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309太平经 >

第27节

309太平经-第27节

小说: 309太平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為二也;因為上天下地,陰陽相合施生人,名為三也。三統共生,長養凡物名為財,財共
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則亂敗,敗而不止不可眩恚蚋F
還反其本,故名為承負。
    夫天道無心,遭不肖則亂,得賢明則理。古者帝王得賢明乃道興,不敢以下愚不肖為近
輔,速以吾此文付上德之君行之。洞明者光,以三氣相見問之,占十中十,所理悉理,此第
一善明,可以為帝王使;占十中九,一氣亂不理,可為諸侯使;占十中八,二氣亂不理,可
為凡人使。過此已下,名亂天正道,必有冤結,鬼神精伏逃不見,不可理,不有眨吞街
氣。
    子欲得道思書文,求道之法靜為根。積精不止神之門,五德和合見魂魄。心神已明大道
陳,先知安危察四鄰。群神大來集若雲,若是不息長壽君。(脫一字)哉大道不用勤,形若死
灰守魂神,魂神不去乃長存。周者反始環無端,去本求末道有患。眾民失之不得完,思其意
無失真言。清靜為本非用錢,可不重愛明師言,順受師語不死焉。愚者逆師與鬼鄰,不得正
道入凶門,遂不復還去(脫一字)神,骨肉腐塗稱祖先,命已滅亡大窮焉。
    闕睿
    凡愚之術,皆從內出,自有法律,厚為本根,見神而活,亦無苦愁,神惡勞烈,安心定
意,慎無暴卒。久久自靜,萬道俱出,長存不死,與天相畢。為之必和,與道為一,賢持無
置,凡事已畢。俗念除去,與神交結,乘雲瘢垼坠遥|化而為神,狀若太一。詳思
書言,慎無失節。
    凡精思之道,成於幽室,不求榮位,志日眨埽_蒙洞白,類似晝日。不學之時,若夜
視漆,枺髂媳保造镀涫摇A钯t拢恬敚莫殤饜N迨匾褟姴凰劳觯藏殬焚v可久長,
賤反求貴道相妨,尊官重祿慎無望,強求官位道即亡,不若除臥久安床。不食而自明,百邪
皆去遠禍殃。守靜不止不喪,幸可長命而久行,無敢恣意失常。求之不止為道王,治活之術
各異方,與民殊事不相妨。
    上之好生,民命久長。俗教道上有仁王,拢魉嫉溃铝餍校蠲袂逯t,永無禍殃,
民之不死,上之明也。上無明君教不行,不肯為道反好兵,戶惡子家喪亡,持兵要人居路傍,
伺人空閒奪其裝,縣官不安盜傩校^民可為上可明,人君好仁,下求長生。上之不仁,下
多邪傾,皆令夭死,不知樂生。下愚好德,上教令也。民之好道者,其主明也;盡欲長生,
遠禍殃也;不食廉潔,去諸兵也;垂拱無為,棄不祥也;拢鞔笈d,其民相親出;恩及下愚,
是其王也;天道好生,以安上也;下愚不爭之慶,天下幸甚,莫不歸王也。
    民不好道者,上之不明也;內懷奸心明行也;不好為德,反好兵也;父子分離,居道傍
也;不得長生,積死喪也;家有貧子,若虎狼也。上之無德,兵禍殃也;下愚為君,化不行
也。民多好仙,帝王明也;天見其治,恩下行也,¤行喘息,皆被光也。
    闕睿
    天者好生道,故為天經;積德者地經,地者好養,故為地經;積和而好施者為人經,和
氣者相通往來,人有財相通,施及往來,故和為人經也。古者將學問者,皆正其本。比若種
木也,本索善種,置善地,其生也,本末枝葉悉善。本者是其本師,枝實者是弟子。是故古
之學,悉先念思本,乃學其道也。故可為者,得與天心合,故吉也。天種木不擇得善木,又
植惡地,枝葉華實,安得美哉?此者,始以瑞身,正性道意,止歸之元氣,還以安身。念古
法,先師所職行,何以能自治。計定意極,且自得之。先以安形,始為之,如嬰兒之游,不
用筋力,但用善意。詳念先人獨壽,其治獨意,以何得之。但以至道,繩邪去奸,比若神矣,
無有奇怪。本正以是為之,故得天心,不負地意,四時周,五行安,子孫不相承負,各懷至
德,不復知為邪惡也。
