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佛学入门(圣严法师着) >

第9节

佛学入门(圣严法师着)-第9节

小说: 佛学入门(圣严法师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

    印度的大乘佛教又分成三个派系:根据般若的思想,产生了中观学派;根据唯识的思想,产生了瑜伽学派;根据唯心的思想,产生了如来藏学派。今天只是给诸位一个概念。这三大学派又可归纳为二类:第一是空的,叫中观派。第二是有的,分为唯识的有和唯心的有。唯识的有叫瑜伽派,唯心的有叫如来藏派。

第二部分 4。学佛的基础(2)

    乙、佛教自印度向北方传播

    佛教从印度向北方传播,分成两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是中国的中原汉民族文化圈,第二个系统是中国的边疆西藏蒙古文化圈。

    佛教初传中国大约是在西元六十七年,由迦叶摩腾及竺法兰两位梵僧,以白马驮经,来洛阳。第二部佛经传到中国,译成汉文的是《四十二章经》。以汉文经过一千多年的传译,便形成了中国的汉民族佛教。汉民族的佛教又往外传,首先传到韩国,接著又从韩国传到了日本,日本从韩国得到中国的佛教之后,又派留学生到中国来求法。从隋唐迄宋明,日本人得天独厚,把中国佛教的各宗各派都传了过去。中国的很多佛教经典,在三武一宗等教难之后,被毁掉了,可是日本人却保持得好好的,这点我们应该感谢日本。

    除了韩国、日本以外,还有越南的大乘佛教,也是从中国传去的。

    中国的佛教,通常号称大小乘十宗。小乘有俱舍及成实的两宗。后来俱舍宗并入唯识宗,成实宗并入三论宗,只剩大乘八宗,它们是: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和法相宗。这八个宗派之中到现在为止,以禅宗和净土宗的势力最强。实际上,中国的寺院多属禅宗。但只修禅而不念佛的寺院为数很少,故又开出禅净双修的法门。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多半是属于学问的研究,专修的寺院和徒众不多。所有的出家人统统都要受戒,目前已没有固定于律宗寺院才能传戒,仅有少数持律、学律的僧侣,并无特定不变的律寺。在一九四九年前的中国大陆,真正律宗的寺院大概只有数个。密宗从唐朝传到中国,后来再从中国传到日本去之后,中国自己的密宗就不见了。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密宗?这可能跟中国的儒家思想有关系。密宗的加持、神力、咒力等观念,在中国儒家思想的角度看来,是很特异的现象,所以在汉语文化圈的中国不能盛行。

    西元第七世纪,后期的大乘佛教自印度向北传的另一个系统,便首先传到西藏,后来传到蒙古,这是属于蒙藏文化圈的佛教。当时的印度佛教,已是密教盛行期,进入西藏之后,渐渐地适应当地人的需求,跟原住民的宗教信仰结合,而变成我们现在所讲的西藏密宗。密宗在印度本身是属于唯心系统的一支佛教。

    丙、佛教自印度向南方传

    西元前二百四十年时,佛教从印度开始向南方传至锡兰,成为另外一系。然后传到缅甸,再传到泰国及现在东南亚地区的寮国、柬埔寨和高棉等地。这是属于上座部的佛教。因为当地原来没有高级的宗教,也没有哲学思想的文化背景,所以佛教传过去之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故我们要了解比较朴素的佛教,可以在南传地区找到若干痕迹。

    丁、佛教传向欧美及全世界

    佛教传到欧美,最早的是属于南方上座部系的,特别是欧洲基督教的传教士们,随著殖民主义的政治势力到了东南亚及西南亚地区,接触到当地的佛教,并将佛典译成欧美语文。例如有名的《世界佛教圣典》的翻译,即是以南传的巴利文三藏为主。诸位可以看一看,那是部好书。

    其次,是传到欧美来的日本系的禅。日本系的佛教也有许多宗派,其中的净土真宗和日莲宗,已是日本本土文化的宗教。唯有日本的禅宗,还比较保持著由中国传去的风格。因此,欧美人士愿意接受的是日本的禅。早期传到美国的日本禅,其贡献最大的是铃木大拙。他首先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禅,然后他的禅思想风靡全美、风靡欧洲。渐渐的,日本有许多禅师首先登陆三藩市,然后到东部,现在已传至中西部。目前,日本的禅也到了欧洲。

