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

第1节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1节

小说: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面 下一页
 
 
目录 
 

禅修营开营:受戒和教授业处
阿毗达摩第一讲:经典的结集及巴利语的起源
阿毗达摩第二讲:印度佛教1500年、北传佛教、藏传佛教、正法五千年、三藏及“阿毗达摩”的来源
阿毗达摩第三讲: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阿毗达摩第四讲:三藏与三学的关系及概念法
阿毗达摩第五讲:色法、四界
阿毗达摩第六讲:四界分别之简略法
阿毗达摩第七讲:四界分别之详尽法及十八种真实色法之一
阿毗达摩第八讲:十八种真实色法之二
阿毗达摩第九讲:十种非真实色法
阿毗达摩第十讲:色法产生的原因
阿毗达摩第十一讲:智慧之光、食生色及色法的转起
阿毗达摩第十二讲:六处门色法及名法与心所
阿毗达摩第十三讲:遍一切心所之触、受
阿毗达摩第十四讲:遍一切心所之想、思、一境性心所
阿毗达摩第十五讲:七种遍一切心所之名命根和作意心所
阿毗达摩第十六讲:六个杂心所中的寻、伺、胜解
阿毗达摩第十七讲:六个杂心所中的精进心所
阿毗达摩第十八讲:六个杂心所中的精进、喜、欲心所
阿毗达摩第十九讲: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通一切不善心所(无明、无惭、无愧、掉举)及贪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讲:邪见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一讲:邪见心所和慢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二讲:十四不善心所中的嗔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三讲:十四不善心所中的嫉、悭、恶作(追悔)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四讲:十四不善心所中的昏沉、睡眠、疑心所及二十五种美心所中的信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五讲:二十五种美心所中的念、惭、愧、无贪、无嗔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六讲:二十五种美心所中的中舍心所、六对十二美心所、三种离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七讲:二十五种美心所中的三种离心所、二种无量及无痴心所
阿毗达摩第二十八讲:心及不善心
阿毗达摩第二十九讲:八种欲界的善心、果报心、唯作心
阿毗达摩第三十讲:十八种无因心
阿毗达摩第三十一讲:广大心(色界心、无色界心)
阿毗达摩第三十二讲:出世间心
阿毗达摩第三十三讲:心的十四种作用,五种定律,与心路过程有关的六个六
阿毗达摩第三十四讲: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
阿毗达摩第三十五讲:有限心路过程(随起的意门心路过程和纯意门心路过程)
阿毗达摩第三十六讲:心路过程中心与所缘的关系
阿毗达摩第三十七讲:道与果的心路过程,不同众生所体验的心
阿毗达摩第三十八讲:世间(恶趣地、人、欲界四天王天)
阿毗达摩第三十九讲:世间(欲界天,色、无色界天),世间的周期
阿毗达摩第四十讲:业、业的定律、业的分类(依成熟之地分)
阿毗达摩第四十一讲:业的分类(依作用、成熟顺序分)
阿毗达摩第四十二讲:业的分类(依成熟顺序、成熟时间)
阿毗达摩第四十三讲:业和果报的关系
阿毗达摩第四十四讲:离心路过程(欲界善趣的结生及死生的过程)
阿毗达摩第四十五讲:众生投生的法则
阿毗达摩第四十六讲: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
阿毗达摩第四十七讲: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
阿毗达摩第四十八讲:缘起(受、爱、取、有、生、老死等)
阿毗达摩第四十九讲:涅槃,证悟涅槃之道


 
 

 封面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禅修营开营:受戒和教授业处 
 

禅修营开营:受戒和教授业处



2009年第一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开营
受戒及教授业处
玛欣德尊者2009。04。10讲于江西佛学院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禅修者:

早上好!

