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

第59节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59节

小说: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这一类的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把它解释成必然的因果关系,或者本身只是出于客观的,一定要把它往鬼神方面、往非人方面解释,这一类就称为错因错果。

还有另外一类的邪见就是有关修行方面的邪见,即戒禁取见,sã;labbattaparàmàsa。这里讲到的sã;la,直译为戒,这里特指是某一类的修行的行为。vata是仪轨、仪式,然后再连着sã;lavata,它就变成sã;labbata。paràmàsa的意思是执着、执取,也就是执取遵守某一类的行为、某一类的仪式能够导致升天、能够导向清静、能够导向解脱的这一种方法。认为修某一类的方法能够导向解脱,这一类的邪见,称为戒禁取见。

戒禁取见又可以分为若干种:

第一类就是苦行,苦行的特点就是自我摧残、自己折磨自己。苦行是佛陀在世的时候那些Nigaõ;ñ;ha,就是耆那教的外道信奉的一种修道的方法。苦行最大的特点就是让自己的身体感到痛苦而屏绝一切的欲乐,一切的乐受。无论在《长部》,在《中部》里面,都讲到很多这一类的修行方法。例如:他们拔头发,拔胡子,把身体在水里泡,他们在太阳下面烤自己的身体,他们只吃树叶,吃草根,吃粪便,或者他们一天只吃一粒米,吃很少的东西,他们三天吃一次,七天吃一次,他们不穿衣服,他们象狗一样爬,他们只吃丢在地上的东西,或者也象牛一样吃草。

为什么他们要这么样折磨自己呢?在《中部·蛇喻经》里面就讲到了,对这类的苦行僧,他们认为在过去的无量劫以来造了很多的恶业(不善业),这类的恶业在成熟的时候将会带来痛苦的果报,为了让这些果报尽快的成熟,于是他们透过折磨自己的方法,认为苦尽甘来,当这些苦受,由于过去造的不善业,现在提前让它成熟,在身体里面受苦,等苦一受尽了,他们将能够得到解脱。于是他们就采用折磨自己的方法来使自己的身体感到痛苦,透过这样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和锻炼自己的修行。

到底苦行有没有用呢?在《中部》有一部经,叫做《狗行者经》。这部经里面就讲到,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外道。一个外道是学牛的牛行者,他的名字叫做本那(Puõ;õ;a),一个是学狗的狗行者,他的名字叫做谢尼亚(Seniya)。他们两个一起去见佛陀。牛行者就问佛陀说:“尊者,这一个裸体的狗行者Seniya ,他是行难行者,他只吃放弃在地上的食物,他遵行这样的狗行已经很久了。那他死了之后将投生到哪里?他的未来将如何呢?”佛陀没有正面地回答,就说:“够了,Puõ;õ;a,你不要问这个问题,你不要这样问我。”但是他第二次这样问,佛陀第二次回答;他第三次问,佛陀于是就直接地说:“Puõ;õ;a,如果有人修习狗行圆满、充分,修习狗戒圆满、充分,修习狗心圆满、充分,修习狗仪圆满、充分,他身坏命终后将投生为狗类。假如他有这样的邪见:‘我通过这样的戒行、苦行、梵行,将升天或投生到某一类天。’这是邪见!Puõ;õ;a,我说邪见者将会投生两种趣的其中一种:即地狱或者畜生!Puõ;õ;a,若成就狗行者将投生为狗类,失败者则堕落地狱。”也就是说,那些人学狗,他的行为也学狗,他的心也象狗一样,由于他们行为也像狗,心也像狗,自然而然,他们的习气也养成了狗的习气,他们下一世不堕落投生为狗胎才怪呢,是不是?当狗行者Seniya听了之后,痛哭流涕,他又问牛行者的未来命运,佛陀也不回答,后来他一直追问,佛陀也毫不客气地给予同样的回答。

所以,佛陀很肯定地说苦行是没有用的。为什么佛陀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因为我们的佛陀,在成正觉之前也修习过六年的苦行。当时他修行的苦行,我们的菩萨就想:“在过去以来,任何的苦行者所受的苦都不可能超越我现在;现在我所做的苦行,在现在也找不到任何一个人可以超越我这样的苦行;而在未来也不可能有。但是我通过这么极端精进的苦行,仍然不能给我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殊胜的智见,这应该不是出离之道。”于是我们的菩萨才开始放弃苦行。

