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4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时时投进,当心已经稳固了,之后我们可以让伺继续地维持。如果定力稍微弱一点,我们要继续再投入。等到我们已经培育出一定的定力之后,可以把寻和伺再去掉。而惟有把寻和伺这两个禅支去掉,我们的心才能够变得更加宁静更加殊胜。这是寻和伺这两种心所。
下面我们再看另外一种心所,胜解(adhimokkha)。adhimokkha是巴利语,胜解是巴利语adhimokkha的直译。adhi就是殊胜的、卓越的,mokkha就是解放、放开。但是,在这里我们不能把胜解理解为,好象这个是很好的理解,这里的解mokkha不是理解的解而是放开的意思。如果从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就是把心放开,让它进入、投入到所缘去。
胜解的特相是确定。使心摆脱、使心脱离摇摆的状态,做出就是这个的结论;它的作用是不犹豫;表现为决定或者决意。它好比石柱般不动摇的决定所缘。当我们认出一个对象的时候,肯定地知道就是这个,这就是胜解的作用。在我们平时所说到的决定、决意、下决心、发愿等等,都是这一种心所在起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对我们无论是要获得世俗的成就或者获得修行的成就都很重要,我们都离不开胜解。
如果一般人想要获得世俗的成就,他必须得抱定一个目标,然后下决心,他为了达成目标要持续地去做。这个是对世俗成就来说的,他要下决心去达成一个目标,这个很重要。
对修行来说也是,我们修行也离不开胜解。例如,当我们想要培育专注力的时候,如果心老是飘来飘去,心老是很多妄想、妄想纷飞,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决心、决意让心平静下来。
例如:当妄想杂念很多的时候,我们应该下定决意:用数息,让我从一数到八心不飘走。当你一下了这个决意之后,就等于说你已经下了决定,你的心就毫不犹豫地去执行,心很坚固、不动摇地去注意,入出一、入出二、入出三、入出四一直到入出八。之后再重新算起,再重新决意。
对于在证得了禅那之后,也很需要决意。我们说到的禅那的五自在,五自在就需要决意。决意有点象命令一样,我们给我们的心下达一个命令,命令了就要去做。例如:在练习五自在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下一个决意:“让我专注在禅相三个小时。”或者你可以跟自己下个决心说:“让我证得初禅三个小时。”一旦你的心下了这个决意之后,你就不用去再想它了,完全把你的这个决意也放下,(你的心就完全地)这个时候就放开心,把心打开,完全地投入到禅相里面去。然后,等到你突然生起了这样一个念头:现在应该是我要出定的时候。那个时候自然而然你会生起这样的念头,之后你再查禅支,然后你再睁开眼睛,它的时间必须得是犹如你决意的那样,这个才叫自在。就是你跟自己的心决意说:“我要入初禅三个小时。”那等你出定的时候正好是三个小时,这个叫自在。我们练习禅那的自在,决意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经常离不开决意。例如:我们想要证悟涅槃,证悟涅槃也离不开决意。我们的菩萨之所以能够成为佛陀,他离不开决意,在菩萨修行的十种巴拉密当中,就有一种称为决意巴拉密,adhiñ;ñ;hàna pàramã;巴拉密,其实就是这种心所在起着很主导的作用。一旦他决定了做一件事情之后,他的心就不动摇地去完成。
例如:我们的菩萨,他经过了六年的苦行之后,在Uruvelà的苦行林苦行了六年。在那里,他一天只吃一粒米、一粒粟子,或者他尝试屏住呼吸,修习止息法,甚至他断食绝食,用各种各样的苦行方法折磨自己,结果他发现所有这些苦行都是徒劳无益,只是自我摧残而已。然后他就接受了牧女Sujàtà(善生)所供养的乳粥。之后就走到了gaya,就是现在nera¤jarà(尼连禅)河边的一棵树下,当时这个树叫做assattha(无花果)树。后来这个树,因为我们的菩萨在这个树下成就了全自觉者,证得了正觉,所以我们称为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
