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西安事变-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相反,张学良仅仅听说〃由于马占山与张海鹏打仗,使日本驻齐齐哈尔领事清水八百一遇害。〃'注6'而惊恐万分,当着上海民众代表的面,把马占山数落了一顿,讥马为〃滥出锋头。〃'注6'随后又派他的亲信苗剑秋秘密访日,张愿以东北领主的身份承认伪满州国。'注2'以取得日人的谅解。凡此种种,使广大东北军蒙受耻辱。
再加上张学良既不能言教,更不能身教,〃他的部属都看不惯他这样堕落下去,就连在他眼中视为忠厚老实的部将,时任五十三军军长的万福麟,也因担心他如此荒唐下去,将必毁了他的前程,要他从颓靡生活中振作起来。〃'注2'如此〃亡国罪魁,败兵祸首,丑声洋溢,秽德彰闻〃'注3'的张学良要统率几十万大军,自然问题多多。〃吃张家,穿张家,效忠张家。〃是张氏父子维系奉系效忠张家的唯一法宝。诚然,吃主人就应效忠主人的鹰、犬式的动物习性,在民智尚未开伐的年代相当管用。但是张家父子所处的时代,是巳推翻大清王朝的民国时代,承命於天的真龙天子,尚且可推翻,更何况胡匪起家的张家呢,奉系中的先进分子,如齐世因就曾极不屑的反驳:〃他张作霖一个乡间兽医,他哪来的钱供给学生?给学生钱的是国家,他那种人就是这样的公私不分。在我来说,我要报答国家裁培的厚恩,我应该替国家做更多的事情,更应对得起国家,不忍让张家父子胡乱祸国。〃'注4'随着时代的进步,本来广大东北军官兵就越来越反感张家父子极不合时宜的教义,更何况张学良自己不争气,丢失东北,也失去军阀赖以称雄的基础。张学良再也无法为十几万东北大军筹集粮饷。而要靠中央月二百八十万元军,另还给五十万元临时费,以及张学良本人每月十万元特别费来维持。'注7'
很少人注意到以〃吃张家,穿张家,效忠张家〃为心防大堤的东北军广大军官兵,在吃中央的粮,拿中央的饷後的心理变化。就连张家的两代忠臣万福麟,也认为用中央粮与饷,为张学良养私人军队,〃名不正,言不顺〃,因而拒绝张要他枪口对内,南下占领中央控制的郑州的命令,更不要说与张无私人关系的一般官兵,广大东北军官兵在领取中央粮饷的那一刻,即感到:〃我们现在是吃国家的,穿国家的国家军队了,再也不是你张家的走卒了。〃即广大东北军官兵在领取中央粮饷的那一刻,就已患上了使张学良感不安的〃病〃(军队国家化的趋势)。
是不是张学良仍可用〃忠〃、〃义〃来维系东北军呢?幻想〃忠〃、〃义〃显灵,以能维护他们美好昔日的人,常常抱怨:〃世况愈下,古风不再。〃但既使在父母亡故,仍能坚持辞官守丧的古代,如赵国名将廉颇时代,廉颇失势之时,昔日依附於他的门客,对他的态度也前後判若两人,更不要说在父亲惨遭日人杀害的丧期内,仍能纵声色的道德〃沦丧〃的年代,连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汤玉麟,早就不买张学良的账了,张学良自己培养的亲信又怎样呢?当张学良的某些措施不合这批〃亲信〃口味时,这批亲信居然准备将张学良一起干掉。'注25'又如张学良一手提拔的爱将王以哲、刘多荃等,王以哲就将张的部分通共事实密告在洛阳的齐世英,刘多荃也密告中央:〃东北军并不欢迎张学良回陕。〃'注8'向中央所求的,只是把他所率领的一百零五师编为一个军。'注8'张学良并不能从〃忠〃、〃义〃那里得到任何帮助。
军粮军饷在控制军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可在其他地方军那里得到印证。如被称为〃云南王〃的龙云,为了牢固的控制滇军,不仅云南省内的滇军,由云南自己筹集军费,就连云南派赴抗日前线的〃四万健儿〃,也由云南自己筹集军费,甚至连军械也由云南自己出钱从法国进口,我们知道云南当时经济并不发达,特别是云南是龙云的家天下,公私不分,他有很多办法化公为私,龙云宁愿把本可化公为私的钱,用来建军,即〃毁家建军〃也严拒中央的军粮军饷。
可见广大官兵,吃了中央的粮,拿了中央的饷後,仿如无声的命令,自觉的要求自己在言论行动上,对得起中央,自觉的抵制一切反中央的言行,往军队国家化方面前进,因而龙云等才如此紧张,宁愿〃毁家建军〃也严拒中央的军粮军饷。
