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

第19节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第19节

小说: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体,它的过去和历史必须由另外的物质过程或其他实体来
记忆。 
如果每一个实体的发展进程不同,那么每一个实体就分
别是各自不同的时间尺度。是相对于整体时间尺度来说不同
的时间尺度。一个实体的每一个瞬间状态都在不停地消逝之
中,仅就自己的能力不可能保存自己的历史,但是当它在相
互作用中把自己的元间转移到其他实体之上时,自己的元间
就被赋予了另外的时间尺度,如果元间接受方的时间尺度在
这个区段大于元间输出方,或者说,接受方在输出方发生变
化的这个区间正好没有大的改变,输出方的元间就被保留了
下来。 
历史是时间的,也是超时间的,这种超时间性通过元间
的转移来具体实现;元间转移产生了元间的超时间性。 

实体之间各自时间尺度的不均衡,元间在这些各自拥有
不同时间尺度的实体之间转移,实体用自己有限的时间记忆
了其他实体的元间,实体互相记忆了其他实体的元间,世界


用这种方式记忆了世界本身的元间,使得这个世界的许多实
体和成员成为过程的、历史的、发展着的实体,实现了世界
自己的元间积累和进化。 
如果元间转移现象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世界发展到
某个阶段才开始生成的现象,也是从无到有的。那么,在没
有元间转移的世界早期出现的世界现象就不会有历史的证
据留给我们,世界具备元间转移能力之前的情景就是不可知
的,也只能是不存在的,至少,我们没有理由说有这样的存
在者。 
同理,并不是所有的元间都实现了元间转移,世界遗失、
遗忘了的元间恐怕要比保留下来的多得多。 

6。3。3 超越具体空间的限制 
由元子的差别者性积累而成的物质性使物质具有唯一
性的特征,而物质的唯一性是空间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充
分积累了的物质所具有的唯一性使得不同物质不能同时占
有同一个空间,每一个具体的物质实体在每一个单位时间里
都只能分别占据唯一的空间位置,以这种空间的差别形式处
于普遍相互作用之中。物质形式离开元子形式越远,层次越
多,这种倾向就越发显著。 
由于元间和物质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元间受到了物质
的制约。元间也是空间分布的,元间之间的差别叠加了空间
差别。 
当然,空间差别本身也是一种元间形式,但是,每一种
具体物质的空间尺度是不同的。既然“可以用几乎任意种类
的物质来表达和实现同一个元间实体”,而每一种物质对于
空间的占有有着极大的差异,这就意味着,元间的转移可以
超越这种空间的差异,同一种元间可以占有不同尺度的空间,
空间尺度不对元间转移形成不可克服的障碍。 

同一个元间实体可以在同一时间或者不同的时间里分
别存在于同一个或不同的空间范围里。甚至存在于不同的时
间和空间尺度的范围里。就像把一座图书馆里全部的藏书都
刻在一张光盘上,再用火箭把光盘发射到外太空。地球上的
图书馆可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了,但是,这个图书馆里原


有的元间还会在另一个空间范围里更长久地存在下去。也可
以把一首在我们听来有五分钟长度的歌曲压缩成只有千分
之一秒长度的高频信号,调制成激光信号,发射往距离我们
几十亿光年的遥远星球。这首歌曲几乎就能永恒存在着。 
时间和空间都是元间的一种形式,元间超越时间和空间
的现象是元间层次性发展和积累的现象,是元间层次之间的
相互超越和替代。 
元间的转移使得元间具备了超越具体空间限制的可能。 

 

