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点睛-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切示下手工夫,不是印证,正是指点初心,须向一门深入耳。“忠恕”真实贯得去,亦是有个省处,乃能如此答话,然不可便作传道看。颜子既没,孔子之道的无正传,否则两叹“今也则亡”,岂是诳语。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禅解】
“喻”字,形容君子小人心事,曲尽其致。“喻义”,故利亦是义。“喻利”,故义亦是利。释门中发菩提心者,世法亦成佛法,名利未忘者,佛法亦成世法,可为同喻。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禅解】
方是“惭愧”二字实义,方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方可云尽大地无不是药.此圣贤、佛祖总诀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禅解】
始终只一“几谏”。“几谏”只是敬父母,故期之以圣贤。“不违”、“不怨”,只是到底敬父母。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禅解】
“方”。法也。为法故游,不为余事也。“不远游”句,单约“父母在”说。“游必有方”,则通于存没矣。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禅解】
“喜”、“惧”处,正是知处。不喜、不惧,便是不知。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禅解】
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禅解】
观心为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禅解】
“讷言”、“敏行”,只是一事,观“欲”字而字便知。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禅解】
千里比肩,百世接踵。
卓吾云:有一善端,众善毕至。
方外史曰:此约观心释也。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禅解】
“辱”,则不能事其君。“疏”,则不能交其友。不数,正是纳忠尽谊之法,非为求荣求亲而已,亦非当去当止之谓。
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禅解】
曰“非其罪”,曰“免于刑戮”,只论立身,不论遇境,今人还知此意否?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禅解】
卓吾云:把子贱来做一尊贤取友的榜样,非特赞子贱已也。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禅解】
卓吾批“问”处云:也自负。
方外史曰:只因子贡自负,所以但成一器,不能到君子不器地位。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禅解】
“不知其仁”,谓佞者本具仁理,而全不自知,可见佞之为害甚也。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禅解】
唯其信有斯事,所以愈觉“未能信”也。今之硬作主宰,错下承当者,皆未具信根故耳。“寡过未能”,“圣仁岂敢”,既不生退屈,亦不增上慢.其深知六即者乎?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禅解】
正为点醒子路而发,非是叹道不行。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禅解】
此与下沦“言志章”参看,便见夫子深知三人处。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禅解】
子贡之“亿则屡中”是病,颜子之“不违如愚”是药,故以药病对拈,非以胜负相形也。
子贡一向落在闻见知解窠臼,却谓颜子“闻一知十”,虽极赞颜子,不知反是谤颜子矣,故夫子直以:“弗如”二字贬之。
盖凡知见愈多,则其去道愈远。幸而子贡只是“知二”,若使“知三”,“知四”,乃至“知十”,则更不可救药。故彼自谓“弗如”之处,正是可与之处。如此点示,大有禅门杀活全机,惜当机之未悟,恨后儒之谬解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禅解】
责宰我处,可谓雪上加霜。
卓吾云:乃牵联春秋之笔。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禅解】
只说枨是“欲”不是“刚”,不可以“刚”与“欲”对泖,以对“欲”说“刚”,非真刚故。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禅解】
卓吾云:推他上路。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禅解】
言“性”言“天”,便成文章,因指见月,便悟“性”、“天。”子贡此言,只得一半。若知文字相即解脱相,则闻即无闻。若知不可说法,有因缘故,亦可得说,则无闻即闻。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禅解】
卓吾云:画出于路。
方外史曰:子路长处在此,病处亦在此。若知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之理,便如颜子之从容请事矣。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禅解】
卓吾云:于子贡身上,亦甚有益。盖“愿息”、“悦不若己”,是子贡病痛耳。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禅解】
不遗纤吾。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禅解】
卓吾云:“久而敬之”四字,的是交法。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禅解】
卓吾云:夫子论“知”,只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禅解】
仁者必“忠”,“忠”者未必“仁”,“仁”者必“清”,“清”者未必“仁”。
卓吾云:仲尼认得“仁”字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禅解】
卓吾云:“三”,疑也。“再”,决也。要知“三”不是三遭,“再”不是两次。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禅解】
木铎之任,菩萨之心。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禅解】
周季侯曰:“旧”字,如飞影驰轮,倏焉过去之谓。
方外史曰:如明镜照物,妍媸皆现,而不留陈影。此与“不迁怒”同一工夫。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禅解】
卓吾云:维直道也,非讥议微生高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禅解】
读此便知《春秋》宗旨。《春秋》只是扶三代之直道耳。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禅解】
子路忘物,颜子忘善,圣人忘己。忘己,故以“安”还老者,“信”还朋友,“怀”还少者。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禅解】
千古同慨。盖“自讼”,正是圣贤心学真血脉。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禅解】
孔子之“忠信”与人同,只是“好学”与人异。“好学”二字,是孔子真面目,故颜渊死,遂哭云:“天丧予。”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禅解】
只是论“临民”之道,不是去批点子桑伯子。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禅解】
无怒、无过,本觉之体;“不迁”、“不贰”,始觉之功,此方是真正好学。曾子以下,的确不能通此血脉,孔子之道,的确不曾传与他人。
有所断故,名为“不迁”、“不贰”。若到无所断时,则全合无怒、无过之本体矣。孔子、颜渊,皆居学地,人那得知。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清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禅解】
卓吾云:夫子论仲弓如此耳。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禅解】
颜渊心“不违仁”,孔子向何处知之?岂非法眼、他心智耶?
“三月”者,如佛家九旬办道之期。“其心”、“其余”,皆指颜子而说,只因心“不违仁”,得法源本,则其余枝叶,日新月盛,德业并进矣。此方是“温故知新”。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禅解】
有志气,有节操,羞杀仲由、冉求。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禅解】
说一“命”字,便显得是宿业,便知为善无恶果。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禅解】
乐不在箪、瓢、陋巷,亦不离箪、瓢、陋巷,箪、瓢、陋巷,就是他真乐处。惟仁者可久处约,约处就是安处利处。若去箪、瓢、陋巷非可乐,则离境谈心,何啻万里。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