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

第4节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4节

小说: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的心就好象泥浆一样,它不堪使用。所以我们可以用这几种方法来避免昏沉。

我们可以这么样说,对于大家来禅修,大家想要让心平静,我们碰到的问题不会太多。对初学者或对于来禅修的,在第一期或者说刚来的最初的那三四天,几乎问题不出三种。第一种就是昏沉;第二种就是散乱;第三种是什么?腿痛。都是这些。但是这些是每个禅修者必经的。

对于腿痛,如果你能坐半个小时,坐四十五分钟,那个时候才换腿,就没关系。但是假如你才坐十五分钟,坐半个小时你就已经想要动,那就要再加强自己的忍耐力。可以说大部分的禅修者都要经过腿痛这一关,但如果说想到过腿痛这关,最好的解决方法只是一个字,什么字?忍。对,没有错。如果能够忍过去,那很好。

但是忍要有技巧,要有善巧方便,要忍腿痛,如果你的毅力越强,你就是说我一定要坐整坐,忍腿痛。那如果你的忍耐力越强,你的意志越坚强,这一关越容易过。如果不行的话,我觉着这样的忍,太难受,太难受,十分钟,十分钟的忍,其实,腿痛还会有个规律,例如坐到四十分钟,然后你会发现腿痛,这个腿痛它是一阵一阵的,它不会说一痛啊,就痛到最后,它只是要让你动一下,你稍微动一下,你就不会腿痛。但如果你不动的话,它可能会痛,痛到感觉很难受,之后它又会消失,消失你会感觉很舒服。然后,过了一会儿,它又会痛,它的规律就是这么样的,如果你把握好腿痛的规律,你就稍微忍。如果你是每一坐你都可以忍的话,那么我可以说你不用忍三四天,以后你就可以很轻松的上禅坐。

但是如果你确实觉得不行的话,不要说在你一想要动,你的心就毫无正念的动,这样的话,例如说如果你是坐到半个小时,你的腿就痛,然后一痛你就动,一痛你就换腿,那么每一坐到半个小时,你就会腿痛,你就过不了这一关。

你就稍微再加,比如说,到半个小时你腿痛,那你就说让我再忍十分钟,或者说那个时候你可以用快速呼吸法,让我数呼吸,那时候,你的心就数,数到一百,或者数到一百二,或者数到一百五,那你等数完了你才换腿。这样的话,就无形中把你腿痛的时间延长,你通过这样慢慢地加,慢慢地加,你就会觉得你禅坐越来越轻松,刚开始半个小时,都好象在地牢里面煎熬,到了最后你可以轻松的就坐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其实忍是最好的过腿痛这一关的方法。所以大家不要担心,刚开始禅修的时候,无外乎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你能够解决了,其它的问题都好解决了。这个是禅坐的方法,我们现在再讲一讲经行的方法。

因为现在由于实际的条件,所以经行的话,我们可以在走廊里面,还有外面的,外面现在有两个广场,大家走的时候,应该要用南北方向,不要东西,东西这个方向,地方就很窄了。南北方向,这样的话,其实经行道最佳的大概十米到二十米这个距离。经行是指行走,现在在下面的广场它正好有砖,砖也是方形,我们就照着直线这样走就可以。经行的时候,我们先自己选定一条经行道,经行道没有规定,你站在哪里,就在哪里经行。你先站在经行道的一端,然后,我们两手可以这样放,就是我们可以用、按照传统的方法,就是用右手握着左手的手背,或者稍微高点儿,到手腕这地方,然后放在肚脐这边,这样容易收摄我们的身心。不会让我们走路的时候,左摇右摆,不会吊臂,或者说也可以把手背在背后,也是这么样,背在背后,总之就是说,不要让手这么样,不要让手掉下来,而是说,手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身心容易专注,容易收摄。然后再把你的心念放在一点。

有些禅修者说,如果我经行的时候可不可以注意脚步?还是可以的,我们要根据我们心的状况来判断那个时候应该把心放在哪里。如果心念还是很粗的话,我们可以放在很粗的对象上。如果心念细的话,我们再放在心念细的对象上。脚步跟呼吸哪一样粗?脚步粗还是呼吸粗?脚步粗。对,如果那个时候你的心比较散乱,或者说你的心比较粗,你就可以把你的心放在脚步上,然后知道脚步的走动或者说把你的心放在身体上也可以。