6。4 元间转移的对立统一意义 

6。4。1 对立统一关系的发展与极限 
元子是差别者和差别的直接统一体,作为元子本身来说,
同时具有差别者和差别这双重的性质,这两者直接重叠。只
有当元子相互作用时,元子互相作为差别者,差别者之间生
成了新的差别,才会生成具体的差别形式。显然这种差别形
式不同于元子本身原有的性质,是一种与差别者不直接同一
的新的因素。这意味着差别者与差别之间出现了区别,差别
者性和差别性发生了区分,成为两种不再直接等同的不同因
素。 
元子的差别者性积累和凝结形成了物质,或者说,我们
把差别者性积累和凝结的状态称之为物质;同样,把元子的
差别性积累和凝结的状态称之为元间。重要的是,物质和元
间都不能最终脱离对方单独形成和存在,这两种积累始终是
同一对象的两种不同角度的表述,始终处于相互依存之中,
以对立统一的方式具体地存在着。 
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为一种凝聚态,是在我们
这个世界的演化史中的某一个阶段才开始实现的历史现象
和势态。 
在这一势态下,物质都是结构的,结构都是物质的。就
是说,这里,任何物质都是由其他物质以一定的排列方式组
织而成的;任何结构都是由具体的物质来实现的。物质和元
间既不是同一种东西又不可最终分离,相互作为对方存在的
前提和条件,这就是对立统一。 


对此,可以问: 
既然不是同一种东西,那么,这种不同和差异能达到什
么样的程度? 
我们曾经找到了在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原则有效的前
提下最大差异的两种极端情形: 
1、物质成分趋近于无穷大,元间成分趋近于无穷小。 
2、元间成分趋近于无穷大,物质成分趋近于无穷小。 
这两个端点是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原则的两个极限,这
两个极限说明了物质与元间在不可分离的前提下所能够达
到的最大差异的边界,超出这个边界,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
一关系就不再有意义。 

6。4。2 物质与元间的不可分离性 
如果企图超越这两个极限,实现物质与元间的分离,试
图得到不依赖物质的元间或者不依赖元间的物质,试图得到
没有任何物质载体的元间或者没有任何结构形式的绝对的
物质,这将会超出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原则的定义域,回到
纯粹物质和纯粹元间状态,使问题本身变得无意义。 
对于具体的物质来说,特定的物质由特定的物质素材以
及特定的元间方式构成,涉及一个物质的同时就已经涉及到
这个物质的元间;一种物质之所以是其所是,是因为是其所
是本身是一种特定的元间,这个物质只有以这种元间方式处
于普遍相互作用之中,才能作为存在者。因此,无法想象处
于绝对分离状态之中的物质和元间。 
在这两个极限的范围之内,两者没有绝对分离的可能,
但是,却存在着物质与元间两者相对分离的可能性。 

6。4。3 物质与元间的相对分离 
1、对立统一的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宽大的范围,在接
近端点的位置上可以出现这样的情形,一种因素占据了极大
的优势,另一种因素虽然不可能最终消失,但是已经变得无
足轻重。这种相对性意味着物质与元间出现了相对的分离,
可以把近于极限位置的物质与元间各自粗略地看作是处于
相对分离状态的物质和元间。 

2、我们曾经得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元子的差别者性使


其具有“唯一性”,因此,由差别者性积累形成的物质也具
有唯一性。唯一性就是不可重复性,随着差别者性的不断积
累,一个充分积累了的物质实体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在同
一个时间和空间中只能在唯一的一个位置,只能拥有一种状
态。在我们通常生活着的尺度里中,每一个这样的物质都是
独一无二的。 
从元子的差别者性和差别性的直接重叠、同一到两种性
质分别充分积累,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实体,这也是一个不断
进展的过程,也存在着各种层次的过渡状态。但是,仅就元
子的差别性来说没有这种唯一性限制,由差别性积累起来的
元间也没有这个限制。元间不是唯一的,不同的物质可以拥
有同一个元间结构,同一个元间可以用不同的物质方式来实
现。 
这样,物质和元间就有可能不再是一一对应的绝对关系,
当然,如果是一一对应的绝对关系也就从根本上取消了物质
与元间的关系,取消了这两者区别的必要,就直接变成了同
一种东西。 
既然同一个元间可以用不同的物质方式实现,同一个元
间可以不绝对依存于特定的具体物质,那么,不同的物质也
可以拥有同一个元间。就是说,具体的元间和具体的物质出
现了相对分离的可能。 
3、物质都处于普遍的相互作用之中,而相互作用意味
着改变。这样,物质与元间的相互分离,就延伸出了“物质
和元间能否单独改变”的问题。 
由于物质的层次性,不同层次之间的物质和元间的改变
不再绝对相关,而是相对相关,也就是说,物质要素的改变
并不立即、绝对引起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另一层次的元间的改
变,同样,元间的改变也不一定立即造成构成这个元间的物
质要素本身性质的改变。物质的层次性差别使得物质与元间
的相对分离成为可能。 

