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3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袱,打点行装。洪娘子大吃一惊:“怎么,你真的要临阵退缩?”
放牛郎告诉洪娘子,他已辞去放牛工,准备到山西去寻叶师傅,再跟他学习
半年,不信就对不出个对子来。洪娘子一听,很是感动,两人依依难舍,直至晨
鸡报晓,洪娘子才含泪送放牛郎上路。
两人走到村前山边,已是天色熹微。洪娘子经放牛郎一再戏阻,恋恋不舍地
停下了脚步。她顺手在路边折了株草放在放牛郎手上,放牛郎一看是株相思草,
他知道这是洪娘子和他“物对”表心意,作临别的最后一次对对。他想了一会,
忽然上前几步从路边采了一朵花,插在洪娘子髻上。洪娘子惊喜地叫了起来:“啊:
合欢花!”
“合欢花”对“相思草”,正好表达了此刻两人的心情!洪娘子见放牛郎才思
如此敏捷,相信再有半年时间,那“绝对”一定可以对得出来。因而他满怀信心
道:
放心走吧,此去不论生地熟地,远志莫怕路千里;
放牛郎洒泪而别:
挥泪去矣,将来但闻藿香木香,桂圆时节早当归。
放牛郎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山西找到了他敬仰的叶师傅。他日夜攻读,
精心应对。冬去春来,转眼快半年了,四十三字长联中的十二味药名,还只能对
上六个,他心里甚是着急。这天,他忽然接到洪娘子托人带来的信件,打开细看,
上面这样写着:
白头翁:
忆自金闾相会,只望恩泽长流,竟匆匆别去,怜奴只衾寒,红泪枯罄。
今老父如子龙年高老迈,想君蜜愿应酬矣。望九九归一,荣旋梓里,一家老
少笑开颜。素书递到,即为裁答。
努力自珍,珍重加衣!
红娘子于端阳后十日
放牛郎匆匆读完信,便持信向叶师傅讲明原委,请求还乡。不料叶师傅一看
信,拍案称奇:“此江南奇女也!”放牛郎不知何故。叶师傅微微嗔道:“蠢才!
莫非你被其中情情爱爱迷了眼?这是洪娘子助你应对来了!你不是尚有六个药名
想不出来吗?这信上不是告诉你了?”
放牛郎重读了一遍信,仍大惑不解,只好请求师傅指点。叶师傅叹了口气说:
“唉,你不知道,这是一纸药谜啊。看,洪娘子信中的每一句话都射有药名,你
从头来看,喏,这是苏合、泽泻、王不留行、独活、血竭、常山、白头翁、甘遂、
百合、当归、合欢、白芨、旋覆花。这最后两行祝语是防己、防风,日期是半夏,
懂么?”
放牛郎这才恍然大悟。当晚,放牛郎在洪娘子信中找出了六个药名,凑足了
剩下的半联,拟出了那四十三字的长药联。第二天,他告别叶师傅,满怀信心地
赶回家乡去了。等他匆匆赶到回春堂药店,恰巧半年之期已到,药店里外早已聚
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当时那上联已挂厅堂正中。饮过洪娘子微笑着捧上的香后,
放牛郎不等洪老板催促就高声道:“诸位,听我应对!”他的下联是:
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
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众人一听,先是鸦雀无声,接着掌声雷动,齐声叫好。洪老板也无言已对,
答应女儿与放牛郎成亲。新婚之夜,放牛郎送去客人后,正要进入洞房,却被荷
136
… 页面 137…
香姑娘拦住了:“新郎公听着,我家小姐有话,进洞房前须再对一副对子。若对
不出,还请回山西学习半年。”
放牛郎“啊呀”一声,嘴里嘟哝着:“哦,也要来个三难新郎么?好,上联是
什么?”荷香打开手中的纸条念道: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放牛郎略一思索答道:
红娘子相思配宾郎。
这时,洞房门“呀”的一声开了,露出洪娘子的一张笑脸。放牛郎迫不及待
地跨进门去。
● 相传,司马相如出外坐官许久未归,其妻卓文君十分思念。
一天收卓文君到了司马相如的一封来信十分高兴,可打开一看就一二三四五六
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几个数字。聪明的卓文君看了,立
即提笔写到:
一许久别,二地悬念。
只说三四月,有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没心弹。八行书,谁来传。
九连环从中短,十里长亭眼望穿。
百相思,千挂牵。
万般愁烦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呼苍天。
六月三伏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花儿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尚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
三月粉桃逐流水。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郎啊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唐伯虎在姑苏灵岩山见半山中一亭被大风吹倒,草丛中露出石柱,上刻一联:
“解识春风无限恨”。因亭的另一柱被碎石掩埋,下联一时难以挖出。陪同唐伯
虎登山的同伴见此残联,游兴倍增,大家拟对下联,以试高低,于是,有人吟曰:
“低吟秋残叹愁云”。接下来唐伯虎又对道:“不知秋思在谁家?”过了几天,下
联亭柱被人挖出,原联竟与唐伯虎所对只字不差。
原来,这上联是李白的诗句:“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识春风无
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上联既是诗句,下联必须也是诗句,这是对联中一种