如果说那个时候你的心比较平静,又或者说在两坐之间,你中间出去经行,这个时候就应该把你的心继续放在业处,放在这个地方——呼吸。但是,在经行的时候,我们不用专注呼吸,只是知道呼吸就可以,知道和专注存在着力度的问题,专注就是心很投入,但是知道,是你心知道在呼吸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经行不要胡思乱想。经行只是你要知道呼吸,你也可以知道呼吸的进跟出,但你不用注意很微细,只是知道这里有呼吸,然后慢慢地经行就可以。如果你习惯了经行,你就会体验到,经行对禅坐很有帮助。因为经行正好介乎于禅坐跟日常生活之间,你经行走好了,对你禅坐有帮助,对你日常生活的正念也有帮助。然后我们要习惯多点经行。那这个是经行的方法。

然后,在禅修营期间,我将会在适当的机会、适当的时间再继续教大家其他的业处。例如教导佛随念或者教导慈心的业处。但是,现在因为今天是开营,所以我只是讲一种业处,讲入出息念业处。因为入出息念业处很简单,而且很好操作,所以我们现在大家只要没有特殊的业处要求,大家就先修这种方法。然后,我再根据大家的进度或者说再有一些因缘当中,我再教其它的业处。

这个是我们禅修营期间要修行的方法,至于说有个别的禅修者要修行个别的业处,我们在禅修报告的时间,再具体决定。如果没有具体的要求,我们就用入出息念。毕竟入出息念,我们要对入出息念有信心,因为很多的人是依照这种方法而证得禅那的。而且这种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还是可以证得禅那的。这是对禅修方法的说明。

就说我们要知道,要修行一定要正确,对于我们大家来说,修行正确有三要素,很必要的。

第一我们修行,要想问大家,到底为什么来修行?如果你是为了名利来修行,你错了。或者说你是为了,好象尊者很有名气,或者我想要尊者加持,你来错了,你找错了对象了。不要在我这里求得什么神,什么神意,什么加持,这些东西,我不搞这些东西。你如果是想来这里求法,你想来断烦恼,你就可以来这边。我只是把在上座部佛教传统里面传承的上座部的止观禅修方法教给大家,我只是充当这样的角色而已。所以大家来要抱着正确的动机来。为什么要来?大家为什么要来?想要证得神通,是不是?还要怎么样?到时回去跟同修们吹,我参加什么禅修营,这里的禅修营我也参加过,那里的禅修营我也参加过,好像什么都懂,是不是?为什么来?嗯?请回答为什么来?啊,对,如果是为了断烦恼来,那就没有错。我们修行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断烦恼?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是为烦恼所困,是不是?我们都在生死当中,为了出离生死,我们就应该断除烦恼。因为烦恼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痛苦,所以如果是为了灭苦,为了断烦恼来禅修,那么我们可以说你的禅修的目标,你禅修的动机是正确的。如果你是因为一些世俗的东西,为了一些例如神通,为了一些名利的东西来,那么你的动机就不纯了。甚至说,你修得的东西是对你是有害的,不是有利益的。我们修行要记得要放下,不要认为要有所得。如果大家抱着正确的动机来,那么我们可以说你来修行,你的修行有正确的目标。

第二,要有正确的方法。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呢?这种方法必须符合佛陀的教导,在三藏里面有记载,在三藏里面有教导,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方法才是正确的,而不是某某大师创的,某某上师创的。如果是这么样的话,这种方法就有问题。如果大家修习入出息念的话,我们知道这种方法是佛陀教导的,是在《巴利三藏》里面记载的,那方法正确这是一点,同时还有我们修行不仅仅需要有正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什么?正确的态度、正确的心态。我们的心是用什么样的心来修行,修行的心态很重要。修行的心态的要点是什么?就是不极端。不要走极端,对于禅修者来说,有哪些极端呢?

