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309太平经 >

第37节

309太平经-第37节

小说: 309太平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故上下純以相欺為事。故上古舉事悉中,中古半中,下古純不中,故危亡。是故古者賢
拢R允亲哉迹蔀榈门c不得,則無失也。以此戒真人,吾見子常苦勞,故深戒子,子乃
為天地長使也。解天地流災,為王者除害,其功甚大少雙。恐子為道中懈,故以是神事以戒
子,子乃為天地使,而日吉者,是其得天地心意也;日凶衰惡,是其失天地心意也。與道神
交,日吉善者,是其得道心意也;而日凶衰者,是其失道心意也。與人交,日益厚善者,是
其相得心意也;而反日兇惡薄者,是其相失心意也。比若耕田,得谷獨成實多善者,是用心
密,用力多也;而耕得穀少不成善實者,是其用心小懈,用力少也。此但草木,尚乃隨人心
意,用力多少功苦為善惡,何況天地神臁c人哉?可不戒耶!真人也此之為戒,若薄少不足言,
而深思念之,反大重,此正所為謂安危吉凶門戶也。子知之耶?”“唯唯。愚生已覺矣,受
命,受命。”
    “夫賢明為上德君拘校上古、中古、下古文書之屬,以類相從,更相證明,道一旦而正,
與日月無異。眩蠹缶鄞筚t、中賢、下賢乃及人民男女口辭訣事,以類相從,還以相證明,
書文且大合,比若與重規合矩,無殊異也。天地人策俱併合,比若一也。如此則天地人情悉
在,萬二千物亦然,故德君當努力用之。則災害一旦而去,天下自治,無有餘邪文邪辭,洞
自悉正,則無餘邪氣。夫邪文邪辭,系災之根也。子欲重知其明審信效,比若人以邪文相記
於君,比若人以邪言相惡,則怨咎日興,眾多人亦自相怨咎相惡,君亦聽之。反失正聰明不
達,為天地所非治,危辭不吉。又下反以邪文邪言共欺熒惑其上,久久上知之,亦眩枷
咎,故是邪文邪言日至,兇惡之門戶也,故當力拘校去之也。真人知之耶?”“唯唯。”
    “故德君盡以正辭,而天地開闢以來,承負之災厄悉除,無眩秊暮ΑU嫒擞刂浯笮
也。夫正文正辭,乃為天地人萬物之正本根也。是故上古大拢t案正文正辭而行者,天地為
其正,三光為其正,四時五行乃為其正,人民凡物為其正。是則正文正辭,乃為天地人民萬
物之正根大效也。子欲重明知其信,比若人以正文正辭相譽於君前,君得以為大聰明大達也,
舉事悉得,無失正者。正上乃得天地之心意,三光為其不失行度,四時五行為其不錯,人民
莫不歡喜,皆言善哉,萬物各得其所矣。恩洽神¤,則名聞遠方,群神瑞應奇物為喜而出,
天下賢儒盡悉樂往輔其君,為不椋Р兀幌扇松耢‘乃負不老之方與之,蚁闉槠錅缃^,人民為
其行政,言正文正辭乃無眩嘣鲪赫撸瑒t怨咎為其絕。天下凡善悉出,凡邪惡悉藏,德君但
當垂拱而自治,何有危亡之憂,此即吾正文正辭為善根之明證效也,可不力正哉?真人甯解
不?”“唯唯。可駭哉!見天師言,謹已大覺矣,愚生知天下已太平矣。德君聽用之,已延命
矣。”
    “善哉!子可謂為曉事之生也,已洞知之矣。樂乎,樂乎!天憂已解矣,地病已除矣,真
人以何知之?”“然此邪惡盡尖當見去,天地人民萬物之大病已除也。今已拘校正文正辭,
故知天地之大病已除也。”“善哉,善哉!子已□□知之矣。帝王力行吾文,與天地厚,無
眩驎病I圃眨圃眨≌Z真人一大要言也。上德之君得吾文,天法象以仕臣,上至神人,
下至小微賤,凡此九人。神、真、仙、道、拢①t、凡民、奴、婢,此九人有真信忠眨
善真道樂,來為德君輔者,悉問其能而仕之,慎無署非其職也,亦無逆去之也。名為逆人勉
勉眷眷之心。天非人,但因據而任之,而各問其所能長,則無所不治矣。德君宜試之,日有
善效者進之,慎無失也,無效者疾退之。此名為汙亂天官,使正氣不得來,咎在此邪人也。
夫正善人,心常欲陰佑凡事為憂,故曰致正善人也。邪人有邪心,不欲陰佑利凡事,則致邪,
此乃皇天自然之格法也。故當即退之,不退之且忿天,使地殺氣出,故當疾去之,是大事也。
真人知之耶?”“唯唯。愚生甚畏之。”
    “子知畏之,可謂曉事生矣,天且佑子。”“不敢,不敢。”“此無可讓也,非吾而使
子見佑於天也,子為善,自然行得之也。故古者拢酥疄樾腥耍桓沂б怖K墨者,乃睹天戒,