比较特殊的“创作”方法,这便是集句联。
唐伯虎博学多才,懂得对联特点,他忆起唐代王建的一首诗:“中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于是,便“妙手偶得”
了。
137
… 页面 138…
●乾隆年间,江西萍乡刘凤浩应试,中进士第三名,乾隆皇帝见他颇有文才,乃
出一联曰:“东启明,西长康,南箕北斗,联乃摘星汉”。刘凤浩立既对:“春牡
丹,夏芍药,秋菊冬玫,臣是探花郎。”
● 乾隆下江南时,过一酒店门前,酒香飘来,使人欲醉,信口占上一联曰:“沽
酒欲来风已醉”,要随行侍臣答对。此时恰有一卖花女走过,留下一阵余香,一
学士答下联曰:“卖花人去路还香”。众人入店饮酒,席间有一倪姓歌女卖唱侑酒,
乾隆即席占一联曰:“妙人儿倪家之少女”。此联“人儿”和成倪字,“少女”合
成妙字。随行学士都被难住,倪姓歌女却应声对曰:“大言者诸位中一人”。“言
者”合成诸字,“一人”合成大字。应对敏捷,对得贴切,乾隆赞不绝口,令赐
酒三杯,不料壶中酒已饮完,斟时只滴下数滴。歌女笑道:“冰冷酒,一滴、两
滴、三滴。”乾隆与侍臣诸人久不能对,酒后至花园赏花,才悟出下联:“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 清乾隆皇帝游江南,经过南方某省一个叫通州的小镇时,即兴写了一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他写好后,要手下官员对下联。众人煞费苦心,也对不出。当天,乾隆的一个小
随从,在街上闲逛,发现这个地方的当铺特别多,他见进进出出十分热闹,突然
灵机一动,去见乾隆,并吟出一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听后,赞不绝口,立即下令嘉奖此人,并升官三级。
其实这是在通州地方广为流传的一幅对联。
● 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曾与一才子以联唱和成为佳话。苏小小在一次郊游
中,遇见一青年公子骑着青骢马,暗生爱慕。于是有诗云:“我乘油壁车,君乘
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后两人感情甚好,分别的时候,小小送公子到枫林渡口。公子见着落叶的枫
林,口占上联:枫落晚情浓,难分难舍。”苏小小听后,黯然伤神。
时光飞逝,这一年,梅圆里的梅花绽放。暗香浮动,苏小小感慨万千。口占
下联:
梅香春意动,后知后觉。”意思是侬思念的人是否只有在春天来临时才会想起侬
呢。其故事感慨,表达了苏小小追求真挚爱情的故事,鞭笞了封建时代的丑恶。
●药名信联双关情
清朝末年,山东某城有一片大药铺,名叫保和堂,是个百年老店。药店老板
是个行家,由于经营有方,做到远悦近来,历年赚了不少钱。于是扩大资金,增
加货源,多雇店员,光是派在川、广、云、贵采办道地药材的就有三四人。全店
上上下下数十人,也都个个卖力。
店里有位大先生(店员),家住城郊,小桥流水,茅屋数楹,家里种上四五亩
田地,称得上是小康之家。儿子十四五岁,常在店里“学生意”,由于诚实勤谨,
138
… 页面 139…
深得店东的嘉许。
一年冬季,“大先生”受店主人的委派,带着儿子到四川去采购药材。山高水
远,转眼到了第二年,清明、谷雨已可,麦子由绿而黄。立夏后临近小满,就要
开镰收麦了,可是“大先生”和他的儿子还远在四川未归。妻子一人在家,全没
主意,只好央人写了封信,信上倒要言不烦,只写了一行字:
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
“大先生”拆开信封,嘻嘻一笑,儿子问有什么喜讯。“大先生”把信递给儿
子,说:“家中麦好收了,要我们早点回去。你看‘做一行,谙一行’,连你妈信
上也有三味药名哩!”儿子一番端详,原来“父子”是“附子”,“及早”是“芨
草”,“当归”也是常用药名,真是妙语双关。
何人不起故园情?“大先生”父子远在四川,接信后当然归心似箭。一年一
度的麦收,关系到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和收入,这是庄稼人的头等大事。无奈有一
笔大宗买卖正在洽谈,成功的话,百把“大龙洋”(银元)可以到手,再说临走
时店主也多次说过,安心在外做生意,家里有事一切由店主安排。于量,“大先
生”当晚便拟好一份电报,第二天送到电报局去拍发。电文是:
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
来信三言两语,复电言简意赅。妻子接到电报,送给代笔的王先生过目,王
先生一看,为由得连声喊“妙!妙!妙哉!”妻子虽然莫名其妙,但见王先生的
喜悦之情,料想并非祸事,忙问:“什么妙?”王先生告诉他,“大先生”还有一
笔生意,“大财”尚未到手,叫你夏令暂且歇息,不要过于忙碌,累坏了身体。
王先生接着解释道:“上次我帮你写的信,总共十个字,隐喻了三味药名,如今
电报上,可巧也是十个字,也嵌进了三味药名‘阿胶’、‘全蝎’、‘半夏’,你说
妙不妙?”
一联解得店主忧
清朝时,浙江南部有个叫亚松岭的山脚下,一对老夫妻在这儿开了爿茶馆。
茶馆地处三岔路口。凡是进出城的百姓都得从这儿经过,每天茶馆里人来客往,
生意兴隆。
一天,城里赵秀才访友途经这里。他口渴难熬,便想到茶馆去喝杯茶解解渴
再登前程。赵秀才跨进店门,主人便迎上来热情招呼。话语投机,不一会儿,就
拉起家常。当秀才问及到茶馆生意时,店主满面愁容。原来这小小茶馆生意虽然
不错,却有不少地方上熟人每天赊欠喝茶。有的拖上三月半载都不思还钱,弄得
店里本钱一时难以周转。有碍于熟人熟面,情面难却,不得开口讨还。
赵纪洪一边茗茶,一边细听店主诉说苦衷,觉得店主言之有理,并深表同情,
脑子里为店主打起主意来。
不一会儿,赵纪洪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