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

第39节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39节

小说: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陀有时候背也会痛,特别是在晚年的时候,佛陀一生中的最后一次雨安居,是他八十年(岁)那个时候,他度过了成佛之后的第四十五个雨安居,当时是在Vesàlã;城(毗舍离城),在那一个雨安居当中,他得了很剧烈的背痛,为什么佛陀也会得背痛呢?如果大家看《大般涅槃经》就很清楚了。

由于在过去很久很久远以前,当时我们的菩萨是一个摔跤士,经常跟人家摔跤,因为我们的菩萨当时很壮,也是经常都摔赢对手。有一次他的对手就跟菩萨说:“你假装输给我,你被我摔倒,然后我答应给你多少钱。”当时我们的菩萨就相信了他的对手,然后假装败给了他的对手,结果那个对手就赖账。第二次也是,第二次,他的对手就说:“你这次再输给我,再输给我,我就会把之前那一次的钱一起还给你。”那一次菩萨又相信了他,结果又败了之后,那个对手又赖账,不肯把钱还给他。第三次对手又这样说“这次你再输给我,你再输给我,我三次的钱一起还给你。”那个时候,我们的菩萨就不管那么多了,结果在他的对手被他打翻的时候,他就犹如拗一把甘蔗一样把他的腰椎骨这样折断了,因为当时我们的菩萨很壮。正是由于当时他杀了他的对手这种业,结果他的很多生都经受着背痛的果报,即使在最后一生,最后一年,我们的佛陀也经受着很剧烈的背痛,这种背痛强烈到佛陀说他必须得用决意,用果定,从果定出定之后决意说:让这很强烈的背痛从他入雨安居一直到入般涅槃都不再生起。否则这种背痛是很剧烈地折磨着佛陀,在那一个雨安居当中,阿难尊者就很担心,看到佛陀病得那么重,他担心佛陀会在没有告知僧众的情况下入般涅槃。阿难尊者就把他的担心告诉了佛陀,佛陀说:“你对我还有什么期待呢?如果我是僧团的领袖,你们也许会认为,我还对你们有什么教导。但是我并不像一些拳师一样会保留、留着一手,我已经把我所证悟的、我所觉悟的所有的法毫无遗漏地教给你们,你们还对我有什么期待呢?”所以当时佛陀就跟阿难尊者说:“你们要自皈依,法皈依,就是说你们要相信自己,你们要皈依法,你们要以自己为舟,以法为舟,不要去皈依其他。”所以在《大般涅槃经》里面也讲到佛陀晚年背痛的故事。

还有讲到佛陀在他的最后的一餐,也是吃了一个叫做,从它的字面来说是吃一种软猪肉,当时他就接受了Jonda;一个铁匠Jonda的供养,但是有的人又解释这是一种叫做菌类的木耳,北传的《游行经》翻译成旃檀木,但是它的巴利词反而有点像软猪肉。他吃了之后,结果那天下午就很剧烈的肚子痛,拉了好多次痢疾。然后在当天晚上我们的佛陀就入灭了。

还有在经里面讲到,我们的佛陀被提婆达多推石头,结果怎么样?他的脚怎么样?给石片刮破了。佛陀的脚那个时候流出了很多血。这也就是佛教史上很有名的叫什么?出佛身血。对,那个时候,当时的Jã;vaka,就是耆婆医生帮佛陀包扎他的脚,即使连我们的佛陀都会经受这些病痛,现在有些修行人说,“我要修行,我要没有病痛。”这个有可能么?或者你们听信某一些外道,或者某一些附法外道:“你们修行什么什么法,你们就不会病,不用看病!”有可能么?连我们的佛陀也看病,难道有谁的福报能够超越过佛陀的?是不是?所以很明显的,只要有这个果报身,我们就要承受过去所造的业带来的果报。对于身体的苦受,我们没办法避免,但是如果我们的心不粘着于这些苦受,不再执着于这个色身,我们的心就可以做到不会跟随着身体的痛苦而产生痛苦。

