。故名不来。而实无来。亦名不还。以欲习永尽。决定不来受生。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名阿罗汉。阿罗汉者。烦恼永尽。与物无诤。若作得果之心。即是有诤。

  〖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阿罗汉梵语。唐言无诤。无烦恼可断。无贪嗔可离。性无违顺。心境俱空。内外常寂。若有得果之心。即同凡夫。故言不也。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何名无诤三昧。谓阿罗汉心无生灭去来。惟有本觉常照。故名无诤三昧。三昧梵语。此云正受。亦云正见。远离九十六种邪见。是名正见。然空中亦有明暗诤。性中有邪正诤。念念常正。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