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004+安忍品 >

第4节

004+安忍品-第4节

小说: 004+安忍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王实在难以继续听闻下去,他便泪流满面在碧绿父母脚下顶礼,并用颤抖声音说道:〃你们心爱儿子已在森林中被箭射中心窝,可能马上就会离开人间,生命垂危、系于一发。这罐水是他最后一次供养你二老洗脚之用。〃碧绿父母听到这可怕、悲惨消息后立即昏倒在地,国王急忙给他们浇洒凉水,他们才清醒过来。二人痛哭哀号道:〃大国王,如他死去,我们也会随之而亡。无论如何,请你将我们带往他中箭之地,他未死之前,我们一定要亲手抚摸爱子。〃
  国王于是将两位老人带往碧绿那里,到达之后,碧绿已气息奄奄。父母抚摸着儿子身体控诉道:〃是谁如砍断好树良木一般将我们心爱儿子杀害?〃国王在他们脚下顶礼忏悔道:〃我真乃罪孽深重,是我到森林中去后,以箭将他射成这样。〃
  父母悲痛哭泣,他们边祈祷边说谛实语道:〃好儿子,愿以你对父母承侍孝养之功德、对天尊进行火供之功德,熄灭这毒箭所造成之毒害。〃
  此时帝释天天界震动,帝释天为观察原因便开始察看,结果得知是贤劫中之大菩萨因心间中毒箭而生痛苦。帝释天知道后就马上降临人间,用天人甘露为碧绿进行加持。最终,以碧绿父母真实语之力,再加帝释天所献甘露,碧绿疼痛当下全部消除。他的伤口很快愈合,毒性也随即消失,终于解脱一切痛苦。
  碧绿不仅长时间承侍父母,大尊者在感受如是难忍痛苦时,对他人也无半点嗔恨心,始终都能以稳固之慈悲心对待。