因为佛陀和一切投生为人,乃至到只要还有这个色身,还有五蕴身存在的,他就必须得经受由于果报成熟而带来的痛苦。但是我们想一想,佛陀有没有可能产生忧受呢?有没有可能?不可能!为什么呢?因为忧受必定伴随着嗔心,或者换而言之,嗔心一定是伴随着忧受,嗔心所体验的受就是忧受。佛陀还有嗔心么?还有嗔心么?你不是像有些俗人说到连佛都会发火,有可能么?那个是不可能的。佛陀,由于他已经断除了嗔恚,已经断除了嗔恨心了,所以他不可能产生忧的受。不要说佛陀,即使是一位三果圣者,由于三果圣者已经断除了嗔,三果圣者也不会有忧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嗔恨、嗔恚心是属于五下分结。在三果、一位禅修者当他证得了第三道的时候,第三道的不来道智anàgàmimagga§就能够断除嗔。断除嗔,从此以后,一位三果圣者就不可能再产生任何的忧虑、忧郁、担心、忧愁、焦虑、紧张、恐惧、悲伤,都不可能有。

例如:在我们的佛陀入般涅槃之后,当时在佛陀身边的弟子,有两种反应。在经典里面讲到那些还没有离欲的,因为当佛陀入般涅槃的时候,在他的身边所有的人都是圣者,连最后的Subhadda,那个游方的外道,当他听了佛陀说法之后离开,但佛陀当时说在这大众当中最低的限度都已经是初果了,所以我们知道,在佛陀入灭的时候,留在佛陀身边的弟子至少都是初果圣者。

当佛陀入灭之后,弟子当中有两种反应:

对于那些没有离欲的,就是初果圣者、二果圣者来说,他们见到佛陀入灭就很悲伤,很伤心。例如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在佛陀入灭的时候,他还是属于什么?对,他只是初果圣者。他还没有断尽一切烦恼,他还有贪、嗔、痴,所以阿难尊者在哭泣,是不是?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断尽烦恼,或者说那些离欲者,离欲者就包括了三果圣者和四果圣者(阿拉汉圣者)。这两种人见到了佛陀入灭之后,他想起的是什么?“诸行无常,生者有灭,会合有离。”要让存在的永远不坏灭,要让会合的永远不分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然后他就思维着诸行无常或者讲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那些离欲者就这么样思维,思维无常。我们的导师的去了,思维无常,他们的内心并没有任何的忧伤、痛苦、悲伤。对于那些初果和二果圣者来说,他会痛哭流涕,甚至会捶胸倒地,在那边大声嚎啕大哭都有,这就是初果和二果圣者的反应,三果、四果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初果、二果圣者还没有离嗔,所以还会有忧受的产生,三果和四果圣者由于已经断了嗔恨心,所以自然没有忧受。

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必定会感受到很喜爱的东西会破坏,很喜欢的人、很心爱的人会离散,生离死别,都会这样,但是对于已经离欲的圣者来说,他只是思维世间的无常而已,并不会因为这些世间的变幻内心产生痛苦、忧愁的感受。

这些是圣者的离欲,对于我们平时来说,应该如何来把握呢?应该如何来学习呢?我们要学习如理作意,例如:当我们的身体体验到痛苦,体验到不好的感受,我的身体遭到病痛的折磨,疼的时候,平时的反应往往是怨天尤人,或者怪其他的原因。但如果我们如理作意的话,我们就学习承受,有了这个身体,你要使它没病,那是不可能的。正如佛陀说过的,五取蕴就是病,有了这个身心就是病。

当我们在平时受到别人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往往是排斥,跟他作对。如果如理作意的话,我们可以做到虽然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我们内心仍然稍微一如理作意,反正现在别人要这么样对待我,我要改变他也没办法。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包容,可以学习承受,甚至我们反而要对对方散播慈爱。这样的话,我们的内心所生起的受就不一定和我们的身体所遭受的受是相等的。

因此对于凡夫来说,五种受都有,即身体的苦、乐,心理的苦、乐受都有。但是对于已经离欲的圣者来说,第四种受就是忧受完全不可能生起。圣者其他的四种受都有可能生起,即乐受、苦受、悦受和舍受都有可能生起,但是已经没有第四种受。一位离欲的圣者,也会有身体的乐受,也会有身体的苦受,心理也会有欢喜的感受,也会有舍受,但是不会有心理的忧受。换而言之,身体的乐受和苦受是由于果报的成熟带来的身体的舒适的感受或者身体痛苦的感受。