当时我们的菩萨坐在assattha树下的时候,他的心里面说的什么样的话呢,知道吗?那个时候他说:“且让我剩下皮、让我剩下腱、让我剩下骨头,且让我的血肉干枯,除非能够证悟一切知智,否则我绝不从此座起来!”他这样下了决心之后,然后他就开始专注呼吸。为什么他会专注呼吸呢?我们的菩萨也是透过专注入出息念而证得禅那,然后再转修观的。
因为他经过了六年的苦行,他的身心已经很憔悴、疲劳了。然后他就想起在很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跟着他的父王去田里面参加一次农耕节。那个时候,我们的菩萨就坐在jambu(阎浮、瞻部)树下专注呼吸,结果证得了初禅。那个时候,就是在我们的菩萨已经经过了六年苦行之后,他就想:“我在小的时候那一次的禅那体验,它应该就是觉悟之道啊,我为什么要害怕这种快乐呢?”因为他们行苦行,认为一切的快乐都必须得要摒弃,一切的快乐都会产生染著。但这个时候,他回想起他很小时候的禅那体验,其实也是很快乐的,我为什么要害怕这种快乐呢?因为这种快乐并没有夹杂着欲染,没有夹杂着不善法。于是他就专注呼吸,依次证得了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
然后在初夜时分,他就生起了宿住随念智,他回忆起他的很多生,由那里死了投生到这里,这里死了又投生到那里。
在中夜时分,我们的菩萨生起了有情死生智,他看到一切的有情都是依业,由于善的业(身的善行、语的善行、意的善行),投生到善趣天界;由于身的不善行、语的不善行、意的不善行,投生到恶趣、苦道、堕处、地狱。他明白了业果法则,明白了缘起。
在后夜时分,他证得了漏尽智。他如实地了知:“此是苦,此是导致苦之因,此是苦之灭,此是导致苦灭之道。”他了知:“这个是烦恼,这个是烦恼的原因,这个是烦恼的完全止息,这个是导致烦恼止息的道路。”
于是他就知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会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从那一刻开始,我们的菩萨就称为sammàsambuddha(完全的自觉者)。如果当时我们的菩萨没有这样的决意,可能他还没办法这么样。正是因为他有决意,他就要坐在此座当中,要证悟。所以,这种决意在很大方面助成了我们的菩萨,有很坚毅的精进去完成,他就是做最后的冲刺,结果在那一天晚上,我们的菩萨的巴拉密完全的成熟,于是成为了无上的全自觉者。
在我们修行的时候,也是这么样。例如说,如果一位禅修者在修到行舍智的时候,如果他观察到自己并没有在过去生被佛陀授记。也就是说,如果他有意愿想要在今生证入涅槃的话,这个时候,他就应该要下决意。这种决意,他必须是已经证得了行舍智,在行舍智这个平台、这个基础上,他下决意:“我要证入涅槃。”之后他再入禅那,从禅那出定之后,再持续地观照任何一种行法,例如:禅那的名法无常相、苦相、或者无我相,或者观照色法的无常、苦、无我相,通过这种观法,来让自己的巴拉密尽快成熟而能够在今生证悟涅槃。
当然,这个对大家来说现在也许太高了。对于现在很多那些刚刚参加禅修营的禅修者来说,决意也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学了就可以用,你可以决意:让我的腿能够再忍多十分钟。这个也需要决意,决意了之后,你就不要再随便动了,你的心很稳固,犹如石柱般不动摇地决定下来,然后就忍过十分钟,这个很容易忍下去。不要稍微感觉到有点疼痛,你的心就晃来晃去。所以说胜解就是起到的是决定的作用,胜解就犹如命令一般。命令一般就是说,你要给你自己下达一个命令,下达一个命令之后,你就不要动摇。
但是决意也会不准的。什么时候会不准呢?知道吗?不准不是它本身不准,而是你自己去弄不准的。例如说,当你下了决心,当你下了决意之后,你没有付出足够的精进去实践它。一次又一次的被你的欲望所打败,或者说你的忍耐力不够。那几次后,你的决意就会不准。一旦你的决意不准,那个是很可怜的,以后,你几乎不能对你自己的心下达命令了。大家都知道狼来了,是不是?就是这么样。