从现在开始,我们的2009年度帕奥止观禅修营就开始了。在这里,我们就今天早上的开营仪式,先讲几个内容。

首先,我们在昨天晚上讲到了今天会授戒的。因此在这里我想简单地讲一讲,我们在禅修营期间对戒律的要求,以及如何持与犯。然后再给大家授戒。授完戒之后,再来讲一讲禅修的方法,也就是传授禅修的业处。

在我们讲戒律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还没有受过皈依或者说非佛教徒的,有没有?有的请举手。我看有没有?一位,只有一位还没有受过皈依,是吧?好,那没有关系。

作为佛弟子,首先,我们要对佛、法、僧三宝,要有信心,要有信仰,无论是受任何的戒,例如受五戒、受八戒,受在家或出家的十戒,它都是以三皈依为根本的,也就是说在受这些戒的时候,并不是在念诵戒的时候成立的,而是在受三皈依的时候成立的,因此我们在这里简单讲一讲三皈依。

三皈依的巴利文叫作tisaraõ;a,ti就是三,saraõ;a的意思是庇护所,保护的地方。佛、法、僧三种,是作为佛弟子的皈依之处、庇护所,所以称为三皈依。

其中的佛是buddha,意思就是指觉悟的人,是因觉悟了人生、觉悟了世间真相,觉悟四圣谛的人称为佛陀。

然后佛陀把他觉悟的真理、圣谛宣说出来,那就形成了法。因此法包括了佛陀所觉悟的真理,跟宣说的真理、圣谛。

然后僧就是依照佛陀所教导的法去实践,乃至证悟、证果的弟子,称为僧。

或者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理解,就是佛陀是已经断尽了烦恼,已经拥有智慧与慈悲的圆满的人;

而法是能够使我们灭尽诸苦,断尽烦恼的方法;

而僧是已经断尽烦恼跟致力于断尽烦恼的实践者,同时僧,还是指佛陀教法的传承者,这就形成了僧。

因此我们不要以为说,佛陀是无所不能,佛陀是能够消灾延寿,不是这样。佛陀的意思就是:他是智慧、慈悲、圆满,并且能够教导,能够教导有缘众生的人。唯有我们对佛陀有正确的了解,我们的皈依才不会糊里糊涂。

对于法也是,法并不是说法力无边,神通广大那种法,而是指灭苦之法,能够断烦恼的方法。

那僧,不是祭司,不是神职人员。僧是实践佛陀教法跟教导佛陀教法的人。他们承担着自己要致力于修行、断烦恼,同时也要教化有缘的众生,担负着这样的责任、这样的义务,这种人称为僧。

当我们在受皈依的时候,我们要先了解佛、法、僧三宝的意义,之后再讲到受戒。

戒,巴利语sã;la,它的意思就是有好的品德,好的道德品质的意思。

在禅修营期间,我们要求每一位禅修者,最低限度要持守八戒,对于个别的禅修者,我们会授十戒。

为什么这么要求呢?我们要了解八戒,或者十戒(也好),它都叫作uposathasã;la,uposathasã;la古代依照梵文upavasatha翻译成布萨。uposatha是什么意思?是近住,亲近三宝而住,亲近圣僧而住,这是佛陀对在家人的一种慈悲、所施设的戒法,他就是让在家人,在家人平时都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很操劳。佛陀就用这种戒法,提供在家人能够有机会到寺院里面,到佛塔里面来亲近三宝,听闻正法,修习止观。让在家人也能够体验出家人,出家般的梵行生活。

现在大家来到这边禅修,特别是在家人来这边禅修,那我们也应该好好珍惜这个机会,来体验出家般的梵行生活。那出家般的梵行生活,有什么要求呢?也就是我们要学习象出家人一样过着清净的生活。由于这一种学习出家人,学习过梵行修行生活的行为,我们就称为uposathasã;la,或者古代翻成布萨戒,就是这么样的意思。

现在我们来到宝峰禅寺,我们来参加禅修营,也应当。虽然大家身还是俗家,心要有出家人的心,要有梵行的心,要有禅修的心,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来去学习出家人的生活,那不仅仅你的心已经拥有了象出家人般的素质,同时,戒行也是我们禅修的保护,跟我们修行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求大家最低限度要守八戒。

八戒是哪八戒呢?