对于心来说,佛陀和那些离欲的弟子们内心也会欢喜,例如:当他进入初禅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受属于什么受?也是属于悦受或者称为乐受,或者那些阿拉汉弟子们,当他们听闻佛法的时候,他们的受是什么受?也是悦受。对。然而有时候当他们在走路、在托钵的时候,或者在进入第四禅或者在观照诸行法的无常、苦、无我,有可能是舍受,也就是他不偏于苦,也不偏于乐的那一边,内心平等的、平淡的去观照。

所以在这五种受当中,第一种受和第二种受是属于果报的受,这种受,我们通常来说,不能够说它是善,也不能够说它是恶,因为它的本质只是果报来的,它只是一种结果。由于善业的成熟,一个人可以经验到乐受,这是身体的受;由于不善业的成熟,一个人经受到苦受,这也是属于果报;

但第三种,对一般的人来说,第三种受可以是善的,可以是不善的,也可以是唯作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当你很贪着一样东西,你很喜爱那样东西,你太贪着了,这个时候你的心是什么受?是悦受,你太喜欢了。例如:你想要追求一样东西,或者现在突然你赚了很多钱,这个时候你的心理生起的是什么受?悦受,这种受是善的还是不善的?你的心念已经粘着在钱上,善的还是不善?又例如:当你在听闻佛法,或者见到佛陀的像很庄严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心生起的是乐受还是?是乐受。这种乐受是善的还是不善的?是善的,对!

如果是对于阿拉汉来说,他的心里面只是唯作。所以对于阿拉汉圣者来说,他的受是悦受或者是舍受,都是属于唯作的。
同时,由于内心也有可能会有果报的悦受。例如:有些人一投生,他由于在过去生造了一些善业、很欢喜地造善业,这个时候,他这一种很欢喜地造善业的业成熟而使他投生为人,而投生为人的结生心里面也会有乐受,这种乐受是属于第三种,那是属于果报的。

对于第四种忧受来说,肯定是不善的。没有任何的忧是善的。即使你说我为了修行,我担心我的修行不能进步,也就是佛陀讲到,在《大念处经》里面的九种受的无物染的苦受的时候,也是属于不善的。所以为什么我们经常强调大家要很高兴、很欢喜的、很快乐的禅修,不要生起忧受,为什么?因为忧受。你的内心有担心就会有焦虑,有期待就会有追求,于是你的内心就会患得患失,这个时候,你的内心就有忧受,忧受必然是不善的。

对于舍受来说,它也是很多种,它既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不善的,也可以是唯作,也可以是果报。例如:你现在刚刚买了一件新衣服,你会很喜欢这件新衣服,这件新衣服又是很时髦、又是很名牌,你穿上它,内心这时候生起的是快乐的还是中舍的?是快乐的,对!但是当这件衣服你经常穿的时候,你还会不会每次穿都是很高兴的穿上它?会不会?不会了。但是你会对这件名牌的衣服有贪爱么?有么?有。既然有贪爱,你会不会一穿上去也很高兴呢?不一定!这个时候,你对这件名牌衣服,你还是有贪爱,但是你这个时候生起的受也许是属于舍受。

对于善来说,舍受也有可能产生。例如:当我们感受平平的,没有很欢喜地去做布施,然后在持戒也一样,持戒,大家不可能说每天都很高兴地持戒,是不是?这个时候也是属于舍受。禅修也是,有时候大家并不是很高兴的,每天都很快乐的禅修,有些人禅修再修出一大堆烦恼出来,修出烦恼那是忧受。如果感受平平,那是舍受。对于果报来说也是,有可能是属于舍受。

对于唯作,例如:阿拉汉圣者,他也可能内心很平等的,没有任何苦和乐的去托钵,去接受食物,或者有时候他看到一些本来可以使一般人生起乐受的,他也可以生起舍受。

当然这些受我们也可以通过造作来生,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体验到所缘的味道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可以造作它是乐或造作它是苦。但是这只是属于下面的三种,而不是前面那两种,前面那两种是果报的受,我们没办法转变它,但是后面那几种我们可以转变它。本来一样东西是很好的。由于你的不如理作意,也会埋怨它、会抱怨它,是不是?

例如:现在在这边,其实大家一起共修,一起创造一个很良好的气氛,本来你的心应该心怀感恩,应该很欢喜的禅修,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