 
060 仁慈熊猫






60、仁慈熊猫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转生为一只熊猫住于山洞中。一次,当地有一贫苦人至山中砍柴,不料当日却遭遇狂风暴雨,整个大地都被大雨浇透。此人慌不择路跑到山洞中避雨时,看见熊猫在洞里便恐惧异常。他正准备逃跑,熊猫则急忙安慰他平静下来,并用自身体温温暖他,又为他取来水果、野菜充饥。
  暴风雨之灾持续七日,这期间,此人一直受到熊猫精心照料与保护。第八日时雨过天晴,贫苦人吃罢水果就欲返家。临行前他对熊猫说道:〃你对我恩重如山,我该如何报答?〃熊猫只是叮咛他说:〃切勿对别人提起我居住于此地之事,以此报恩已足够矣。〃此人答应道:〃我一定照办〃,随即就在顶礼后离开山洞。
  回家后亲友均感诧异万分,他们纷纷议论道:〃大批飞禽走兽都死于此次水灾,你何能冲破巨大困难安全返回?〃他便将此番历险经过全部向众人坦白。大家听后急切问道:〃此熊猫到底在何处?你能否带我们到其山洞巡视?〃此人犹豫说道:〃我不欲再前往山林。〃众人却怂恿他说:〃如你带我们前去,我们杀死那只熊猫后,可将三分之二份熊猫肉送你。〃经不住此等诱惑,这人最终便向众人指点了熊猫所在山洞。
  这群人赶上山来,用烟将熊猫熏死。熊猫死时虽感受巨大痛苦,但它未生起丝毫后悔及嗔恨心,它深知此乃自己前世业力所致,于是就在平和心态中安然离世。众人则将三分之二熊猫肉送与这忘恩负义之人,而当他正准备接收时,两手却突然掉落于地。其他猎人目睹之后均感恐惧,他们放弃自己所应得份额,全都匆匆逃跑而去。
  梵施王与一些对此事深感稀有之人后来全部来到现场,他们将熊猫皮带往一间寺院,并将前后经过告诉僧众。寺中有一阿罗汉比丘感慨说道:〃这哪里是熊猫,分明是贤劫中大菩萨,我们实在应对之行供养。〃
  国王与眷属后将熊猫尸体火化,并在此地为之建造遗塔,且以宝伞等物做各种装饰,长期对其供养。最后,所有与它结缘之众生全部趋入善趣。
  另外,有一贫穷之人为卖木材而到森林中砍柴,当时释迦牟尼佛也转生为一熊猫住于此森林中一山洞里。砍柴人在被老虎追赶、走投无路之时,无意中爬上树干,恰巧熊猫亦蹲踞其上。樵夫见之恐惧顿生,而熊猫则将他慈悲拉向自己怀中,好生抚慰一番。
  饿虎贪着其食,它告诉熊猫说:〃大尊者,这黑头恶人乃忘恩负义之徒,你应将之抛下。〃它边说边因贪嗜血腥而一直徘徊于树下。
  熊猫后来告诉樵夫说;〃我现今稍感疲惫,你来巡视、监看片刻,我欲小憩一会。〃因熊猫一直辛勤照料樵夫,此时则因太过劳累而很快沉沉睡去。老虎趁机对樵夫说道:〃你为何要苦守此处?不如将熊猫扔下,这样我食毕熊猫就可离开此地,那时你亦可自由离去。〃
  毫无悲心之樵夫想到:我一直居于树上也不是解决问题之道,干脆扔下熊猫以图自保。想及此,他便将熊猫从树上抛下。熊猫坠落过程中,嘴里一直嘀咕十个左右、不大清楚之言词,落地之后便被饿虎吞食。
  樵夫听到熊猫喃喃自语之后,总感觉熊猫好似在向自己说话一般,他便一直将此事系挂于心。结果他越思虑越理不出头绪,以致渐渐神志不清、头脑恍惚起来。他开始终日四处漂荡,口中不断重复熊猫落地时所发音声,就这么边走边说、一路絮叨不止。亲友们逮着他时,他也经常向他们唠叨这类令众人不明所以之言词。众人便向看相者、密咒士、比丘、婆罗门等人广泛探问原因,但他们也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鹿野苑附近森林中,住有一具五神通之仙人,亲友就将此人带往仙人面前。仙人最终道出此中原委:〃这人本性实为凶恶,此恶人竟将对他功德利益最大之大菩萨抛至老虎眼前。大尊者本欲为此人传法,但他却将尊者突然扔下。尊者原想为他传授十偈,结果只来得及念出每偈头一字,此人所絮叨者正是这些每偈首字之集合。〃仙人弟子闻言便问:〃上师,你能否为我等宣说这十偈内容?〃仙人便将十偈完整宣说道:
  〃第一偈:悲哉此世间,非法实恐怖,恶劣狡诈者,竟敢害密友。第二偈:若杀自密友,恒时不得乐,坐于坐垫上,行住等皆苦。第三偈:尊者以悲心,低声殷殷道,恶劣之众生,定遭燃烧痛。第四偈:汝造大恶业,来世受剧痛,以此痛苦因,何能享安乐?第五偈:极恶劣众生,堕号叫地狱,感受猛烈苦,大声惨哀号。第六偈:业力深重者,无恶不能做,所做恶事中,竟有杀友者。第七偈:汝已坏正法,自心不善良,对熊猫与虎,所做应能忆。第八偈:愚者对好友,忘恩不报答,即生杀害之,未来定受报。第九偈:汝遇老虎怖,我长时护汝,睡时亦卫护,汝无法行之。第十偈:说法上师语,害友过失大,恶人汝死后,定会堕地狱。〃
  当时之熊猫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樵夫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
  大尊者变为旁生时,遇如是苦难亦不忘宣说佛法,对众生开示正道、非道道理;成佛之后,宣讲佛法之行持就更不用多说。我们明了释迦牟尼佛如是功德后,应对佛祖从内心生起恭敬心。