        §              佚文
    真人問曰:“何為天經,何為地經,何為人經,何為道經,何為拢洠螢橘t經,何為
吉經,何為凶經,何為生經,何為死經?”神人曰:“然,修積真道,道者,天經也。天者
好生,道亦好生,故為天經。修積德者,地經也。地者好養,德亦好養,故為地經。修積和
而好施與者為人經,和氣者相通往來,人有財亦當相通往來,故和為人經也。修積上古、中
古、下古道辭為道經,修積上古、中古、下古、拢臑槁}經,修積上古、中古、下古賢辭為
賢經。其師吉者為吉經,其師凶者為凶經,其師生者為生經,其師死者為死經也。法由拢@,
道寄人弘。”(《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一)
    闕睿
    入室獨居,思經道之本,所須出入,賢者先得其意,其次隨之,遂俱入道,與邪相去矣。
入室思存,五官轉移,隨陰陽孟仲季為兄弟,應氣而動,順四時五行天道變化以為常矣。失
氣則死,有氣則生,萬物隨之,人道為雄。故立五官,隨氣而興,天道因氣飛為雄。真人積
氣,聚神明,故道終常獨行,萬民失氣故死。喪者為賤,生者為真,子守道可長久,隨氣而
化。天為常,地無急名利,道自行。天道常生無有喪,地道持兩主死亡。夫上古拢t者于官,
中士度于山,下士蟲死居民間。賢者見書,深思此言,先難後易,身亦無患。而守德成大道,
身學已更九室成神人。其念常與凡人殊絕異,朝夕未常念地上,欲聞天事也。意乃念天上職
事,乃後可下九室。積精篤竭自化,易其形容,即是上天拢艘玻坏醚}理民間時事明矣。
吾之書乃使高士遂生而不見,下士不敢妄為妄言也。吾書為道,所能窮竟人志,使人賢不肖
各盡其才,至死無可後悔者,乃各盡其天命也。欲壽樂久存者,思正道意,可往矣;不樂久
存者,宜就俗事,但樂止其身而已。
    闕睿
    驗行鏡其身自知可為得失法。賢明智乃包裹天地,積書無極,而不能自壽益命,此名空
虛,無實道也。術士之師也,久久還自窮之,學能遍授天文地理,悉解萬物之情,眾書併合
備具,而不能事親尊君,此知無益也。詳思此言,吉凶可知矣。此以簡行,即令人自知得失。
    闕睿
    學問何者為急?故陳列二事,分明士意失得之象。自開闢已來,行有二急,其餘欲知之
亦可,不知之亦可。天地與拢魉鶆眨斖菩卸蟮谜撸瑝坌榧薄壅撸伺c天地同優也。
孝者,與天地同力也。故壽者長生,與天同精。孝者,下承順其上,與地同聲。此二事者,
得天地之意,凶害自去。深思此意,太平之理也,長壽之要也。諸欲為善,求活者少。
    故父母者,生之根也;君者,授榮尊之門也;師者,智之所出,不窮之業也。此三者,
道德之門戶也。父母,乃傳天地陰陽祖統也;師者,乃曉知天地之意,解凡事之結;君者,
當承天地,順陰陽,常務得其意,以理道為事。故此三者,性命之門戶也。深思此言,萬害
除矣。壽孝者,神臁鶒酆靡病2粔坌⒄撸俚溗呉病4说雷匀徊挥昧Γ湫ВkS
人意善惡所致。心意质掠趦龋貞锻猓涞溃绊懼畱病P囊砸饧字T戶。
古者太平之君,其理要但用心意善,即臣善;用意铡贸家嗾‘。心意,天地樞機也,不可
妄動也,使和氣錯亂,災害日生矣。
        §          〖JZ〗太平經卷八十六(己部之一)
    來善集三道文書訣第一百二十七
    六方真人俱謹再拜,“前得天師教人集共上書嚴敕,歸各分處,結胸心思其意,七日七
夜,六真人三集議,俱有不解。三集露議者,三睹天流星變光。一者,見流星出天門,入地
戶;再者,見流星出太陽,入太陰;三者,見列宿流入天獄中,因三並而共策之,恐天師三
道行書,為下所斷絕,使不得上通,眩钐炫胤薹蓿匣蕷獠坏脕硪病A畹弁醯赖轮
固承負先王餘災不絕,而得愁苦焉。”“咄咄!六真人為皇臁瞾韱柺拢婢M天焉哉!吾見
諸弟子言,無可眩约又T真人也。今試自說其流星意。”
    “六弟子愚蔽,敢不言。初始一流星出天門,入地戶。天門者,陽也,君也;地戶者,