    第三个传到欧美的佛教,是属于西藏系的密教。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八年间西藏达赖喇嘛带着几万人从西藏逃出到印度做了难民。年轻的喇嘛们非常努力地学习英语,并且移民到世界各地。因此,欧美的很多地方都有西藏难民的踪迹。伴著这些移民出来的喇嘛们,多是经过长时间修学训练的优秀份子。他们从七、八岁做小喇嘛开始,就接受规律层次的佛教教育。到了二十多岁的喇嘛已经能够说法利生了。有的是出来之后就参加当地的语文学会,我刚来美国,见到那些移民的年轻喇嘛就感到惭愧。因为他们用英语跟我谈话,我不及他们。

    西藏的喇嘛适应力非常强。他们出来以后传教的主要对象是当地人。七○年代之后,西藏佛教,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极受瞩目的一派,到处都可以看到西藏中心。达赖喇嘛的旅游世界各地,处处造成轰动。有一位曾在英国留学后到美国的喇嘛,叫Trungpa,他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创立了一个西藏中心叫做NaropaInstitute,四、五年之间,已在美国成立了一百三十几个分支中心。虽然他于前一年(一九八八)过世之后,这些中心渐渐地一个一个的萎缩,但他的著作,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我们汉语系的佛教,非常惭愧,到现在为止,移民来美的佛教徒,都还仅在华侨社会活动,欧洲则尚无人去。其原因是我们中国佛教没有系统和计划的教育!

    没有基础教育,没有层次教育,更没有高等教育。中国的佛教,不是说我们出家人无能,实在是没有受到好的教育!

    所以,我们要办佛教的教育,来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在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里,日语和英语是必修的科目,希望毕业后的佛教人才,不做国际语文的文盲。就世界性的弘传来讲,中国佛教尚在起步的阶段。

    从历史看佛教,曾经历过分宗分派,一分再分的情形,现在,各宗各派的佛教徒,大家都试著要走出自己的地域,走向共同的世界,所以渐渐地又要会合成为一家了。过去小乘骂大乘,大乘骂小乘。小乘佛教说大乘不是佛教,大乘说小乘是自私鬼。藏传的佛教骂我们显教不懂修行,没有修行的方法;汉地的显教则骂藏传的佛教都在弄鬼弄神。这样互相对骂的现象,已在改善之中,正在趋向彼此谅解、互相学习。西藏佛教有很多我们所没有的东西,我们的研究所也在训练专门的藏文人才。计划将一部一部的藏文佛典翻成汉文。台湾的妙林佛学研究所,则已在从事南传巴利文三藏的汉译工作。

第二部分 5。学佛的基础(3)

