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世界名着藏密真踪 >

第6节

世界名着藏密真踪-第6节

小说: 世界名着藏密真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魏畏N子俱不能建立。是故堅性為地大之所依,輾轉成為緣起萬法之第一根本。 

(二)水大 法界無數分位中之一切種性,本來互相融攝,任取一性為主體,餘者皆成輔屬。學者若只會得渾略之實相,不過知其如實不空而已,不明任一種性之如何結構。也欲親證其結構,不能徒依地大之襯托力,須開敷其種性之條理而細認之。此猶水灌物種令漸發芽,乃至開花結果,物種之特性庶一一呈露。從曰名其開敷之能力為水大。然水大何以有開敷力用?則潤性致之,是故潤性為水大之所依,輾轉成為緣起萬法之第二根本。 

(三)火大 多法界雖千差萬別,初惟無形中默契其理趣,開為外跡,並無色相可見。欲見之者,不可不入「寶部三昧」,以支持之此種三昧,故藉地大為體,水大為用,而能輝發色相者端在火大,藉火為名,以世間之火具光熱兩種能力,關係物相甚大也。然火大何以能具光熱力用?則炎性致之。將此性施諸法界妙伲鹉Σ林使鉄嶙餮伞J枪恃仔詾榛鸫笾溃氜D成為緣起萬法之第三根本。 

(四)風大 任何種子之心,欲以所具特性(不論主性賓性)啟發他心同樣法性,須先入特性三摩地,次推動此性遍滿十方,打入一一他心之中,他心能接受者即起此性與之相應,得開出共業法相,是為風大作用。借風為名,以世間之風有咚湍芰Γ钏臀镉杀诉_此也。然風大何以有此力用?則動性致之。法界所謂推動,非真由此送彼,乃自心發動一種法性,波動一切他心,皆起其蘊藏未發之性(如水波紋)也,開為外跡,遂顯現種種變化狀態。是故動性為風大之所依,輾轉成為緣起萬法之第四根本。 

(五)空大 萬法本體不惟無伲乙酂o性,似若有性者,原屬地大作用,所謂一真法界指此。此能開出多法界,則水大條理之,火大輝發之,風大變化之。泯四大之力用,便一無所有,即歸絕對空體。然空之中耄Шf德,現諸法界雖四大依以起用,仍然當體即空因名空大。其力用無可比況,只稱無礙性而已。一有所礙,則四大便不能任意緣起萬法。是故無礙性之空大,又為緣起根本中之根本。 

(六)識大 仗五大力用開出一切法界特性心之所感,惟覺光明理致,初無形相可觀。擴為外跡,詳分六根,認識之,而後標成種種假相。攝相歸性,在法界中猶有辨相之臁裕谑敲R大。五大依真如而分,識大依本覺而生。無五大固不能緣起萬法,無識大亦無從辨別萬法。辨別精熟轉,能以識大操縱四大。是故萬法之緣起,復以臁灾R大為主要故。 

    究竟真理,原依六大緣起萬法,未達此理者各就見地抒論之。真如緣起說失之渾略,其中猶有高下,能會二空真如,萬法固從本性直現,只會生空真如,萬法則從異熟流出耳。賴耶緣起說,乍觀之似在真如緣起之下:俱生我執未斷故。然賴耶實通三位,初位見地固低,中位同生空真如,後位同二空真如,且無渾略之弊也。業感緣起說,二乘及不了義空宗俱有之。 

    六大之義,極為精微,地水火風諸名,只循俗諦借用之,直須會其本性乃得。若執六塵上之地水火風作為萬法緣起之原,即落外道見解,反不若科學家分析之詳矣。有志參究者尚留意焉。 

其二 四曼荼羅 

    曼荼羅深義為輪圓具足,將一切法界性加以周備之排列,圓具無缺也。表諸色塵,或偶像、或圖畫,作諸佛菩薩諸天等大集會形式,乃溋x之一耳。今就四智所證之曼荼羅分論如下: 

(一)大曼荼羅 法界本體,恒在無住涅槃之中,無所表示。見性之人能感得多法界者,五大襯起之力也。能感之性,即本覺之臁鞲鹘⒆孕陨怼3醣緹o相,只各具一段超妙精神而已。以無量無邊之自性身互相聯絡而排比之名,曰大曼荼羅,實即精神界排列法也。稱之曰大,五大襯托所成故。與餘三曼荼羅融合,則諸自性身各有莊嚴妙相。建立此曼荼羅,以大圓鏡智為主,金剛堅固身境界也。 