明知其善惡,各為其身也。故常求與賢者為治,乃恐忿天也。得罪於天,無所兑病J枪使
者帝王,其心明達,不敢妄與愚者共事也,故獨得長吉也。真人知之耶?”“唯唯。”
    “夫中古以來,人半愚,以為選舉為小事也,不詳察之,半得非其人,半亂天官,政半
凶也。下古眩胸撝泄泡p事,眩钭砸祝辉敳熘x舉多不俱得其人;汙亂天官,三光為
其不正,證上見於天,天不喜之也。故多凶年不絕,絕者眩穑恢焐踉箰褐H瞬簧钭
責,反言天時咭病9耪邽橛腥绱苏摺L斓婪侨耍匆云涮^上歸天,下愚不自思過失,反
復上共責歸過於帝王。天乃名此為大反逆之民,過在下傳欺其上,以惡為善,共致化災,反
以上歸天。以歸天者,眩县熎渚煜陆^洞凶民臣無狀之人也。今天地神臁布矏褐
天乃親自郑В参嵯聻榈戮u作法也。選舉署人官職,不可不審且詳也。真人欲知是惡民
臣之審也,比若家人父母,共生數子,子共欺其父母,行為惡;父母默坐家一室中,安而知
之,已行為兇惡盜劫,人反還共罪其父母:父母惡,故生我惡也。縣官吏得之,不直殺其惡
子,反復還罪其父母。
    “夫父母生子,皆樂其賢且善,何時樂汝行為惡哉!反還罪其父母,是為大逆不孝子也。
夫君之謂臣,皆樂其為善,何時教其為惡,而民臣自下共為兇惡之行,得天地災者,反以還
罪責其君,百姓愁苦。於是猾吏亦眩渖县熿短欤菫槊癯脊沧鞣茨妫锊怀病9藏熎
君極,已應大劇矣。尚眩松献镓熖欤伦镓煹兀酥茨婺巳绱耍刹欢唐涿矚⒅眨
故下古皆應霸命,死生無時也。比若民家欲殺畜生,忽欲殺之,便殺之也。善畜尚惜其死,
惡畜樂其病死。真人知之耶?”“唯唯。愚生甚畏天威。”“行,子已覺矣。出此文,令德
君以示諸賢儒,慎無匿,天樂出之急急。”“唯唯。”
    “告真人一大要,大德上君已仕臣各得其人,合於天心,則當知治民除害之術。夫四遠
伏匿,甚難知也。夫下愚之人,各取自利,反共欺其上,德君當與賢明共正之,悉正乃天地
之心意,且大悅喜,使帝王長吉也。天明知下古人且愚難治,正故故為其出券文名為天書也。
書之為法,著也,明也。天下共以記事,當共所行也,可以記天下人之文章也。故文書者,
天下人所當共讀也,不為一人單孤生也。故天下共以記凡事也,拢斯惨杂浱斓匚睦恚t者
用記拢酥霓o。凡人所當學而共讀之,乃後得其意也。書之為類,乃當共原、共策、共記、
共誦讀之,乃以無奸也。故自古到今,賢拢囊玻瑤缀涡#瑤缀蝹鳎瑤缀螌嵑耍瑤缀喂舶
之,尚故故有餘邪文铡o,不可純行。故大賢諸道士,乃周流遍天下,考核習語,視異同,
以歸喻愚蒙,尚故故铡顺嘧樱雇f其學則不可,妄仕不足以為帝王之臣也。故一本文者,
章句眾多故異言。令使天地之道,乃大亂不理,故生承負之災也。真人知之耶?”“唯唯。”
    “行,子已覺矣。子明更聽,且語子一大戒。下古之人所以久失天心,使天地常悒悒者,
君乃用單言孤亂,核事其不實,甚夫其意明矣。真人但以此上,乃使天下眾賢共考辭文而不
知,皆為铡畬W,故生災異不絕,天甚疾之,得亂生病焉,陰陽戰鬥而不止也。故天教吾下,
拘校正之。今大中古以來,信孤辭單言,每視覆下之文為不敬,共以是相法罪,遂用孤辭單
言,反應投書治事,故與天為怨亂。天官文書本使人共議其是與非,反使一人陰為辭。夫拢
人尚不而獨畢智天地之道,故拢t前後生所作各異,天上言其各長於一分,不能具除災,故
教吾都合集校之。今反信一人之言,寧可用不?故教其三道行書,大小賢不肖男女共為之參
錯,共議是與非,皆令得其實核□□,乃可上也。中一人欲欺,輒記之,如是則天地病已除,
帝王無承負之責矣。
    “天地得以無病而喜;帝王得以自安而喜;賢者得以自達而喜;百姓得以自解不見冤,
家富人足而喜;奴婢得其主,不為非而喜;四時五行得順行,民謹不犯之而喜;萬二千物各
得其處所,不見害而喜;鬼神見德君可為積善,亦眩龕傁玻粣簹獠粡蜕媳稳赵氯庖嘞玻惶
上平氣得來治,王者用事亦喜;惡氣得一伏藏,不伏見使行誅伐亦喜;夷狄得安其處,不眩
數來為天戰鬥亦喜;軍師使兵器得休止不用,士卒不戰死亦喜。凡天地之間,若此喜者眾多,
不可勝記。行為真人舉其大綱,見其始,子自思其意。凡事以類推之,盡以得矣。德君案行
之,天下鹹服矣。故天尤急此三道行書,慎無眩龔U,故災不去也。欲斷天文,反復為聾盲之
治也。夫聾盲之治,亂危之本也,滅身之災害也。可不慎乎?