    (三)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甲、佛教以三宝为中心

    所谓三宝,即是佛、法、僧。佛教即是因「佛」得名,释迦牟尼佛

    经过无量世的修持,最后成佛。他将成佛的过程、修行的方法、修行的

    道理说出来,就是「法」宝。如果没有佛也就没有法。可是佛只有一人

    ,无法度脱广大的众生。而且佛涅盘后,凡夫不知道佛在那里,所以要

    学佛法就得跟「僧」学。僧有圣僧及凡夫僧。初地以上的菩萨及初果以

    上的出家人为圣僧,一般的出家人为凡夫僧,住持佛法,则以凡夫僧为

    主。圣僧在凡夫群中出现,也当以凡夫身、凡夫相来接触凡夫,化导凡

    夫。所以佛教史上的人物,凡被称为菩萨、被称为佛、被称为圣僧的,

    都不是他们本人所说,而是他的弟子所说或是后人所说。像印度的马鸣

    、龙树、无著、世亲都被后人称为菩萨,他们没有自称圣者、菩萨。中

    国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后来有人称他为东土小释迦,但他自己说仍是未

    得六根清净的凡夫。永明延寿禅师,后来有人称他为阿弥陀佛再来。故

    将他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当作阿弥陀佛的诞辰。可是永明延寿并

    未自称是阿弥陀佛。事实上如果有人自称圣人,自称是佛,那就有问题

    了。

    乙、佛教以四圣谛为基本教理

    所谓四圣谛,一是苦的事实,二是苦的原因,三是灭苦的方法,四

    是灭苦以后所得的结果。

    人生在世,从生到死,有苦有乐。不过,乐是苦的代价,也是苦的

    开始,所谓苦尽甘来,所谓良宵苦短,都说明了乐的本身,是用苦换来

    ,乐的情况不能持久,佛法称为坏苦。其他的生老病死等,叫做苦苦。

    人生的事实,本身就是苦果。苦的种类很多,苦苦一共有八种:生、老

    、病、死、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五蕴炽盛是

    指身心互相交迫而有生死的连续。

    苦的原因称为「集」,是因为自己不了解世间一切都是假的而厌苦

    欣乐,求到了乐,还得求安全,永远不觉安全,那就贪得而无厌。迷信

    有钱能使鬼推磨,那就拼命地赚钱。有了钱的不肯用,没有钱的拚命追。这都是苦的原因。今生为了厌苦而求乐,所以造作杀、盗、邪淫、妄

    语种种业。造种种业,在因缘会合时便受种种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是苦的原因。下面我们要讲灭苦的方法。

    灭苦的基本方法是八正道。我们要离苦应修正道,修正道必须具备

    正知正见:深信世间一切现象均不离因果的定则:思惟世间的一切现象

    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能相信因果就不会贪便宜或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也相信真正的要离苦成佛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能体验到世间一切现

    象都是缘起的、无常的,就能胜不骄、败不馁,成功是大家的帮忙,众

    缘所成,而所成就的事,也是常常在变。比如我们现在是烦恼凡夫,将

    来可能成佛,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启发一切众生自己本身的善因缘、

    善福德而去度众生。信因果、明因缘,就是正知正见和正思惟。

    有了正知正见之后,要有正确的修行。第一要有正当的职业,凡是

    跟杀、盗、淫、妄、酒五事有关的职业,都应该尽量避免。第二要有正

    当的生活方式,不沈迷于吃、喝、嫖、赌等靡烂的生活。第三要有正当

    的言语行为,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除此之外还得努力持戒,努力修定,努力求智慧。凡是有损于人的

    事绝对不做;凡是有利于人的事非做不可,算是菩萨戒的精神。持戒清

    净,并以禅定的方法,使得身心经常处在平衡的状态,才能使信心坚固

    ,努力读诵经典,听闻佛法,如法修行,便能开发智慧,有了智慧,方

    能灭苦。

    灭苦以后所得的结果,以小乘来讲是解脱生死,从我们这凡夫世界

    生死之中出离。大乘的解脱,则是仍在凡夫的世界度众生而不为凡夫的

    烦恼所困扰,这叫做大涅盘。

第二部分 6。学佛的基础(4)

    《四》佛教的特色

    佛教的特色在于涵容而有层次、正信而不迷信、神圣而非神秘。

    甲、涵容而有层次

    佛教是以「法」为救济,不是以人或神为救济。佛法对世间的一切

    法没有偏执,所以是无我、慈悲、智慧的。因此世间的一切善法,都是

    佛法,任何对社会人心和生活有帮助的宗教、哲学、知识、技能,都不

    排斥。所以佛教是涵容世间所有善法的。

    佛教把善法,分为五个层次: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人,是指具足完美的人格。尽人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最基层的条件

    ,若加上修行利他的布施,当然更好。行善的定义是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善天下,独善是人的善法,兼善是天的善法。具备人天标准,再加

    上禅定及智慧等的修行,最后得到解脱而进入涅盘的,是声闻及缘觉二

    乘的层次。以人天善法做基础,发大菩提心,永无止境地为他人的利益

    而努力,不求回馈地为众生服务、贡献,这是自觉觉他,大乘菩萨行的

    层次,菩萨的最高便是佛,是以以上的四个层次为基础而达到空、无相

    、无愿的境界。

    乙、正信而不迷信

    「迷信」有四项特徵:盲目崇拜、不合情理、似是而非、邪正不分。

    所谓「盲目崇拜」,就是人云亦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