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项 经集。。。。。。。。。。。。。。。。。。。。。。。。。。。。。。。。。。。。。。。。。。。。。。。。。。826
第三节 自说.如是语.本生。。。。。。。。。。。。。。。。。。。。。。。。。。。。。。。。。。。。。。831
第一项 自说(优陀那)。。。。。。。。。。。。。。。。。。。。。。。。。。。。。。。。。。。。。。。。831
第二项 如是语。。。。。。。。。。。。。。。。。。。。。。。。。。。。。。。。。。。。。。。。。。。。。。。。834
第三项 本生。。。。。。。。。。。。。。。。。。。。。。。。。。。。。。。。。。。。。。。。。。。。。。。。。。835
第四节 长老偈.长老尼偈.譬喻。。。。。。。。。。。。。。。。。。。。。。。。。。。。。。。。。。839
第一项 长老偈与长老尼偈。。。。。。。。。。。。。。。。。。。。。。。。。。。。。。。。。。。。。。839
第二项 譬喻。。。。。。。。。。。。。。。。。。。。。。。。。。。。。。。。。。。。。。。。。。。。。。。。。。845
第五节 其他各部。。。。。。。。。。。。。。。。。。。。。。。。。。。。。。。。。。。。。。。。。。。。。。。。849
第一项 天宫事.饿鬼事。。。。。。。。。。。。。。。。。。。。。。。。。。。。。。。。。。。。。。。。849
第二项 佛种姓.所行藏。。。。。。。。。。。。。。。。。。。。。。。。。。。。。。。。。。。。。。。。853
第三项 无碍解道.义释。。。。。。。。。。。。。。。。。。。。。。。。。。。。。。。。。。。。。。。。857
第四项 小诵。。。。。。。。。。。。。。。。。。。。。。。。。。。。。。。。。。。。。。。。。。。。。。。。。。859
第六节 小部与杂藏的次第集成。。。。。。。。。。。。。。。。。。。。。。。。。。。。。。。。。。。。860
第一项 铜 部的小部。。。。。。。。。。。。。。。。。。。。。。。。。。。。。。。。。。。。。。。。。。860
第二项 其他部派的杂藏。。。。。。。。。。。。。。。。。。。。。。。。。。。。。。。。。。。。。。。。863
第十二章 结论。。。。。。。。。。。。。。。。。。。。。。。。。。。。。。。。。。。。。。。。。。。。。867──879
第一节 经律为主的圣典结集。。。。。。。。。。。。。。。。。。。。。。。。。。。。。。。。。。。。。。867
第二节 不断传出的部派佛教圣典。。。。。。。。。。。。。。。。。。。。。。。。。。。。。。。。。。870
第三节 一切圣典概观。。。。。。。。。。。。。。。。。。。。。。。。。。。。。。。。。。。。。。。。。。。。876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自序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是『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以後的一部。
为什麽要写这一部?近代佛教开展声中,有「巴利圣典为佛教原始圣典说」兴起。这虽只是基於传说的,代表赤铜 部Ta^mras/a^ti^ya的主观愿望,然对其他部派,大乘佛教,都可能引起误解。这一传说,现在虽早已不为学界所接受,但以近代的佛教研究,特别是印度佛教,原始佛教的研究,受西方学者的影响,重视巴利语Pa^li,或者看作原始佛教的唯一用语。这对於华文翻译的经律,自然的不予重视;对大乘佛教,也不免有多少影响。对於这个问题,我以为 ∶佛教圣典成立的实际情形,应有合理的正确认识。惟有能理解圣典集成的实际情形,才能理解巴利圣典及与之相当的华文圣典的真正意义。对「佛法」,「大乘佛法」,「秘密大乘佛法」的圣典,才能给予肯定,肯定其在佛法中的意趣与价值。这样,我决定写这一部。