    “夫文,乃天下之人所當共案行也,不可信一人之言也。故天地開闢以來,文書及人辭,
更相傳以相考明也,不考明則不可獨行,獨信一人言而行之,則危亡矣。是天下之大失大傷
也。故吾書不敢容單言孤辭也,故教真人拘校上古、中古、下古文以相明,拘校天下凡人之
辭以相證盟,然後天地之間可正,陰陽之間無病也。以吾書往考古今之天文地神書與人辭,
必且與響相應,與神無異也,乃吾道且可信也。故吾為道,不試言也,乃求試行不行之,安
知吾道與天相應而信哉?今日行之,比若與天語,十十五五,無有脫者。神哉!為道如斯,
可謂大樂矣。真人知之耶?”“唯唯。”
    “行去,曉事生矣。告真人一大訣,此本守一專善,得其意,故得入道,故次之以道文
也。為道乃到於入室,入真道,而入室必和神,故次之以神戒也。得守一得道得神,必上能
為帝王德君良臣。臣者,必當助帝王德君,共安天地六方八洞,得其意,乃國可長安也。欲
安之,必當正文正辭正言。故以拘校文辭,得以大正,必當群賢上士出,共輔帝王,為其聰
明股肱,故次之以仕臣九人。九人各得其所,當共安天地,天下並力同心為一也。必常相與
常通語言,相報善惡,故次之以三道行書也。人已都知守一,已入道,已入神,已入正文,
以尊卑仕臣,各得其處也。已行文書,並力六事,已究竟,都天下共一心,無敢眩嘣鲪赫摺
皆且相愛利,若同父母而生,故德君深得天心,樂乎無事也。
    “以為道恐有遺失,使天地文不畢備,故眩沃源蠹y,以解其疑。深者居其下,
畢書出之,以書付有德君,天下一旦轉計,向善自治。其為易比若火沿高燥,水從下,不教
其為,自然往也,不可禁止也。故為太皇天道教化,立可待也。德君行之,乃名為天之神子
也,號曰上皇,與天地元氣相似,故天下之神,盡可使也。從天地開闢以來,未嘗有天書神
文,使真人傳之為真道記也。以往付德君,名為道母也。太陽之氣,火行有也,得而行之,
得其信也,不知行之,則不真也。真人知之耶?”“唯唯。占闹斆瘢稓w德君;不敢久
留也。”
    “行,子已曉之矣。天書不可久留也。天神考人,使人不吉。子慎之,行去。”“唯唯。”
六究洽洞極七竟,以類次書文使相得,災悉滅亡,致洞極之吉文。
    忍辱象天地至张c神相應大戒第二百五十三
    “真人前。”“唯唯。”“今且戒真人一大戒。吾道乃為理天地,安帝王,生天地所愛
者,乃當愛真道與真德也。故天者,乃道之真,道之綱,道之信,道之所因緣而行也。地者,
乃德之長,德之紀,德之所因緣而止也。故能長為萬物之母也,常忍辱居其下也,不自言勞
且苦也。吾之為德君教化下愚,正以此天地二事為祖也。故常案天地之法度,不失其門戶也。
吾之書即天談地語,與神¤深獨相應若表裏也。步即相隨若規矩也。故順行者得天地意,失
之者凶衰矣。今以戒真人,子宜思吾言而常慎之矣。”“唯唯。”
    “行,見子好真道德,好為善少雙,且示子一言。今上士多樂真道善德,中士半好之,
下士無狀,純無道無德,皆應大逆無道之人也。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