后来,我们的佛陀就采取了中道,接受了苏佳塔牧女的食物,吃了食物恢复了体力之后,透过修定和修慧的方法,他证得了一切知智。

之后,在佛陀证得一切知智之后的两个月,佛陀开始对安雅衮丹雅(A¤¤àsi Koõ;óa¤¤a),对那五位比库开始说第一部经——《转法LUN经》。在这第一部经里面,佛陀开宗明义就这样说:

“诸比库,有两种极端是出家人所不应实行的。哪两种呢?凡沉溺欲乐享受者,乃卑劣、庸俗、凡庸、非圣、无意义;凡从事自我折磨者,乃苦、非圣、无意义。诸比库,不近于这两种极端,有中道为如来所证正觉,引生眼,引生智,导向寂止、正智、正觉、涅槃。”

这也就是中道,中道就是八支圣道。所以佛陀很肯定地否定了苦行,苦行是残酷的,野蛮的,而且毫无意义的,它只是自己摧残自己。认为苦行能够解脱,能够升天,这是一类戒禁取见。这一类戒禁取见无论是在佛陀在世,乃至现在的印度都还是很流行。

第二类是执取仪式,例如:祭祀、祈祷,经咒等等。就好像婆罗门教,婆罗门教非常注重祭祀。因为在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里面就讲到了:第一婆罗门至上,第二吠陀天启,第三祭祀万能。他们认为任何的东西都可以透过祭祀来达成,来完成。所以作为一个婆罗门,他们应该要读诵吠陀。吠陀经典很多就是讲到如何执行祭祀的,例如:梨俱吠陀rgveda(梵),它主要是讲如何去邀请那些神来,例如:雷神、风神、电神等等;通过赞颂他们,然后再希望达成他们的愿望。在吠陀经典里面,夜柔吠陀Yajur…veda(梵)和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梵)里面也是,里面讲到很多经咒,例如:请一些神,请一些鬼来,通过这些来从事各种各样的祭祀。他们认为透过这些祭祀可以达到升天,可以达到解脱。

在古印度,作为一个婆罗门,他们应当学的就是Veda——吠陀经典。而作为一个婆罗门,在古印度他们所承担的社会的角色就是祭司。当然也有学者,也有祭司,他们就是为了国家、乃至平民百姓要组织各种各样的仪式。他们为人祈福,为人消病,为人消灾;而且有那些小孩子出生,他们为他们起名,有命名的祭祀,结婚有结婚的祭祀,生孩子有生孩子的祭祀,死了之后的祭祀等等,他们都有很多。而且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是可以导向最终升天,但是佛陀很肯定地否定了祭祀,认为祭祀并不是解脱之道。

还有另外一类的戒禁取见,就是修定解脱论。也就是有一类的外道认为禅定即是最终的解脱,即是最上的涅槃。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部分的婆罗门和一部分的苦行僧,他们拥有很强的定力,他们在入定的时候体验到非常微妙殊胜的快乐,然后他们认为那个就是定境,那个就是最上的解脱。乃至现在,在印度有一些苦行僧都可以一座坐很长的时间。在印度教的六大正统的派别当中就有一个派别叫做瑜伽派,瑜伽派当时有一个瑜伽大师叫做巴坦加里(Patan…jali),他写了一部《瑜伽经》。在这部《瑜伽经》里面,他总结了一两千年来的印度教和古代婆罗门教的修定的方法。例如:他讲到在修定之前先要持戒、要净身、要净心、要自制,要节制饮食,在修定的时候如何调姿势、调呼吸呀,如何入定,最后如何证得解脱。他们也认为禅定就是解脱,禅定就是涅槃。

这一类错误的修行方法,无论是执着于苦行,执着于仪式,执着于修定,这类都称为戒禁取见。他们执着于苦行、执着于仪式等可以带来解脱的这一类的方法,称为错误的修行方法。

到底邪见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坚定地执取于断灭见,例如认为没有三世,没有因果,拨无因果。当这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这种邪见,那他的下一生已经决定了必定是恶道,乃至地狱。犹如佛陀在经典里说到的:“我说邪见者只有两种趣的其中一种,即地狱和畜生。”