写这部书的基本观念,首先是,依佛教固有的传说为依据,从固有传说的启发中,而作经律集成过程的研究。我确信,华文圣典──代表不同部派的经律,比之巴利圣典(属於一派) 的单一性,应有更多的比较价值。所以从种种华文经律与巴利圣典的比较,以窥见其次第发展的过程。经律是结集所成的。结集是等诵,是共同审定,是有部类与次第组织的。所以结集的研究,著重於部类的、组织的研究;从延续的、开展的过程中,理解经律部类的逐渐完成。结集有原始的(第一)结集,再(第二)结集,公认的结集与公认的圣典,是相关的、同时的。佛教还有不断的(第三,第四等)结集,不是佛教界所公认的,也与部派间独有的部类相关。结集是这样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圣典部类的集成,也当然有其先後。说到先後,提出了材料与结构,主体与附属,内容与形式的不一致性。决不能据附属的,形式的部分,片面的论断为古形新形。论结集,应该著眼於组织(结构)的、主体的。
研究经律集成所得的结论,是这样∶法(经)与律,原始结集是分别结集的,却同样的以「修多罗」(散文)为主体,称为「相应」;附以偈颂的「只夜」,名为「杂」。 律部方面,波罗提木叉(五部──八部,即『戒经』)为修多罗,附以「法随顺偈」(杂颂)。到第二结集时,波罗提木叉的分别,解说,是「记说」。「只夜」部分,渐独立为「杂诵」(摩得勒伽)。依「杂诵」而类集为「七法」、「八法」,或「大品、小品」,成为犍度部,那是以後的事,上座部律师的业绩。经部(法)方面∶原始结集的,是修多罗(相应)四大部,只夜(杂)八部。接著,有「弟子所说」,「如来所说」──「记说」。「修多罗」,「只夜」,「记说」,这三部分的综合,成为根本的「相应教」。与「记说」同时,不属於(相应教的)只夜的偈颂,如「伽陀」,「优陀那」,都成立了。「本事」,「本生」,「方广」,「希法」,也先後集成。到了再结集的时代,以「修多罗相应」为取舍的最高准绳,综合传诵於佛教界的圣教,共同审定而再为结集。本著「弟子所说」的意趣,集为「中部」;本著「只夜」的意趣,集为「长部」;本著「如来所说」的意趣,而集为「增一部」;固有的相应教,称为「相应部」。四部、四阿含的成立,是再结集的时代,部派还没有分化的时代。
经研究而得的合理认识,佛法不只是佛所说的。从佛的三业(身语意)大用而表达出来的佛法,是早於结集就存在的。原始的佛教圣典,是以佛陀的三业德用为本源;以僧伽为中心,统摄七众弟子,推动觉化的救世大业。经弟子的领会,实行,用定形的文句表达出来,经当时大会的审定,确定为佛法,圣典。结集──共同审定出来的圣典,代表了当时佛教界公认的佛法。一般所说的原始圣典,也是经长期的一再结集而成,巴利圣典也没有例外。这只是部派未分以前的(现有各派的圣典,都增入部派所改编的,或自部特有的部分),为一切部派所公认的,而并不是圣典的一切。因为部派分化後,不同部派,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佛教开展中,从佛弟子(也有在家的)心中──经内心体证,而适应当时当地,集成定形文句而传诵於佛教界,到处都是,代表了这一部派,这一地区,这一时代所公认的佛法。佛教圣典,从原始结集以来,一直就是这样的。所以佛教圣典,不应该有真伪问题,而只是了义不了义,方便与真实的问题。说得更分明些,那就是随(世间)好乐,随时宜,随对治,随胜义的问题。所以最後说∶「佛法在流传中,一直不断的集成圣典,一切都是适应众生的佛法」。
本书在去年底脱稿。得到慧琦、慧瑛、性莹、慧润诸师的发心校对,才能顺利的出版。近三年来,有香港陈道厚、周美珍,台湾林荣飞、杨孙明华诸居士的乐施刊印费。在本书出版前夕,谨祝生者福慧增胜,亡则往生光明的乐土!民国五十九年十二月八日印顺序。
回画面顶端
第一章 有关结集的种种问题
第一节 圣典集成的研究
第一项 原始佛教圣典成立史的意趣
流传世间的一切佛法,可分为「佛法」、「大乘佛法」、「秘密大乘佛法」──三类。「佛法」是∶在圣典中,还没有大乘与小乘的对立;在佛教史上,是佛灭後初五百年的佛教。对於这一阶段的「佛法」,近代学者每分为∶「根本佛教」、「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分类与含义,学者间还没有明确一致的定论(1)。我以为,佛陀时代,四五(或说四九)年的教化活动,是「根本佛教」,是一切佛法的根源。大众部Maha^sa^m!ghika与上座部Sthavira分立以後,是「部派佛教」。佛灭後,到还没有部派对立的那个时期,是一味的「原始佛教」。对於「佛法」的研究,「原始佛教」是最主要的环节。「原始佛教」时代所集成的圣典,大概的说,有两部分∶一、「经」(修多罗)──「四阿含」,或加「杂」而称为「五部」。二、「律」( 'P2' 毗奈耶)的重要部分。