有四种极端。第一种就是过度的感性。过度的感性容易造成宗教狂热,容易造成个人崇拜,这是一种极端。某某大师说的话一定是对的,这个是错误的,这个就是过度的感性。

第二种是过度的理性。过度的理性容易造成喜欢批评、喜欢批判。过度的感性你的心会失去分辨,过度的理性你的心不容易投入,不容易修行。你老是在外面去分辨这个是对,这个是错。你的心一天都在是非当中,在是非对错当中,这是一种极端。在修行上来说,过度的感性叫作信根过强,而慧根不足。过度的理性叫作慧根过强,而信根不足,这是修行的两个极端。修行应该信根跟慧根要平衡,感性跟理性要达到平衡,平衡就是中道。在我们修行当中,感性跟理性的结合,那是最好的。对于修行,对于我们信佛、学佛,要有智慧,但是光有智慧没有信心,也不行。为什么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很注重智慧,但是只有智慧没有慈悲也不行,是吗?你知道为什么吗?智慧是偏于哪一方面的?偏于理性的是不是?慈悲呢?偏什么性?感性。唯有,如果只有智慧而没有慈悲,这类人可能就象石头一样硬,象铁一样铁石心肠,虽然他,他什么东西都看的很清楚,但是他没有一点同情心,这个也不行,如果只有慈悲,没有智慧呢,会怎么样?误事,好心做坏事。所以修行感性跟理性要达到结合,要圆满,唯有这么样我们修行才能够有进步。

在具体的做当中,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就是如果是我们修习入出息念,感性跟理性的关系就是,你对呼吸,你很明确地、很清楚地知道,这个是慧。而你用感情投入到你的呼吸去,甚至我们可以说,你喜欢呼吸,去爱呼吸,这是感性。如果你只是知道,但是你对呼吸,没有一点感情,或者即使你感觉到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呼吸。但是你都是用些理论。噢,我要这样去做,我要这样去做,那你跟呼吸的关系就不会很强,因为它只是靠一些你的理论或是你的某些观念堆砌起来的你的心跟呼吸的关系。这样的话,你的心跟呼吸很难融在一起。

在《清净道论》里面说过,在修行止业处,就是培育定力的阶段,我们的信根强一点儿也是适合的。也就是说你多点用感情。在你感觉到你对呼吸,感觉无聊的时候,没有兴趣的时候,你就可以想:呼吸是我的生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自从我一出生,呱呱落地一直到我生命的最终,呼吸一直都默默地呵护着保护着我们的生命,你爱护呼吸就象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这样的话你对呼吸才会有感情,要培养对呼吸的感情,对呼吸有兴趣,去爱你的呼吸,这样的话,你的心才能够更加专注,你就不会一会儿去想其它的理论,噢,又去想一些其它的观点,多点投入,用感情去投入到呼吸。用这种方法来平衡我们的信根跟慧根。特别是那些读越多书的人,文凭越学历越高的人,或者说那些一天到晚都是处理一些公司的事情,那些领导阶层,他们的心很理性,从不轻易动感性,特别是对咱们现代的人,都市的人,多用点感性是好的,因为本身你的理性太强了,你应该加点感性。

当然如果是对那些本身有宗教狂热倾向的,或者说容易搞个人崇拜的,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理性,这个是因人而异的。这是两个极端,以及解决这两个极端的办法。还有另外两个极端,也是我们作为修行人要解决的。第一,过度的精进;第二,过度的放逸。这是两个极端。过度的放逸,也就是说松过头了,心如果是处于平静的状态,太过平静,平静到没有活力,心就容易沉滞,心容易沉滞,它就变得不动。这是一个极端。

还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精进过头。精进过头会造成紧,会造成压力。这是一个极端,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既不要变得让自己懒懒洋洋,或者心动不动就很软弱,没有力,也不要让自己的心造成很紧张。紧或者过度精进是一个极端,过度的平静变成没有活力,这是一个极端,如果远离了这两个极端,心处于中道。也就是要我们的心用的恰到好处,用力、力度恰到好处,这就是中道。

具体应该如何来操作呢?我想,对现在的人来说,大部分人容易造成紧张,也就是容易自我施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