在这里,我再讲一个因为邪见而偏离正道的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1995年年底,大概就是1995到1996年期间,当时缅甸帕奥禅林来了一个以色列的犹太人。其实在西方世界里面,犹太人是很早接触佛教的一个民族,例如:三界智、向智尊者,他们都是属于犹太人。这个犹太人去了帕奥禅林,他的巴拉密真的很好,在几乎一个星期之内他就已经证得禅那,他的巴拉密真的非常好。然后他又很精进地修行,不久他就修完了名色法,进入了修缘起的阶段。然后他就观照他的过去世。当他观照他的过去世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的过去世既是很令人震憾的,又很令人叹息的。他观照他的过去的前五世,那个时候他投生在印度,而且正好是佛陀在世的时候。在那一世当中他出家成为了比库,而且他的巴拉密也很好,在那一世他拥有了四种禅那,四种无色界定,也修得了五神通,同时他的观智也修到了行舍智saï;khàrupekkhà¤àõ;a。在那一世当中,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证得果位。然而,由于他看到佛陀的种种功德和相貌庄严,他的心很倾向于想要在未来成佛,于是他发了个愿,他希望成佛。他把他的想法去问了佛陀,然而佛陀没有给他授记,只是说:“你可以自己决定。”我们可以看这位禅修者,这位比库当时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他具足了种种被授记的条件,例如:他投生为人,投生为男人,他是一个出家者,他相信因果,他拥有八定、五神通,他的观智修到了行舍智,他也有很强的意愿想要成佛。但也许佛陀看到后来他的一些事情,所以没有给他授记。在那一世去世之后,由于他精通各种禅那,死了之后就投生到梵天界。当他投生到梵天之后,他就思维:“我要行菩萨道,我要成为菩萨,我要利乐众生。然而在天界这么快乐的地方,是不容易成就菩萨道的,不容易圆满巴拉密的。”于是他就透过决意死提前缩短他的生命,再投生到人间。当他投生到人间的时候,根据后来的时间推算,大概人间已经过了一千多年了。那时候他投生在应该是斯里兰卡那边,因为从他看到的影像应该是属于斯里兰卡那里的影像。那个时候,僧团还很兴盛,那个时候僧人的威仪也很好,而且在那个年代还有阿拉汉圣者存在。那一世他也很早就出家,然后透过背诵经典,结果他也通达了三藏,他的学识非常好。然而有一次,他在道心和果心方面,就这个问题上,他和一位阿拉汉圣者发生了争执,就是大家的意见不同。那位圣者是透过自己的经验、实证认为是这样,但是这一位比库认为在经典里是这样记载的,所以他就否定,由于那个时候他还是凡夫,所以他很恨那个圣者,那个阿拉汉圣者,甚至他毁谤。但是幸好他这一种业没有在那一生成熟。当这位比库在临终的时候,幸好他思维自己的持戒很精进,但是很不幸那个时候他又冒出坚持自己那种观点的念头,在他临终时候生起,结果这一种错误的见解成为他投生的障碍业,虽然持戒清净是一种善业,但这种善业由于被他的这种邪见(错误的见解),对于佛法的错误的理解拖了后腿,他投生为人。你知道投生到那里去吗?投生到中东。那一生由于他过去的戒德,就是他前一世的戒德,他投生到一个很富贵的家庭,很有钱。但后来他参加了征战,他也被升为将军。从他在前一世临终所看到的影像,看到他驰骋战场,骑着骆驼,拿着弯刀,他想应该那个是属于中东。他的头包着那个布,所以他就推断那个应该是属于中东。当时他征战,后来就在战争当中被炸死了。在战死的时候,他临终时看到的相就是流出来的血,那时他怀着嗔恨心,英勇呀,他要为圣战而牺牲,怀着那样的心结果就堕入到地狱去。就在地狱里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但是由于他过去的那些善业,使他很快又从地狱里投生到人间。但即使这么样,我们从时间上推测应该又过了一千多年了。然后他今生投生在一个犹太的家庭,就是这一生。但是由于过去生的关系,所以他年轻的时候,接触到一些东方的禅修的一些体系,他很有兴趣,很年轻就一个人先跑到泰国那里去参访很多的阿姜、名师,也跟很多的阿姜们学习,但是他并不满意。然后他又到了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