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309太平经 >

第35节

309太平经-第35节

小说: 309太平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合名為一也。一凝成天。天有上下八方,故為十也。又有五方,各自有陰陽,故數十也。
下因地也,一下因地者,數俱於十乃生,故人象天數,至十月乃生也。一者,正是其施和洞
洞之時也。已愛施者,反當象天數,十月乃出,故數終於十。故一者乘十。地道者,母也,
當禺,故與和並連人。天地人三相得乃成道德,故適百國有德也。故天主生,地主養,人主
成。一事失正,俱三邪。是故天為惡亦凶,地為惡亦凶,人為惡亦凶。三共為惡,天地人滅
盡更數也;三共為善,德洞虛合同。故至於三合而成德,適百國。”“善哉,善哉!”“是
者,天下萬國之國之綱,天地人合德之鄉也。子知之邪!”“唯唯。”“故真人今既為天地
除病,為德君除承負,雖苦持吾文,往授百有德國,而陰陽病悉消亡,帝王之災皆已除矣。”
“善哉,善哉!愚生向不力問,無緣得知是也。”“子言是也,學而不力問,與不學者等耳。
是故古拢t之學,旦夕問于師,不敢懈也,故遂得知天之道也。”“唯唯。盏昧枺桓
有懈也。”“如是者,子已知道矣。”
    “願聞今天下乃習俗不同,以一道往教敕之,曾不疑乎?”“噫!子於是言者,更愚略冥
冥無知,何哉?今是習俗禮義者,但偽行耳,非其真也。天下人乃俱受天地之性,五行為藏,
四時為氣,亦合陰陽,以傳其類,俱樂生而惡死,悉皆飲食以養其體,好善而惡惡,無有異
也。于其有不曉真人文而不達者,當授教之時,真人宜以其俗語習教其言,隨其俗使人自力
記之。如是者,天下悉知用之,無有疑也。吾之道,比若日月,周流咝姓仗煜拢髯匝哉
昭,大明而足。子欲重知其審實,比若萬物¤物之屬,共一天地,六甲五行四時以是為大足。
故皆以天地陰陽格法教示之也。子知之邪?”“唯唯。”“行去,難不止,則說無窮。今道
大文反但難得意。”
    “唯唯。願眩龁栆皇露埂!薄靶醒灾!薄敖衿淙f二千國當雲何哉?”“然此者並於
數中,與閏同。子欲知其審,比若數,十而終,一歲反十二月乃終,尚閏並其中,時有十三
月,此之謂也。但百國行道德,乃萬國無災,天地病已盡也,此亦並除。”“善哉,善哉!”
“子能自力,以吾文周流百有德之國,使其各隨俗說吾書者,即萬二千國悉安,天地病大除,
子已增年,亦無極矣。子安之少也,則得少年;安之半,則得半年;盡安之,則得無極之年。
真人既有善意,天使子具問,是宜具安之,子亦無大自苦勞也。夫天極自神且明而無上也,
尚常行道自苦,日一周行。凡物而安之,故獨得常吉而長生也。地亦順隨天所為而養之也。
如天一日不行,日月星不移,即有不周之氣,天則毀矣。天尚乃行道不敢止,故長生也,而
況子乎?努力各自為身屈,不能為他人也。吾所以說而不止者,吾亦為吾身屈,非而為子也。
凡六極之表裏,擾擾之屬,俱各為其身計,不能為他人也。子知之邪?”“唯唯。吾得天師
言行之,使有德之國記之,不敢懈也。”“行,子已知之矣。俱努力,努力!事畢而相從。”
    “唯唯。行去,願問一事。”“何等也?”“今六人謹歸居閑處,共思天師言,時時若
且大解,時時有迷亂不懈者,願及天師決其意。今念數愁天師,欲忍不言也,恐與天師相離,
終古竟天年,無以眩弥拭皯M眩凹僖谎浴!薄捌叫校焓刮崤c六子相睹共語,勿辭
謝也。”“唯唯。今願聞天下之國,獨有萬二千國邪?眩叙N邪!”“噫!密哉,子之問也。
天地開闢以來,未嘗有也。然此萬二千國者,記一大部耳;其餘者,何有窮極乎哉?”“何
一多也!”“噫!子今但問疑極知也,今反覆椋иぺぃ拊諏嵅患啊H挥^弟子問事,未大究洽
知天道也。適應樣¤¤若且及,而內獨不及。夫俗人冥冥懀鼞|,固是也,以真人況之,吾不
非也。然更開耳,為六真人說之。天者,乃上下無極,傍行無極,往往一合為一部界,眩
何極乎?願聞之,然天上當于何極,上眩泻蔚榷械弥箻O乎?地下當于何極,下眩泻蔚龋
于何得中止而言極乎?天地傍行于何極,何故得中上而反極窮乎?此六表者,當于何窮極乎?