例如说,一旦你下了决定,你说我要专注禅相两个小时,你下了这个决意之后,你的心就完全要沉入在禅相当中。不要说,突然感觉到身体痒就动了一下,感觉到外面有声音你又动了一下。那这样的话,你什么时候才能够坐到两个小时,完整的能够坐到。而且你如果经常这么样动来动去,你的心从禅那当中老是跳出来。不用几次,你的心就没有这种能力,它的决意就不准。
所以对于决意来说,一定要你这么样下达了,就要这样去做。然后,慢慢的你会觉得你的心很好用,它很听话。一旦你下达了命令,它就能够做到。它可以使心能够脱离摇摆的状态,沉入到完全的决定所缘。
我们现在再讲下面一个心所,精进(vã;riya)。精进源自字根vã;ri,或者vã;ra,vã;ra的意思是英雄,vã;ra再加ya,它的意思就是英雄的素质。精进的特点是支持、努力、勤勉、奋斗;作用是支持相应名法。犹如一间老房子受到新柱子的支持而伫立;表现为不放弃目标,对目标锲而不舍;近因是怵惧感或者诸如生、老、死等能够激起精进之事。精进是对一个目标所付出的努力。我们要完成任何一种目标,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惟有付出努力才能达成目标。无论是获得世俗的成就,还是获得菩提的成就,都需要精进。
获得世俗的成就,世间人也要很努力地赚钱,是不是?努力地赚钱这个也是属于精进。你为了求名求利,也是要付出精进。总之,为了得到一样东西或获得一种目标,你为此而付出的努力,这个就叫做精进。因此精进,就相当于我们说到的努力或者付出。当然如果在佛陀的教法里面,我们需要的精进,就是要为了我们的禅修目标前进而付出的努力。
有一句话叫做:“只要有正确的方法,精进被视为是获得一切成就的根本。”要完成一项事业,要达到一个目标,我们先立一个目标。立定了一个目标之后,我们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这个叫精进。而要付出精进,我们得要知道还必须得有正确的方法。对于我们修行来说、禅修来说,精进也需要有正精进。正精进就是我们有正当的、正确的努力。
当然,如果我们为了获得一些不好的成就,例如:有些人为了获得名利,获得人家的恭敬,假装修行,这个不能够称为正精进。或者我们虽然也想要解脱,也想要断烦恼,但是我们的方法错误,这个叫做什么精进?这个就叫邪精进。就犹如外道的修行方法一样,他们用各种各样的苦行来折磨自己的身体,他们需要付出很强的精进,是不是?但是这种精进能够导向解脱吗?能够导向断烦恼吗?并不能。所以,这种精进我们称为邪精进,或者称为错误的精进。
错误的精进和正确的精进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知道吗?如果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大家是付出同样的努力,他们关键点在于什么,知道吗?关键在于方法正不正确,是不是?
例如:现在有一些人,他也想要证得禅那,他也想要获得定力。或者他也想要在我们佛陀的教法当中,能够断除烦恼,然而他修的方法却是错误的。例如:用眼睛看呼吸,有些禅修者就是,或者他们认为要开天眼,在这边开天眼,就专注额头、专注印堂这个地方,专注来专注去,之后变成怎么样?变成又紧又硬又绷。一坐下来,头就紧。虽然他的动机也是好的,他也付出了努力,但是他的方法错误,所以他只能够离目标越来越远。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大家都听过南辕北辙的故事,是不是?南辕北辙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这一个问题。南辕北辙的故事讲到,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个魏国人想要到楚国去。楚国应该往南方走的,是不是?楚国就是现在在湖北那一带。他带了很多钱,他也雇了好车,一辆好车,他也有技术很精湛的车夫,于是驾上骏马就上路了。但是,他想去楚国却往相反的方向,往北方走。走到一半,他就遇到一个朋友,问他说:“你要去哪里?”他说:“我要去楚国。”他说:“你去楚国怎么往北走呢?应该往南走才对。”他说:“不要紧,我的马跑的快。”“你的马跑的快,但是你的方向错了。”
“哦,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