第一是远离杀生; Pànatipata veramani。也就是说,在受戒期间,不去故意伤害有生命的众生,有生命的生物。

第二Adinnàdànà veramani。Adinnà就是没有给的;àdànà是去拿,拿取没有给你的东西,也就是属于别人的,你去拿取,没有征得物主的同意去拿,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偷盗。

第三是Abrahmacariyà veramani。Abrahma是非梵行,cariyà是行为; veramani就是远离,也就是在受八戒的期间,即使是夫妻的生活、夫妻的关系,也暂时的停止而过着独身的生活,这称为远离非梵行,过着学习梵行的生活。

第四个是Musàvàdà veramani。Musàvàdà是虚妄语,也就是骗人的话,不真实的话要远离。

第五,Surà…meraya…majja…pamàdatthana veramani。Surà…meraya是指酒,majja是指酒精,pamàdatthana是指一切能够导致麻醉的这些物品,所以有人把这一条学处翻译成不饮酒,这是不是很正确的翻译。因为这条戒除了酒类之外,包括一切的麻醉品。也就是服用了容易上瘾,而且服用了可能会使人神志不清,或者说甚至会丧失理智,这一类的,好象现在所说的毒品,吗啡,等等,都算是。就是非药用的,拿来做消遣性的这些麻醉品,都是属于这条学处的范畴。

第六条Vikàlabhojanà是非时食。前面的五条跟在家的五戒是一样的,除了第三条,在家人来说,就是远离一切欲邪行,就是邪淫,但是作为八戒来说,第三条就改成是离非梵行,而在第六条之后,是作为uposatha八戒或十戒独有的。第六条是远离非时食,非时的意思就是,是指一切的诸佛跟所有出家的圣者不会在那个时段用餐的时间。非时是在每一天的太阳正好过我们这所在的地方那条经线,如果一旦太阳一偏西,就称为非时,一直到第二天的明相出现,这一段期间称为非时,这一段期间如果吃食物的话,那就称为非时食。今天在这里明相出现的时间是五点二十六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今天想要吃饭的话,在早上五点二十六分之后,我们吃东西就没有问题,如果在五点二十六分之前,天还是黑的,还没有亮,我们吃东西就会有问题,那我们就会破了这条戒。

在我们禅修营期间,明天五点二十五分是明相的时间,如果我们结营那一天是五点二十分,也就是说因为现在的明相会越来越早,所以也就是天亮会越来越早,当我们在结营那一天是十六号,四月十六号,是五点二十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是按照禅修营的作息时间用早餐的话,就不会违犯这条了。而现在在这里,过午的时间,今天的过午的时间是十二点十八分,而到我们结营的时候是十二点十六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十二点十五分之前用完午餐,还不会犯戒。所以不用担心,反正现在是十一点用餐。然后即使你用一个小时,还是不会过午。只要我们不超过十二点十五分,就不会犯。

那对于食物来说,佛陀规定有四类的药,第一就是我们当食物的药,例如说米,面煮成的饭或做成的糕点,这些都是食物。还有菜、瓜、水果、牛奶,这些都是属于食物,我们在非时就不要用。还有另外一种是称为七日药,还有另外一种称为时分药,跟称为终生药。对于在家人来说,就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对于出家人,对于受了具足戒的人来说,就会有这样的规定。时分药是指果汁,下午可以喝果汁,但是果汁我们必须要确定,果汁没有经过高温煮过,如果高温煮过的话,它就变成食物。同时果汁必须得是小果,不能是大果。例如西瓜、椰子呀、哈密瓜、南瓜,你榨成的汁来喝,就变成是食物了,如果是用苹果,葡萄,梨,橙子来榨成汁,而且没有经过加温,下午是可以喝的。还有另外对于受具戒来说,是七日药,也就是糖,蜜糖,油,这些在下午都可以用。终生药,就是指一般人拿来当药的,例如中药,西药,这些都可以。反正我们记得,受持好这条戒,就是在过了正午之后,不要再吃食物,不要再喝牛奶,或是冲那些三合一咖啡,这些都不要用,如果想要,觉得说到了傍晚或者晚上肚子饿的话,可以冲冲蜜糖水,或者喝点糖水,或者说你可以用党参或者西洋参泡点水,加点盐喝,也可以提提神。乃至你用枸杞子泡开水来喝,加点冰糖,都可以。这样的话,你就不会犯到离非时食学处。

第七条是指观看歌舞的,也就是说一切的娱乐,在你受持八戒期间,不要看电视剧,不要欣赏音乐,不要自己唱歌,不要手舞足蹈呀,也不要敲打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