是故天道乃無有窮已也,大用之亦適足,小用之亦適足,大用亦有餘,小用亦有餘。真人甯
知其意乎?”“唯唯。可駭哉!可駭哉!向不力問,眩裏o從得知之也。”
    “然,子可謂小覺矣。行去,勿眩箚栆病?至嫒梭@而敗也,非力所及,而強問之,
是亦大害也。然為人師者多難,今訾子悒悒,為子更明之。行,更明開耳。安坐聽。”“唯
唯。”“子欲樂知其大效也,比若一家有父、有母、有子,亦天道具成一家。父象天,母象
地,子象中和,其聚財物,家中所有象萬物,亦成一家。父為君,母為臣,子為民,財貨以
相通養共之象萬物,此一家亦共一大憂。一縣萬戶亦合成一家,共一大憂。十縣合為一郡,
亦合成一家,共一大憂。十郡合成一大州,亦合成一家,共一大憂。十州合共成一大國,亦
合成一大家,亦共一大憂,而為一大界。其帝王有德,憂及十二州,大憂及十三州,亦共為
一大家,亦共一大憂也。其外界遠方不屬於人國者,于人國有道德,其中善人來;于人國無
道德,則不來;於人德劣,則來害人也。此一部者,一界也,天地之分畫也,樂使天下擾擾
之屬,各有處不相克僖病9蕿樘珮O、中極、小極,何謂也?太極者,主無眩獗硪玻恢袠O
者,主中部也;小極者,各應其部界而止也。但可以道德相求,不得大相克僖病L煸怪
此名為共一家,故各共一大憂也。子欲知其審實,比若一家父子夫婦,但獨憂其家不富,不
肯憂他家也。一縣但共憂其君,善則當遷之,使高功,各爭進其長吏;惡則欲共去之。一縣、
一郡、一州、一國皆義說等此,其共一大憂也。今故記萬二千國,乃共一大部,以與真人,
共一大憂也,共一界。其餘若此萬二千國者,不可勝數。是故古者拢酥鳎怨灿浺恍〔
也,何不記大部界乎!天使不言也,大化未出,所作者異,不得同法,故不記之也。今者為
大化出,萬二千國曆咧埽侍焓拐嫒藖韱枱o極之經,洞竟之政,故以文付百有德之國,一
有德之國兼化九十九國。其萬二千國並數,若一歲十二月為一部,時十三月閏,亦並其中,
此之謂也。子知之邪!”“唯唯。”“行去。”“唯唯。”
    “慎天道神臁刂鹜齺y毀。”“唯唯。今已受天明師嚴敕文¤¤,小覺知一大部。
願聞一小界,見示說此無極之國。”“諾。為真人悒悒且小言,子詳記之。今欲使真人積財
用,上柱天日月,下柱地。廣從萬里,恐財用固固常病苦少也。不能記是其國多少之名字也。
子知之邪!”“唯唯。愚生不敢極問天道也,見天師言,今恍若失氣,惚若亡魂?不敢重問之
敢。”“然,子可謂曉事之生,子欲報天地重功,而命無極者,但周流是一大部萬二千國,
則壽已無極矣。其上下六方洞極者,天亦不獨使六子憂之也。憂之者自有人,與子異界,亦
不以過責反罪子也。其安危善惡,亦自有主之者也。一部說絕,勿眩龁枴!薄拔ㄎā!薄靶校
六子努力請,真人學為小通,但未大睹天道意耳,加精勿懈。”“唯唯。”“學而不精與狂
同,精而不得名喑聾,示之以西反問枺9侍煜聨煿脖骐y何¤¤,雖¤¤,無益也,猶不知。
比若嬰兒濛濛,未出胞中,隨其母身而行,安知天道廣遠而無方。是故小師強怒喜狂說,反
令使天地道傷。故失道意,不能安其君王,天下¤¤,皆被其過,言之殊異。令災害橫行,
不可禁防。書雖儯鼉|萬卷,天下流災害猶不絕,前後合同,皆由強說之生,不知道要之過也。
真人知之邪?”“唯唯。”“行欲眩秊樽泳哒f,無窮竟,難為財用,又且眩兀室恍≈埂
疑,眩齺韱栔!薄拔ㄎā!
