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太,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
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
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
17
… 页面 18…
一局妙棋, 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
妙联绘贪官
某县税务局有一个局长姓卞,是个贪得无厌的贪官,他经常借故到管下的企
业敲诈勒索,要钱要物,若是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给“小鞋”你穿,处处刁难
你,使许多企业的老板敢怒不敢言。有一次,他借故到管下的一家名叫“万福楼”
的餐馆大吃大喝,这“万福楼”餐馆老板姓熊,他为了能做生意,所以不敢得罪
这个税务局局长,每次这位局长光临,他夫妻俩都是跑前跑后,殷勤地好酒好肉
招待。谁知,这卞局长,得寸进尺,他酒醉饭饱之后,还厚颜无耻地要熊老板请
来“三陪小姐” 供自己“消遣”,有一天,卞局长喝了几杯之后,兴致勃勃,他
自以为对楹联精通,吃了人家的,还要拿人家取笑,见熊老板夫妻俩为了招待他
忙得团团转,他就将熊老板夫妻俩讽剌挖苦取乐,他将熊老板的“熊”字拆为“能”
字与“四点”,因 粘梢簧狭 ?/SPAN》
上联是:熊老板,能者多劳,餐前跑断四条狗腿!
可是这个熊老板,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原是一个作家辞职下海经商的,不但
对楹联很是爱好,还是市楹联协会理事,因此他也不甘示弱,立即以牙还牙,将
“卞”字拆成“下”字加上“一点”,拟出了下联,形象地描绘这位贪官的形象。
下联是;卞局长,下流无耻,饭后伸出一只龟头!
后来,因这贪官东窗事发,进了监狱,此事才被餐馆的服务员披露,成为一
社会新闻,该联被该县的楹联协会评为当年谐趣反贪佳联一等奖而流传民间。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
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
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有水,不过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
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
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
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农民报》一
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只有
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
他对的下联是: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联语如刀亦伤人
民国初年,贵州的夏瑞符是一位心直口快,喜欢玩笑的人。一次在闲谈中,
他开玩笑似的作了一副对联:“胡自玉理学好色,罗贞松名士爱钱。”为这副对联,
夏瑞符失去两位朋友。
18
… 页面 19…
“胡自玉理学好色”说的是清末旧臣胡嗣瑗。此人常以理学兼才子自居,还
爱好看戏,一次看上天津一位叫陈玉秋的女演员。陈玉秋当时只有二十来岁,长
得美丽动人。胡不顾自己已是垂暮老头了,还托人去说合。陈回答说:“我东厢
房也不住,西厢房也不住。”言下之意要当正房太太。而胡正妻健在,好事是以
不成。胡嗣瑗为此自取了一个别号叫“自玉”,以示念念不忘陈玉秋。夏瑞符是
胡同乡,两人关系甚密,平时无话不说,但这联语可伤了胡的感情,二人从此绝
交。
“罗贞松名士爱钱”是指罗振玉(字贞松)因索债逼死王国维之事。罗振玉是
清末大臣,常以名士自傲。王国维是一位著名学者,至今他的《人间词话》影响
犹深。他 22 岁独闯上海,开始在《时务报》馆司书记校雠之事,后入罗振玉创
办的文学社。
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王国维从事学术研究,但没经济来
源,完全由在日本做字画生意的罗振玉解囊相助。两人志趣相投,回国后,结成
儿女亲家。罗振玉追随溥仪入宫任南书房行走,又推荐王国维在南书房担任古董
书画的鉴定工作。王为感恩知己,便把自己的著作以罗振玉的名义发表,如《殷
墟书契考释》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王国维到清华任教,罗振玉随溥仪去了天津。1927 年,罗振玉不知何
事与王翻脸,秋后算账,向王国维逼债要钱。王国维一介书生,无钱还账,一时
想不通,竟投昆明湖自尽。当然王国维的死因并非这么简单,至今说法不一,但
罗振玉为此联对夏瑞符也恨之入骨。
明朝嘉靖年间,据传张居正(1525~1582)与艾自修同科中举,但艾自修是倒
数第一名。一次闲谈中,张居正随随便便地对艾自修说,今有半联请教:
“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虎榜”即是末名。说者无意,
听者有心,张居正说完就完,但这半副笑联却始终似石头般压在艾自修的心中,
使他处处发愤,时刻留意张居正的一举一动,以便寻得下半联报仇雪恨。
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由张居正主持,大权在握,显赫一时。但人也有
倒霉的时候。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艾自修想在上朝前拜访张居正,便来到张
府。家人告诉他说张在花园里,艾便径直走到花园,见张居正在一假山旁,但眨
眼之间就消失了。艾自修怕出意外,急急跑去,只见一块石板刚刚盖上,还有一
截被卡住的袍角正往里缩。艾灵机一动,抽出佩剑割下袍角,离开了花园。
这天早朝张居正没来,艾自修心想,他到哪里去了呢?为了揭开这个谜,艾
自修找了一个机会,从那石板洞里钻进去,原来是一条暗道,出口恰是太后娘娘
的卧室。艾自修此时心里有了底,久久压在他心头的那半副对联终于有对了。于
是,他把下联写在黄绢上,并用它包了张居正的袍角,呈给了神宗皇帝。
神宗打开丝绢,先见袍角,再看绢上写道:
“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先不说龙颜如何大怒,且说对
联的巧妙。这是一副复字联,以双方的名字重复,寓意自然,平仄恰当,特别是
后面的“白面”对“黑心”,“虎榜”对“龙床”,可谓绝对了。
神宗一看,两眼发直,恨不得扒了张居正的皮。张居正不但侵占他的权力,
今天连老娘也不放过,岂能轻饶?但艾自修奏道,此事不可声张,得顾及皇家面
子,且容慢慢来。
腊月初八是晒袍节,由礼部派人一一查照,破旧袍换新,理所当然对张居正
的袍子特别关照。虽然张居正请人修补了官服,但那袍角仍旧露出破绽。于是神
宗就定了张居正“猥亵皇恩”的罪,削职为民,发配边疆,永不赦返。
19
… 页面 20…
张居正启程时,艾自修给他送行,并送给他一张纸片。张居正一看,纸片上
写的正是艾自修所对下联,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了。
王汝玉父子相对
王汝玉,本名王燧,明代书法家,永乐年间任翰林五经博士,参修《永乐大
典》。
王汝玉小时候博闻强记,有神童之称。七岁那年,他随父亲到屋外观赏雪后的景
色。太阳一照,房屋上的积雪溶化,雪水从屋檐沟里往下滴,如同下雨。他父亲
即景吟出一联“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让儿子对下联。
汝玉朝四外看看,只见远处有风,吹起阵阵灰尘,好似冒烟一样,便很快对出了
下联:“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唐玄宗亲试李泌
公元728 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选拔,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
看。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
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俶叫到身边问:“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员俶回答
说他的表弟李泌年方七岁,才学比自己更高。玄宗立刻派人飞马把李泌接来。这
时玄宗正与燕公张说对弈,便让张说以象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学。张说出句道: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稍假思索即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因为你年纪还小,
如果七岁封官,不利于才智的发展。”接着又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
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大展经纶,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个朝代实际上的
宰相。
张兰张芳答武后
唐武则天(690 年-704 年)时期,宣化府附近有一对神童姐妹。姐姐张兰
十三岁,妹妹张芳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特别善于作诗联对。这消息传到女皇
帝武则天的耳朵里,她不大相信,便传下一道圣旨,命宣化府火速把姐妹俩送到
京都。
金銮殿上,姐妹俩对武后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答如流,武后听了十分惊奇。接着,
武后出联要张兰对:“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
这是异字同音联,“河、荷、和、何”四字同音,出得新奇别致,要对下联很不
容易。满朝文武听了,都不由得皱眉摇头,替张兰担心。没想到那张兰斜瞟了一
旁为武后弹琴的美女一眼,开口就对:“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武后面露喜
色,连连颔首。两旁的官员们也扬眉舒气,低声议论“情、琴、清、青”这四字
同音对得更妙。
武后接着问张芳:“朕还有一副绝对,你能不能对上?”随即吟出上联:“冰冻兵
20
… 页面 21…
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
联中“冰、兵”同音,“冻、动”同音,十二字一气呵成,珠联璧合,确是“绝
对”。大臣们手里又捏了一把汗,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张芳的脸上,只见她
歪着头,转着一对又大又亮的黑眼珠,稍稍一想即对道:“龙卧隆中隆未龙龙自
隆中飞。”
武后听了十分高兴。众大臣齐声夸赞:“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真情,被这小女娃一
语道出了。”武后越听越高兴,即令摆酒设宴,款待这对小姐妹。
席间,武后拉着张芳的小手说:“朕爱你才思敏捷,又知礼节,想留你在我身边,
你愿意吗?”张芳听了,脸上露出悲伤的神色,低头不语。武后又说:“你默许
了,好,就这么定了。你现在就做一首离别诗,送送你姐姐吧!”
小张芳慢慢地站起来,离席即吟:“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
得一行归。”
吟罢,眼泪夺眶而出。满朝文武见状,纷纷放下杯箸,嗟叹不止。武后也长叹一
声,说:“同来同归,二女之愿也!看来真是欲去不可留啊!”于是感叹一番,才
命人把张兰和张芳送了回去。
琵琶结果
(原文)莫廷韩过袁履善先生,适村人献枇杷果,帖书琵琶字,相与大笑。某令
君续至,两人笑容尚在面,令君以为问,袁到其故,令君曰:“琵琶不是这枇杷,
只为当年识字差。”莫即云:“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令君赏誉再
三,遂定交。(〈明〉 浮白斋主人〈雅谑〉)
(译文)莫延韩到袁善履先生那儿去,正逢乡下人献来枇杷,献单上写着:“琵
琶”,两人看了大笑。某县令接着来了,两人的笑容还在脸上,县令因此发问。
袁先生讲出了原因,县令说“琵琶不是这枇杷,只为当年识字差。”莫延韩接上
去吟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县令对这两句诗再三欣赏称赞,
于是定下了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