已不能为自己私人军队筹集军费的张学良,正如他自己所说,只有二条路可走。'注9'
第一条路是回北平,割据华北,用富裕的华北财政收入,支撑他的东北军,继续维持他的军阀地位;另一条路是完全放弃据地称雄的念头,安心的做一个国家将领,将东北军完全国家化。
张学良首先选择第一条路,私自派他的亲信苗剑秋,秘密访日本,妄图出卖祖国主权,换取日本支持他割据华北,但苗此行未果,使张大哭一场。'注2'剩下的唯一的路是将东北军国家化,但是张不甘心做一位国家的方面大员,要做一个〃不受操纵〃为所欲为的〃土皇帝〃,权力的欲望使张决定逆时代潮流而行,千方百计的阻挡东北军内广大官兵顺应军队国家化的时代潮流,并多次与中共密谋对策,如:一九三六年四月十日,张已向中共透露:〃他(指张)部下,确有分化问题。〃'注3'四月二十六日,张学良与中共商讨东北军分化的情况,并寻找出路(〃活路〃),张学良也有一个像林彪儿子林立果的,那样的武装起义计划,在中共的档案中称为,〃他(张学良)那个,又是什么呢?(刘鼎给中共中央的)报告称:你看他的计划,大则要把他家这庄大房屋的一角(靠他住的这一边)完全拿过来,东头一条大道他也企图着;小则把他的几个佣人都练成为强干的打手。最近他预备出去大活动,目下还要装得老实些,赶这功夫,要向他邻近各房本家,以及住在他大门口的爱好老兰布袍子的几个小伙子,和严姥姥等相好去。他已经开始用了'爱国抗日话',向内向外活动,将使大老板无法公然反对,同时预备著硬干,预备著与大老板打一架也可。〃'注3'〃牵延到十一月就起变化,只要半年功夫,大事可济。我(张学良)要干就彻底干!〃并且还要在〃捧大老板登峰造极〃的掩饰下,与〃大老板打一架。〃〃期待小家庭〃,〃结果大且伟矣!〃这里所说的〃大老板〃指蒋公,〃他家这庄大房屋〃指东北军。〃他家这庄大房屋(指东北军)已分化成一角(靠他住的这一边)。(指张仍能表面控制的那部分东北军,但也很不稳,因而他要想方设法完全拿过来。)以及东头一条大道(指已顺应军队国家化时代潮流的那部分东北军,显然不是以地理位置来分的,若如此,根本就不存在要把靠他住的那〃一角〃完全拿过来的问题)等部分。'注3'
六月底,张学良急不可待的〃迟分手,不如早分手。〃'注9'决心拉出他仍能控制的那部分东北军与中共合流。'注9'清楚的表明:张学良此时的燃眉之急,绝对不是抗日,而是如何对付他部下分化的问题。
七月二十四日,张学良再次向中共表达了他对东北军内,军队国家化的担忧:〃最大问题是东北军自身的统率与改造问题,依目前条件,必须尽快物色和训练一批可靠军官,为此请派有力干部前来协助。〃'注3'(张学良甚至不惜饮鸩止渴,引进中共,以抵销东北军内此一军队国家化的趋势,可见统一与割据,水火不容,割据者是多么害怕统一,害怕东北军内军队国家化的趋势,视之为〃瘟疫〃、〃第三期以上〃的重〃病〃;惊之似警钟、雷呜、山崩、地裂,使张学良惶惶不可终日,密谋对策'注3',寻找他们的〃活路〃。'注3'。)还可从中共对东北军的分析、评估中,看到东北军广大官兵与张学良离心离德的概况。
〃其旧有技术干部,他(指张学良)无一信任。〃'注3'(因技术干部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愈自觉的走上军队国家化的道路。)〃甚至,在东北军的上层,这时也不乏愿意贯彻南京(中央政府)旨意之人。〃'注3'
〃涉及最终走哪条路的重大问题上,他家这大房屋的'一角'(靠他住的这一边)还并不多。〃'注3'
〃关於张学良所最担心的东北军改造问题……。目前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坚决肃清东北军内的反革命分子(指坚决地走军队国家化道路的职业军人。)〃'注3'
〃他(指张学良)手下没有可以运用的组织系统。〃'注3'清楚的表明东北军内部在分化,以及张等对这种分化的担忧。
东北军内部的分化,还可在他们的密信中得到应证,刘鼎以事先约好的暗语,给李克农及周恩来写信。这批隐藏西安事变深层背景的密信中,多提到〃病〃以及〃数量上已经到了极点〃等,与〃其旧有技术干部,他无一信任〃'注3'相吻合,到了〃无一信任〃的程度,显然〃数量上已经到了极点。〃〃超过第三期以上,人就受不了〃以及〃超过原来情况的极点了〃,充分的表明:东北军内军队国家化的趋势使张学良坐卧不宁。