    右集難問授書訣諸國部界。
    敬事神十五年太平訣第一百四十
    “願請問一事。”“平言之。”“今天將太平,寧亦可預知邪哉?”“然,可知占天五
帝神氣太平,而其歲將樂平矣。”“何謂也?願聞之。”“然,春也,青帝神氣太平;夏也,
赤帝神氣太平,六月也,黃帝神氣太平;秋也,白帝神氣太平;冬也,黑帝神氣太平。”“今
以何明之?”“然,太平者,乃無一傷物,為太平氣之為言也。凡事無一傷病者,悉得其處,
故為平也。若有一物傷,輒為不平也;二物傷,輒為被刑也;三物傷,輒為群物傷也;四物
傷,輒為四方傷也;五物傷,輒為五方傷,天下有大害也;六物傷,輒為惡究于六方也;七
物傷,輒為其害氣乃橫行也;八物傷,輒使人賢不肖異計,不並力也;九物傷,輒為惡究竟
陰陽,令物雲亂席轉也;十物傷,乃為大綱傷,天數終盡更數也。是故古者上拢耍饔^
天五帝神氣平未,輒自知治得失且平與未哉?”
    “願聞共平訣意。”“然,春物悉生,無一傷者,為青帝太平也。夏物悉長,無一傷者,
為赤帝太平也。六月物悉見養,無一傷者,為黃帝太平也。秋物悉成實收,無一傷者,為白
帝太平也。冬物悉藏無一傷者,為黑帝太平也。五帝太平一歲,人為其喜樂順善;二歲,地
上為其太樂;三歲,恩澤究竟於天;四歲,風氣順行;五歲,九神不戰,祆惡伏滅;六歲,
而究著六綱;七歲,乃三光更明;八歲,而恩究達八方;九歲,陰陽俱悅;十歲,萬物悉各
得其所。為數小終,物因而三合之,乃天地人備,故三十歲而太平也。今上皇氣出,真道至
以治,故十五年而太平也。如不力行真道,安得空致太平乎?此十五歲而太平者,乃謂帝王
以下及臣大小,案行真道,共卻邪偽,故十五年而平也。真人知之邪?
    “是故欲知將平與未平,但觀五帝神平與未,足以自明,足以自知也。是故凡象,乃先
見於天神也。天神不平,人安得獨稱平乎哉?是故五帝更迭治,可皆致太平。其失天神意者,
皆不能平其治也。是故謹順四時,慎五行,無使九神戰也,故當敬其行而事其神。今天第一
上平氣且至,故教真人敬四時五行,而令人大小共興用事其神事。古者但敬事四時五行,故
致太平,遲三十年致平。今乃並敬事其神,故疾十五年而平也。真人知之耶?”“唯唯。可
駭哉!可駭哉!”“然子已覺矣。”
    “願請問人行忠直有實,寧可知邪?”“善哉!子之所問也。與其交也,言行日若惡忿,
人長念之,反月善;月若惡忿,人反歲善;少時觀其所為作若最惡,老反最善也。人皆歸其
言,而樂其行,而好愛其道,是即忠信上善有實核之人。”
    “善哉,善哉!願眩垎柌恢倚咆校嗫芍埃俊薄叭唬芍病Ec之交也,觀其所言
行也,日月合于人心。若順善,長念用之,反月使人益惡邪;月若善,反歲惡;少時觀其人,
可為若善也,言若忠信,至老念用其所為,反最惡邪,是純為偽佞不忠信之人行也。至老長,
則窮其言與行,最賤矣。災及妻子,禍流後生。”“善哉,善哉!”
    效言不效行致災訣第一百四十一
    “太上中古以來,人多效言,乃不效行,故致災害疾病畜積,而不可除去,以是自窮也。
是故吾敬受此道於天,乃效信實,不效虛言也。執一行吾書道者,下古人且日言吾道惡無益
也,反月善;月言無益,反且歲善;歲言無益,反至老常善,久久不而去也。後生者以為世
學矣。不知疾行者,但空獨一世之間久苦耳。故吾教敕真人常眷眷勉勉也。道為有德人出,
先生與後俱與吾無有獨奇親也,吾受之等耳。故但得而力行之者,即其人也,無有甲與乙也。
子知之邪?”“唯唯。”
    “行,天道無親,歸於人;地德無私,付於謹民。人交無有先後,但愛於有實信。是故
古者帝王有宮宅以仕有德,不仕無功之臣。有德之人,天地所愛,可助帝王安萬物;無德之
人,天地所怨,陰陽之佟!薄昂纹渲匾玻俊薄白幼匀粲拊眨∪唬瑹o德之人,其行無數,乃逆
天地,故與天地為怨也;乃亂陰陽,故與陰陽為僖病W又埃俊薄拔ㄎā!薄靶腥ィ
眩龁枺茞嚎啥靡印!薄拔ㄎā!
    “行,為子悒悒,且為子分別解下古人之行。人人曰自言惠,且善曉事,而反其行徵也,
反月德惡。月月各自言有善行,不負於天,而反歲得災多,且兇惡夭死。少時人人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