总之,尽管物质和元间不可能最终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但是,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的势态是一种不均衡的相对势态,
物质与元间不是一一对应的绝对关系,同一个元间可以用不


同的物质方式实现,不同的物质可以拥有同一个元间,一个
元间可能超越具体物质的限制,这就为物质与元间的相对分
离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6。5 元间转移的逻辑意义 

6。5。1 接近极限的可能 
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关系建立在物质和元间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离的事实基础上。 
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有两个可能的边界条件: 
1、物质与元间直接的统一、同一,相互之间无差别,
这样,也就无所谓物质和元间了,这两种实体同时失去了意
义。 
2、物质与元间发展为两个相互分离、相互没有关联的
实体,相互都成为不依赖于对方的独立存在者,物质的变化
不再引起元间的变化,同样,元间的变化也不再引起物质的
改变。可是,一旦失去了对方,失去了相对意义,也就使这
两个实体同时失去了意义。 
在这两个极限之内,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都是成
立的。 
这两条边界使我们不仅不可能得到纯粹的物质和纯粹
的元间,而且,由于物质实体的唯一性限制了元间的可同一
性,我们也不可能得到任何一个具体对象真正纯粹的元间或
结构,不可能真正建立一个对于具体对象彻底的、绝对的理
解和定义。 
然而,元间转移现象的出现创造了这样一种非常接近极
限状态的可能: 
尽管物质和元间双方都不能达到完全排除对方的程度,
但是可能出现有时某一种因素特别突出,趋近于“无限大”,
另一种成分特别弱势,甚至趋近于“无限小”的极端情形。 
元间转移不仅意味着元间可能成为相对性很大的实体,
还可能以某种间接方式成为相对独立的逻辑实体,元间可能
具有相对独立的逻辑地位。 

同样,元间转移所造成的相对独立局面也解放了物质,


使得用什么样的物质实现同一个元间显得无关紧要,也使得
物质也获得了自己的逻辑地位。 
这样的进展,使得物质和元间双方都出现了抽象化的端
倪,使得物质和元间这两者都更接近对立统一的极限位置,
都变得更“纯”一些。处于极限状态下的物质和元间可以近
似地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 
此前,对立双方各自实际上都包含了对方在自己之中,
元间成分较少的实体被称为物质实体,物质成分较少的实体
被称之为元间实体。当物质实体中的元间分量减少到微不足
道,或者元间实体中的物质分量减少到微不足道时,我们已
经很接近获得相对分离状态的物质和元间,获得初步从物质
唯一性统治之下解放出来的元间同一性,获得相对纯净的物
质实体和元间的实体。 

6。5。2 唯一性和同一性的统一与分离 
所谓“两个相同的物质”是指拥有同一个或极其相似的
元间实体的两个物质实体。 
只有通过两个物质的比较,才能确定两个物质的元间是
否相同。 
物质的相互比较就是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就会相互改变。
通过双方的相互作用,如果对于对方的改变是相同的,或者
说双方的改变是相同的,这两个物质就是相同的。也就是说,
两个物质各自转移到对方的元间是相同的,两个物质各自转
移到第三方的元间也是相同的,这个两个物质的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