(二)三昧耶曼荼羅 以臁木邤z一切法界理性,加強地大能力,得入「寶性三昧」,為物伲础8龌鸫竽芰Γ萌搿笇毠馊痢梗瑒t光明彰焉。復增水大能力,得入「寶幢三昧」,則形器現焉。以無量無邊之器相各為標幟而排比之名曰三昧耶曼荼羅,實即物伲缗帕蟹ㄒ病7Q之曰三昧耶,讚三昧中所顯福德故。建立此曼荼羅,以平等性智為主,福德莊嚴身境界也。 

(三)法曼荼羅 法法相關之條理,妙義無窮無盡,無形相可見,惟以名句代表意趣而已。加強水大能力,意趣濃厚;以風大推動之,則從口部發出琅然言音;即法性之顯示。一音本來頓顯無量妙義,為曼荼羅全部種子真言。而分位行之,則一一法性又各呈性特殊之音,成為無量諸尊種子真言。集合一切種子真言,不落空間,耄Ъ訔l理,名曰法曼荼羅(若以形式表之一一種子皆代以文字作空間排列)。建立此曼荼羅,以妙觀察智為主,受用智慧身境界也。 

(四)羯磨曼荼羅 眾生日住大曼荼羅中,內心耄苤T佛加持,迷不自覺,為救度故,諸佛加強風大能力,由外跡推動之,俾眾生從六塵接受教法,所謂羯磨事業也。眾生根機差別無量,應推動何種法性以感其心,自然隨機而異。或現佛身,或現諸天身乃至人非人身,皆當機之自感,佛惟於涅槃妙心中作無形哂枚选>竭用種種狀況耄Ъ訔l理,名曰羯磨曼荼羅(若以形式表之則代之諸佛威儀作空 

間排列)。建立此曼荼羅,以成所作智為主,千萬儯砭辰缫病!

    四種曼荼羅皆依空大而建立,恒與法界體性並顯。專論法界體性,本可建立總相曼荼羅,然離四曼別無特相可見。於帶顯四曼之際證明清淨法身妙趣,則稱法界體性智。 

    以上諸理,深奧之至,非得見性不能心領神會。徒懀庾R討論,殊乏興味,不可不真實修證之。 

其三  三密加持 

    上文所論,果欲真修實證,自須尋求正法。其要為何?則在三密加持。即如來密用身口意三業加持行者,令起相當法性也。原理如左: 

(一)身密 羯磨曼荼羅中之特殊符號也。諸佛之作羯磨事業以利眾生,恒隨機宜提起相當法性以加持之。法性湧現之際,波動色身,示相當威儀,以手印為主,眼口臂足等姿勢輔之,是為印契。行者傳其印契,須由灌頂壇中如法得之。爾時十方諸佛法流加持其身,法性種子即於自心開發其端,日日依法作之,漸漸堅固,終成金剛種性,不被搖動。 

(二)口密 法曼荼羅中之特殊符號也。一一印契既各提起相當法性,若加強水大以開敷之,作為波動色身,示相當言音,是為真言。行者傳其真言,亦從灌頂壇中如法得之。此是諸佛自然法音,眾生本來具有而不能啟發,須假諸佛加持力而提起之。每念真言一次,即法水滋潤一次。法性種子次第開敷,如蓮苞漸放,終成千葉莊嚴之花。 

(三)意密 三昧耶曼荼羅中之特殊符號也。行者依身口二密加持力,受持不斷,終能如量開發,於無相中受用清淨法樂矣。若欲彰為莊嚴淨相,則須依「寶部三昧耶」法提起妙伲园l皇之。如來不落意識,惟隨意樂密提(見大),自能現出淨相以莊嚴二報。行者得其加持力,初藉意識以資觀想,及其堅定,則捨去意識引入內心,即可受用有相之莊嚴法樂焉。 

    三密之中,自以身密為本,無身密,則特種法性不能提起故,滋潤法性使漸濃厚,全恃口密真言。須念誦幾何而後成就?則視根機而定。上品根機念誦無多,便達濃厚之度,與本尊法身相應。中品非多念不可。下品有終身念誦不見法身,勤苦功效,可獲諸天勝境耳。法性較普通者,印契但用普通合掌,重在虔誦真言以收法驗。真言所表法輪,本來一念頓具,凡夫無此妙智,須析為若干句,一一以言音發之,遂落時間格式。通達者能將多音所含要理,縮為單獨種子,頓然念之泯卻時間。而法理具足,斯得智慧身之受用。若依清淨心開發莊嚴二報,則屬意密大用,不妨藉空間格式而觀之。其成熟也,能不落時間,任舉一物,同時頓顯三世事相,即有即空,互不相礙,是為福德身之受用。 