陰也,民臣也。今民臣其行不流而上附,返上施恩於下。夫門戶乃主通事,今下戶不上行,
返上門通門而下,知為下辭,會見斷絕,不得上行也。”“善哉,真人言,吾無以加之也。
行雖苦,眩f二事。”
    “唯唯。二事見太陽星乃流入太陰中。太陽,君也;太陰,民臣也。太陽,明也;太陰,
暗昧也。今暗昧當上流入太明中,此比若民臣暗昧,無知困窮,當上自附歸明王拢鳎笠
理冤結。今反太明下入暗昧中,是象詔書施恩,下行者見斷絕,暗昧而不明,下治內獨亂獨
亂而暗蔽其上也。又象比近下民,所屬長吏,共蔽匿天地災變,使不得上通冥冥。與民臣共
飲其上,共為奸之證也。”“善哉,善哉!吾無以加六子之言也。行雖苦,眩f其三事。”
    “唯唯。三事見列宿星流入天獄中。夫列宿者,善正星也,乃流入天之獄。獄者,天之
治罪名處也,恐列士善,人欲為帝王盡力,上書以通天地之談,返為閑野遠京師之長吏所共
疾惡,往返以他事害之,故列宿乃流入獄中也。”“善哉,精哉!吾無以加六子言。今六子
問事,乃何一怒也!獨不懈倦耶?”“不敢也。常見天師言,真人為天來問來,今欲止,恐天
辭不通。今凡人命屬天地,天地不喜,返且害病人,則不得竟吾天年壽矣。”
    “善哉,真人之言是也,不失之也。今吾為諸真人說,亦不敢遺懈止也。吾與諸真人等
耳,俱命屬天地,若椋Р徽f,說而中止也,天地同且害我,故我說亦不敢妄道止也。行,且
為六真人具說之。今六真人新出穴,為天思,可以除天病者;為有德君思,可以除解災安身
者。六真人極共說其意,盡心所欲言者,令使不得椋Ы^。”“唯唯。天師所敕,不敢不盡雀
鼠之智,悉言之不也?”“大慊。”
    “唯唯。今天下所畏,口椋槠洳桓艺Q。今日月星曆,親天之列宿神也,尚相畏;是故
日出,星輒匿,不敢見畏其威。夫四境之內,有嚴帝王,天下驚駭,雖去京師大遠者,畏詔
書不敢語也;一州界有強長吏,一州不敢語也;一郡有強長吏,一郡不敢語也;一縣有剛強
長吏,一縣不敢語也;一閭亭有剛強亭長,尚乃一亭部為不敢語。此亭長,尚但吏之最小者
也,何況其臣者哉?皆恐見害焉,各取其解免而已,雖有善心意,不敢自達於上也,使道斷
絕於此。今但一裏有剛強之人,常持一裏之正者,一裏尚為其不敢語,後恐恨之得害焉。但
一家有剛強武氣之人常持政,尚一家為其不敢語也。一家尚親,自共血茫N類而生,尚
乃相厭畏如此,何況異世乎?
    “今太上中古以來,多失道德,反多以威武相治,威相迫協,有不聽者,後會大得其害,
為傷甚深,流子孫。故人民雖見天災怪咎,駭畏其比近所屬,而不敢妄言,為是獨積久,更
相承負。到下古尤益劇,小有欲上書言事,自達於帝王者,比近持其命者輒殺之;不即時害
傷,後會更相屬托而傷害之。故民臣悉結舌杜口為暗,雖見愁冤,睹惡不敢上通。故今帝王
聰明絕也,而天變日多,是明證效也。今民親得生於父母,受命于天地。以天地為父母,見
其有災變善惡,是天地之談語,欲有此言也。人尚皆駭畏,且見害於比近所系屬者,不敢語
言泄事,乃相敕教,共背天地,與共斷絕,不通皇天后土所欲言也。共蔽冤天地,乃使其辭
語不通,天地長懷悒悒而不達。
    “今帝王雖神拢蝗酥矗颂幇僦刂畠龋f里之外。百重之內,雖欲往通言,迫茫
於比近,不得往達也。夫帝王雖有萬萬人之仁拢烁髌冉傥肥拢斓貥O最神拢四搜鲆
俯睹,尚倚之當前自解而已,帝王安能神拢短炫c地乎?愚生六人常逢猛虎于遠方閑野,六
人俱止足不敢移,口不敢語,頭不敢動,目不敢瞑,夫人之所迫茫啡绱艘印!薄吧圃眨
善哉!今見六真人言,承知天獨久病苦冤,辭語不得通,雖為帝王作萬萬怪變以為談,下會
椋Ы^,不得上達,獨悒悒積久。今故風諸真人,教其丁寧,敕此行書之事。故諸真人悚悚倦
倦,是天使也。”“諾諾。” 

    “吾其畏天威,方為子思惟其要意而具說,今之六真人問此事,常何一最劇也?”“愚
生六人,七日七夜,共念此行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