 
061 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久远之前,梵施国王当政时,有一人砍柴遇狮子追赶,逃跑之中落一深坑中,狮子因紧逼不舍,结果也同落坑堑。当时有一毒蛇正追赶一只老鼠,而鹞鹰又在蛇后穷追不舍,最终三只动物也跌落坑中。正当他们欲以嗔恨心互相残害时,狮子首先说道:〃以我能力,我本可将你们统统杀死。但我们现在都遭遇痛苦困境,实不应再互相损害,大家理当团结和合。〃
  此时有一猎人恰好路过此处,他随随便便向坑里瞥上一眼,坑中众生立刻以可怜语气向他寻求庇护。猎人立即将狮子从坑中首先救出,狮子被救后于猎人脚下顶礼说道:〃我定会报答你救命恩德,不过你最好勿救砍柴人,他绝不会报答你相救之恩。〃狮子说完即转身离开,而猎人又将剩余众生全部一一救出。
  狮子随后捕杀到一只野兽,就将尸体供养给猎人以为答谢。
  后有一日,梵施国王与王妃一起前往乐园赏玩,梵施王玩乐当中先行睡下休息,而众王妃则将装饰品拿出后自行游历起来。结果鹞鹰将珠宝全部衔走,以之奉献与猎人以报答恩德。王妃们丢失饰品后连忙将之呈报国王,国王急令大臣负责调查出谁是元凶。从坑中被救上之人明白猎人身上携有珍宝,于是便急忙向国王告发。国王抓获猎人后问道:〃是你偷走王妃所戴饰品?〃
  猎人就将前后经过完整讲述一番,同时又将珍宝交还国王,而砍柴人最终还是把猎人送进监狱。老鼠知道后就对毒蛇说:〃我们好朋友猎人正被罪恶樵夫陷害,他已被关进监牢。〃毒蛇就溜进监狱告诉猎人道:〃我今日欲咬国王身体,我先教你一解毒药方与一句咒语,到时你即可凭此治愈国王被咬伤之处。〃然后毒蛇就咬了国王数口。
  猎人则依毒蛇所传咒语与药方治好国王蛇伤,国王便将之释放,还赠与他大量财富。
  旁生亦如是知恩报恩,而有些恶人却忘恩负义,此种行为真值得谴责。
  释迦牟尼佛如是变为猎人时,忘恩负义者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现在释迦牟尼成佛时,他依旧恩将仇报,但世尊依然像对待儿子罗睺罗那样慈爱待他。
  此外,《律本事》中尚有老鼠、毒蛇、吐宝鼠之公案。
  另外,久远之前有一卖花之人,采花花园位于河对岸,每日均需过河采集花朵。一次,他于河中捡到被水冲走的一个芒果,就将之送给国王卫兵。卫兵又将之送与国王,国王又再送与王妃。王妃食之感觉味道非常鲜美,便向国王请求说:〃望国王能时时赐我此等水果。〃
  国王就问侍卫:〃你从何处得到此果?〃如此一一询问下来,最后问到卖花者。卖花人讲明情况后,国王要求他务必再找到这种果实。国王命令他不敢不听从,自此之后,此人就准备好口粮沿河水一路找寻而去。
  走过很远之地,他发现一山上有芒果树,但因此山陡峭,除了猴子外,无上敢攀。他为找到芒果,前后耽搁很长时间,已将口粮用尽,此时他想到:如再呆下去,我会困死于此,看来还得攀上悬崖。然后他就手抓岩石奋力向上攀登。结果芒果未得,人倒先坠深渊。
  当时释迦牟尼佛变为一只猴王住于此山,看见有人坠崖后便欲搭救。它先试抬一块与落崖之人身量大小相差无几之石头,结果发现尚能抬动,然后它就将此人从深渊中救出。此刻它已非常疲惫,便用人言询问他为何来此。卖花者向其叙述经过、原委,猴王对其为找芒果而遭遇之痛苦艰辛深为同情,便不顾自己劳累,又跃上芒果树去采摘果实。它让这人先食用一些芒果,又将很多芒果为其装入袋中。
  此时猴王已精疲力尽,而它对任何众生都非常信任,于是它便在卖花者面前休息起来,临睡前还叮咛他道:〃我已非常疲累,欲在你面前休息片刻,请替我巡视一番。〃说完猴王就睡着了。
  卖花人却想:我口粮已用尽,而袋中芒果又为供养王妃之用,若食之如何向国王交代?不如杀死这猴子,以它身肉当作口粮。想毕,这毫无慈悲心、亦不顾来世果报之恶人,就用大石块压死了猴王。
  此时诸天人则宣说道:〃若为真朋友,利他且报恩,恶人全不记,别人之恩德。〃
  当时之采花人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他对猴王不知报恩,在释迦牟尼成佛后同样不知报恩。但释迦牟尼佛过去就如待儿子一般对他,成佛后就更不必多说。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森林中栖息于悬崖峭壁上的一只猴子。当时有一人为找寻水果而迷路入此山中,他爬上树干采摘水果时不慎掉入万丈深渊,虽侥幸未摔死但因遍体鳞伤而疼痛难忍,他一阵阵发出凄厉哀号、痛苦呻吟。猴子闻讯赶来后先为他送上水果,然后又试抬起一块与堕崖者身量基本相当之石块。发现自己尚能搬动此人时,猴子便拼尽全力将他救出深渊。结果因精疲力竭,猴子放下他不久,自己就于大磐石上进入睡梦。
  此愚痴之人尽管已答应替猴子巡视,但他看到猴子沉睡模样后又打起歪主意:我要离开此地必得携带足够口粮,不如将此猴杀死充作粮食。不过猴儿太过灵俐,它醒时我肯定无法取其性命,干脆趁它熟睡时将它击杀。想到这,他便搬起一块大石头向猴子砸去。
  结果石块只稍微接触到猴子皮毛,并未将猴子砸死。猴子从睡梦中惊醒后,连惊带怕跳到别处。那人看见后顿时傻眼呆望,一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猴子眼见四下无人,心中明白刚才定是这人所为无疑,但它首先所系挂者根本不是自己痛苦、安危,反而对行凶者生起悲心。它心中想到:这些不知报恩、反而还要造恶之人,实在太过可怜。想及此,猴子便流出大悲泪水。它对被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