九一八国难,使全国亿万军民,强烈的要求统一御外,不管心怀〃鸿鹄之志〃的政客武夫们,打出甚么样冠冕堂煌的旗帜。进步如陈铭枢、李济深等打出了〃人民〃、〃革命〃、〃生产〃的旗帜,声称与〃独裁〃、〃祸国〃、〃媚日〃的南京中央政府,彻底决裂,成立〃人民革命政府〃、组织〃生产人民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可算用尽当时所有时髦的词汇。但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陈、李等漂亮动听的口号,甚至连他们自己的部下也骗不过,被他们自己的部下称为〃野心家〃,〃事先未明真相,全为一、二野心家包辨,至铸此错。〃'注10'随后十九路军重要将领沈光汉、毛维寿等通电脱离〃人民政府,拥护中央。〃'注10'轰轰烈烈的闽变,由广大的十九路军官兵,驱逐他们的坏头头,即他们所称的〃一、二野心家〃而结束。'注10'
一九三六年轰轰烈烈的西南六一事件,是另一有力的例证,尽管陈济棠等也喊着非常动听的〃抗日〃口号,但是西南广大军民一开始就认清陈等反中央的实质,而众叛亲离,陈不得不逃至香港而迅速结束这场叛乱。此外,晋军中的重将领徐永昌、商震投奔中央。
特别是东北军、十七路军中,广大职业军人对西安事变的第一反映,如中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在冯钦哉这一章中,就有这样的描写:〃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晨,冯(接获他的上级劫蒋的消息後的)第一反应,'扣押蒋是背叛党国,背叛领袖,勾结共产党作乱造反。'〃'注11'
〃东北军一百一十四师师参谋长黄德兴,接获于学忠叛乱命令後,即向师长牟中珩表示,'这是乱国之举。'师长牟中珩即表同感,'毁纲乱纪。'〃'注11'
万福麟拒不执行张学良要他进住郑州的命令。'注9'
更不要说黄永安即刻将张学良命令他叛乱的密电,报告给中央。'注12'
可见军粮军饷,仿如无声的命令。吃中央粮,拿中央饷的广大东北军、十七路军官兵,自从拿中央粮饷的那一刻起,就感到自己应对得起中央的这一份粮饷,心底里自觉的抵制不利於中央的言行,这些是张等视军队为个人绝对忠实可靠工具的军阀们极不愿见到的。
三、张学良、杨虎城的〃活路〃——-〃小家庭〃(割据)外患急於燃眉,国家处於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全国亿万军民强列要求国家统一,以能御外的时代召唤,以胡宗南为代表的中央军艰苦奋斗的模范行为,和感人事迹,使全国热血青年纷纷投效,也使张学良、杨虎城相形见绌,如芒刺在背,用另一种语言来描述:〃那时杨虎城的部下,对杨的前途失去信心,都想自寻出路'飞上高枝作凤凰。'〃'注12'本来〃鸟栖良木,人择贤主〃是极正常的事,但是张学良、杨虎城这类军阀却认是大逆不道的叛逆行为。张、杨等视此等〃人往高处走〃,〃趋附〃中央的〃跳糟〃行为,为被〃被收买〃,〃一面找黑社会关系设法阻止〃'注3';〃一方面找中共组织'表示极迫切与我方联合及求助。'〃'注3'(杨虎城也与张学良一样,甚至不惜饮鸩止渴,引进中共与黑社会,以抵销十七路军内此一军队国家化的趋势,可见统一与割据,水火不容,割据者是多么害怕统一,害怕十七路军内军队国家化的趋势,视之为〃瘟疫〃、〃第三期以上〃的重〃病〃;惊之似警钟、雷呜、山崩、地裂,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密谋对策'注3',寻找他们的〃活路〃。'注3'。)所有这一切,都是统一祖国大家庭疑聚力造成的。因而,他们唯一的活路,是从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中出走,在国外势力支持下,建立属於他们自己的〃小家庭〃(割据)。'注3'以能躲避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