    三密之傳必重師承者,仗壇上作法功夫,引起諸佛加持力入行者之身,為金剛種子也。有宿生曾經灌頂者,現世雖不遇明師,但依法念誦,未嘗無功,金剛法種永不消滅故。 

古今自習準提等真言能生效驗者,執此之由。 

其四 六種無畏 

    無畏者,度過障礙,其心泰然無所畏懼也。障礙有粗有細,略分六重。經六種破除之力,即有六種無畏心相,此常途解釋也。在真言宗則就行者修證溕睿⒘N無畏: 

(一)善無畏 行者如法受得一尊真言,勤修供養善行,雖不識真言妙旨,而法性耄ё园l展,勢力漸厚時,能起一段無畏精神,遇險惡之事可化平善。此為初重無畏境界。準常途,勵行十善亦可得之。 

(二)身無畏 凡夫重視其身,事事顧懀В瑘讨謩e二見耳。真言行者熏修之本尊威光湧現,自心被攝趨向性海,分別之見漸薄,能起一段無畏精神,不受肉身牽累,如身遇痛苦難堪等事,輒能夷然度過。此為第二重無畏境界。準常途,位齊須陀洹者亦能之。 

(三)無我無畏 分別二執雖斷,阿賴耶識猶存,恒為末那所滯,幻成一種闍景,所謂我相是也。真言行者能精進不懈,仗三密加持之力直趣解脫道,末那執著潛消,雜染賴耶淨盡,爾時一段無畏精神,恒同湛寂之心相應。此為第三重無畏境界。準常途,二乘極果及證無生之菩薩皆能得之。 

(四)法無畏 大乘菩薩於湛寂心中雖能親證生空真如,然一涉世,萬象森羅,不免為相所惑。真言行者進修益力,於本尊三昧眾相現前之際,知如鏡花水月,備極莊嚴,無非虛影。推諸世事,何獨不然?遂起一段無畏精神,不被世間從緣幻出之法相所惑。此為第四重無畏境界。準常途,實證第一義諦者足以當之。 

(五)法無我無畏 實證第一義諦,知一切如幻,不過從緣而起,入俗度生,自然無所謂矣。但緣之出興,尚受異熟識支配,萬法根蒂仍在,是謂「法我」細相。真言行者受三密加持之力將達極盛之階得見法界底,源異熟不能留礙。遂起一段無畏精神,操縱萬法,心恆自在。此為第五重無畏境界。準常途,實證法空真如者乃克當之。 

(六)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 上舉五種無畏,為等覺以前境界,屬因地攝。真言行者修成上上品悉地時,無相智慧身,有相福德身,皆能自在受用,即達到一切法自性平等之階。一片無畏精神,直從金剛心流出,三身具足,法化無邊。此為第六重無畏境界。準常途,即菩提座上成佛矣。 

    以六種無畏準諸四種密境,初無畏當「作密」,二三兩無畏當「修密」,四五兩無畏當「瑜伽密」,第六無畏當「無上瑜伽密」,行者根機有宜歷級上進者,有宜超級頓入者。各級進修軌範,依密宗原則,須鑒機面授,茲不具述。 

    禪密兩宗皆直顯佛性法門,一超直入為上機,迂回漸進為中機,滯於半途為下機。既與佛性相應者,從而上開佛境,密宗本旨也;從而下化眾生,禪宗本旨也;然各有通融之處。 

    真言宗流行中國,雖自善無畏、金剛智兩大士始,圓成之者,厥惟不空大士,上溯毗盧遮那如來位列第六代祖師也。不空弟子甚眾,有名者十二人,最著者為惠朗、惠果兩阿闍黎,皆稱第七世。惠朗只傳天竺一人,竺傳德美惠謹及居士趙政,再傳之後,則無聞焉。惠果傳義操、空海及居士吳殷等凡十九人,義操之下法全最有名,中日弟子頗盛。而經武宗毀佛,遂與諸宗同蒙法難,真言一茫龜嗬m若何?不得而詳矣。幸空海一支光於枺6昵袄赘㈥A黎特轉吾粵王弘原居士為重興中國真言宗之阿闍黎,當弟子四十九代祖位也。 

    禪密兩宗直傳佛性,貴乎法茫粩啵侨羲诘脧慕浗萄星螅槐貍魇谝病ig有示跡大士,不待傳授,能彰禪密大用,則屬別出,不入支派之數。 

回上頁 




二、藏密概述 

                                                       轉愚 

    西藏佛教之優尚,世多未所知,而言西藏佛教者,必連言藏密。蓋西藏密教,尤屬甚深無上,意儯甭劊ㄊ稣呒葹閷W日湥丛捌淦っ蛔阋匝云淙f一。)而仰賴師恩,晨昏親炙,時聞訓誨,有甚關重要之數點,願一述之。凡西藏學密宗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