各部派所公认的「经」与「律」,就是「原始佛教」时代所集成的,代表著「原始佛教」。佛陀的时代,律部仅有「波罗提木叉」(一部分);经部的「四阿含」或「五部」,都没有集成;部分虽已有定形文句,而还在「传诵」中。所以如不从「原始佛教」时代所集成的圣典去探求,对於「根本佛教」,是根本无法了解的。「原始佛教」时期,由於传承的,区域的关系,教团内部的风格、思想,都已有了分化的倾向。集成的「经」与「律」,也存有异说及可以引起异说的因素。「部派佛教」只是继承「原始佛教」的发展倾向,而终於因人、因事、因义理的明辨而对立起来。所以「原始佛教」的研究,是探求「根本佛教」,理解「部派佛教」的线索。而「原始佛教」的研究,首先要对「原始佛教」时代集成的圣典,作一番历史的考察,理解其先後成立的过程。对於「原始佛教」的研究,这才能给以确当的客观基础。为了这样,对原始佛教圣典成立的先後过程,作一番考察,而将研究所得,条理而叙述出来。
注【1…001】日本学者的不同分类与不同解说,如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述(一──五)。
第二项 近代学者的研究概况
从事原始佛教圣典(我国一向称之为小乘经律)史的研究,在传统的佛教界,是不免震惊的。因为这些经律,传说为佛灭第一年夏,在王舍城Ra^jagr!ha召开的「第一结集」中,已经 'P3' 结集完成。虽然事实并不如此,佛教的原始传说也并不如此,但二千多年来的传说,传说久了,也就无异议的看作史实。而现在要论证为次第成立的,有些还迟到西元前後,自不免感到震动了!现存各部派所传的经律,部类与组织,彼此间并不相同,内容也大有出入。而各部派都以自宗所传的经律,为「第一结集」所结集的;这当然有问题,至少各部派有过改编的事实。那谁是原始的?或者一切都经过改动的呢!主要的盛大的部派,就自称为「根本」的,如「根本大众部」 Mu^lamaha^sa^m!ghika,「根本上座部」Mu^lasthavira,「根本说一切有部」 Mu^lasarva^stiva^din,「根本犊子部」Mu^lava^tsi^putri^ya。自称为「根本」,就有以佛法根本自居的意图。巴利语Pa^li写成的经律,自称为上座正统;是「第一结集」所结集,保持原样而传承下来的,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现存的经律,不能否认部派的色彩,也就不能否认部派间的多少改动。进一步说,现有经律,决非都是佛灭第一夏,「第一结集」所集成的;现存的经律自身,提贡了明确的证据。如文荼王Mun!d!a为佛灭後四十馀年间在位的国王,由於王后的去世而非常悲伤。尊者那罗陀Na^rada为他说「除忧患法门」;这是巴利的『增支部』,与汉译『增壹阿含经』所共传的(1)。经文明白说到∶「如来涅盘以後」,佛弟子所说而被编入「阿含经」的,不在少数(2)。现存的经律,由经律自身的文记,而证明为不是「第一结集」所完成的。那末,现存经律集成的次第历程,是怎样的呢?近代学者,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别提出 'P4' 意见,来答覆这个问题。
近代学者的研究,由西方学者开始,日本学者作了进一步的论究。在原始佛教圣典的研究上,资料上,有著丰硕的成果。西方学者接触到锡兰的佛教,以巴利语圣典为研究对象,从巴利语的研究,而进入巴利圣典的研究。如H。Oldenberg於西元一八七九年,刊行「律藏」第一卷。在「绪言」中,论圣典的成立,分为七阶段,以判别新古。一九0三年,T。W。Rhysdavids。刊行『佛教印度』,判圣典的发达为十阶段;以为巴利三藏完成於阿育王As/oka的时代。西元一九三三年,B。C。Law。修正前说,而成立多少改善的十阶段说。以为第六阶段,当阿育王时代。那时,「四部」与「律藏」全部,都已完成;而「小部」与「论藏」,大部分属於後四阶段,也就是阿育王以後成立的(3)。这几位学者,仅留意巴利圣典,而未能注意到其他语文的原始圣典,也就不能从比较而发现原始圣典的原形。同时,著重於大部,大类的分别,著重於语文的新旧,而没有能从一一部类,一一经典自身,作精密的考察。
日本学者的研究,大概来说,是重视巴利语圣典,而又不忘固有的汉译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